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 清
天地存吾道,山林老更亲。
闲时开碧眼,一望尽黄尘。
喜得无生意,消磨有漏身。
几多随幻影,都是去来人。
发不如心白,形还似木枯。
众缘闲处尽,一念看来孤。
天已容竦拙,禅应离有无。
余生当落日,步步是归途。
摘自《南岳山居诗》
◎ 德 清
天地存吾道,山林老更亲。
闲时开碧眼,一望尽黄尘。
喜得无生意,消磨有漏身。
几多随幻影,都是去来人。
发不如心白,形还似木枯。
众缘闲处尽,一念看来孤。
天已容竦拙,禅应离有无。
余生当落日,步步是归途。
摘自《南岳山居诗》
五祖提多迦尊者,摩伽陀国人也。梵语提多迦,此云通真量。初生之时,父梦金日自屋而出,照耀天地。前有大山,诸宝严饰。山顶泉涌,滂沱四流。后遇鞠多尊者,为解之曰:「宝山者,吾身也。泉涌者,法无尽也。日从屋出者,汝今入道之相也。照耀天地者,汝智慧超越也。」尊者闻师说已,欢喜踊跃,而唱偈言..
执自他俱生者,复有二辈,云何为二?一、于有情计自他生 即尼犍子人,说未有天地万物已前,唯一男一女和合,即生天地万物一切诸法。二、于非有情计自他生 即鞞世崽人说,天地万物从二微尘和合而生,由是彼和合体,能生诸法。右二种人,皆迦毗罗支流,计诸法自他和合而生也。..
第五祖提多迦者。摩伽陀国人。初生之时。父梦金日自屋而出照耀天地。前有大山诸宝严饰。山顶泉涌滂沱四流。后遇鞠多尊者。为解之曰。宝山者。吾身也。泉涌者。法无尽也。日从屋出者。汝今入道之相也。照耀天地者。汝智慧超越也。尊者本名香众。师因易今名焉。梵语提多迦。此云通真量也。多迦闻师说已。..
【提和越】汉言天地。易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系词云: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其地理。白虎通曰:天之为言镇也,居高理下,为人镇也。地者,易也,言生万物怀任,交易变化也。..
【摩[少/免]舍喃】大论:此云人。法苑云:人者,忍也。于世违顺,情能安忍。孔子曰:人者,仁也。礼记曰:人者,天地之心,五行之端。周书云:惟人万物之灵。孔安国云:天地所生,惟人为贵。今谓若无善因,奚感美报?言善因者,谓五戒也。一不杀戒,常念有情,皆惜身命,恕己慜彼,以慎伤暴。二不盗戒..
相州天平山从漪禅师,僧问:「如何得出三界?」师曰:「将三界来与汝出。」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显露地。」问:「如何是佛?」师曰:「不指天地。」曰:「为甚么不指天地?」师曰:「唯我独尊。」问:「如何是天平?」师曰:「八凹九凸。」问:「洞深杳杳清溪水,饮者如何不升坠?」师曰:..
洛京紫盖善沼禅师,僧问:「死中得活时如何?」师曰:「抱镰刮骨薰天地,炮烈棺中求托生。」问:「才生便死时如何?」师曰:「赖得觉疾。」
忠曰:“盖施食法也,与水陆会不同。冥者,谓冥界饿鬼众;阳者,谓阳界婆罗门仙众。今普供施彼群生,故名冥阳会。是故日本艺州佛通寺施食会之牌,第二世一笑和尚书曰天地冥阳一切灵位。”《因师集贤录》云:“建水陆冥阳二会,设大斋,献天地水府万灵。”《物初剩语·育王植善库记》云:“都钤邵君谓:..
(书名)照天地实相之明镜也。仁王经下曰:是般若波罗蜜,是诸佛菩萨一切众生心识之神本也。(中略)亦名护国珠,亦名天地镜。嘉祥疏六曰:天地镜者,般若照世界无所有故。
子题:毗佉论、声明论戒本疏·解开名义:“又应须知,梵字之本也。天地初辟,未有人物,色有梵王,降生此土。仍传本习,书语于人。是则天语天书,唯居大夏。”行宗记释云:“天地下,正示,初明梵字。上二句叙器界初成;色下二句,明有情元始。仍下,显书语纯正。慈恩传云,文字始自劫初,梵王说五百万..
◎ 宣 化 你若能会得,就是百草头上祖师意。 末法时代,就是人心不古,道德沦亡,互相唯利是事。 为什么这么争呢?人就是把利益看得太重,把钱、权力看得太重,把道义都忘了,把互相尊重的德行都忘了。这是现在佛教很可悲哀的事。所以我们身为佛教徒,一定不要做佛教里的虫子,不要做狮子身中虫,自食..
指仁王般若波罗蜜经。比喻仁王经为照天地实相之明镜。与“护国珠”同为仁王经之譬喻。[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下、仁王般若经疏卷六] p1348
(人名)唐大慈恩寺玄奘三藏,姓陈,偃师人,俗名袆。兄长捷,先出家,在洛阳净土寺。师十三岁,亦入净土寺出家,就慧景听涅槃经,于严法师受摄大乘论,令名夙着。武德元年,与兄共入长安,寻赴成都,就道基宝迁二师,学摄论,毗昙,就震法师听讲发智论,五年受具足戒,又习律部。既而往荆州讲摄论毗昙..
(杂语)八部中之龙众与天众也。又龙树天亲之二菩萨也。
(杂名)畿辅通志云隆兴寺在正定府治东。一名龙藏寺。隋开皇六年建。初为龙藏寺。寺有碑。在殿隅。集古录称其字画遒劲。有欧虞之体云。
【道理决择】 p1238杂集论十六卷六页云:道理决择者:谓由思慧、称量前后所说意趣。
(一)在密教中,指五智轮,即地、水、火、风、空五大。五大具足众德,圆轮周遍而无缺,故称五轮。若以众生肉身之支分与五大相应,即将自身之五处配于五轮五字:顶(空,)、面(风,)、胸(火,)、脐(水,)、膝(地,),以便作观,称为五轮观,或称五轮成身观。此系令行者体会肉身即是佛身之方法。..
凡十卷。陈·真谛译。为印度小乘论部经典之一。又作立世阿毗昙藏、天地记经、天地记经录。今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本论解说佛教之宇宙论,说明须弥山说(梵Sumeruvāda)之原委;即叙述天地世界之建立,及有情世间之相。全论总分为二十五品,叙述有关大乘之共通法门、中般涅槃人、中阴、色界诸天、地..
(杂语)世界之住劫尽也。维摩经佛道品曰:或现劫尽烧,天地皆洞然。智度论九曰:劫尽烧时,一切众生自然皆得禅定。
(杂语)犹言无常,谓世相之无常也。无量寿经上曰:见老病死悟世非常。四十二章经曰:佛言:观天地念非常,观世界念非常。
(术语)Arhat,佛十号之一。译曰应供。当受众生供养义。智度论二曰:阿罗诃,名应受供养,佛诸结使除尽,得一切智慧故,应受一切天地众生供养。
(杂名)Devasopāna,译曰天地。萨昙分陀利经曰:天王佛国名提和越。汉言天地国。
全一卷。又作破庵和尚语录。南宋僧破庵祖先(1136~1211)撰,圆照等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一册。收录卧龙山咸平禅院语录、平江府秀峰禅院语录、广寿慧云禅院语录、穹窿山福臻禅院语录、秉拂、普说、法语、偈赞、行状、跋等。 p4235 ..
禅宗公案名。又作天地同、南泉一株花、南泉牡丹。唐代僧南泉普愿对于陆亘景山所参问之“天地同根”一语,训示应融会万物为一己。陆亘拈举僧肇之涅槃无名论中“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之语,请问南泉,南泉指庭前牡丹,谓森罗万象悉住法位,大觉一番,可参熟万物一体之当处。雪窦重显颂之曰(大四..
(术语)能入之门也,理为所入之法,而教为能入之门户也。法华经文句五曰:执所入之一理。疑于三教之能门。
(术语)大日利益众生之教敕也。金刚顶经一曰:一切如来不空作教令,又时普贤大菩提萨埵身,从世尊心下,一切如来前,依月轮而住,复请教令。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