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丹桂
大道岂分贵贱,
人人个个圆成。
休教方寸万缘生。
念念常归清静。
达了这番消息,
不须屈体劳形。
灵台皎洁胜冰轮。
照破无明种性。
摘自《赠平州菩萨堂刘僧》
◎ 王丹桂
大道岂分贵贱,
人人个个圆成。
休教方寸万缘生。
念念常归清静。
达了这番消息,
不须屈体劳形。
灵台皎洁胜冰轮。
照破无明种性。
摘自《赠平州菩萨堂刘僧》
《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一卷,中国北周时代印度耶舍崛多译。是叙述十一面观世音菩萨神咒功德的经典,属于早期密教的事部法。它是《金刚大道场经》十万偈颂中的一品。如本经末所云:此经名金刚大道场神咒经,十万偈成部,略出十一面观世音一品。因而此经也包括在唐阿地瞿多撮要抄译《金刚大道场经》而成..
一、生不可避,指依前世善恶之业因,苦乐之生不可避;二、老不可避;指生者不可避老;三、病不可避,指生者不可避疾病;四、死不可避,指生者不可避死;五、罪不可避,指造作恶业,则恶道之苦果不可避;六、福不可避,指造作善业,则善道之乐果不可避;七、因缘不可避,指由如是之因,和于如是之缘,而..
没有高下、贵贱、深浅等的差别。
释鸿休。不知何许人也。神宇标挺玄机斡运。居闽黄蘗山寺。丛萃毳客。示教之外[慌-芒+口]然怡乐。恒言。宿债须偿。偿尽则何忧何惧。物我俱逍遥矣。人皆不喻其旨。及广明之际巢寇充斥。休出寺外脱纳衣于松下磬石之上。言曰。誓不污清净之地。而安详引颈待刃。刃下无血。贼翻惊异罗拜忏悔焉。门弟子景先阇..
戒本疏·九十单提法:“凡体无贵贱,有道则尊,法式轨要,非僧不具,敬法重人,事须致敬。敬而为言,触途皆是,但此八种,摄尼偏要。故别制之,审能修行,戒净法住。故善见云,由度尼故,正法减半,若行八敬,还满干年。法由人弘,其义不昧矣。”(戒疏记卷一四·五·三)..
【摩罗】此云鬘。苑师云:一切花,通名俱苏摩;别有一华,独名俱苏摩。此云悦意,其花大小如钱,色甚鲜白,众多细叶,圆集共成。应法师云:西域结鬘师,多用苏摩罗花,行列结之,以为条贯。无问男女贵贱,皆此庄严,或首或身,以为饰好。正法念云:生天华鬘在额。..
金陵净德院冲煦慧悟禅师,福州和氏子。僧问:「如何是大道?」师曰:「我无小径。」曰:「如何是小径?」师曰:「我不知大道。」
东京智海普融道平禅师,上堂:「山僧不会佛法,为人总没来由。或时半开半合,或时全放全收。还如万人丛里,冷地掉个石头,忽然打著一个,方知触处周流。」上堂:「赵州有四门,门门通大道。玉泉有四路,路路透长安。门门通大道,毕竟谁亲到?路路透长安,分明进步看。」拍膝一下曰:「岁晚未归客,西风..
潭州北禅契念禅师,僧问:「如何是大道之源?」师曰:「众流混不得。」曰:「独脱事如何?」师曰:「穿云透石。」问:「如何是不坠古今句?」师曰:「十五十六,日月相逐。」
[出法集经]一不贪珍味美恶均等谓如来乞食。入诸聚落。随施所得。不贪珍味。若美若恶。而无分别。是名不贪珍味美恶均等。二为破我慢贵贱同游谓如来乞食。为破我慢自高。于富贵贫贱等家。皆无拣择。是名破我慢贵贱同游。三慈悲平等大作利益谓如来无有饥渴羸损瘦乏等苦。为众生故。以平等慈悲。现行乞食。..
(术语)梵语菩萨摩诃萨,译言大道心。求大道之心也。法华文句二曰:若具存应言菩提萨埵摩诃萨埵,什师嫌烦,略提埵二字。菩提此言道,萨埵此言心,摩诃此言大,此诸人等皆求广博大道。又成熟众生故,道心大道心之气类也。..
(术语)体者通达,解者悟解。晋华严经六曰:体解大道,发无上意。
资持记·释导俗篇:“邪淫者,犯他妻也。俱舍有四:一、他妻,二、自妻非道大道、口道,三、非处非房室中,四、非时怀胎、乳子、受八斋时。”(事钞记卷三九·二一·一)
大安法师 因果的法则是决定不虚的。经云,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 人活在这个世间上,为什么有的贫穷,有的富贵?社会地位有的高贵,有的低贱?有的坎坷痛苦一生,有的非常安逸快乐一生?有的一辈子光宗耀祖且寿长,有的一辈子备受侮辱还寿短?这样的命运差异,乃至于一母所..
◎ 刘江川佛言: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本来不生,本来不灭,只因迷悟而致升沉,何以故?众生长迷不觉,所以永劫堕落;诸佛长觉不迷,所以永成佛道。若有男女求佛道者,进道功程,权分四级,号四句偈:一曰空身;二曰空心;三曰空性;四曰空法。这四句偈正是受持四句偈,有助于人的修行。我们平常听到佛学..
大家好,欢迎来到香海,在这处清幽之所静心。所谓静心,就是能看到自己内心的起伏和不定,那是一种通透的状态。你来到这里的时候,要把所有忙乱的思绪收回来,安住当下,此为我们常说的止和定。若你的内心不能安住,思想就很混乱,此时无论做什么、思考什么,都不会周全和慎密。中国有句老话,江山易改..
一 梦的启示 发人深省我做了一个梦,梦中海贤老和尚从虚空中向我飘来,愈飘愈近。老和尚满面笑容,手里拿著一个条幅,上面写著八个大字:「大道至简原来如此」。我想问问老和尚,这八个大字是什麽意思?可是还没等我问,海贤老和尚就和我融为一体了。我醒了,原来是一个梦,这是一个发人深省的梦,它在..
李炳南老居士讲述民国五十八年于善果林弟子徐醒民敬记解脱六道轮回之苦,人天皆不究竟。证罗汉果,断一百六十余品见思惑,本性已放光明,不再迷入轮回之路,若依大乘法修成佛果,则万德万能,最为究竟。解脱之法虽经阐明,然行之实难,成佛须经三大阿僧祇劫,成罗汉亦须七番生死。凡夫见其如此困难,无不畏退,惟释..
谓佛部、金刚部、宝部、莲华部、羯磨部之诸尊法。即密教五部通用之秘观。先观本尊,安置坛上。次观吾身即印契,吾语即真言,吾心即本尊,此三密平等,周遍法界,称为自三平等。自三平等与本尊之三平等乃同一缘相,称为他三平等。乃至与已成未成一切诸佛之三平等皆为同一缘相,称为共三平等。由此同一缘..
(术语)谓他力念佛之法门也。释尊一代之诸教,八万四千之法门,要皆为归入于弥陀本愿之支径小路,惟本愿他力之一乘为真实之大道,即得真实到着大涅槃之道也。
(术语)将成僧事,集僧告白其事使众和之也。
(术语)谓人之死也,去娑婆世界而往他世界之俗语也。古通贵贱而用之。后惟限于高堂之人用之。
【非有法语】 p0714 瑜伽八卷十三页云:显秽染故;名非有法语。
【时解脱与不时解脱差别】 p0918 大毗婆沙论一百一卷十六页云:复次依狭小道而得解脱,故名时解脱。狭小道者:谓若极速第一生中种善根,第二生中令成熟,第三生中得解脱。余不决定。依广大道而得解脱,名不时解脱。广大道者:谓若极迟,声闻乘经六十劫而得解脱。如舍利子。独觉乘经百劫而得解脱。如麟..
禅林用语。又作乘合船。即无身分差别而同乘一船之意。藉以比喻无凡圣、贵贱等差别见解之境地。景德传灯录卷五南阳慧忠章(大五一·二四五上):“无影树下合同船,琉璃殿上无知识。” p2266
为密教延命修法之一。即依善无畏三藏所传之准胝观音大道场法而修,以其功德能增延二十一岁之寿命,故称为延三七岁法。据善无畏之独行灌顶忏悔大道场法载,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童男、童女等,不论其宿殃大小,若于命终之前三七日(即二十一日),得遇此法,则每行一灌顶,可增延二十一年..
宋代临济宗谷泉禅师曾作“六巴鼻”之歌颂,用以接化学人,禅苑蒙求一书乃以“谷泉巴鼻”为题,录其颂词,为该书五百余则中之一则。又因“六巴鼻”颂中之第一颂以“大道”为主题,禅林遂以“大道谷泉”、“泉大道”为谷泉之代称。禅苑蒙求卷下(卍续一四八·一三二下):“大道巴鼻,问着瞌睡,背负葫芦..
隋代河东人。宿慕佛道,早年出家为僧,住于京师之化度寺。化度寺又称真寂寺,乃三阶教之祖信行于京师所置三阶教五大寺之一,信行驻锡于此寺时,玄证钦仰其学德,乃师事之。信行凡有述作,皆委笔之。其后与信行同时返俗,同以居士身效行法华经中“常不轻菩萨”之道行,行头陀行,托钵乞食,凡遇路人,无..
(术语)制乖背尊卑次第序列之戒也。四十八轻戒之第三十八。佛法,坐之次第,不问老少贵贱,先受戒者在前坐,后受戒者在后坐。此戒即诫不依此次序,坐无前后,如兵奴之法者。通于大小二乘,道俗七众。法藏名之为众坐乖仪戒,太贤谓为坐无次第戒。今依天台之名,出于梵网经,菩萨戒义疏等。..
(杂名)南史齐武帝纪曰:有沙门从此赍火至,色赤于常火,云以疗疾,灸至七炷而疾愈。贵贱争取之,多得其验,咸云圣火。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