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晉美彭措:
所有的諸佛菩薩都可以涵攝在一個本尊當中。
那麼此本尊,也可以包括在自己的心當中。
當我們認識到自心本面的時候,這就是大圓滿,也是自己的本尊。
但此心就像是一個蹦跳淘氣的猴子一樣,經常受著各種環境的影響,
因此我們修行的首要任務就是觀察自己的心,到寂靜的地方作精進修持。
法王晉美彭措:
所有的諸佛菩薩都可以涵攝在一個本尊當中。
那麼此本尊,也可以包括在自己的心當中。
當我們認識到自心本面的時候,這就是大圓滿,也是自己的本尊。
但此心就像是一個蹦跳淘氣的猴子一樣,經常受著各種環境的影響,
因此我們修行的首要任務就是觀察自己的心,到寂靜的地方作精進修持。
雪漠:修行的终极目的是证得大手印光明◎陈亦新:修行的真正目的是什么?●雪漠:修行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证得大手印光明。而实现真正的解脱,就是要将修来的子光明,跟本有的母光明会合。那子母光明会,就如同一滴水滴入大海。一滴水如何才能不干涸?唯一的办法就是将其融入大海。解脱也这样,只有达成..
除了势利小人就是色中饿鬼 水浒传为啥拼命骂和尚?原因只有一个细看水浒传,发现里面的和尚好人少,除了半路出家的鲁智深和他师父智真长老,似乎所有的和尚不是势利小人就是色中饿鬼,好不容易鲁提辖上了五台山,还得了个外号叫花和尚。我们来看看施耐庵先生是怎么骂和尚的:“原来但凡世上的人,惟有..
静坐常思自己过,闲时勿论他人非世间的每一个事物,它都有阴阳两面,人走在路上,它的前面和背面都有人在,所以一个人做事说话,总有人会有人前有人后,所以议论是很正常的。你人再好,也会有人说长道短。你人再好,总会有人对你羡慕嫉妒恨。人生有七尺高的身躯,要谨慎对待听到的传言。舌头上有龙泉剑..
晋美彭措法王 传讲索达吉堪布 译一时,佛在王舍城。城中一施主生下一个浑身黝黑的孩子,夫妇为之举行了贺生仪式,取名黑者,用牛奶、酸奶、油饼等精心喂养。黑者如海莲般很快长大,学习并精通了世间的十八种学问。其父是教授五百婆罗门咒术的大师,年迈体衰之时虑及自己不堪再任教授之职,希望已得自己..
靠自己拯救自己有两个人同时到医院去看病,并且分别拍了X光片,其中一个原本就生了大病,得了癌症,另一个只是做例行的健康检查。 但是由于医生取错了照片,结果给了他们相反的诊断,那一位病况不佳的人,听到身体已恢复,满心欢喜,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居然真的完全康复了。 而另一位本来没病的人,..
无德禅师收了不少青年学僧,大家慕名跟他学禅。禅师吩咐僧众,一切都不可带进山门。禅堂里,他要学僧“色身交予常住,性命付给龙天”,但学僧有的好吃懒做,讨厌工作,有的贪图享受,难以忘俗。无德禅师于是说了下面一段故事:有个人死后,灵魂来到一个地方。进门的时候,司阍对他说:“你喜欢吃吗?这..
中国人说: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据此,一切有命,当听天由命。但是,中国人又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佛教对命运的看法,契合于上面的第二种说法。佛教核心理念是因缘说,所谓:欲知前世因,今生..
(4)自己要把握好自己的命运当年,一男子落水,呼救,拿破仑闻声过去,见男子正在水中挣扎,但是,那河其实并不宽和深,于是,他不是把救生圈扔给他,而是把猎枪对准他,大喝道:你若不自己游上来,我就扣动板机一枪打死你在水里。那人见求救无用,顿觉自己更加危险,便奋力自救,终于游上了岸。根据因果的道理,自己的..
祥和地学佛 智慧地修行真圆阿阇黎人类需要和平、安宁的生存环境,因而呼唤一个和平的世界。和平的世界,源自祥和的心灵.心灵祥和,才有和谐的家庭,才有和平的家园、和平的社区、和平的城市、和平的邦国!我们学佛不是空究佛理,理空不等于心空,推求佛理而不身体力行,如此冀求佛道,何异于缘木求鱼。成佛必须..
小沙弥去担水,在回来的路上被一条蛇咬伤。回到寺院处理好伤口,小沙弥找了一根长长的竹竿,准备去打蛇。法师见状过来询问,小沙弥把这事对法师讲了。法师又问事发地点在哪里,小沙弥说在寺院北坡的草地。法师说:“你的伤口还疼吗?”小沙弥说:“不疼了。”法师问:“既然不疼了,为什么还要去打蛇?”..
1你肯定比别人睡眠质量高。天然沉香具有宁神的作用。所谓宁神就是安神,静心,舒缓压力,放松心情,从而达到辅助睡眠,提高睡眠质量的效果。午休和差旅住宿也可以使用。现在因工作压力造成的失眠很常见,晚九点之后,点支沉香,放松身心,睡好子午觉。2越发的文艺范,知性美。使用沉香不仅是美好的嗅觉..
我的人生是悲哀的,因为很小就学会了手淫,手淫伴随了我的童年,少年,青壮年.在一次次陶醉和自责中度过了宝贵的年华,从一个胖乎乎的人见人爱的小男孩变成一个骨瘦如柴,面色惨淡,整天不在病中就在愁中的让人厌恶的男人.几十年不堪回首,手淫的苦果真是太可怕啦,身体免疫力低下,三天两头就感冒发烧,外面老人..
学佛就是要明白生死,进而修行解脱生死。生死的事情如果未明了,做什么事都没有意义。我们人生在这个世界上,多数不知道在做什么,糊里糊涂地生出来,又糊里糊涂地死去。在生和死的期间,为名而颠倒,为利而颠倒,为色而颠倒,为要吃好东西而颠倒,为享受而颠倒。为什么会颠倒?就因为没有认识做人的本..
华严经,也就等于虚空里边的祥云,遍照三千大千世界,如甘露的法雨般润泽一切一切的众生。这一部华严经也等于太阳,普照大千世界,令一切众生都得到温暖。华严经也就等于大地,能生长一切万物。所以,有华严经可以说是正法久住的时候。华严经,也就是法界经,也就是虚空经。尽虚空遍法界,没有那一个地方不是华严..
修道人无论用什么功,念佛、念咒、学教、持律、参禅,都不要贪求快。你想很快成功,就是一种贪心,有了贪心就障碍智慧灵感与自性光明。自性光明是没有贪心,灵感智慧也无贪心。贪心就好像一面镜子上,积了尘土。所以这一点,用功的人要切记明白,不贪多、不贪便宜。没有贪心就能放下,得自在解脱。得自..
真修行人,应该了知磕头的重要性!看看虚云老和尚和宣化上人等等近代高僧,都是从磕头起步的。礼敬诸佛,应该如何礼敬?五体投地的大礼拜也。嘴巴说礼敬,不够。双手拜拜,也不够。唯有五体投地大礼拜,才可表达真诚之意啊。忏悔业障,应该如何忏悔?说声对不起,不够啊。跪下去请求原谅,好点。唯有五体..
首愚法师:修行人的手眼 关于禅宗大家都可以说耳熟能详,其中最常听得到的是所谓的“明心见性”这四个字。这四个字多吸引人啊!那什么是明心?什么是见性呢?所谓明心,是明白生命的本来,生命的本来是什么?本空。你要见到空才算明了心。所谓见性,是见到生命的缘起。缘起是什么?无尽法界。你要见到..
问:我们常常听到依止一位善知识修学佛法,应该百分之百服从,修学成就的关键在于诚敬二字,一切法得诚与忍,我们如何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服从?大安法师答:当我们对人、对法都没有智慧的抉择的时候,就马上谈百分之百的服从,这是有风险的。我们百分之百服从的是圣言量,是祖师的思想,这没有风险。这..
静修营中学会的修行方法参加完静修营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心里仍然久久不能平静,有一种喷薄欲出的情感!感恩师兄们对分享的期待,让我有机会再一次回味,同时,也以此分享来供养师兄们。皈依、发心、戒律、正见、止观作为佛法修行的核心要素,每个环节都不容忽视。在近一年的同喜班修学中,导师无论是站..
问:经典里经常讲的开悟、顿悟的悟是动词,悟的对象是什么?我们要悟什么?大安法师答:谈悟,无论是渐悟还是顿悟,不要有一个“能悟”和“所悟”,在能、所里面就永远不悟——就是耽误。实际上归无所得,不由他悟,好像你回到家里什么都没得。“以无所得故”,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要把有所..
修行的意义与层次「修行」这样的字眼,不管是已经学佛、正在学佛,或还未学佛的人,都多多少少听到过的。就是基督教、儒教,或一般人,也都会意识到修行这一回事。比如基督教,认为对上帝虔诚的祈祷赞叹,便是修行;儒教以孝悌忠恕作为待人接物的基本原则;即使是世间人,也用书法、绘画、听音乐来陶冶性情,甚至..
黄念祖:妄想并不可怕,只要念就是了从一和多、一和普,说到《华严》的无碍枣“全事即理”。波是什么?波不就是事相吗。整个事相又是什么?这个波它整个是什么?整个波就整个是水吗!没有一个什么叫波,波就是变成水一拱的样子。它的本体没有别的,只是水。所以一切事相它的本体是什么?只是理。理是本体,..
黄念祖:这就是无上深妙禅,这才是释迦牟尼佛的真传“谈玄说妙不相干,三字真传老实念”。口谈玄而心实未明,语高妙而行为卑劣,纵然口若悬河,著作传世,唤得“佛学大师”光荣称号,于人于己有何实益?对生死大事一丝一毫也不相干。所知愈多,理障愈深。这比烦恼等事障更难排遣。总之是作茧自缚,欲升..
《涅槃经》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可是,有些人认为:人生一切都是偶然,没有什么前因后果。有人看见好人受恶报,恶人受善报,便怀疑因果。有人说:死了死了,死了便了。如果一死便了,人生就没有价值;学佛修行,就无意义;而一贯作恶的人,就太便宜了。归根到底都是由于不懂..
那些年,我们理解错的善财童子 又是一年儿童节,当孩子们幸福洋溢地庆祝着属于自己的节日,当90后感慨着逝去的童年,当80后回忆着过往的天真,当70后忙于工作、忘记了无忧无虑的年岁,佛法来到你身边,告诉你童年不只是年龄的象征,更是修行的自励。 南海自在观音身边,有着一位聪慧、喜庆的小男孩,..
九华山有尊肉身菩萨——大兴和尚,生前很疯癫,常常给人治病,一治就好,生前常讲的一句话,就是好人好自己,坏人坏自己。这十个字,威力很大啊。这让我常常想起了,学佛要学什么,或者说学佛是要和不学佛有什么区别。学佛,就要学习自在。那如何自在呢,就要简单做事,简单做人。如何简单做事,让我们..
『深信因果』,我们对于因果总有几分信心,若说深信恐怕就未必。为什么?深信一定会百分之百的做到,我们没有做到,就是还信的不深。我举个浅显的例子来说,为什么说我们信的不深?是我们把事实真相迷惑了。怎么迷的?起心动念第一个念头想到自己切身的利益,这就不是深信。如果深信的人,那佛给我们..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感动自己很重要《感动自己很重要》The Importance of Inspiring Yourself 作者: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 Shang Longrik Gyatso Rinpoche 最近常在思考一个问题,在以往的岁月中经常为了想要得到一个物品或礼物,想尽一切的方法,尽一切最大的力量,那种殷殷的期盼和如同孕妇等待生产时的..
都说善有善报,首先衡量一下自己是否真的善良现在很多人,尤其是学佛的人,都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却不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小乘、大乘,显宗、密宗都有各自的善恶标准,其中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因为层次不同,所以要求也有所不同。 一般情况下,在小乘里讲,因贪嗔痴所做的一切都是..
安居第三十七日(一):感动我们沉睡的觉性我们学法的目的不能丢失——随时了解我们心性之作用,若染着于习气,若随顺于觉悟,若随顺于法性,若随顺于智慧方便,若随顺于念佛,若随顺于自业、他业、共业,我们要是有一个清晰的觉知,我们的人生就有从浑浑噩噩的、无明覆蔽中渐次清晰、走出的善巧。我们学佛的目的..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扫码后自动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