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轮回(samsara)
lunhui佛教教义。又作流转、轮转等。音译僧娑洛。谓众生于六道中犹如车轮旋转,循环不已,流转无穷。印度婆罗门教、耆那教等都采用这种理论作为它们的根本教义之一。轮回的思想最早见于梵书,在奥义书中有比较系统的阐述。奥义书认为,一个人的灵魂(我)在死后可以在另一个躯壳中转生,转生的形态取决..
洗浴五利
十诵律云洗浴五利:佛在舍卫国时,有比丘癞病,求治于药师耆域。耆域告病比丘言:汝可洗浴,病即得瘥。比丘言:佛未听入浴室。诸比丘以是事白佛,佛遂听入洗浴,故说此五种利也:一、除垢 除垢者,谓澡浴身体,则诸垢秽悉皆除去也。二、身清净 身清净者,谓澡浴身体,垢秽既除,则身体清净也。三、除寒..
明病发相
明病发相者,略出不过二种:一、四大增损病相 一、地大增者 肿结沉重,身体枯瘠,如是等百一患生。 二、水大增者 痰阴胀满,饮食不消,腹痛下痢等百一患生。 三、火大增者 煎寒壮热,支节皆痛,口气大小便痢不通等百一患生。 四、风大增者 身体虚悬,战掉疼痛,肺闷胀急,呕逆气急,如是等百一患生。故..
不共中不共业
【不共中不共业】四变句之一。如个人身体的内根(胜义根),只供自己所用,他人不共用,曰不共中不共业。参阅‘四变句’条。
有根身
【有根身】即指有情的身体,身为身根,是总名,身根中眼、耳、鼻、舌根,故称有根身。
有执受
【有执受】即是有感觉的意思。亦即被心、心所法所执持的众生之身体。反之,则称无执受、非执受。俱舍宗认为有生命即有执受,因众生之眼、耳、鼻、舌、身五根,与色、香、味、触等四境,合之为九界,共为心与心所法所执持,且亦为心与心所法之依处,故称为有执受。此五根、四境即有情众生的‘有根身’,..
阿陀那识
【阿陀那识】阿陀那梵语,译为执持识,此有二解,一、为第八识的别名。因阿陀那识为执持感官、身体,令不坏的根本识;且执持诸法之种子,令不失;复因其执持自身,令结生相续,故称执持识。玄奘、窥基等法相宗新译家,认为阿陀那识执持善恶业之势力及有情之身体,令之不坏,故以其为第八阿赖耶识的别名..
七支
十恶中的前七恶叫做七支,即身三(杀生、偷盗、邪淫)与口四(妄语、绮语、两舌、恶口)的恶业。
八触
将获得初禅定的人,其身上所发生的八种感触,即一、动触,即在坐禅的时候,身体忽然生起颤动的现象;二、痒触,即身体上发痒,好像无置身之处;三、轻触,即感觉身轻如云,好像在天空中飞行一样;四、重触,即感觉身重如山,不能移动分毫;五、冷触,即感到身冷如冰;六、暖触,即感到身热如火;七、涩..
二报
依报和正报。依报又名依果,即众生依之而住的果报,如国土大地房屋器具等是;正报又名正果,即众生五蕴假合的身体,因此身体乃因惑造业所感,是正彼之果报。
人执
又名我执,或人我执,即固执身体中有一个我的邪见。
人身
人的身体。人的身体是由色(物质)受想行识(精神)五蕴组合而成的。经云: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三种世间
五阴世间、众生世间、国土世间。五阴世间就是吾人五阴合成的色身;众生世间是吾人身体以外有生命的一切众生;国土世间就是吾人身体依之而住的山河大地。
不净观
五停心观之一,即观察自己和他人的身体皆污秽不净。修此观可治贪欲。
内我
执著身体之内有一个我。
幻身
虚幻的身体,亦即人身无实的意思。
四大不调
谓身体上地、水、火、风不调和,系生病的别名。
魂魄
心身的别名。魂是心识,有灵用但无形;魄是有形的身体,是心识的依处。
一搩手半
(杂语)造佛之尺也。壒囊钞十五曰:一搩手半者,一尺三寸也,即自母之肘节以至腕节也。或云一尺二寸、一搩八寸,半乃四寸也。人在母胎之时,至第二十七日,人相皆备。以手推面,蹲踞而坐。其时身体之长,与母之一搩手半齐等故也。但此亦非人人皆同,略有差异。概言之,一搩手半,大约为普通之一尺或一..
八师
(名数)为杀,盗,邪淫,妄语,饮酒,老,病,死。佛师此八法而修道也。见八师经。
道生法师《佛祖历代通载》
道生法师天纵妙悟。初涅槃后品未至。生熟读久之曰。阿阐提人自当成佛。此经来未尽耳。于是文字之师交攻之。诬以为邪说。于律当摈。生白众誓曰。若我所说不合经义。愿于此身即见恶报若实契佛心。愿舍寿时据师子座。于是袖手南来入虎丘山。竖石为听徒讲涅槃经。至阐提有佛性处。曰如我所说义契佛心不。群..
多种有漏
戒本疏·四波罗夷法:“多种有漏者,如淫所犯,堕于地狱,乃至人中依正恶报,至时广引,故言多也。”行宗记释云:“言淫犯者,示业因也。据通诸戒,且约淫论。堕狱,即总报;乃下,示别报,文略余报,故云乃至。令广引者,涅槃云,以贪欲习故,死入地狱畜生饿鬼;从彼得出,还为鸠鸽鸡雀;后得为人,复..
持戒之人寿终不怖
子题:风刀资持记释云:“持戒下,次明临终报。准俱舍中,人命终时,三大次解:火大解时,令心躁闷,翻睛吐沫;水大解时,形体洪肿,筋脉烂坏此相必受恶报;风大解时,瞥尔命终,不知不觉。地大坚重,不能解也。生时由此三大,支节连持,此三既散,支节即死,故云解也。今取最后,故举风大;能解支节,..
八师
指杀、盗、邪淫、妄语、饮酒、老、病、死等八者。佛师此八法而修道,故称八师。[八师经] p293
三报
[出慈悲水忏]一现报谓现世作恶。现身即受恶报。现世作善。现身即受善报。是名现报。二生报谓此生作善作恶。来生方受善恶之报。是名生报。三后报谓或过去无量生中。作善作恶。于此生中受善恶报。或在未来无量生中受善恶报。是名后报。..
洗浴五利
[出十诵律]十诵律云。佛在舍卫因。时有比丘癞病。求治于药师耆域。耆域告病比丘言。汝可洗浴。病即得瘥。比丘言。佛未听入浴室。诸比丘以是事白佛。佛遂听入洗浴。故说此五种利也。(梵语舍卫。华言丰德。梵语比丘。华言乞士。梵语耆域。华言能活。)一除垢除垢者。谓澡浴身体。则诸垢秽悉皆除去也。二身..
七法不可避
[出法苑珠林]一生不可避谓人受生。皆由前世善恶之业。若前世作善。今生善处。前世作恶。今生恶处。若欲避恶报而求生善处。欲辞善处而从恶报者。皆不可得。故云生不可避。二老不可避谓人年幼。颜色鲜泽。发黑齿白。气力坚强。一旦老耄。头白齿落。气短呻吟。形神昏昧。欲使不老。终不可得。故云老不可避..
浴
四分律云。许数数浴生世善故○毗尼母云。澡浴但为除身中风冷病。得安隐行道故。有五利。一除垢。二治皮肤令一色。三破寒热。四下风气五少病痛○温室经。佛为医王耆域(汉言固活)说浴僧当用七物一燃火。二净水。三澡豆。四苏膏。五淳灰。六杨枝。七内衣除七病。一四大安隐。二除风。三除湿痹。四除寒冰..
在众恶报
杂阿含经云。佛在舍卫国。目连见一大身众生。比丘之象。铁叶为衣。举身火燃。以铁钵盛热铁丸食。乃问佛。佛言。此众生迦叶佛时。作比丘。好起诤讼斗乱众僧作诸口舌。令不和合。先住者厌恶舍去。未来者不来缘。斯罪故。已入地狱中。受无量苦。余罪今受此身(九入众高识可以此箴)。..
制一食
僧祇云。如来以一食故。身体轻便。得安乐住。汝等比丘。亦应一食。一食故身体轻。便得安乐住○又佛制一食而有四意。一为破自饿外道。二为育身中诸虫。三为施主受用作福。四为资养色身大种将进道故。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