如果我们学佛是走形式,我说现在学佛有几个误区?一个误区,就是有所求。求什么?第一个,求眼前点切身利益。比如说,孩子上个好学校,找个好工作;或者是做点小买卖,发点小财,这就求眼前点切身利益。第二个层次,求点人天福报。如果是带着这样的求去学佛,今生不能成就。求什么?就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求生净土。如果说带求字的,我现在就这么一个带求字的,我其它一无所求。老法师说「人到无求品自高」,你得提升自己的境界。这个境界是怎么提升法?在你学佛、念佛的过程当中,你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当你提升自己境界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到,你学佛在进步,你会有感应的。这个感应绝对不是神通。
相关推荐
南三北七
南三北七是隋代智者大师总结当时各家对于佛教所有教判之说的总称。中土判教的起源,凡有两方面:其一,佛教传来,到南北朝时代的二、三百年间,三藏经典已大致译出。这些教典,在印度出现的时地和因缘各异,而且隶属的部派有别,因而所显的义理互有出入,有空性相等许多学说同时分存并立。此土的学者更..
戒学
【戒学】为获得圣果而须勤修的三学之一,又作增上慧学。乃学佛者所必修。戒可修善,并防止身、口、意所作之恶业。参阅‘三学’条。
不过中食
过中午十二时便不再食东西。诸天早食,佛午食,畜生午后食、鬼夜食,佛弟子当学佛行,断六趣因,故比丘每日均须不过午食。
五辛
五种带有辛味的蔬菜、即大蒜、茖葱、慈葱、兰葱、兴渠。学佛人要戒食五辛,因五辛中含有极充分的刺激性,熟吃能使人淫火焚身,生啖又易使人增高嗔恚,学佛人一有了欲念和嗔恚,便会蒙蔽智慧,增长愚痴,妄动无明,造诸恶业了。..
德山宣鉴禅师《释氏稽古略》
朗州德山禅师。名宣鉴。简州人。姓周氏。丱岁出家。依年受具。精究律藏于性空寺。通贯诸经旨趣。常讲金刚般若。时谓之周金刚。不信南方宗禅之道。乃曰。出家儿千劫学佛威仪。万劫学佛细行。不得成佛。南方魔子敢言。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我当搂其窟穴灭其种类以报佛恩。遂檐青龙疏钞出蜀至澧阳。路上买油..
同安常察禅师
洪州凤栖同安院常察禅师,僧问:「如何是凤栖家风?」师曰:「凤栖无家风。」曰:「既是凤栖,为甚么无家风?」师曰:「不迎宾,不待客。」曰:「恁么则四海参寻,当为何事?」师曰:「盘饤自有旁人施。」问:「如何是凤栖境?」师曰:「千峰连岳秀,万嶂不知春。」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孤岩..
德山宣鉴禅师
鼎州德山宣鉴禅师,简州周氏子,丱岁出家,依年受具。精究律藏,于性相诸经,贯通旨趣。常讲金刚般若,时谓之周金刚。尝谓同学曰:「一毛吞海,海性无亏。纤芥投锋,锋利不动。学与无学,唯我知焉。」后闻南方禅席颇盛,师气不平,乃曰:「出家儿千劫学佛威仪,万劫学佛细行,不得成佛。南方魔子敢言直..
石巩慧藏禅师
抚州石巩慧藏禅师,本以弋猎为务,恶见沙门。因逐鹿从马祖庵前过,祖乃逆之。师遂问:「还见鹿过否?」祖曰:「汝是何人?」曰:「猎者。」祖曰:「汝解射否?」曰:「解射。」祖曰:「汝一箭射几个?」曰:「一箭射一个。」祖曰:「汝不解射。」曰:「和尚解射否?」祖曰:「解射。」曰:「一箭射几个..
兴阳希隐禅师
郢州兴阳山希隐禅师,僧问:「如何是悬崖撒手底句?」师曰:「明月照幽谷。」曰:「如何是绝后再苏底句?」师曰:「白云生太虚。」曰:「恁么则樵夫出林丘,处处歌春色。」师曰:「是人道得。」上堂:「了见不见,见了未了。路上行人,林间宿鸟。月里塔高十二层,天外星躔五百杪。要会么?手执夜明符,..

一行禅师:现代学佛人犯的一个严重错误
现在太多学佛的,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包括年轻的比丘和比丘尼,只研读课本、经书和思想。结果他们除了学会少许的知识和拿到文凭以外,一无所获。过去,新剃度的人刚一踏进寺院,就立刻被安排到茶园里学习全神贯注地拔草、浇水和种菜。目的是为了提醒他们在穿衣、洗手、过河、担水、早晨起来穿鞋、干活的过..

真学佛后挣到了两年来的第一笔钱
来到这个论坛有一段时间了,非常赞叹很多师兄的布施好文章功德。最近看到不少帖子都谈到违缘,我就说说我的亲身经历。首先声明,我是个初学,有很多不懂的地方,如果说错,请大家不要介意。说实话,当初学佛,就是想图个人天福报,至于往生西方,根本就没想过。为什么要图人天富报呢,因为业障现前,出..

王骧陆:学佛心要
世人要去苦恼,除灾祸,得康健,保富贵,先得明心;心明则不造业作恶,祸害自远,身心泰然矣。但明心必学佛,学佛必自求,求佛得一,求己得七,此为正因,别无二法。初学佛者,先读此书,明心要作根本,有一步登堂之妙焉。天津印心精舍丙子七月盂兰胜节纪念本月是佛天欢喜节,人也要欢喜。但人生第一欢..

王骧陆:学佛务必从根本上著手
学佛务必从根本上著手学佛务从根本上着手,否则尽是外道魔业,反加生死,入手即须谨防,此责任全在于师,不可因其初学而误之也。根本者,心地法门也,宗下直证法之可贵,在使学人勿远绕圈子,直下荐取,说悟就悟。本来众生是佛,因迷而成众生,一醒遂又是佛,所以本极容易。奈无始无明所覆,如荡子狂迷..

王骧陆:学佛要有聪明
学佛要有聪明学佛要有聪明,始能得巧劲。往往死用功,越用功越远,倒不如不用功的人忽而得机,见到便见到,且问见到个什么?在不曾见到以前,往往死要去求他,不知越求越不见。譬如世上本没有这个人,你却要想象这个人的相貌年岁,如何可得。此本无面目的面目,要信得过,非有极大智慧,极大魄力,决不..

王骧陆:学佛正因简明开示
学佛只是一念之转,转有著烦恼心,归无住空净心,要寂然无所作著便是佛境,故心净则佛土净。此是正法。心量宜大,以慧力观照一切本空,便不执取坚固,自然退让,在表面似乎吃亏,但修德成就,功夫精进,根本上大得便宜,是真布施,此以除贪。心能平等,法法都幻,有什么得失成败,自然宽宏不计较,且心..

王骧陆:近廿年学佛人
近廿年学佛人近廿年来,学佛人与往昔已大不同,咸知有向上事,而真肯用功的人却亦不少,都想明心地,了生死,求个究竟。也知道不可全赖求乎佛,全凭乎法,全赖乎师,而想自己谋出路,这是佛法的大进步。尤其是一班青年,以天赋的热肠和精进的毅力,想维持佛法,打破世人佛法迷信的劣见,更要把真正佛法..
“学佛越久,离佛越远”是真的吗?
经常听说: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两年,佛在身边,学佛三年,佛在天边。这似乎表示,学佛越久,离佛越远是肯定的事实。其实这是对佛教的一种误解,认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等于完成了究竟圆满的佛果,也就是说,只要心回意转,马上就可以花开见佛,或者立即成佛。而一旦信佛并开始学佛之后,才知..
关于“忍辱”,你不得不知的几个真相
1、忍是一种心境,忍不是纵容,是我们心里不要起嗔怒,用慈悲心来忍辱2、上马杀贼、下马学佛从慈悲而非嗔恨的角度令恶性众生命断,也是慈悲的体现,虽是杀业,但内心出发点不一样,果报当然也不一样。3、对付懈怠的方法就是要精进,精,就是要专一,进,就是不退。4、要做情绪的主人不要做情绪的奴隶。..
体内有湿气,不只用红豆薏米,中医再教你几个食疗方!
如何判断自己身体是否有湿?①头发爱出油;②面部油亮;③睡觉流口水(湿气饱和自行流出);④排便粘稠(不易冲掉)且多便;⑤小肚子大;⑥耳内湿(耳禅湿)中医教你简单的7个方法1、苹果枸杞红糖小米粥功效:养生,饮食宜清淡,适当多食新鲜蔬菜水果,晚餐最好喝点粥,苹果枸杞红糖小米粥,具有健脾养胃,清热解渴..
学佛也有方便法门?做到这三点就够啦
今天承诸位善友请我演讲。我以为谈玄说妙虽然极为高尚,但于现在行持终觉了不相涉,所以今天我所讲的,且就常人现在即能实行的约略说之。因为专尚谈玄说妙,譬如那饥饿的人来研究食谱,虽山珍海味之名纵横满纸,如何能够充饥?倒不如现在得到几种普通的食品,即可入口,得充一饱,才于实事有济。以下所..
学佛人不求哪10样东西
一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乃生。贪欲生,必破戒退道。知病性空,病不能恼,以病苦为良药。译文:思惟身体不求没有疾病。身体没有疾病,贪欲就会生起。贪欲生起,必定会破毁戒律,退失道心。了知疾病本性空幻,疾病便不构成恼害,因此以病苦为良药。二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骄奢起,..

陈兵:学佛三要
学佛与研究佛学不一样,我的职业是研究佛学。虽然学佛有三十多年了,但是没有学好,所以不能指导别人。我只能提供学习的一些心得,供大家参考。我所讲的学佛三要,是根据宗喀巴大师的观点。宗喀巴大师把佛法最重要的东西归结为三根本,他有一个偈颂:道之主要三根本,有哪三根本呢?首先是出离心,然后..

陈兵:年轻人如何处理学佛与做人的关系?
年轻人如何处理学佛与做人的关系?答:我在1990年发表了一篇《现代青年人应该怎样学佛》的文章,很多人因为这篇文章与我成为了好朋友。我年轻时学佛,也走了一些弯路。我现在观察学佛的年轻人中,走弯路的也还是相当多。因为年轻人的人生经验不足,很容易偏激,而佛法里面容易导致偏激的词语也很多。如..

陈兵:论出家学佛
摘自《自在之行佛法正道论》提起佛教,不少人马上会联想到寺庙里、银幕上圆顶方袍的和尚、尼姑的形象。的确,佛教徒虽分出家、在家二众,但以出家众特别是比丘众为住持教法的核心、骨干、代表,更由形服之殊和出家禁欲的鲜明标帜,给人以深刻印象,能使人从僧尼的生活方式和人格形象,窥见佛教宗旨的大..

陈兵:学佛修行自塑人格
学佛修行自塑人格陈兵当今心理学所说的人格一语,源出拉丁文persona,大略指由具有相当统合性与持久性的心理特征所构成的个人特质,亦即个人较为持久地表现出来的社会自我。俗话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此人心应作人格解)。出生不久的婴儿,尚无所谓人格,个个天真颟顸,活泼可爱,长大后却千差万别..
打卡 | 这些超友好的纯素旅游地点,你去过几个?
越来越多旅客希望在享乐的同时,也能够减少对地球负担,因此环保旅游逐渐开始流行起来。你是否知道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对素食者极度友好的地方?你去过哪些?或许可以排进下一个假期?一起来看:以下是几个最佳纯素友善的地点:■【Bali, Indonesia 巴厘岛 - 印度尼西亚】客人可以在巴厘岛的生态小屋Swast..
一定要知道!在家学佛我们应受持哪些戒律
作为居士来说,五戒是最基本的戒律。此外还有八戒,是在家居士体验出家生活的戒律。关于五戒、八戒的内容,圣严法师在《戒律学纲要》的五戒十善和八关斋戒这两部分讲得比较清楚,可以作为参考。如果我们在受持五戒、八戒之外,对自己还有更高的要求,可以进一步受菩萨戒。《优婆塞戒经》就是在家居士修..
学佛的十大行愿
佛曰:如实修行是真供养故。如果你们用心以佛菩萨为榜样修行的话,那就是真的修佛修心了,如实就是实实在在,没有半点虚假的用真心修,你就是真的在供养佛菩萨。想想看,你们学观世音菩萨救度众生,是不是在供养菩萨?你们学观世音菩萨讲经说法,让大家获益,改变自我,弘法利生,每个人都在感谢观世音..

大安法师:家学佛逆缘多,该如何对待和处理
问:在家学佛逆缘多,怎么对待和处理才如理如法?如家人不许在家拜佛、念佛、看佛经怎么办?大安法师答: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我能理解,因为我曾做过十年的在家居士。但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和工作责任,你得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修习佛法上。你要安排妥当,家庭也..

大安法师:在家学佛逆缘多,应怎样对待?
信众:在家学佛逆缘多,怎么对待和处理才如理如法?如家人不许在家拜佛、念佛、看佛经怎么办?法师: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我能理解,因为我曾做过十年的在家居士。但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和工作责任,你得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修习佛法上。你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