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道虔上人游方
作者:灵澈
律仪通外学,诗思入玄关。
烟景随缘到,风姿与道闲。
贯花留净室,咒水度空山。
谁识浮云意,悠悠天地间。
摘自《全唐诗》
送道虔上人游方
作者:灵澈
律仪通外学,诗思入玄关。
烟景随缘到,风姿与道闲。
贯花留净室,咒水度空山。
谁识浮云意,悠悠天地间。
摘自《全唐诗》
上德之人,比丘的尊称,因比丘内涵德智,外有胜行,在人之上。
(术语)日本觉鍐上人所传之五轮九字曼荼罗也。五字轮九字轮合为十四字轮,故曰二七。五字九轮明秘密释曰:二七曼荼罗者,大日帝王之内证,弥陀世尊之肝心,现生大觉之普门,顺次往生之一道。
重巽法师。自湘西赴其叔父中丞之请。柳子厚赠之以序曰。或问宗元曰。悉矣子之得于巽上人也。其道果何如哉。对曰。吾自幼学佛。求其道积三十年。世之言者罕能通其说。于零陵吾独有得焉。且佛之言。吾不可得而闻之矣。其存于世者。独遗其书。不于其书而求之。则无以得其言。言且不可得。况其意乎。今是上..
子题:人法含注戒本·四波罗夷法:“自称言我得上人法。自称说有信、戒、施、闻、智慧、辩才过人。人法者,人阴、人界、人入也。上人法者,诸法能出要成就也。”(含注戒本卷上·七·一四)戒本疏·四波罗夷法:“自称我得上人法,是总举也;我已入圣者,别示相也。就前总举言人法者,谓成人之缘,无越..
亦名:两舌戒犯相、离间语戒犯相行事钞·随戒释相篇:“律云,两舌者,彼此[斗@斫]乱令他破也。僧祇,以恶法告言,某甲说汝是。无有上中下法,欲令他离向己。若彼离不离,皆堕。多论,说己更说堕;若不传彼此语,但两边说令离散者,一切吉。”资持记释云:“犯相中,先引本律释名。次引僧祇示犯。云恶..
(1239~1289)为日本时宗之开祖。讳名智真。七岁出家,初于比睿山修学,后至太宰府修净土学。于熊野参学时,更名为一遍。此后为救度众生而宣扬空也上人之念佛法门于民间,足迹遍及全国,时人称之为游行上人、舍圣。道俗信众跟随者甚众。住生涯寺时,曾于濑户内海布教。日本正应二年,于兵库和田岬观音..
凡二卷,收录日本时宗开祖一遍上人之法语。上卷包括和赞、偈文、制诫、道具秘释、消息、和歌等,下卷则集录门人闻于上人之法语。 p73
日本绘卷。又作一遍圣绘或一遍上人绘词传,描写日本时宗开祖一遍之生平事迹。有两大系统: (一)圣戒本:六条道场欢喜光寺的开山圣戒之撰述本,原本为同寺藏之十二卷(四十八段)本(卷七为日本国立博物馆藏)。法眼圆伊作画,为镰仓时代描写自然风景之杰作。 (二)宗俊本:一遍之弟子宗俊所作,原本为清..
洋州龙穴山和尚,僧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骑虎唱巴歌。」问:「既是善知识,为甚么却与土地烧钱?」师曰:「彼上人者难为酬对。」
忠曰:“在众位之最上人云位头,盖日本称呼而已。《敕修清规·虽有位头字,其义别也。”
高僧慧约。学穷内外。何尚之所重。竟陵文宣王。出镇禹穴时。有名僧在座。约年夏未隆。王见敛躬尽礼。众不悦。王曰。此上人方为释门领神。
摩诃般若经云。何名上人。佛言若菩萨一心行阿耨菩提心不散乱。是名上人○增一经云。夫人处世。有过能自改者。名上人○十诵律云。有四种。一粗人。二浊人。三中间人。四上人○律瓶沙王呼佛弟子为上人○古师云。内有智德。外有胜行。在人之上。名上人。..
(术语)上德之人也。佛家谓内有德智。外有胜行。在人之上。故名上人。晋时称释子多曰道人。至鲍明远始有秋日示休上人诗。能改斋漫录曰:唐人多以僧为上人,如杜子美已上人茅屋是也。摩诃般若经曰:一心行阿耨菩提,心不散乱,是名上人。十诵律曰:人有四种:一粗人,二浊人,三中间人,四上人。 释氏..
子题:根有三种、见闻疑三根、见根、闻根、疑根、三根、根、触通疑根含注戒本·十三僧残法:“谓根有三:见、闻、疑也。见根者,见犯梵行、见偷五钱、见断人命,若他见从彼闻,是谓见根。闻犯梵行、闻偷五钱、闻断人命、闻自言得上人法,若彼说从彼闻,是谓闻根。疑根二种,从见生者,见与妇女入林出林..
亦名:三根、根有三种子题:见根、闻根、疑根含注戒本·十三僧残法:“谓根有三:见、闻、疑也。见根者,见犯梵行,见偷五钱,见断人命;若他见从彼闻,是谓见根。闻犯梵行,闻偷五钱,闻断人命,闻自言得上人法;若彼说从彼闻,是谓闻根。疑根二种:从见生者,见与妇女入林出林,无衣裸形,不净污身,..
上人的心法恒实法师师父上人、各位师兄、各位佛友,大家阿弥陀佛。欢迎大家今天到万佛圣城来参加我们的师父,也是创办人宣公上人,入涅槃十九周年的纪念日。今天佛友来的特别特别多,所以我们加开了几个斋堂,左边也有,右边也有,外边也有。因为有那么多新的朋友,所以各位要发出更大的忍耐心,对你左..
继志发本的明旸上人︰「三求」诚求三不缺,「三念」深念三现用仁俊现代佛教中特出者之一──圆瑛大师,命名其道场──「三求堂」──,这表征大师平生笃实体践处;同时,又称为「三念堂」,这显现出大师具体宗趣处。「三求」:「求福、求慧、求生净土」;「三念」:「念佛、念法、念侣僧伽」;此二种三三,实际上..
示灵洲镜上人◎ 憨山余昔游海门,登妙高峰,入无际三昧,入楞伽室。睹东坡老人代张方平手书《楞伽经》,与佛印禅师留作金山常住。是时举身毛孔,熙怡悦豫。如春生百草,不自知其所以然也。及后览教乘印证,乃知为习气横发于中,熏然不自觉耳。自尔行脚云水闲,此海阔天空虚明昭旷之境,时时如大圆镜,..
◎ 岑 参昨夜云际宿,旦从西峰回。不见林中僧,微雨潭上来。诸峰皆青翠,秦岭独不开。石鼓有时鸣,秦王安在哉。东南云开处,突兀猕猴台。崖口悬瀑流,半空白皑皑。喷壁四时雨,傍村终日雷。北瞻长安道,日夕生尘埃。若访张仲蔚,衡门满蒿莱。摘自《岑参诗选》..
寻三藏上人◎ 武元衡 北风吹雪暮萧萧,问法寻僧上界遥①。 临水手持筇竹杖,逢君不语指芭蕉②。【注释】①上界:上界天,在欲界之上有色界与无色界。这三界及三界内部都以禅定深浅分级。上界中色界因有物无欲而殊妙精好,丽无色界则难以心识住于精妙禅定。②芭蕉:《维摩经十喻》中有芭蕉喻,以芭蕉中..
【诸圣神通不能转业】 p1360瑜伽九十八卷七页云:又诸圣者变性神通,不能转变顺乐受业,令自性改,成顺苦受。如顺乐受,望顺苦受;顺苦受业,望顺乐受,应知亦尔。若业,能顺非苦乐受,当知毕竟顺非苦乐。又诸圣者,住持神通,不能住持顺非苦乐受业,令成无受。余亦如是。又诸圣者,变时神通,不能转变..
(职位)禅林称当寺前住之人名为东堂,他山退隐之长老来住本寺,名为西堂。以西是宾位故也。见象器笺五。净家袭闻此名,长老称上人。次称西堂。
(1162~1238)日本僧。字辨阿,号圣光房。又称二祖上人、镇西上人、筑紫上人。敕谥“大绍正宗国师”。为日本净土宗镇西流之祖。筑前(福冈县)人。初于比睿山学天台宗,后师事法然,转而研究净土教义。后返故里,兴建善导寺等寺院多处,以弘扬念佛,归依者多达二千余人。于历仁元年示寂,世寿七十七。..
(术语)僧年曰腊。故称年岁曰年腊。白居易送文畅上人诗曰:貌依年腊老。
(书名)六十卷,唐慈恩窥基撰。石埭杨文会曾为之序云:有窥基法师者,奘公之高弟也。亲承师命,翻译成唯识论。会萃十家而成一部,并以闻于师者着为述记。学相宗者,奉为准绳。迨元季而失传,五百年来,无人得见。好学之士,每以为憾。近年四海交通,得与日本博士南条上人游。上人以此书赠予。金陵讲经..
(人名)姑苏开上人。传记不详。释门正统三曰:襄阳啖蛤,姑苏饵虾。
位于日本京都四条坊城。又作四修道场。号锦绫山太平兴国金莲寺。日本时宗四条派本山。有一本堂,大正十五年(1926)迁至鹰峰。延庆元年(1308),后伏见上皇为祈求皇后之安产,遂由净阿上人开创本寺。寺内藏有一遍上人行状绘传二十卷。 p3588 ..
古代日本僧人所著用的草履之一。又称金藏草鞋。或单称金刚。种类繁多,有藁金刚、蔺金刚、菅金刚、板金刚等,较现在之草履略大。盖取金刚坚固不坏之义,故称金刚草履。据日僧法然上人行状画图卷三十四载,上人一生不乘马、车舆,皆踏金刚草履步行。[同翼赞卷三十四、类聚名物考卷二四○金刚条] p35..
后秦佛陀耶舍、竺佛念共译。收于大正藏第一册长阿含经卷十六。此经叙及佛在那难陀城之时,有长者子名坚固,三次乞请于佛,期佛能敕诸弟子为不信佛之婆罗门长者子、居士示现神足,显上人法,令此等人信服。佛则告示(大一·一○一中):“我但教弟子,于空闲处,静默思道,若有功德当自覆藏,若有过失当..
(经名)佛说坚意经,一卷,后汉安世高译。诲人受谤,心不可动,且一心听经。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