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坤:外在的起落,是最好的修行契机
在身心的道路上,也许你遇到了很多困惑,可能是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在逃避。或者我该不该追求物质享受,还是过一种清淡的甚至类似苦行僧的生活。不论你以什么方式走上这条道路,总会遇到这些问题,也总会解决,然后继续前行。对于这些问题,听听陈坤是怎么回答的,对你或许是个参考。 学佛或者看身心灵书籍是在逃避吗? 陈坤每天早晨都读《金刚经》,这已成为他的一种习惯。我很享受这个过程,它可以让我很安静。但是宗教是否是一种逃避生活的方式?相关推荐
七随眠
【七随眠】《俱舍论》卷十九载:七随眠即贪、嗔、痴、慢、疑、见等六随眠中,将贪随眠分为欲贪、有贪二种,合之为七随眠。此又称为七使。随眠者,是根本烦恼的异称,随逐有情而起,且其行相微细,故称随眠。欲贪者,于欲界贪著外在五欲妙境;有贪者,为上二界之贪,即贪著上二界之定及依身,故称有贪。..
浮根尘
【浮根尘】又名外根,是四大粗色所造,即眼耳鼻舌身五种器官,这是外在的根,没有生识的作用,其功能在于扶持内根,故名扶根尘。
二护
内护和外护。内是指自身内在的心;外是指外在的亲人眷属。
轨生物解
轨即轨范,轨范也就是法的意思,法是人最好的轨范,能使人生起对一切事物领悟了解的心,叫做轨生物解。
清净
外在的行为没有过失,内在的心境没有烦恼,叫做清净。

修行是让自己更勇敢
明 海我常常讲,修行,很重要的是学习让自己更勇敢、更有勇气。有勇气不是让你去跟人家吵架或打架,而是当困难来到你面前的时候,你能有勇气直面它。当你五蕴炽盛、烦恼丛生的时候,你能诚实勇敢的看见它。说似容易,很多人却都选择了逃避,因为逃避比面对容易。比方说,有一件麻烦事出现了,很多人第..

修行:就是建构和谐的生命能量场
整个生命的过程是能量的获取与释放的过程。除了从饮食中获取能量外,其实很多人不知道我们还需要从虚空中获取能量,这个能量的获取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虚、静二字而已。生命中能量的得与失告诉你一个天大的秘密:当你充满欢喜心、慈悲心、包容心的时候,时空的能量会源源不断流入你的身体;当你打..

修行人忌讳贡高我慢
修行人忌讳贡高我慢觉慧法师问:师父好!阿弥陀佛!为什么傲慢的人,命运都不会太好呢?答:骄傲的人也许有他骄傲的资本,但智者是定然不会骄傲的。智者哪怕有大海般的智慧,也不会贡高我慢,他会打开自己的心,汲取各种营养。智者的智慧很高、人格很高,但没有架子,因为他们知道,任何人都有独到的东..

当你的修行能“毫无所求”
人们在世俗的生活中工作,是为了获得某些报偿。但出家人在这方面的教导意义却深远多了:我们无论做什么,都不要求回报,我们工作不为报酬。佛陀教导我们,工作就只为了工作,别无所求。如果我们做事只是为了求得回报,它将只会引起痛苦。你想要让你的心平静,于是你坐了下来,且试着使它平静,如此这般..

修行人就要修到心灵不死
不论你学这八万四千法门哪一法门,但这有个前提。什么前提呢?生死心切。我们要了生死,你生死心不切,你不为生死。所以我们古来的人,每见他人死,我心热如火。听到别人死了,自己感觉很着急。为什么?不是热他人,看看轮到我。但是你怎么样能够所谓的了生死?就是不生不死,那才叫了生死。不生不死,..

正净法师:净土法门根本修行的方法
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目地。然则明心之要,无如念佛。佛言:念佛、忆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入三摩地,如此念佛是真正明心之要道,见性知捷径。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怎样才能相应呢?念佛有理念事念。事持者,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专注一境,不使心外驰。句句从心..

修行是唯一有意义的事情
修行是唯一有意义的事情达照法师有人问我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告诉他:修行是生命中唯一有意义的事情!因为我们这个世界和我们这个身体都是由我们的业构成的,业的善恶好坏决定了我们这个世界和身心的好坏,业就是行为,身口意三种行为就是三业。修改我们的不良习惯,改善我们的身口意行为就是生命中唯..

修行“善护念”
◎ 邹 相佛经里记载着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位叫优婆掬提的生意人,请一位证得罗汉果的比丘到店里随缘度化,解说佛陀的教法。优婆掬提问比丘:我如何才能进入佛门,真正修行呢?比丘说:你要照顾好你的心,心念如果能达到善良、慈爱与平静的境界,就是修行了。优婆掬提说道:心念无影无形,要如何照顾呢?..

修行的高低是看德行
大安法师修行的高低看德行,不在于外在的东西,无论是哪毕业的,无论是在家出家,真正有德行的就是真正修行的人,简单的说明:皈依了佛就该向佛学习,学习佛的觉悟,学习佛的慈悲,学习佛的愿力,学习佛的正知正见,学习佛那种大舍,学习佛陀无我救世、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高尚品德。我们通过事相上能..

大愿法师:如何做一个快乐的修行人(2)
如何做一个快乐的修行人(2)福田与福报我们怎样求福报大家要知道。有些人说:哦,很简单,有个上师过来,或者有个活佛过来,我去求一个黄财神心咒,或者求一个财神法的灌顶。每天念嗡,藏巴拉扎冷拉耶梭哈,这样念一年也没有效果,为什么呢?有些人说:我念《药师经》,《药师经》上面说求富饶就可以..

大愿法师:如何做一个快乐的修行人(9)
如何做一个快乐的修行人(9)息灭贪嗔痴 勤修戒定慧第三种就是息灭念贪嗔痴,勤修戒定慧。如果你想修行,又贪于这个世间,你要解脱很困难的。断贪心我们昨天说了,四个人念《心经》,如果你只追求世间法,你不要以为你在诵经就是佛法,不一定的。你诵经,但你的发心专为了今生今世的事情,没有菩提心,..

大愿法师:如何做一个快乐的修行人(4)
如何做一个快乐的修行人(4)放生比方说我们去放生,其实很好的。我很主张大家做几件事:第一件事多放生;第二件事多闻法,闻正法,闻了正法你才有智慧,有智慧你才会超出生死轮回。通过多放生可以得到我们想求的财富自在、智慧、健康长寿。所以我们不妨多一点放生,这个是非常好的事。为什么呢?我们..

修行的动力来源
修行的动力来源◎ 清净一次讲课中,谈及三乘法(人天乘、二乘和菩萨乘)时,一位居士问,如果分别修行三乘法,都很精进努力,其修证效果是否一样。 清净讲了一个《庄子》中的故事:某家会用草药做一种配方,冬天涂上这配方后,手就不会生冻疮。这家人给别人洗纱,冬天到了,就往手上涂上这药物。别人一..

修行是调整心态,而不是挑选法门
达真堪布修行,就是在生活中、工作中,时时刻刻观察自己的心,调整自己的心态。现在我们这些人学佛修行就像到了超市似的,挑这个,选那个。今天觉得这个好,学一学,过几天又不行了,又扔了,又选一个。学佛修行哪有这样挑挑选选的?以前我们讲过藏地一个成就者,他是怎么成就的?他每时每刻都观察自己..

大愿法师:在家居士如何修行·律篇之五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律篇:之五各位诸山长老、各位护法居士、各位善信,吉祥如意!我们再来继续律篇。一个家庭,夫妻的关系是非常重要,因为夫妻必须要共同建立家庭,所以在佛陀的时代,佛陀就时时启示说一对夫妻譬如同命鸟。就是说一只鸟同一个身体,但是两个头,叫做同命之鸟。那么要是这样想,就可以了..

修行与生活
修 行 与 生 活◎ 庞玉梅 刚学佛时以为学佛与做人是不同的两回事,现在看来,原来学佛与做人是相通的,而不是相违背。太虚法师说: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这句话也是学佛与做人关系的概括吧。佛法能够让社会更和谐、促进人与人友善、改善不和睦的家庭关系等,但究竟的意义还..

修行人的一天
星云大师佛教讲说时似悟,对境生迷。有时候自己想要这样、想要那样,但是境界一来,就无法自主。所以修行就是要慢慢地增加自己的力量,要能说得到,做得到。修行是人生很重要的一件事情。衣服破了,要修补一下;家具坏了,要修理一下;头发乱了,要修整一下;指甲长了,要修剪一下。不管日用、仪容,都..

不可轻视外貌苦恼的修行人
绍云老和尚云居山近代也有这种事例,在一九五五年有一位名叫宽定的师父来到云居山,他是浙江省宁波人,年纪只有二十五、六岁,他的个子很矮,只有一只眼睛,说话时口角流涎,人家也听不到,出坡时气力又小。他到云居山来出家,一定要拜虚云老和尚为师,别人收他他也不愿。课时老和尚不愿意收他为徒,他..

一切修行都是修心
虚云老和尚《金刚经》上须菩提问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说: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所谓降者,就是禁止的意思,使心不走作就是降伏其心。所说发菩提心,这个心是人人本具、个个不无的,一大藏教人只说此心。世尊夜睹明星,豁然大悟,成等正觉时,..

今人修行,为何念佛者多,往生者少
谛闲法师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功德,总出心源。一切逆顺苦乐生死涅槃,离此心外,无片事可得。故曰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心作地狱,是心是地狱。念佛求生净土,亦复如是。是心想净土,是心是净土。经云: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维摩云:欲得净土,当净其心;如其心净,则佛土净。此之谓欤,今..

修行旨在修心
修行旨在修心◎ 慧 律 有一位在家居士去拜访广钦老和尚。老和尚问他说:你有没有在修行啊?居士回答:有啊!我每天早上拜佛一个钟头,晚上也拜一个钟头,每天要拜佛好几百拜,念佛好几百声。广钦老和尚为了破他的执著,就告诉他:你在跟佛祖算账啊!修行用功不只是一种形式,而是要从放下、不执著的角度来..

修行千万不可乱吃药
◎ 学 诚法是能够对治我们烦恼的良药,它很清楚地告诉我们烦恼有什么特点、它是如何生起来的、如果不对治它会产生的种种过患、对治烦恼的种种殊胜的利益,并且告诉我们如何对治烦恼,以及如何进一步去发心。这样,我们去接受、学习,内心就会和佛法相应,烦恼就得到净化,内心就会越来越光明,越来越有..

读经可得修行途径
佛教三藏十二部典籍内容瀚如烟海,对一个初学者来说,不知从何下手。尤其对现在比较忙碌的人们来说,大家很少有时间去寺院系统学习,在忙于工作和生活之间,对于怎样选择入门典籍这个问题都比较关注。如果要学佛,建议好好去念经,普门品,地藏经,金刚经,这些都很好。念了消灾免难的,开智慧的,甚至..

将欲望转化为修行的助缘
德光法师欲望,是世界上所有动物最原始、最基本的一种本能。人类的欲望是由人的本性产生的,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是从心理到生理层面的一种渴望。欲望本身没有善恶之分,关键在于如何把握:把握不好,欲望会成为罪恶的种子;把握好了,欲望则可以成为修行的助缘。印度20世纪伟大的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

仁焕法师:修行的目标与道路
交命念佛以后需不需要做事业?学佛人应该理解到,世界以人为本,家庭也是以人为本,人以命为本。学佛的目的,交命的目的,是为了保障生命成为无量寿。不能说我们交命了,就什么事情都不用做了。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今生已经得到人身了,这个人身来自哪里呢?来自父母。生命的生存靠什么呢?是来自..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