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一直强调从慈悲喜捨做为下手之处,理论上大多数的人都知道慈悲是佛教的基本原则,可是也常常有人问我,当他们情绪烦恼来的时候,那个慈悲心就消逝不见了,而且一切的功力再也使不上来。因为这个时候,它已经被整个瞋恨心所占据了。瞋恨心也是三毒之中伴随着自己的习气经过多生累劫而来的,一时之间无法因为你短暂时间的修学佛法,说放下就放下。我倒不觉得有习气是不好的,如果懂得善用习气,那个善用便成为开悟的枢纽。因此,不要谈到习气的时候,便觉如同面临大敌一般,重点是你怎麽去看待和转化这个瞋念。
习气有时和此世的工作和所处环境有关,二祖神光过去尚未见性之前投身军旅,冲锋陷阵杀红了眼,也有一说,他的手臂是在那时被战敌所削,并非在达摩座下自断其臂,但神光自学佛参禅后,深知悔改生起大菩提心与大智慧,再无从前之瞋心习气。再说,当年善养食客三千的孟尝君其实也是瞋恨极大的黑道大哥,虽然气度感觉上极大,但如果无意冒犯他,撩起了他的瞋恨,原始种子那可是得赔上许多人的性命。
当我们在瞋心生起的时候,重要的是察觉,同时不要伴随,但切记要去注意瞋心它生起的时候,不要让它力量增强变大,很轻鬆的自然地把自己的心坦然安放,去观察这个瞋心是怎麽生起的。在观察的过程中,同时生起对如母众生的包容同理宽恕的慈悲心,把注意力着重在慈悲心的扩大。渐渐地,经常如此练习,你便会发觉自身情绪脾气、瞋恨的毛病渐渐地转弱变轻,最后很识相的从你的习气中离开。
此是我香隆立嘉措过年期间有对夫妻因细故而大动干戈,事后生起悔意而请示于我对治的方法,我于交谈中片段诉说出来。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