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坚法师随笔
阅读高僧传记,时时耳闻五台胜景,那里不仅清凉神圣,更充满智慧的光芒,是妙吉祥之秘境,令我景仰万分。八年前,我虔诚朝礼五台,越过每一个山岗,躺过每一条河,在台怀镇、黛螺顶和白雪装点的五台,以纯洁的心和带血的汗,叩响五台的朝圣之路。心中满怀信心和希望,一心期盼着妙吉的身影,拯救这千年沉沦的灵魂。 六年前,我第一次登上正规的讲台,在五台山显通寺的五观堂。
道坚法师随笔
阅读高僧传记,时时耳闻五台胜景,那里不仅清凉神圣,更充满智慧的光芒,是妙吉祥之秘境,令我景仰万分。八年前,我虔诚朝礼五台,越过每一个山岗,躺过每一条河,在台怀镇、黛螺顶和白雪装点的五台,以纯洁的心和带血的汗,叩响五台的朝圣之路。心中满怀信心和希望,一心期盼着妙吉的身影,拯救这千年沉沦的灵魂。 六年前,我第一次登上正规的讲台,在五台山显通寺的五观堂。
心性,即心之本性,也称自性,即对心的特质的研究,主要表现在探讨有关心之本性是净是染的问题。早期佛教之心性说,以心性本净说为主流,在增支部经典中已有关于心之本性问题的探究,当时人们主张心之本性清净无染,由于后天的环境,使原本无染的心性而受到了染污,所以人们就是要通过对心的修习,回到..
我想发起拒绝向出家师父敬酒的活动,请大家支持!道坚法师本人出家十多年来,接触汉\藏\南传佛教,发现南传与藏传佛教对僧人的定位比较准,即专业的传道者和修道者,决无领导或居士向出家师父敬酒或以茶代酒的习俗。去年忝居华岩丈席,与各界人士交流甚广。我最怕宴席,最怕客气,如果再喝些拉圾食品——现代合..
宗教分类相对比较容易,因宗教有比较明显的民族、地域、文化特性。宗教的内核是信仰,如果要给信仰分类,将是一个比较难的课题。我翻遍了许多的宗教学书籍,许多人希望这么做,但弄出个清晰的路子来,显然并非易事。确实要回答什么是信仰,哪些内容是信仰的范畴,对这些问题的回答维度不同,其分类也有..
对重庆青年学佛沙龙成员的话道坚法师时间: 2006年12月10日6:00-8:30地点:华岩寺会议室缘起:重庆青年学佛沙龙会员请师开示,师父随缘。诸位青年菩萨,感谢你们请法倡修普贤行愿。刚才有几位在家菩萨说起佛教与人生,令我想起太虚大师所提倡的“人生佛教”,也有人称“佛教革命”,影响很大。太虚大师当时为了..
忠州佛教异闻录华岩寺道坚述忠州佛教是巴蜀佛教的缩影,在研究忠州佛教之时,发现忠州曾经出现了许多奇闻异事,故而录之于后。柳木知兴衰唐时白居易作忠州刺史,修复龙昌古寺,并植柳于下寺,至此柳兴盛则寺兴,柳衰则寺败。民国《忠县志》云:“巴台寺,白公祠左,即唐之龙昌寺。按:龙昌寺有三,一在山顶,一在山..
作者:释道坚揭秘骗术之一:经济搭台,宗教唱戏,公司办寺院骗取钱财出家人修寺院,目的是继承中国优良传统文化,搞好自身修持的同时,弘扬佛法,普度众生。寺院管理是中国古老的管理模式,有一套传统严格的经济管理方法,账目每月公示。寺院里公私分明,职能清晰。寺院的经济收入主要是信徒的捐赠。寺院经济的支..
“作风整顿”与羯磨法道坚法师佛教受印度城邦文明的影响,对僧团的自治管理,坚持民主化与制度化的原则,凡为一切事,都是通过大众会议决定,若有一人持反对意见,则事不成办。只有在符合大众利益又必须作出选择时,才可以实行投票制,按得票多寡决定事业推行与否。佛陀要求“一切羯磨,须具四法:一法、二事、三..
破山的生平及其思想渊源道坚法师破山的一生是坎坷不平的,尤其是少年时期父母双亡,在丧亲之痛与家庭的双重压力下,破山渐渐生起无常厌世的情结,经过一番内心的苦苦挣扎后,他毅然选择了出家弘法之路。下面将介绍破山在家与出家生活对他高尚人格的养成,以及他开法东塔、弘法巴蜀的艰苦历程。(一)破山海明族..
发心出家要具有什么样的心理素质我们先来看看《普曜经》卷四的说法,由于出家者是专业的修道者和传道者,因此世尊以四愿来说明他们应具备的素质:(一)愿济众生困厄。(二)愿除众生惑障。(三)愿断众生邪见。(四)愿度众生苦轮。这四大愿,要求出家人的发心是以众生为中心,除利他的奉献精神处,还应该有四种博大..
信仰分类道坚法师宗教分类相对比较容易,因宗教有比较明显的民族、地域、文化特性。宗教的内核是信仰,如果要给信仰分类,将是一个比较难的课题。我翻遍了许多的宗教学书籍,许多人希望这么做,但弄出个清晰的路子来,显然并非易事。确实要回答什么是信仰,哪些内容是信仰的范畴,对这些问题的回答维度不同,其..
道坚法师:我们学佛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很多人都认为自己信仰佛教,是佛教徒。但是自己想过没有,学佛的目的是什么呢? 对这个问题可以说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因为每人走过的道路不一样,于是学佛的目的也不一样。有人生活不如意,经常处在不痛快的时候,想通过学佛给自己减轻痛苦。有的人老是恐惧自己..
佛说,佛在心中。大德曰,灵山就在汝心中。在家依教修行,就是好佛子。如果,条件允许,家人同意,朝礼名胜,访师参学,这也是佛所提倡。《长阿含经》卷四中,就有佛告“阿难,汝勿忧也,诸族姓子常有四念。何等四?一曰念佛生处,欢喜欲见,忆念不忘,生恋慕心。二曰念佛初得道处,欢喜欲见,忆念不..
道坚法师:初学佛应克服的哪些误区现在人一般误以为佛教是消极的出世的,甚至有一些初学佛者受到这种风尚的影响,生起强烈的悲观厌世情结,忘记了大乘菩萨道的慈悲济世精神,忽略了佛教是世出世间的圆融。初学佛法时,大事未明,见地不正,远离愦闹专心致志地修学佛道,是非常有必要的。遁世是放下一切..
佛说,佛在心中。大德曰,灵山就在汝心中。在家依教修行,就是好佛子。如果,条件允许,家人同意,朝礼名胜,访师参学,这也是佛所提倡。《长阿含经》卷四中,就有佛告阿难,汝勿忧也,诸族姓子常有四念。何等四?一曰念佛生处,欢喜欲见,忆念不忘,生恋慕心。二曰念佛初得道处,欢喜欲见,忆念不忘,..
【自性空】 p0597成唯识论八卷二十二页云:自性空者:二空所显为自性故。
凡五卷。明代郭凝之编。略称五宗录。内容系收录我国禅宗五家各祖之语录,计有七部,即:临济宗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一卷、沩仰宗潭州沩山灵祐禅师语录一卷、袁州仰山慧寂禅师语录一卷、曹洞宗瑞州洞山良价禅师语录一卷、抚州曹山本寂禅师语录一卷、云门宗云门匡真禅师广录三卷、法眼宗金陵清凉院文益禅..
(杂语)训示众人也。六祖坛经曰:佛示众云:善知识!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诸录之示众,此为最古。
(术语)应与正遍知。佛十号中第二号与第三号也。应为应供之略。正遍知又曰正等觉。
【法证净】 p0760 法蕴足论二卷七页云:云何法证净?如世尊言:此圣弟子,以如是相随念正法。谓佛正法、善说、现见、无热、应时、引导、近观、智者内证。如彼卷八页至十一页广释。又云:若圣弟子、以如是相、随念正法,见为根本,证智相应,诸信信性,现前信性,随顺印可,爱慕爱慕性,心证心净;是名..
【法衰法盛】 p0762 瑜伽七十五卷二页云:言法衰者:谓越所学;于先未闻胜义所摄,如来所说、微妙法句,不得听闻。如不听闻先所未闻;如是于先所未思惟,不得思惟;有听闻障,有思惟障;设得闻思,寻复忘失;于所未证修所成善,而未能证;设证,还退。与此相违,当知法盛。..
【界差别有十二种】 p0866 集论七卷九页云:云何界差别?谓欲界异生有学无学。如欲界有三,色无色界、亦尔。又有欲色界菩萨。又有欲界独觉、及不可思议如来,补特伽罗差别故。
【缘起顺逆】 p1302杂集论四卷十四页云:顺逆者:谓杂染顺逆故,清净顺逆故,是说缘起顺逆。杂染顺逆者:或依流转次第说。谓无明缘行。如是等顺次第说。或依安立谛说。谓老死苦、老死集、老死灭、老死趣灭行。如是等逆次第说。清净顺逆者:谓无明灭故行灭。如是等顺次第说由谁无故老死无,由谁灭故老死..
【修定】 p0899 集异门论五卷十七页云:修定云何?答:于诸善定,亲近数习;殷重、无间、勤修不舍。是名修定。
指小乘声闻修行所得之四种证果。其阶段依次为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或仅指第四之阿罗汉果。此外,俱舍论卷六列举之安立果、加行果、和合果、修习果等,亦称四果。(参阅“四向四果”1683) p1713 ..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