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结制
结安居之制也。见〈安居〉处。结制礼仪,如《敕修清规》。
普同作礼
《敕修清规·结制礼仪》云:“行者喝云:‘大众普同作礼,触礼三拜。’”解者曰:“大众各各互礼也。”

春节出行:居士进入寺院的一些礼仪常识
礼仪,是一种规范,同时也承载着一种文化。中国佛教的礼仪不仅包含佛教的行为规范,而在这种行为中更蕴藏着中华文化。礼仪在某种角度来讲也可视为,维护人们日常生活当中行为的潜规则,因为它毕竟不像法律那样具有强制性遵守、认识与运用礼仪规范,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和谐、自在与超凡。这里着重介绍..
“一碗米养个恩人,一斗米养个仇人”这句话点醒多少梦中人 !
一碗米养个恩人,一斗米养个仇人。一句话点醒多少梦中人! 原来一直想不透的问题,这句话终于找到了根源,让自己豁然开朗!打小接受的传统教育是做人要讲义气,也明白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道理,所以自己倾心相助的朋友离我而去时,我苦闷并百思不得其解:虽然自己不图回报,可事情不应如此,这到底是一种..

释迦牟尼佛口中的“师祖”(燃灯佛)你了解多少?看看就知道了
释迦牟尼佛口中的“师祖”(燃灯佛)你了解多少?看看就知道了燃灯佛,原作然灯佛,又叫定光如来、普光如来,是过去庄严劫中所出世的千佛之一。民间俗称燃灯古佛。燃灯佛又是三世佛之一,是过去佛,与现在佛释迦牟尼、未来佛弥勒并称。过去久远劫时,有位国王名叫灯照,国都名叫提播婆底。国家人民的寿..
一日禅|教养真的不是你读过多少书
教养是不可一蹴而就的,教养是细水长流的,教养是可以遗失也可以捡拾起来的。教养也具有某种坚定的流传和既定的轨道性。教养是一些习惯的总和,在某种程度上,教养不是活在我们的皮肤上,是繁衍在我们的骨髓里。教养和遗传几乎是不相关的,是后天和社会的产物。教养必须要有酵母,在潜移默化和条件反射..

宏海法师:对于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我们信了多少?
说起信仰,有的学者在进行深度研究之后,作出一种判断,说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为什么呢?有一点是说,外国人的宗教,人家在体现信仰素质的时候,并不会讨论教主是否真有其人和教主所说的法是对是错。他们和别人交流所信仰的宗教时,根本不在这些问题上面进行讨论,他们认为这些是不容分说的,没有讨论..
一日禅:人生有多少时间可以把握?
人生无常,到底有多少年的时间可以真正把握住呢?任何人都难保在寿命内完成预定的计划;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握因缘际会,从日常生活的待人接物做起,付出爱与宽容、对人让步、给人成就,种植善因缘,转悭贪成布施,付出而无所求;转愚痴成智慧,转妄想心为灵明之心,如此没有贪染、愚痴、虚妄,心就能展现..
短短五句话,多少人想了一辈子!
第一句解释永远都是多余,理解你的人不需要,不理解你的人没必要。第二句冷漠,有时候并不是无情,只是一种避免被伤害的工具。第三句通常愿意留下来跟你争吵的人,才是真正爱你的人。第四句没有一百分的另一半,只有五十分的两个人,凑成一百分的两口子。第五句付出真心,才会得到真心,却也可能伤得最..
一日禅:唤醒藏在心灵深处的灵性
真正触动心灵,让我们感到活着很美好的,往往来自那些看似与成功无关的东西:浩渺的星空,陌生人的微笑,清晨的一束阳光,悠远的晨钟暮鼓它们能唤醒我们心灵深处的灵性,被眼前的种种痛苦与逼迫所覆盖的光辉,提醒我们不要在错误的方向继续执著下去。..
这种早起比熬夜更伤身!有多少人在傻傻坚持!
很多人都知道早睡早起才可以保证身体健康,但是早上起床的时候,如果方法不正确,却比熬夜还要伤身。一、早起不当也会有危害如果是以牺牲睡眠时间为代价的早起,似乎并不是那么有利于健康。假如你晚上11点睡觉,但是凌晨4点就起床,虽然是早起了,但长期坚持下去,只会收获:1、脑袋昏沉:睡不够,大脑..
什么样的人与道有缘?您积攒了多少世的功德,才能在今世闻经听法?
什么样的人与道有缘平常日积月累,功德够了,法缘自然就来了,仙真自然来接引。如果功德做的不够,那么在这方面就要吃亏。很多的法缘你就要费时很大的力量去争取。一、出离轮回皆由一念之差遂致报对升沉,轮回展转,受诸苦恼,无有休停。生生死死,在烦恼之中打转,就好像一大堆骷髅头一样,在一个苦海..
又是一年毕业季,古诗词中的离别赠言知多少?
花开花落,又是一年毕业季,曾经觉得无比漫长的时光,匆匆间就要拉上帷幕,是时候和好友说再见了。在这充满离愁别绪的一刻,你想说些什么?看看古人都是如何表达「毕业」心情的,哪句诗词触动了你?毕业离别之际,少不了「散伙饭」。聚之前,都觉得这只是短暂的离别,以后还会再见,断不会落泪。可当你..

成刚法师:佛眼看婚姻:夫妻之间也要讲礼仪
夫妻之间的结合,家庭的建立,乃上关风化,下继子嗣,意在互相依赖,安宁地度过此生,走完这艰难的人生道路,这是无可非议的,以自古有是法故。然家有家法,铺有铺规,夫妻之间亦要有礼仪。上关风化者,上关即指我们的祖先;风化即指我们的祖先给后人留下的风俗习化。下继子嗣者,即指随顺世间人的思想..

宣化上人:人在世上都是找假的,给你们讲真法反而没多少人听
人在世上都是找假的,不找真的。都是愿意被人欺骗。你和他讲真的,他反不信。例如有人专讲发财教,扬言来听其法,则会发财,那来人不知有多少。但你讲真法,反而没人听,因为不能发财。讲假骗人就发财。如何发财?简直有说不出的妙:所有来听发财法的人,先拿一百块钱,后观想这一百块变成百万、千万、..

进入大殿的礼仪
潮音 按照佛门的礼仪,进入大殿应从大门的左右两侧而入,不可行走正中央,以示恭敬。若靠门左侧行,则先以左脚入,右侧行则右脚先入。除佛经、佛像及供物之外,其余物品最好不要带入。唯有诵经、礼佛、打扫、添油香时方可进入大殿,不可以把佛殿做为穿行的通道,任意穿梭游走。进殿之前当先净身心,如..

苦难有多少福报便有多少
广 钦我们修行,吃的苦难有多少,福报便有多少。福的深浅,视所吃的苦多寡而定。如果人人愿意吃苦,则人人都可成佛,可到西方,莲花化生,我们出家人这件衣服就是西方衣。如果真心想修行,是各自的福气,所以应福慧双修。每个人要把以前所带的业障消除掉,方法是:拜佛、念佛、发心做常住工作、不计较..

世间对佛教的误解害了多少人
神佛不分中华文化兼容并蓄,对于劝善的宗教皆能广为接纳。流传至今,凡持香礼拜者,皆误以为佛教,实则,诸多民间信仰之神祇,如:城隍爷、土地公、三太子、妈祖皆被门外汉披上佛教外衣,不知神佛二者,其本质、愿力迥异,应当究明。神为六道轮回的众生,属于鬼道之有福德者。或以生前对国家、人类贡献..

共处的礼仪
世间万法皆由众缘和合而成。人活着不可能单独存在,必须仰赖社会大众、亲人眷属的共同成就。所以每个人不论走到那里,总离不开人群,每天都会和很多人来往、接触。我们应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对待别人,才能获得人际关系的和谐呢?佛教讲的是六合敬。下面从几个方面讲: 不嫉不疑:有一首偈语说:山也空..

关于业你知道多少
深信业果也是下士道的重要修行内容,其中包括见和行两方面。见就是缘起因果,行就是止恶行善。佛法非常重视正见。所谓见,就是一种世界观、人生观。什么是生命延续的规律?什么是世界形成的规律?世界和我们又是什么关系?对于这些问题,佛法的解释就是缘起、因果。说到因果,很多人往往关注外在因果,..

佛家的语言礼仪
走进寺院,会遇到一些出家人,怎样和他们打招呼?与他们交谈有哪些礼节?这可能是许多人不知道而且想了解的。佛家在称呼上有一些特殊的名词,有特定的规矩。比如一寺的主持叫方丈,也叫住持。住持是住于世而保持法统传承的意思。一般人容易把住持写成主持,这不仅是文字错误,也是理解上的错误。方丈的..

六瓣金刚菩提子价格多少钱
六瓣金刚菩提子价格多少钱,金刚菩提子在盘之前,请选择竹制的牙签或棕毛的刷子进行清理,避免金属物件对菩提本身造成的刮伤。那么六瓣金刚菩提子价格多少钱呢?6瓣金刚菩提子手串是很多的挚爱,我们所说的是高品相和细纹,外观比较美观的,20mm以内大小的价格约在100元-200元之间,6瓣的寓意也比较好,..

心中有多少恩,就有多少福
心中有多少恩,就有多少福;心中有多少怨,就有多少苦。要相信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因果,并有助于你,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相信宇宙中所有事情的发生都是来帮助你实现目标和梦想的,要么为了考验你,要么为了成就你,心存感恩才会获得源源不断的能量!生活,就是朝起暮落的辗转;人生,就是月缺月..

放生仪轨知多少
⒈ 皈依、发心(三遍):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 从今直至菩提永皈依。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 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⒉ 发四无量心(一遍):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愿诸众生远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⒊ 供养偈(一遍)并观想将此众生供养于诸佛菩萨:诸..

佛教知识知多少?何因何果何报?
我们要了解这个果报,由业,业遇缘以后出生的果报。我们知道,没有解脱的话,有现法果、等流果、异熟果,还有增上果、与他增上果,这个五种;还有我们解脱,离开烦恼系缚,有一个离系果,那是圣者。(一) 现法果什么是现法果?一般也称为士用果。对于唯识,法师们可能有学习到《瑜伽师地论》,那上面..

放生过程知多少
放生过程知多少一般说来,按现行《放生仪规》,放生全过程可分为洒净颂偈、说三皈依、放生发愿三个程序:(一)洒净颂偈放生仪式开始前,于放生处设香案,备净水杨枝,中供观世音菩萨像。放生仪式开始,众等即以慈眼视诸众生,念其沉沦,深生哀悯,复念三宝有大威力,能救拔之。法师手执水盂,默念想云:..

佛教进入大殿的礼仪
按照佛门的礼仪,进入大殿应从大门的左右两侧而入,不可行走正中央,以示恭敬。若靠门左侧行,则先以左脚入,右侧行则右脚先入。除佛经、佛像及供物之外,其余物品最好不要带入。唯有诵经、礼佛、打扫、添油香时方可进入大殿,不可以把佛殿做为穿行的通道,任意穿梭游走。进殿之前当先净身心,如果有条..

浴佛节的来历你知道多少?
浴佛节的来历你知道多少?(图片来源:上海静安寺)浴佛节的来历佛诞节也称“浴佛节”,是纪念释迦牟尼佛的重大节日。据《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的记载,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后摩耶夫人,在蓝毗尼花园的无忧树下,诞生了悉达多太子,太子周行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发出“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的宣言,随即从..
厌及如理胜
【厌及如理胜】 p1276集异门论二卷十四页云:复有二法、谓厌如理胜者:厌云何?答:谓依四种顺厌处法而生于厌。如理胜云何?答:谓正思惟引生圣道。余如四顺厌处法中说。
轻举想
【轻举想】 p1290瑜伽三十三卷十六页云:轻举想者:谓由此想,于身发起轻举胜解。如妒罗绵,或如叠絮,或似风轮。发起如是轻胜解已;由胜解作意,于彼彼处,飘转其身。谓从床上,飘置几上;复从几上,飘置床上。如是从床,飘置草座,复从草座,飘置于床。..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