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元嘉八年,会稽地方,有名安千载者,某晚,忽有人至其家扣门。开门视人,见十数人,穿赤色华服,运材木堆积门内。运完,十数人转瞬不见。天明、早餐时,得到一粒舍利,紫金色,椎打不碎;放水中,光明照耀,并发出异香。
时逢临川王镇江陵,闻灵异舍利,派人迎归供养。临行,舍利杂杂间出,遣俗四众,所见不同。
宋朝元嘉八年,会稽地方,有名安千载者,某晚,忽有人至其家扣门。开门视人,见十数人,穿赤色华服,运材木堆积门内。运完,十数人转瞬不见。天明、早餐时,得到一粒舍利,紫金色,椎打不碎;放水中,光明照耀,并发出异香。
时逢临川王镇江陵,闻灵异舍利,派人迎归供养。临行,舍利杂杂间出,遣俗四众,所见不同。
释慧皎,会稽上虞(今浙江省上虞县西)人,俗家的姓氏不详,是梁代著名的佛教史学家。他博通内外学,对于经律尤有研究。住会稽嘉祥寺(在今浙江省绍兴市)。每当春夏则讲说弘法,秋冬则专心著述。他还曾住过宏普寺(在会稽),有丰富的藏书,当时有名的藏书家梁元帝萧绎任江州刺史时(540547),曾到他那里来搜..
九祖胁比丘尊者。中印度人。由于昔业在母胎六十年。既生须俱白。厌恶五欲不乐居家。其父携见密多曰。此子处胎六十年。因号难生。曾遇相者。言是法器。愿求出家。受戒之日祥光烛座。感舍利三七颗。便于座上得阿罗汉。精进苦行胁不至席。时号胁比丘。有外道见师手放光明暗中取经。即舍邪归正获证道迹..
法师有基。字及贤。钱唐王氏。母梦梵僧授以舍利吞之。遂有娠。生五岁。从天台寿昌法超为师。十岁受具。闻四明宝云传智者教往事之。授以法华止观。随言解义曲尽其妙。端拱元年。郡人请演教于太平兴国寺。学者常数百人。每白黑月必集众自升高座诵菩萨戒法。劝道族念佛四十年至万人。凶年持钵以供听众。祥..
侍者思悟。钱唐人。侍慈云讲最久。故能深达观道。善持咒法。加水以愈人疾。求者如市。当课诵时。身及奉像俱出舍利。天圣三年。慈云欲以智者教卷求入藏。文穆王公将闻之朝。悟曰。此非常事也。小子将助之矣。乃绘千手大悲像。课咒以誓曰。事果遂。当焚躯为报。会公薨。悟诵咒益精。明年得旨。师喜甚。积..
【舍利弗】大论云:有婆罗论义师,名婆陀罗王(云云)。妇生一女,眼似舍利鸟眼,即名此女为舍利(云云)。众人以其舍利所生,皆共名之为舍利弗。弗,秦言子也。涅槃云:如舍利弗母名舍利,因母立字,故名舍利弗。又翻身子。文句云:此女好形身,身之所生,故言身子。亦云鹙子。母眼明净,如鹙(七由切..
【摩诃拘絺罗】大论云:秦言大膝。摩陀罗次生一子,膝骨粗大,故名拘絺罗。舍利弗舅,与姊舍利,论义不如。俱絺罗思惟念言:非姊力也,必怀智人。寄言母口,未生乃尔,及生长大,当如之何?故出家作梵志,入南天竺,誓不翦爪,读十八种经。..
九祖伏驮蜜多尊者,提伽国人也。姓毗舍罗。既受八祖付嘱,后至中印度行化。时有长者香盖,携一子而来,瞻礼祖曰:「此子处胎六十岁,因号难生。尝会一仙者,谓此儿非凡,当为法器。今遇尊者,可令出家。」祖即与落发授戒,羯磨之际,祥光烛座,仍感舍利三七粒现前,自此精进忘疲。既而祖告之曰:「如来..
内秘菩萨之大行,外现小乘声闻之罗汉相,如舍利弗等是。
邓州丹霞山天然禅师,曾到洛东慧林寺,因天寒,遂取殿中木佛,烧之取暖,院主见之呵曰:为何烧我木佛?师以杖拨灰说:吾烧取舍利。院主说:木佛那有舍利?师说:既无舍利,再取两尊烧之。院主遂悟自性。这个公案是说明世人执著外间土木偶像为佛,不见自性佛之弊。..
佛弟子中以舍利弗、目犍连、须菩提、摩诃迦叶等为四大弟子。
正受心、金刚、佛舍利、光音天宫殿。因此四法不会毁坏,故谓四法不坏。
舍利弗的译名。
(经名)佛说一向出生菩萨经,一卷。隋阇那掘多译,摄于秘密部。对舍利弗说所谓入无边门之陀罗尼者。
(术语)人间之一呼吸也。止观四上曰:一息不追,千载长往。同七上曰:一息不返,即名命终。
(经名)一卷,隋阇那崛多译。因舍利弗之间而说东方八佛之名号,闻者不退菩提也。
(故事)谓多数之塔婆也。法华经药王品曰:火灭已后,收取舍利,作八万四千宝瓶,以起八万四千塔。佛灭后阿输迦王作八万四千塔。
(杂名)戒庵漫笔曰:韦南康镇蜀时,有一鹦鹉甚慧。驯养者晓以佛理,一日不震不仆,敛翼委足,奄然而绝。焚之,有舍利。韦公为立塔瘗之,号曰鹦鹉塔。
(故事)法华经方便品之初,先赞叹如来之二智,以诸法实相为甚深微妙欲说而止,次舍利弗代众请说之。如此佛与舍利弗交互各三止三请,佛遂容第三请,广说妙法。谓之三止三请。
(经名)佛敕舍利弗使说法,舍利弗因说十上法:一成法、二修法、三觉法、四灭法、五退法、六增法、七难解法、八生法、九知法、十证法也。此之十法,于第一法说十法,各各增十,而说五百五十法。出长阿含经九。..
昙弘。南适交趾诵观经不记数。于山崦聚薪焚身。得舍利数百。人见弘身金色乘金鹿向西去 。
第九祖伏驮密多者。提迦国人。姓毗舍罗。既受佛陀难提传嘱。后至中印度行化。时有长者香盖。携一子而来瞻礼尊者曰。此子处胎六十年。因号难生。复尝会一仙者。谓此儿非凡。当为法器。令遇尊者。可令出家。祖即与落发授戒。羯磨之际祥光烛座。仍感舍利三十粒现前。自此精进忘疲。既而师告之曰。如来大法..
观世音菩萨应梦缘起。宋正月七日。宣上天竺左街僧录慧光法师若讷。入对选德殿。帝曰。上竺起因今得几时。讷曰。起自石晋天福四年。僧道翊者庵山中。夜每见前山发大光明。寻之有异木。起取而刻为圣像。梦神人曰。明日有洛阳僧来。宜从之求舍利。果得舍利三颗。置菩萨顶髻中。太祖开宝间。吴越忠懿王钱俶..
天岸法师 讳弘济。字同舟。天岸其号也。会稽姚氏子。从宝积寺舜田满公出家。授法华经辄能记忆。既为大僧精持律学。深究教乘修忏恳切。于观定中见一尊者。授以犀角如意。自是辨博无碍。开法于万寿圆觉寺。咒沙掷地。以救海岸之崩。后主显慈集庆二寺。迁主会稽圆通。修念佛三昧。诏住大普福寺。归清镜阁..
天竺佛驮耶舍(此云觉明)尊者 至姑臧(今肃州路雍州之域)。后秦弘始九年遣使请至长安。秦主郊迎别创院处之。供设如王者。尊者一无所受。时至分卫一食而已(自行乞而食也)善毗婆沙论而髭赤。时号赤髭毗婆沙。后至晋游匡山。为远公所重。甲寅晋安帝义熙十年也。尊者躬自负铁于紫霄峰顶铸塔。以如来真身舍利..
释法总。姓段氏。并州太原人也。少以诵涅槃为业。既通全部。志在文言。未遑听涉。十余年中初不替废。后听玄义便即传讲。前后二纪领悟非一。而宽厚逊仰为物归投。开皇中年。敕召为涅槃众主。居于海觉。聚结四方常敷至理。无舍炎燠。仁寿岁初。敕送舍利于隋州之智门寺。掘基三尺。获神龟一枚。色黄且绿状..
释宝袭。贝州人。雍州三藏僧休法师之弟子。休聪达明解神理超逸。齐末驰声广于东土。周平齐日。隐沦本州。天元嗣立创开佛法。休初应诏为菩萨僧。与遵远等同居陟岵。开皇七年召入京辇住兴善寺。袭十八归依诵经为业。后听经论偏以智度为宗。布响关东高问时杰。从休入京训勖为任。开皇十六年。敕补为大论众..
释端甫。俗姓赵氏。天水人也。世为秦着姓焉。初母张夫人梦梵僧谓曰。当生贵子。即出囊中舍利使吞之。及诞所梦僧白昼入其室摩其顶曰。必当大兴法教。言讫而灭。既成人高颡深目大颐方口。长六尺五寸。其音如钟。夫将欲荷如来之菩提凿生灵之耳目。固必有殊祥奇表欤。始十岁依崇福寺道悟禅师为沙弥。十七正..
释明诞。姓史。卫州汲人。律仪行务履顾前贤。通十地地持。赴机讲解。摄大乘论弥见弘演。后入京住胜光寺。温柔敦厚姓无迫暴。有敕召送舍利于襄州上凤林寺基趾。梁代雕饰隋初显敞。高林跨谷连院。松竹交映泉石相喧。邑屋相望索然闲举。有游览者皆忘返焉。文帝龙潜之日。因往礼拜乞愿弘护。及践宝位追惟往..
释道璨。恒州人。慧学如神。钻求摄论华严十地。深疑伏旨解其由绪。志尚幽静不务奢华。重义轻财自小之大。后入关辇便住胜光。访道求贤栖遑靡托。仁寿起塔。敕召送舍利于许州辩行寺。初至塔寺。堂中佛像素无灵异。忽放大光通烛院宇。舍利上踊金瓶之表。又放光明繞瓶旋转。既属炎热。将入塔时感云承日。覆..
释道贵。并州人。华严为业。词义性度宽雅为能。而于经中深意。每发精彩。有誉当时。加以闲居放志。不涉烦扰。市肆俳优未曾游目。名利贵贱故自绝言。精洁守素清真士也。晚在京师住随法寺。拥其道德闲守形心。及建塔之初下敕流问。令送舍利于德州会通寺至治之日放赤光明如大瓮许久之方灭。有一妇人躄疾多..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