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喜欢登山,有时登山的时候会看见一些坟墓,很想路过的时候多少给他们念一些佛号,比如地藏菩萨圣号,但是又害怕自己只是受过三皈依的佛门弟子,到现在为止也没有什么功德,反而怕引起他们反感,有时挺矛盾的。
明证法师:不论是不是受过皈依,只要念佛或菩萨的圣号就有功德,只要有功德就可以回向,只要回向,被回向者就能得到利益。鬼道众生甚至天道众生也都巴不得有人为他们念佛,或把念佛的功德回向给他们。他们会非常感激,绝不会反感,因为佛号自有无比的加持力。所以你尽管去念佛,多多益善!
问:我喜欢登山,有时登山的时候会看见一些坟墓,很想路过的时候多少给他们念一些佛号,比如地藏菩萨圣号,但是又害怕自己只是受过三皈依的佛门弟子,到现在为止也没有什么功德,反而怕引起他们反感,有时挺矛盾的。
明证法师:不论是不是受过皈依,只要念佛或菩萨的圣号就有功德,只要有功德就可以回向,只要回向,被回向者就能得到利益。鬼道众生甚至天道众生也都巴不得有人为他们念佛,或把念佛的功德回向给他们。他们会非常感激,绝不会反感,因为佛号自有无比的加持力。所以你尽管去念佛,多多益善!
殡后三日。再往墓所。谓之覆墓。杜氏云。不载礼经但以孝子自迁奉后追慕所亲。又虑坟墓未完复往省之。今释子往亦无咎。盖检校之至也。
(杂名)坟墓之异名。
(堂塔)单云五轮,密教所立之率都婆也。显教之率都婆,为高显佛德或安置佛舍利而立者。密教不然,以是为大日如来之三昧耶形,而建立于坟墓之上也。其形与五轮成身同。
所谓“种善因,得善果”正是因为有着对因果的认识才让很多人愿意与人为善因果不是迷信,而是人生的道理是我们行事的基本准则古时候有位大富长者,家中流行风寒,唯有形似槟榔的庵摩罗果可以缓解病情,大富长者就让没有染病的一位仆人到果园购买,特别叮嘱道:“告诉果园主人,多挑些熟透的甜果,没熟的..
导读: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四日是净土宗第十一代祖师省庵大师的往生日。与诸位净土祖师相比,省祖的住世时间是最短的,只有49年。他临终给我们留下了身在华中佛现前,佛光来照紫金莲。心随诸佛往生去,无去来中事宛然。的偈子。并悲心切切地劝勉弟子我去即来。生死事大,各自净心念佛。本文为大安法师于省..
◎ 净 慧 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哪些行为又属于取财的非道呢?《善生经》记录说:居士子!求财物者当知有六非道,云何为六? 1、种种戏求财物者为非道 种种戏求,不是诚实的劳动,不是一种认真的态度,上班吊儿郎当,人到了位没有到,出勤没有出力,不是有这样的说法吗?八点上班九点到,喝喝开水看..
◎ 渡边和子在《小王子》一书中,有一段写到小王子在沙漠中寻找水源,他毫无目的地走着,突然发现月光下的沙漠非常美丽。小王子说:沙漠美丽是因为在某个地方隐藏着一口水井。人类也是一样,表面上看不到的水井隐藏在心灵的某处,人们就会变得美丽。但是,这跟隐匿在心中无法对别人言说的秘密是完全不..
有人说,念阿弥陀佛佛号,必须亡者本身有信愿才能往生净土,但念六字大明咒,亡者一历耳根,即可以直接关闭六道轮回之门,所以对于生前有修行念弥陀之人,可为其助念弥陀圣号。明证法师开示:往生不往生的主要因素是信愿行,这是往生者本人的事,他如果有信有愿又念佛,肯定往生,不管有没有助念,不管临终往生的时..
问:《金刚经》所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当然后面还有个无寿者相,如何灭除一切相?明证法师开示:你用灭除,不用,完全不用灭,因为这些相都不会固定在那里,它自生自灭,马上就变化了,就是我们眼睛不顶事,看不到,这花它能一下就蔫吗?它肯定慢慢,一刹那,一刹那蔫,可是我们好像看了半..
婴灵有多高,他们会长大吗?明证法师开示:婴灵是什么?婴灵可能是说,应生未生之胎儿,中间还没有生出来就夭折了,对吧,那么他没有生出来,他进入哪种状态了呢?既然变成灵了,就不是肚子里那个胎儿了,胎儿就不能叫灵,既然是灵,他就是进入一个中阴的状态,中阴身,这是一种,另外就是说他已经变成鬼道众生了,所以,..
中阴身一念佛就往生了吗?明证法师开示:如果中阴身能念佛的话,同时信、愿具足,就一定往生,如果只是念佛,不见得能往生,因为他没有信,没有愿,必须要有信愿同时具足才可以。摘自明证法师《精进佛一开示暨问答3》..
请师父讲讲心法的意思,阿弥陀佛!明证法师开示:心法有两种,一种叫心王法,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叫前六识,还有末那识,再加上就叫前七识,也叫七转识,因为都是转生出来的,不是本有的,最后加一个本有的第八识,阿赖那识,一共叫八大心王。心所法是简称,全称是心所有法,一..
受八关斋戒隔天早上可以煮饭给家人吃吗?明证法师开示:当然可以,而且你自己也可以吃,天明了以后就可以吃了,只是说过了中午到第二天天明之间,这个时间不能吃,第二天天一亮就可以吃了。天亮的说法就是:伸手能看到五指了,在自然光的情况下。但是我们不这样说,我们说你受戒的时候是几点,好比我们在某地是五..
达真堪布:这样念佛才有用学佛修行的过程一定要如理如法,明理很重要。最基本的道理都不懂,最基础的修法都没有,还去学佛信佛,这都是迷信,都是盲修瞎炼,永远成就不了。很多人学佛修行很长时间,但是始终达不到效果,最后都灰心退步了。这是什么原因?就是没有如理如法地学,没有如理如法地修。比如..
弟子主修准提咒,后来又想跟着念六字大明咒,有时会混念(念准提咒结果念出六字大明咒)若再念佛怕更混乱,该怎么办?明证法师开示:该怎么办呢?抓阄,抓到哪个算哪个,问题就解决了。你看你还想念什么,有多少没关系,写出来,最后你发愿就念一个,抓到哪个算哪个,就解决了,几分钟以后就拍板定案了,碰到都好但是不..
如果听闻佛法当中,觉得说法的师父在讲解上,如有矛盾的地方应该如何做呢?明证法师开示:跟谁矛盾,是跟经典矛盾呢,还是跟你矛盾呢?这你没有说清楚,如果说和经典矛盾,你怎么知道呢,那意思就是你和经典不会矛盾了,意思是你开悟了,你都能够理解,如来真实义了,是不是这样,也未必吧,如果你真做到了,你就不问这..
念阿弥陀佛有什么益处?明证法师开示:首先直接的益处,由于相信阿弥陀佛,由于愿意往生极乐世界,所以,念了阿弥陀佛以后,就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在成佛之前,发过四十八大愿,意思是说,如果有人肯相信我,相信极乐世界,肯称我名号,就一定往生,临终的时候,我必然接引其人,来这里继续修学佛法,所以这是..
净界法师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这段经文总共是两大段,第..
请问师父现量,现观,观行,分别是什么意思,阿弥陀佛?明证法师开示:现量,就是像镜子照东西一样,现有反应出,没有经过思惟,整理,比较,这叫现量,现观呢?就是现前直接观察,不是思惟想象,好比我看到这个杯子,我就是看到了,我不是听说的,你回家跟另外一个人说,明证法师今天讲经,手里拿一个杯子怎么样,他没见,他..
还没认识佛法时,买了不少皮衣服,是否仍可穿?有的师父说可以,现帮他们超度;有的师父说不行,师父说呢?明证法师开示:你送给那些贫苦的人,你就不要穿了,问题是你舍不得,皮衣服很贵,你舍不得,舍不得你就继续穿,看你持戒严格和不严格,严格持戒的人,不会穿动物的东西,也不会吃动物的成份,乃至于不喝牛奶,因为..
师父,不言人之是非过恶,但往往因为个人来寺院都有各自的自我期许,都希望发挥自己的能力,来为师父分忧解劳,尽一分身为学员的职责,只是每个人的习气不一,往往互不相让,却都希望师长能对自己的表现有所肯定,对他人的表现却无法认同,而私下有所不悦,而深感对方在压抑自己的所有付出,因此相互矛盾而争执,请..
法师您好,有几个问题请示:一、请问《楞严经》云:淫心不除尘不可出,此偈何解?明证法师开示:就是说如果你有欲望,有欲界的欲望,你想出三界怎么能出得了呢,所以,不论你结婚没结婚,这个欲望都要断除,不断除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就是这个意思。如果在家居士(已婚者)如何以此偈修行?明证法师开示:这个关键看你..
请问已受戒之三宝弟子参加法会时,是否都要搭缦衣,若不搭缦衣是否算犯戒?感恩师父开示,三宝弟子合十。明证法师开示:开法会是叫庄严佛事,居士参加法会应该说,都应该带着自己的衣,你要忘了,那你就有点小小的错误,参加法会你怎么不搭衣呢?应该搭衣,就显得整齐,大家都穿黑色的海青,很庄严,结果你穿俗装,看着..
【因计非因见】 p0594大毗婆沙论九卷三页云:若因非因见,于五见,何见摄?何见所断?答:邪见摄。见集所断。问:何谓为因?答:业烦恼等。问:何缘外道,执内外事,无因而生?答:不了内外缘起法故。彼作是念:谁掘河海?谁积山原?谁纤棘刺?谁画禽兽?准此一切,皆无因生。故彼颂言:谁掘河海、积山..
【因依诸定蠲除四轭】 p0595瑜伽十九卷十二页云:谓如有一、已入有学位,未离欲界欲;依初静虑,熏除欲界诸恶寻思。依第二静虑,内等清净,心一趣性,初静虑地所有分别,无余永离;无复分别。依第三静虑,超过第二静虑地诸喜碍着。依第四静虑,超过第三静虑地诸乐碍着。依无色定,超过一切所有色想。如..
【自相相】 p0596瑜伽十一卷二十一页云:云何自相相?谓自类自相,或各别自相。此所思惟,名自相相。
【自性忍】 p0597瑜伽四十二卷五页云:云何菩萨自性忍?谓诸菩萨、或思择力为所依止,或由自性,堪忍怨害,遍于一切,皆能堪忍;普于一切,皆能堪忍。由无染心,纯悲愍故;能有堪忍。当知此则略说菩萨忍之自性。..
【自性身】 p0597摄论三卷十四页云:此中自性身者:谓诸如来法身。一切法自在转所依止故。二解 成唯识论十卷十五页云:一、自性身。谓诸如来真净法界。受用变化平等所依。离相寂然,绝诸戏论。具无边际真常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即此自性,亦名法身。大功德法所依止故。三解 佛地经论七卷十二页云:..
【自相无我】 p0598成唯识论八卷二十二页云:自相无我者:无我所显为自相故。
【自性差别】 p0598瑜伽八十一卷十四页云:此中自性差别者:谓色自性、有十色处差别。受自性、有三受差别。想自性、有六想差别。行自性、有三行差别。识自性、有六识差别。如是等类,当知诸法自性差别。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扫码后自动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