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补充:
顶礼真圆法师,请问我在皈依前做过1次人流和2次药流,想知道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消罪?应怎样做?(提问者:玉狐狸)
真圆法师答:这个问题山西小院的居士善知识们已经用实际行动做出了很好回答。放生、茹素、诵经回向等都非常有用。
在密
问题补充:
顶礼真圆法师,请问我在皈依前做过1次人流和2次药流,想知道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消罪?应怎样做?(提问者:玉狐狸)
真圆法师答:这个问题山西小院的居士善知识们已经用实际行动做出了很好回答。放生、茹素、诵经回向等都非常有用。
在密
宗教学术问题的讨论,也是繁荣的象征,但有几个原则大家还是注意的好:1、不可政治化:不要用叛国、汉奸之类的词汇,修行了生死才是第一位,耍政治大棒是第一大忌!!!2、不可地域化:日本净土思想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可全盘归为一类,搞得自己一谈日本就敏感。学术无国界,我们的祖先能接纳来自印度的佛教思..
◎ 老和尚问:弟子怀有五个月的身孕,经医生检查得知胎儿染色体异常,小孩不仅是低智能,尚有精神异常的可能。我身边没有人愿意我留下这个胎儿,如何弥补我犯下的重罪? 答:在现前社会,几乎每个地方都有同类的事情发生。从佛法的观点来看,这是众生的共业,也是累劫不善业造成的结果,我们看到这些情..
我是一名在家学佛者,在学佛网站学到很多知识,也让我知道佛法功德无量,地藏经让我懂得用慈悲心度脱一切受苦众生,不造恶业,我在没有学佛之前做了许多不如法的事,脾气暴躁生气时打骂孩子 骂老公恶言恶语,怎么解恨怎么骂,当然得到回报的是老公拳脚相加,只要婆家人若我,我就会背地里骂哥嫂侄子侄..
如孝法师关于准提道场的建设理念和规划定位:建立一个修行的道场。道场的一切活动以保证大众修行为中心目标。在明确此定位的基础上,再形成关于道场建设的一些具体理念:一 以准提法作为道场修行的依处,以准提法圆融、兼及其他。理念阐释:1、在这个世界十亿多人口中,真的有点觉醒力量能值遇佛法的人,就是..
◎ 净 宗有人误解信顺阿弥陀佛,信心一念就可以往生,现在我们有信心了,就不用念佛了。他怎么知道自己有信心呢?因为有一天,他听到阿弥陀佛的本愿,他欢喜得掉眼泪了,他感动得哭出来了,欢喜踊跃,跳起舞来了,这代表他有感应、有体验,代表他被阿弥陀佛救了。他往生已定,以后念佛不念佛都无所谓了..
我奉劝大家,要守夫妻之道,不要离婚,好好地照顾自己的子女,家庭都和乐了,自然国家就太平了!还有!我要劝大家不要再堕胎了,你想想,一个生命还未出世,就成冤魂,到处是要命的小鬼,你说社会会安宁吗?这些小鬼需要不贪财、有道行的人才能超度,小鬼难缠啊!很难办的,到处是罪业,你能说安宁吗?——..
要突破生命的轮回圈,我们先要了解生命的实质,掌握了生命的实质,我们才能把握好这一期的生命。在这一期的生命里勤修苦行,断掉促成轮回的生命圈,才能真正超越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命体。那么生命的实质是什么呢?生命是无常的,无常有刹那无常和相续无常之分。当代佛学家李明权先生指出:构成一条瀑布的..
问:关于阿育王时代举行的第三次结集的情况可否再谈一些?答:关于第三次结集的经过,我在前面谈到佛教经籍时,已经讲过了。根据南方佛教记载,阿育王大弘佛教之事,就在结集之后。最近在八纳(阿育王故都)发掘出阿育王建筑的一座宏大寺院的遗址,里面有一百根石柱的大讲堂,并有许多僧房和水池,有人..
其实每一个人都是一股能量,一种业力。比如一个杀人犯,他就代表了一股杀业能量。把杀人犯抓起来,就是把杀业控制住,不让杀业继续蔓延祸害世间。当然这个杀人犯,可能也会有其他善恶业,但他杀业重,其他业力没有杀业这么重,往往哪个重代表哪个,杀人犯就代表了一股杀业业力。他在世间流窜,就是杀业..
台湾佛光山星云大师在“人间卫视”,接受知名主播李晶玉访问,分享饮食的习惯与观念。相信以下的自由心灵对话,会激起蛰伏于您心中的那份智慧灵性。问:请问大师,您吃素几年了?答:我自己从出生下来到现在都是素食者。我从小生长在乱世里,家乡经济非常落后,在粮食极为短缺的当时,我吃过麦渣糊粥,..
问:关于儒家所讲之爱\与佛教所讲之爱\及基督教所讲之爱\请略述之!(刘凯)李炳南答:儒家以仁字为体,爱乃多分用中之一用耳。先由近及远,由人及畜,但近与远,人与畜之间,其爱之程度,则各有相当差别及限度;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君子远庖厨,见生不忍见死之例。基督教之爱,只限人类;如云人有灵魂,畜有魂无灵,杀..
放生一事,原为感发同人戒杀护生之心,实行自己恻隐不忍之念而已。世人多矣,心行各异,纵不能全皆感动,即感动一人,彼一人一生,即少杀若干生命,况不止一人乎?至谓小鱼被大鱼所食,即放之长江,亦难免不遭网罟,此种计虑似乎有理,实则为阻人善念,助人杀业。其人幸得为人,或不至身受杀戮,故作此..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请坐。今天这节课是「答疑解难」,因为前面五节课都讲完了,根据同修们提出的一些问题,还有时间,我就在这里给大家解释解释,尽我所能。为什么今天说一说关於送往生的几个问题?也可能就是这个机缘,昨天晚上佛陀教育协会的一个义工同修,他的妻子身体状况不是太好,然后夫妻两个和我谈..
【辣么佛】达摩的江湖style——一个关于禅的故事。(作品来源/菩菩公园微博)深秋,建康城郊,长江畔。一位天竺老僧飞奔至此,还未及站稳脚步,已听见追赶者蹄声渐近。和尚微叹,随手折支芦苇丢进工里,轻似鸿毛的苇杆浮在浪尖。只见他衣袂翩然纵身一跃,竟稳落于苇杆之上缓缓朝对岸漂去。(作品来源/..
【因依诸定蠲除四轭】 p0595瑜伽十九卷十二页云:谓如有一、已入有学位,未离欲界欲;依初静虑,熏除欲界诸恶寻思。依第二静虑,内等清净,心一趣性,初静虑地所有分别,无余永离;无复分别。依第三静虑,超过第二静虑地诸喜碍着。依第四静虑,超过第三静虑地诸乐碍着。依无色定,超过一切所有色想。如..
【自性身】 p0597摄论三卷十四页云:此中自性身者:谓诸如来法身。一切法自在转所依止故。二解 成唯识论十卷十五页云:一、自性身。谓诸如来真净法界。受用变化平等所依。离相寂然,绝诸戏论。具无边际真常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即此自性,亦名法身。大功德法所依止故。三解 佛地经论七卷十二页云:..
【任持差别有三种】 p0634集论七卷八页云:云何任持差别?此有三种。谓未具资粮,已具未具资粮,已具资粮,补特伽罗差别故。
【遮止不平等食】 p1341瑜伽二十三卷十八页云:云何遮止不平等食?谓若说言:为除饥渴。由此遮止所食极少。若复说言:为摄梵行。由此遮止所食极多。若复说言:为断故受,为令新受当不更生。由此遮止不消而食,食所匪宜。若复说言:为当存养,为当得力。由此显示不极少食,不极多食。若复说言:为当得乐..
【诸根舍】 p1345瑜伽五十七卷十九页云:云何诸根舍?谓同分界地诸根灭,余生起。
【诸业习气】 p1346成唯识论八卷七页云:论曰:诸业,谓福非福不动。即有漏善不善思业。业之眷属,亦立业名。同招引满异熟果故。此虽纔起,无间即灭,无义能招当异熟果;而熏本识,起自功能。即此功能,说为习气。是业气分,熏习所成。简曾现业,故名习气。如是习气,展转相续,至成熟时,招异熟果。此..
【轮王与佛相好差别】 p1342俱舍论十二卷十二页云:如是所说诸转轮王,非唯有七宝,与余王别;亦有三十二大士相殊。若尔;轮王与佛何异?佛大士相,处正明圆。王相不然。故有差别。
【谄】 p1342瑜伽八十九卷七页云:心不正直,不明不显,解行邪曲;故名为谄。二解 显扬一卷八页云:谄者:谓为欺彼故,诈现恭顺,心曲为体。能障爱敬为业。乃至增长谄为业。如经说:忿、恨、覆、恼、嫉、悭、诳、谄。三解 成唯识论六卷十六页云:云何为谄?为网他故;矫设异仪,险曲为性。能障不谄,教..
【诸欲粗事】 p1345瑜伽三十三卷二页云:云何寻思诸欲粗事?谓正寻思于诸欲中,有内贪欲;于诸欲中,有外贪欲。
【诸佛平等】 p1350显扬二十卷十二页云:论曰:一切如来,于一切所作事,功能平等又彼功能果,佛国土,清净解脱身,及法身,一切诸佛皆平等,皆不可思议,皆无有上;应知。二解 大毗婆沙论十七卷十页云:由三事等,故名平等。一、修行等。谓如一佛,于三无数劫,修六波罗蜜多,得圆满故;证得无上正等..
【诸识亦似色现】 p1351成唯识论七卷十四页云:若诸色处,亦识为体;何缘乃似色相显现,一类坚住,相续而转?名言熏习势力起故。与染净法为依处故。谓此若无;应无颠倒。便无杂染,亦无净法。是故诸识,亦似色现。如有颂言:乱相及乱体,应许为色识,及与非色识。若无;余亦无。..
【诸法差别道理】 p1352瑜伽六十四卷十八页云:复次略由五相,应知诸法差别道理。一、由相故,二、由体故,三、由业故,四、由法故,五、由因果故。相者:谓由所依故,及行住故。体者:谓由自体相故,及差别相故。业者:谓由自作用故,及邪正行故。法者:谓由染净故,及世俗胜义谛故。因果者:谓由近远..
【诸法自性有三种】 p1355瑜伽六十四卷十四页云:谓诸法自性,略有三种。一、遍计所执自性,二、依他起自性,三、圆成实自性。遍计所执自性者:谓诸所有名言安立诸法自性。依假名言,数数周遍计度诸法而建立故。依他起自性者:谓众缘生,他力所起。诸法自性,非自然有,故说无性。圆成实自性者:谓如前..
【炽然】 p1390瑜伽八卷六页云:如大热病,故名炽然。二解 此十八变之炽然也。瑜伽三十七卷二页云:炽然者:谓佛菩萨,依定自在,从其身上,发猛焰火,于其身下,注清冷水,从其身下,发猛焰火,于其身上,注清冷水。入火界定,举身洞然。遍诸身分,出种种焰;青黄赤白红紫碧绿颇胝迦色。是名炽然。三..
【瞖瞙】 p1390瑜伽九十五卷十页云:若无色爱,于所知境,令迷惑故;说为翳瞙。
【声闻失坏正法及毗奈耶】 p1395瑜伽七十三卷九页云:复次云何声闻失坏正法及毗奈耶?谓有声闻,计唯无有烦恼烧然,名为寂灭;生大怖畏,谓我当断,我当永坏,我当无有。譬如有人,身婴热病;于无病中,都无识别。谓病愈时,举体随灭;便生怖畏,我宁不脱如是热病。是名失坏。由此譬喻,失坏声闻,当知..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