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斯鸠:
我见过一些人,德行美好,而态度自然,
使人们感觉到他们身怀美德,
因为他们恪尽天职,毫不勉强,
一切表现,如出本能。
他们决不至于长篇大论,指出自己稀世的优点,
因为他们自己仿佛根本不知道有这回事。
孟德斯鸠:
我见过一些人,德行美好,而态度自然,
使人们感觉到他们身怀美德,
因为他们恪尽天职,毫不勉强,
一切表现,如出本能。
他们决不至于长篇大论,指出自己稀世的优点,
因为他们自己仿佛根本不知道有这回事。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现代佛教徒要注意的态度最近有接触到一些不是佛教中人,他们曾经跟我聊到,一定要学佛才知道如何做善事吗?我回答说:「当然不一定,人的心地善不善良,平生喜作好事或为非作歹,我认为和天性有关。」所谓天性,也就是一个人与生带来的习气,这就不一定是这辈子的问题。就像老鼠繁殖..
我们修行的奶珥n看在身心最疲累的时候,最疲累的身心状况下,你还能够坚持,还没有忘记法,那就是你的基础打得够深了。还有在面对人事上的困扰时,你要能耐烦,这就是一种慈悲心。所以我们经常讲的戒行实际上就是德行,德行是戒行的内涵,而戒行是德行的表现。一个人的德行涵养到那里,在愈是困顿的大逆境中愈能..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现代佛教徒要注意的态度最近有接触到一些不是佛教中人,他们曾经跟我聊到,一定要学佛才知道如何做善事吗?我回答说:「当然不一定,人的心地善不善良,平生喜作好事或为非作歹,我认为和天性有关。」所谓天性,也就是一个人与生带来的习气,这就不一定是这辈子的问题。就像老鼠繁..
我们应该用那种态度 求佛菩萨加持主持人:法师你说烧香,他可用最真诚心,甚至都可以不烧香。为什么世俗的人,经常会听到说,某某在庙里,发了愿,然后实现了,我一定要到这个庙里上高香,然后去还愿?宗舜法师:我是这样理解的,作为一个凡夫,我们要正视自己是一个凡夫的现实,也就说本来一些形式上的东西,似乎我们..
佛教徒对于素食与肉食应有的正确态度明真法师经常听到出家的同参道友,有这么一种论调:“光灿灿的事实摆在面前,我不能昧着良心说新社会不好;不知怎么的,要热爱,却总热爱不起来。”为什么?为什么既然知道新社会好,却又热爱不起来呢?十之八九的答复,是:“出家人嘛。”这,显然是把“出家人”和“新社会”对..
二、义与利的关系孟子周游列国期间,诸侯们关心的并不是他的政治主张,而是孟子究竟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利益。可孟子却认为:王何必曰利?如果只知维护自身利益,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就会更趋尖锐,所以主张以仁义道德来治理国家。利益和道德是否冲突,是否对立,是否如鱼和熊掌般不可兼得呢?以佛法的立场来看,这两者..
四、有人认为佛教徒只重视死佛教又是如何看待死亡的呢?很多人认为佛教仅仅是为亡者服务的,之所以出现这种误会,主要是和弥陀净土在民间的流传有关,同时,经忏佛事的盛行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自慧远大师在庐山东林寺结莲社创立净土宗以来,念佛往生西方的净土法门至今历久不衰,它的殊胜之处在于可仰仗..
三、佛教徒讲求利益吗?有些人以为学佛就意味着对世俗责任的放弃。没有学佛前,事业做得轰轰烈烈,学佛后立刻走向另一个极端,事业放弃了,家庭责任放弃了,这种认识实在是大错特错。如果是通过正当途径和辛勤劳动获得的财富,经典中称作净财。对于这样的净财,作为佛教徒也不必避之惟恐不及。因为财富也是行菩..
第一节一般的世间行人天行出世的德行,是一般德行的胜进,是以一般人的德行为基础而更进一步的。佛法为了普及大众,渐向解脱,所以有依人生正行而向解脱的人天行。佛弟子未能解脱以前,常流转于人间天上;而佛法以外的常人,如有合理的德行,也能生于人天,所以佛法的世间正行,是大体同于世间德行的。释尊为新来..
正信刊应取之态度于佛法应普遍提倡,平均发展;而纵有抑扬,不过补偏救弊。除非非佛法之绝对违害佛法者,乃施破斥。故于佛法之不知者,或不宗尚者,至多存而不论,方裨正信而不坏方便。本刊当以此为率!(见正信二卷十一期)..
思华人之所想,做华人之所需最具影响力华人公益平台。中国古人在做重大事情前都会焚香沐浴,所追求的其实就是内心的平静。蜂谷宗苾是日本香道志野流的第21代传人,他说没有中国的香文化就没有日本的香道。..
人的德行不够,脾气就很大,无明就很重。◎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九日开示万佛城是圣人修道之处,所以魔王要来扰乱修道人的清净心。魔王想战胜圣人,独霸一方,所以处处找麻烦,令圣人投降,俯首称臣。各位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绝不能竖白旗,一定要奋斗到底,最后的胜利终是属于我们的。所谓“要成佛必受魔..
《境心相融魅力紫龙府之当代艺术节展》开幕以来,大量著名艺术品,吸引了许多中外艺术家前来鉴赏,而其中的中国艺术家自己的作品自然受到了格外的瞩目。著名雕塑家徐彬老师的著名雕塑《地水师》自展览以来,就因为独特的美感与意境受到了追捧。10月24日,徐彬老师亲自莅临紫龙府艺术节展,新浪乐居有幸..
章太炎学佛,鬼道对佛非常尊重,他有慈悲心,他看到地狱里头有炮烙这个刑罚,让人抱着火柱这样烧烤,他说这个很惨酷,不仁道,能不能把这个刑罚废除?他给东岳大帝建议。东岳大帝看到他的建议,派两个小鬼带他去看看,你亲自到刑场去看。小鬼带他到刑场,告诉他到了。他什么都没看见,才恍然大悟,地狱..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时临末法,众生福薄。明师难遇,正法难求。我等末世行人,当遵佛遗教,以戒为师,实行实做,自觉觉他,荷佛家业,住持正法。佛法为慈舟,正见为导航。正知正见,乃修学佛法之前提,藉此因缘我等发心每日汇集大德开示、佛陀经典浅释,愿与见闻者共同学习进步,树立正知正见,趣入佛..
第七章 心包太虚人类与自然的融和一、心生万法禅宗典籍《宗镜录》卷九十八:大珠和尚云:心性无形即是微妙法身,心生体空即是虚空无边身,示行庄严即是功德法身;此法身是万化之本,随处立名,智用无尽。(中略)森罗万象至空而极,百川众流至海而极,一切贤圣至佛而极,十二部经、五部毗尼、四围陀论至心而极。心..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大家要好好发心用功,不是开玩笑的。过去祖师讲一念万年,一个念头放在那个地方就不动,坐在那里也不动。丹田祖师坐穿了几个蒲垫,这个容易吗?有的人当了几天和尚就不当了,读了几天书就自以为是,那还差得远呢!现在的人可以活到七八十岁,寿命长啊!老和尚活了一百二十岁,五十..
郎木寺堪称绝美的自然人文景观,百年不腐的活佛肉身有缘方可见郎木寺具体是一个地域名称,它包括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下辖的郎木寺镇和四川省若尔盖县红星乡下辖的郎木寺村。郎木寺同时也是四川格鲁派寺庙达仓郎木格尔底寺的简称。在郎木寺沟里有两个隔河相望的寺庙:一座是四川的达仓郎木格尔底寺,另..
接二连三的“好运”,必然不是巧合的简单相加我从小并不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学习成绩并不好。而这样的情况在我初二的时候却发生了突变,原本课堂上听不懂的那些天书,我突然听懂了;不爱学习的我也开始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竟然觉得每天上学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突然开了窍的我,成绩突飞猛进,仅..
让人生更美好生命中所谓的「止于至善」是指──在生活中处于任何情境中皆能自在,不受任何逼迫而产生痛苦的状况。生命中所谓的「止于至善」不是指那高不可及的外在境界,它是指在生活中处于任何情境中皆能自在,不受任何逼迫而产生痛苦的状况。所谓任何逼迫,是指:(一)物理现象的逼迫,(二)生理现象的..
我从小喜欢思考人生,喜欢问很多问题。比如我常想,为什么我会来到人间,几十年后又要死去,中间还充满很多痛苦,那我来到人间有什么意思呢?这样看来,生命岂不是来这个世间受罪的吗?后来我继续思考,发现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改造自己的生命。佛教里讲众生是业力身,我们来到这个世界,长这个模..
让我们以一颗清净之心共享佛歌,体悟菩提智慧的清凉梵音之美。吉祥的佛音送给您,同时回向给一切有缘的众生!愿您能永葆吉祥如意!《如是观》词:宗舜法师 曲:黄帅唱:黄帅云何得长寿,金刚不坏身,尔时世尊,着衣持钵,步入舍卫城。次第来乞食,贫富皆平等。饭后洗足,敷座而坐,佛也如常人。如是无人..
药师山·紫雲居士:居士婚姻两性观 二 居士面对YIN业态度略谈一二药师山紫云居士 前言: 居士修行因为家庭两性关系,最烦恼的是淫欲问题。应以舍欲、除爱种、转化成慈悲种,或不执着世间事的态度来面对。以不离不弃、观世间如幻,在染境中修行及行道中切记不可染淫业。 居士面对淫业的态度及观念有下面..
莲师对佛'母移喜措嘉的教言白天时,要把一切所感所想皆当成梦境一样,放松,让一切都自然发生,不要有人为的痕迹,不要用分别心去修正什么,一切都应该是自在而开朗的。你身心都在休息,同时心中一片清明。到了晚上,则要以清醒为修道的根本。也就是说,不要让自己掉在昏沉里,要保持清醒和心的灵敏。..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扫码后自动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