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欲”可怕之处
人的私欲不能被克服、被抑制,人就会向破坏性的方向走去。这时,他想把他所想得到的,都“吞”进自己的身体之内。否则,他不甘心。如果这个世界可以吃,他也一定会把整个世界吃下去。目的就是“占为己有”。这就是“私欲”不被限制的可怕之处。
于是,人把财产当成了自己,把权势、地位、名望、赞誉,连同自己的聪明、才智、色相,也都当成了自己。人被物化了。物化的目的达不到,危机就来了。内心的危机,生命的危机,接踵而至。所以,危机实际上是人的一种退化,一种自我迷恋与自我捆缚,最终只能是自作自受。
“私欲”可怕之处
人的私欲不能被克服、被抑制,人就会向破坏性的方向走去。这时,他想把他所想得到的,都“吞”进自己的身体之内。否则,他不甘心。如果这个世界可以吃,他也一定会把整个世界吃下去。目的就是“占为己有”。这就是“私欲”不被限制的可怕之处。
于是,人把财产当成了自己,把权势、地位、名望、赞誉,连同自己的聪明、才智、色相,也都当成了自己。人被物化了。物化的目的达不到,危机就来了。内心的危机,生命的危机,接踵而至。所以,危机实际上是人的一种退化,一种自我迷恋与自我捆缚,最终只能是自作自受。
(杂语)意谓微少之恶,亦极可怕也。归元直指有曰:见一魔事,则万箭攒心。闻一魔声,则千锥劄耳。
【 素食护生 】 因果昭昭:钓鱼、捉鱼、贩鱼的可怕果报世人不信有因果,因果可曾饶过谁?——钓鱼、捉鱼、贩鱼的可怕果报!奉劝有缘阅读此文的朋友不要钓鱼、捉鱼、贩鱼了!当杀生的行为成为人们的娱乐方式近几年,周围钓鱼的人越来越多,很多城市的公园和水道,都聚集了大批的钓鱼爱好者。鱼塘水库的..
无论我们自己的井口有多大,我们看到了多大的一片天空,那都不可能是整个宇宙。所以,我们不要以为除了自己别人都是脑残,也许别人只是看到了我们在自己的井里没看到那片天空罢了。既然如此,先不说每个人自己才是人生的主人,其他人的意见都仅供参考。单从客观正确性来说,也值得商榷。因为每个人蹲在..
在佛法当中提到,拨无因果的谤法、断灭见非常可怕,专门有一个名词叫一阐提,也就是断善根者。为什么一阐提会断善根呢?就是因为他持断灭见,谤法。那为什么谤法就是断善根者呢?佛法当中提到,我们心的力量是非常可怕的。特别是像这里的谤法,他的心是决定的,相当于有一种胜解,那么这个力量就非常可..
父亲退休时,我的事业正如日中天。那段时间父亲身体不好,而且是大病初愈。在会议间隙,我抽空回家看望父亲。那天我们父女俩坐在大门外纳凉,一个看相的路过时,见到父亲,高声说:“呵,这老先生气色不错。看得出来,您刚得过一场大病。不过不要紧,老天爷给您增的寿还没过完呢,阎王爷不敢收您!”我..
有人说: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不能直视,一个是太阳,一个是人心。而王阳明认为:人心本善,良知自存,是欲望二字遮蔽了良知,才让人心变得难以直视。1、有个画家,想画佛与魔。他在一个寺庙里,找到一个僧人,发现他打坐的时候,气质清明安详。于是他邀请僧人成为自己的模特,并许诺了丰厚的报酬。画作..
开挂的人生,从你决定早起开始。很多人喜欢在朋友圈里晒加班,有时候看多了甚至会让大家产生一种错觉,以为熬夜加班就是奋斗。殊不知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从来都不是晚睡,而是早起。真正厉害的人,他们从不在凌晨通宵拼命,而是用早起的方式打开新的一天。著名作家村上春树,一直坚持写作,几乎每年..
大概20多年前,我刚参加工作,在某区政府下属一家单位上班。单位的附近是区卫生防疫站,女站长我见过几次,年轻漂亮精明能干,她身边一位先生,看起来比她大几岁,也是一表人才。听说他俩只是同居,还没正式结婚。我说这两个人很般配呀!听话的人无不摇头。后来才慢慢知道,原来女站长离过一次婚,还是..
有个居士说,他在读大学的时候,有个同学家里面很困难,有一天他要跟家里联系,但是手机没电了,就跟同寝室的同学说:同学,你把手机给我打个电话,我要跟家里母亲联系一下。这同学就把手机给他用了。打完电话以后就一直跟着他走,他问同学:还有什么事吗?他同学就说:你刚刚用我的电话打了两分钟,要..
一1印祖教我们,学佛从哪里学起?从深信因果。真正深信因果的人,安于自己的现实状况,他生活过得很自在,很快乐。2不相信因果的人,逆境现前,受果报受得不甘心不情愿,他在这里头怨天尤人,天天在造罪业,这个很可怕!3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你要知道这前世的因,你看看现在..
你认为自己是很痛苦的人吗?很多人都说衣食住行条件这么好, 生活幸福,没什么痛苦。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处于痛苦的状态,而最痛苦的人是,自己很痛苦却误把痛苦当成乐趣。最大的痛苦是什么?很多人到死的时候才知道,最大的痛苦是等到小的痛苦变得很大的时候才发现“哦,原来这么痛苦,早知道就好了”,..
在佛陀时代,有一天,有一个商人在路上不小心给牛触死了。牛的主人,怕留下这条恶牛,以后将带给他更多的麻烦,因此就贱价的将牛出售。当牛的新主人买牛回家,走到半途中,来到一河边,想给牛饮水,哪知牛不但不饮水,而且突然凶性大发,又把新主人给抵死了。新牛主的家人,知道后不禁勃然大怒,立刻将..
【安隐】 p0625瑜伽五十七卷十五页云:无有病恼,故名安隐。二解 瑜伽八十三卷二十一页云:安隐者:谓超过一切人与非人,灾横怖畏故。三解 杂集论八卷十六页云:何故此灭复名安隐?离怖畏住所依处故。无老病死等一切怖畏,圣住所依,故名安隐。0625..
【增上戒学差别】 p1317瑜伽九十八卷二十三页云:又即净戒,对治一切犯戒恶故;密护根门所依处故;说名律仪。初善受故;说名圆满。后善守故;说名清净。感爱果故;说名为善。无染污故;说名无罪。于诸有情,能善随顺慈心定故;说名无害。于沙门性,善随顺故;说名随顺。趣圣所爱澄清性故;名顺澄清。终..
【慧宝成就】 p1319佛地经论二卷十二页云:此慧能招最上义故;名为慧宝。是诸声闻,具此慧宝;是故说名慧宝成就。
【趣体】 p1326大毗婆沙论一百七十二卷二页云:问:趣、体性是何?为无记?为三种?若无记者;品类足论,当云何能?如说:五趣一切随眠之所随增。若三种者;云何诸趣,不相杂乱?谓地狱趣,成就乃至他化自在天业烦恼;乃至他化自在天,成就乃至地狱趣业烦恼故。答:应作是说:趣体惟是无覆无记。问:若..
【诸识所依能依差别】 p1356瑜伽六十三卷十二页云:谓略有二识。一者、阿赖耶识,二者、转识。阿赖耶识,是所依;转识,是能依。此复七种。所谓眼识,乃至意识。譬如水浪,依止暴流;或如影像,依止明镜。如是名依胜义道理,建立所依能依差别。..
【诸蕴界处三法所摄】 p1357杂集论二卷十一页云:由此道理,诸蕴界处,三法所摄。谓色蕴,法界,及与意处。由色蕴摄十色界,法界即摄法界,意处摄七识界。是故三法摄一切法。
【诸所造色大种所造】 p1357瑜伽六十六卷十一页云:问:如四大种,由自种子,方得生起;造色亦尔。何故说言诸所造色大种所造?答:若诸色根及心中,有诸大种种子随逐;即有造色种子随逐。若诸大种所有种子,能生果时;尔时必定能随逐彼造色种子,亦生自果。故说造色,大种所造。随逐色根大种种子,名有..
【灭相】 p1211杂集论八卷十七页云:何故名灭相?烦恼离系故。谓流转因烦恼离系故,名灭。二解 入阿毗达磨论下十一页云:无常者:谓功能损已;令现在法、入过去因。谓有别法、名为灭相。令从现在、堕过去世。此若无者;法应不灭。或虚空等、亦有灭义。..
【我见为依能生我慢】 p0651 瑜伽八十六卷五页云:复次有四种我见为所依止,能生我慢。一、有分别我见。谓诸外道所起。二、俱生我见。谓下至禽兽等,亦能生起。三、缘自依止我见。谓于各别内身所起。四、缘他依止我见。谓于他身所起。分别我见为所依止生我慢者:谓由此见。观自他身,计有实我。由此二..
据辩意长者子问经载,众生能行此五事,则得生于天上。五事指:(一)慈心,谓人不杀众生,爱惜物命,令众得安。(二)贤良,谓人不盗他人财物,布施无悭,济诸穷乏。(三)贞洁,谓人不犯外色,护戒奉斋。(四)诚信,谓人不欺于人,护口四过,永无谄佞。(五)不饮酒,谓人尊崇善法,坚修梵行,不因酗酒而发狂乱..
阿修罗王所说。佛为诸天说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等四念处,以对治净、乐、常、我四颠倒。阿修罗王嫉妒佛之说法,乃说五念处。[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二之二](参阅“阿修罗说五念处三十八品”3653) p1110 ..
指古代印度专修苦行之六种外道。即:(一)自饿外道,断食而忍饥饿者。(二)投渊外道,寒时入深渊,忍受冻苦者。(三)赴火外道,以五热烧炙其身者。(四)自坐外道,不分寒暑,裸身坐于露地者。(五)寂默外道,住于尸林冢间,默而不语者。(六)牛狗外道,持守牛戒、狗戒,盼得生天者。[北本大般涅槃经卷十六]..
(一)禅林之首座。大鉴清规(大八一·六二一下):“僧堂坐禅号令,权在首座,不在住持,首座谓之禅头。”(二)为梵语 jantu 之音译。又作禅豆、禅兜、缮都、禅[白/兆]。即众生之义。[杂阿含经卷十三、玄应音义卷一] p6482 ..
梵语kā?a。又作加私、迦奢、迦尸。药物名。译作光。玄应音义卷三:“加尸,亦作迦尸。此译云光,言有光泽也。”同书卷十:“迦私,此云光。能发光,药名也。”又据五分律卷二十五载,迦尸草可作为敷具(坐具)。大唐西域记卷一则载,以迦奢草编结之,可作为佛所用之扫。 p1570 ..
(譬喻)佛于拘尸那城Kusinagara娑罗Śāla双树间入灭时,东西南北各有双树,每面双树,一荣一枯,故曰四枯四荣,此有二重之意:一表凡夫二乘之八倒,二为表二乘菩萨之八正也。凡夫二乘之八倒者,谓凡夫于世间苦空无常无我之法,起常乐我净之见,是为凡夫之四倒,故譬之以四荣,又二乘向涅槃常乐我净之..
佛之德名。又作世间眼。佛智慧圆满,具足五眼,可为一切世间之眼目,示导正道;又开世人之眼,使见正道,故称世眼。无量寿经卷上(大一二·二六六下):“今日世眼住导师行。”俱舍论卷二十九(大二九·一五二中):“大师世眼久已闭。” p1522 ..
(术语)此三昧之力,能如龙之奋迅,现勇猛之威势也。正宗记龙树章曰:即入龙奋迅三昧,据身空中,如日轮相,然后复本座示寂。
(术语)又单曰应身,化身。三身中之第三。自真体变现者。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