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费 勇
用无碍的念头
去化解一堵又一堵的围墙
用无碍的念头
去照亮一个又一个的暗昧
如果你的念头里全是无碍
那么,这个世界就没有什么障碍
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什么障碍
那么,你的存在就是自在
摘自《转念的力量》
◎ 费 勇
用无碍的念头
去化解一堵又一堵的围墙
用无碍的念头
去照亮一个又一个的暗昧
如果你的念头里全是无碍
那么,这个世界就没有什么障碍
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什么障碍
那么,你的存在就是自在
摘自《转念的力量》
(杂语)言通达一切而无不及也。法华经神力品曰:能持此经者,于诸法之义,名字及言辞,乐说无穷尽,如风于空中,一切无障碍。
意谓通达一切而无任何障碍。略称一切无碍。法华经神力品(大九·一八六中):“能持此经者,于诸法之义,名字及言辞,乐说无穷尽;如风于空中,一切无障碍。” p17
前说世间,但明凡夫世间。兹合凡圣,须明凡圣染净之土。惟诸家说土不同,兹就台家所立四种净土:一、凡圣同居土 人天之凡夫,与声闻缘觉之圣者,同居之国土也。二、方便有余土 断见思烦恼,出离三界生死之人之生处也。是修小乘之方便道,断见思惑者生处,故谓之方便。尘沙无明惑未尽,故谓之有余。三、..
又名三世无障碍戒,即密教所说的方便戒、亦即大乘的十善戒。
又名三昧耶戒、自性本源戒、三平等戒、菩提心戒、无为戒、真法戒等等,名目虽多,但就是十善戒,因十善戒是能生三世无障碍智的戒律,故名三世无障碍智戒。
(术语)此戒能成就三世无障碍之智,故名为三世无障碍智戒。又名三昧耶戒,自性本源戒,三平等戒,菩提心戒,无为戒,真法戒。入坛之前初心行者所受之三世无障碍戒,即十善戒也。大日经一曰:应授彼三世无障碍智戒。同疏五曰:菩萨所以发心摄受方便学处,皆为成就如来清净智慧。大疏演奥钞十一曰: 方..
(名数)又曰三世无障碍戒。密教之方便戒也。大日经受方便品说之,所谓大乘之十善戒也。
【十五种依处】 p0119瑜伽五卷九页云:因等依处者:谓十五种。一、语,二、领受,三、习气,四、有润种子,五、无间灭,六、境界,七、根,八、作用,九、士用,十、真实见,十一、随顺,十二、差别功能,十三、和合,十四、障碍,十五、无障碍。..
指十八界中眼、耳、鼻、舌、身、意之六识与六根中之意根、六境中之法界等。其中,前七者称为七心界。以上八法皆为无障碍之法,故谓无碍。俱舍论卷二(大二九·九中):“八无碍者,七心、法界。” p298
【吒婆】秦言障碍。大品吒字门,入诸法制伏不可得故。论云:知一切法无障碍相。华严唱瑟吒字时,名普光明,息烦恼。
齐耸禅师,僧问:「如何是佛?」师曰:「老僧并不知。」曰:「和尚是大善知识,为甚么不知?」师曰:「老僧不曾接下机。」问:「如何是道?」师曰:「往来无障碍。」复曰:「忽遇大海,作么生过?」僧拟议,师便打。..
[出宗镜录]谓真如性体。广博无量。犹若虚空。有斯十义也。一无障碍义无障碍者。谓真如性体。于一切诸法。圆融通达。悉无障碍也。二周遍义周遍者。谓真如性体。于一世处无不周遍也。三平等义平等者。谓真如性体。于一切法。等无有异也。四广大义广大者。谓真如性体。广而无边。大而无外也。五无相义无相..
(术语)胜论所明六义句之第六。旧译无障碍,新译利合。百论疏上之中曰:六三摩婆夜谛,此云无障碍谛,如一色色香遍有而不相障。梵Samavāya。
【不相违因】 p0324瑜伽五卷十二页云:依无障碍因依处,施设不相违因。所以者何?由欲系法将得生,若无障碍现前,尔时便生。如欲系法,如是色无色系及不系法、亦尔。如生,如是得、成、办、用、亦尔。是故依无障碍依处,施设不相违因。二解瑜伽三十八卷九页云:此障碍因,若阙若离;名不相违因。无记中..
生死根本与本有真心本觉佛性,人人本具,正因为众生迷于本觉佛性,不知道,不能悟明,所以向外摄求,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所以我们本师告诉我们: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那我们知道了佛是本具的,就不向外攀缘妄想执着了,这样我们就能伏灭妄想,发明本源心地,究竟成佛。诸佛..
一心 念 道 之 训◎ 莲 池赵州云:老僧除二时粥饭是杂用心处。又云:若一生不离丛林,不语十年五载,已后佛也不奈你何。仰山伟禅师,律身甚严,宴坐忘夜旦。居一室,谢绝交游。有过伟者,虚己座以延之。躬起炷香,叉手而立。南公闻之,以为太绝物。对曰:道业未办,岁月如流。大根器如云门、赵州,犹曰..
要知道,你们这个师父很辣,不是甜的。有时辣到我的弟子眼泪鼻涕一股脑儿跑出来了。告诉你,我怎样学得这么辣?我十六岁便开始为人讲金刚经。经上讲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去四肢,而心不生嗔恨。从那时候我便发愿效法,一心去修这个忍辱法门。我知道自己生来性情那么辣,这么刚强,最宜修忍辱法门。一旦..
一心念佛,不起二念印光法师昨晚接汝书,光于汝来报国,完全忘之。观汝来书,系犹以宗门之知见为主,于净土法门尚未全信,故只求相应,致起魔境。念佛法门,以信、愿为先锋,若无真信、切愿,勿道不相应不能往生,即相应亦不能决定往生。一心不乱,念佛三昧,亦不易得。若有真信、切愿,未得相应,亦可..
过堂,即佛门中的吃饭,系中国汉传佛教丛林中特有的仪制,早、午斋两次过堂,是将进食视为一种重要的修行方法,在僧团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佛教思想和礼仪的统一。大过堂利益,古德云:好处有八。一、不懈怠故──就是不放逸。过堂前打板三次,叫做三通。第一通,是通知准备吃饭;第二通,众人穿袍..
前些日子,有位长期住在美国修行的法师写信给我,提到一些佛法方面的问题。这位法师非常客气,首先表示非常惭愧,恳切地求佛忏悔。因为当年他离开台湾的时候,在修持上仍有许多疑难没有解决,亟待澄清,内心中不尽挂碍之感。他为了学佛修行,已经在林林总总、各式各样的法门中,摸索了大半辈子。本来学..
人生在世,总有种种痛苦、不自由,而这些苦厄,世人又往往无法解脱。比如今日世界战事纷迭,洋人都有毁灭力甚强的原子弹,只要一被引爆,后果不堪设想。此种苦难,世人皆束手无策,只有佛有办法。什么办法呢?佛家讲因果,教人从内心自我省察,只要深信,就能转变心理、离苦得乐。其次,吾人有现在,也有将来,将来死..
【寻思诸界差别道理】 p1179瑜伽三十一卷三页云:又正寻思:如草木等、众缘和合、围繞虚空,数名为舍;如是六界、为所依故,筋骨血肉、众缘和合、围繞虚空,假想等想施设言论,数名为身。复由宿世诸业烦恼及自种子以为因缘。如是名依观待道理,寻思诸界差别道理。又正寻思:若于如是界差别观,善修、善..
【暴流】 p1340瑜伽八卷六页云:深难渡故,顺流漂故;名为暴流。二解 瑜伽八十四卷十四页云:又能令顺流而漂溺故;说名暴流。三解 集论四卷十二页云:随流漂鼓,是暴流义。随顺杂染故。四解 俱舍论二十卷十六页云:极漂善品,故名暴流。又云:若势增上;说名暴流。谓诸有情,若堕于彼;唯可随顺,无能..
梵语danda,巴利语同。又作檀荼、檀陀、但荼、单驮、单拏、娜拏、难拏。或作檀拏幢、檀拏棓。意译为杖、宝杖、策杖、棒棓,或人头幢、人头棒、骷髅杖。为焰摩天等之手持物,又为其三昧耶形,系上端为人头形之策杖。又以此檀拏为标志之印相,称为檀拏印。大日经卷四密印品(大一八·二九中):“以定慧..
文句及义理。文句为能诠者,义理为所诠者,文理融会贯通,经义乃明。 p1430
(譬喻)又作皮可漏子。壳可音通。壳者卵 也,比人之身骸,漏者漏屎尿也。意味任运自在。又书柬袋曰可漏子,或壳漏子。圆悟录十三普说曰:参时须参皮可漏子禅。碧严录十曰:但参皮漏子禅。
(譬喻)譬禅定而言。智度论十七曰:常乐涅槃从实智慧生,实智慧从一心禅定生。譬如然灯,灯难能照。在大风中不能作用,若置之密室,其用则全。散心中智慧亦如是,若无禅定静室,虽有智慧,其用不全。得禅定则实智慧生。..
【非不现见现量】 p0717 瑜伽十五卷八页云:非不现见现量者:复有四种。谓诸根不坏,作意现前,相似生故;超越生故,无障碍故;非极远故。相似生者:谓欲界诸根,于欲界境,上地诸根,于上地境,已生、已等生;若生、若起;是名相似生。超越生者:谓上地诸根,于下地境,已生等如前说。是名超越生。无..
【界自相】 p0865 瑜伽三十一卷三页云:又正寻思地为坚相,乃至风为轻动相,识为了别相,空界为虚空相遍满色相无障碍相。是名寻思诸界自相。
可见,指肉眼可见者;有对,指由极微细物质组成而具有障碍之性者。可见有对色,即指色境。又作有见有对色。盖色法有眼等五根、色等五境及无表色等十一种,其中,色境为可见有对色,眼等五根与声等四境为不可见有对色,无表色为不可见无对色。如山河大地、草木器物等,具有色彩、形体,而能障碍其他物质..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