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一大事
1、一个伟大的事业,也就是向众生开示宇宙人生的真理,以令众生转迷成悟和了脱生死的伟大事业。2、指人的生死大事。
不律仪业
不律仪业者,谓诸不律仪者,或由生彼种姓中故,或由受持彼事业故,所期现行彼业决定。何等名为不律仪者?所谓屠羊养鸡养猪捕鸟捕鱼猎鹿罝兔,劫盗魁脍害牛缚象,立坛咒龙守狱谗构好为损等。屠羊者,为欲活命屠养买卖,如是养鸡猪等随其所应。缚象者恒处山林调执野象。立坛咒龙者,习咒龙蛇戏乐自活。谗..
抵突
谓有一类。于授食时。索熟与生。索生与熟。索粗与细。索细与粗。与不平等。与不如法。于识不识。而与不与。于中数起相违语言。是名抵突。复有一类。若亲教亲教类。轨范轨范类。及余随一尊重可信。往还朋友。告言。具寿。汝于如是如是事业。应次第作。彼作是念。何事众业。令我如是次第而作。于中数起相..
护戒事业
方等经云。不得祭祀鬼神。不得轻于鬼神。不得毁坏神庙。假使有人祭祀。亦不得轻于彼人。亦不得与彼往来(文多不载)。
灌顶
灌顶分金刚界为五部,胎藏为三部。五部者事业灌顶、秘印灌顶、心授灌顶、光明灌顶、甘露灌顶也。三部者,事业灌顶、秘印灌顶、心授灌顶也。一、事业灌顶 即具支灌顶、传法灌顶,即阿阇黎为弟子建立灌顶曼荼罗,缘坛之支分,悉备行广大之供养,而授与灌顶也。因此须视弟子之资力丰富者而行之,故又名具..
同事因
【同事因】唯识宗所立十因之一。十因的前七因,除随说因以外的六因,协同成办某一事业,称为同事因。参阅‘十因’条。
邪命
【邪命】从事不正当的事业来维持生活。
圣人
指大小乘见道以上断惑证悟真理的人,亦即智慧最卓越,人格最完善,能力最高强的人。
羯磨
华译作业,即作授戒忏悔等事业的一种宣告仪式,由此宣告仪式的宣告文,而成就所作之业。
七最胜
(名数)一切布施等之行,不得悉名为波罗蜜多。必具最胜,方成波罗蜜多也。一、安住最胜,安住于菩萨之种性也。二、依止最胜,依止于大菩提心也。三、意果最胜,悲愍一切之有情也。四、事业最胜,具行一切之事业不限于一行也。五、巧便最胜,住于无相智了达一切法如幻而离执着也。六、回向最胜,回向于..
三世无比力真言句
(杂名)如来于十方三世,积集无量福德,一切事业不可破坏之无比力所生之真言句也。大日经二曰:如巧色摩尼,能满一切愿,积聚无量福德,住不可害行,三世无比力真言句。同疏九曰:常编十方三世,以无量门植种种德本,无穷已时,住不可害行,即是于一切事业中皆悉不可留难不可破坏之义,故名三世无比力..
一切色像皆入身中
【一切色像皆入身中】 p0016世亲释八卷六页云:一切色像皆入身中者:谓身中现无量种种一切事业。
五种乐乐者
【五种乐乐者】 p0267瑜伽七十二卷三页云:其乐乐者,亦有五种。一、爱乐事业兴盛乐。二、爱乐事业兴盛不乖离乐。三、爱乐时节变异苦远离乐。四、爱乐解疲倦乐。五、爱乐求升进乐。
七最胜
谓安住最胜、依止最胜、意果最胜、事业最胜、巧便最胜、回向最胜、清净最胜等七者。盖一切布施等行,不得悉名波罗蜜多,必具最胜,方能成之。(一)安住最胜,安住于菩萨之种性。(二)依止最胜,依止于大菩提心。(三)意果最胜,悲愍一切有情。(四)事业最胜,具行一切事业而不限一行。(五)巧便最胜,住于无..
人格神
乃具人格之神。有神论宗教,多立有人格之神;然佛教是一种“法信仰”,并不立人格神。诸弟子系透过释尊之人格,而信奉其教法。释尊入灭之后,弟子追慕之心坚定不移,故有佛陀观、佛身论之发展。佛教教理中,真理之法与人格之佛两者间之关系,迄今仍为各家议论之课题。 p257 ..
八千枚护摩供
乃指烧八千枚乳木之护摩修法。又作烧八千枚供。金刚手光明灌顶经最胜立印圣无动尊大威怒王念诵仪轨法品(大二一·五上):“复说无比力圣者无动心能成办一切事业之法门。菜食作念诵,数满十万遍,断食一昼夜,方设大供养。作护摩事业,应以苦练木,两头揾酥烧。八千枚为限,已成初行满,心所愿求者,皆..
受业院
首受出家业寺院也。受业义,见〈称呼类·受业师〉。《传灯录》云:“福州古灵神赞禅师,本州大中寺受业。后行脚,遇百丈开悟,却回本寺。受业师问曰:‘汝离吾在外得何事业?’曰:‘并无事业。’”遂有蜂鉆窗纸因缘。..
邪命
从事不正当的事业来维持生活。
临终业成
修行人到了临终的时候,就能成就往生的事业了。
道业
修道的事业。可以招感人天果报的是福业,可以成就佛果的是道业。
不律仪业
【不律仪业】 p0326杂集论八卷二页云:不律仪业者:谓诸不律仪者,或由生彼种姓中故;或由受持彼事业故;所期现行彼业决定。何等名为不律仪者?所谓屠羊、养鸡、养猪、捕鸟、捕鱼、猎鹿、罝兔、劫盗、魁脍、害牛、缚象、立坛咒龙、守狱、谗构、好为损等。屠羊者:为欲活命,屠养买卖。如是养鸡猪等,随..
净慧长老:想成就大事业 就要牢牢记住这个八个字
一、感恩人生在世,接受了来自国家、来自社会、来自师长、来自父母的种种恩惠,如果我们把生命存在的各种关系都排除掉,我们的个体生命在哪里呢?我们的个体生命能否存在呢?可以说,离开种种因缘条件,我们个体的生命连一秒钟都不能存在。人与人之间相互感恩,就是我们时时刻刻要对自身以外的种种社会..

《维摩诘经》中的人间佛教思想
《维摩诘经》中的人间佛教思想宏智在高扬人生佛教或人间佛教的今天,正确认识《维摩诘经》中的人间佛教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在汉传系统中,高扬起的人间佛教旗帜,除了有原始佛教方面的本生思想、本愿思想的来源外,还有来自于历史上译经经典与中国传统文化相激荡而产生的中国佛教..

黄芪补气功效第一, 和它搭配百病消退!
黄芪有哪些功效1、益气固表生用黄芪,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排毒生肌的功效,适用于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等症。2、补气养血蜜炙黄芪有补气、养血、益中功效,适用于内伤劳倦、脾虚泄泻、气虚、血虚、气衰等症。3、降血压现代医学证明,黄芪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形成、..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十八)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经的不思议功德之一,是能消除业障。佛告须菩提:受持读诵此经的善男善女,如果被人轻贱,蔑视、瞧不起,那是因为他们前世造了应堕于恶道的重罪,因..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十六)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以上所说,太宝贵了,须菩提长老听到这里,深刻理解了佛所说的义趣,不禁感动得涕泪悲泣,禀告佛说:我跟着佛修行多年,早已打开了慧眼,而从来都没有听过这么深奥的经典。世..

陈兵:佛教心理学 第八节 罪犯改造及“事业法”
第八节罪犯改造及事业法佛教心理学还可以广泛运用于罪犯改造,并成就消灾、除难、增益福德、协调人际关系等世俗事业。佛教界在这些应用上,积累有大量经验。一、佛教与罪犯改造对罪犯的教育改造,是社会教育的一大课题。犯罪心理学为社会心理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各种犯罪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其发展变化..

陈兵:正法重辉的曙光──星云大师的人间佛教思想
大师一语,在近世中国佛教徒中颇有被降格滥用之嫌,甚至被当作对比丘尼的专称。其实,大师(梵语Wastr)在佛教中本是一个相当高级的称谓,按《本事经》解释,是指证到须陀洹果以上直至佛果的圣僧,此等人出现世间,以佛法的智慧化世导俗,令诸众生得无量义利安乐,万世师表,故称大师。《瑜伽师地论》..

陈兵:年轻人如何处理学佛与做人的关系?
年轻人如何处理学佛与做人的关系?答:我在1990年发表了一篇《现代青年人应该怎样学佛》的文章,很多人因为这篇文章与我成为了好朋友。我年轻时学佛,也走了一些弯路。我现在观察学佛的年轻人中,走弯路的也还是相当多。因为年轻人的人生经验不足,很容易偏激,而佛法里面容易导致偏激的词语也很多。如..

陈兵:学佛修行自塑人格
学佛修行自塑人格陈兵当今心理学所说的人格一语,源出拉丁文persona,大略指由具有相当统合性与持久性的心理特征所构成的个人特质,亦即个人较为持久地表现出来的社会自我。俗话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此人心应作人格解)。出生不久的婴儿,尚无所谓人格,个个天真颟顸,活泼可爱,长大后却千差万别..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