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存在,都生活在彼此的因缘中,因此人人都需要帮助,贫穷的人需要物质帮助,空虚的人需要精神抚慰,孤独的人、失败的人需要关爱鼓励。由此可见布施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这也是布施的功德。
相关推荐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一、布施入门愿由‘闻佛名生尊贵家\’引进成佛之道的初门—布施波罗蜜的学习法藏比丘说:‘当我成佛的时候,如果他方世界已经发出菩萨心、修菩萨行的众生,听到我成佛的名号,寿终之后,而不能投生尊贵家的话,(按大宝积经卷十七无量寿如来会译为‘生豪贵家\’),我便不能圆满成就佛道。’一个听闻佛名,一心持..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七)由法施引导财施的意义回归净土
(七)由法施引导财施的意义回归净土1.法施的基本意义法华经卷一有一句偈说:‘闻法欢喜赞,乃至发一言,则为已供养,一切三世佛’。这是阐释法施的基本意义。而且是任何一个佛弟子经常做得到的。由此说明了不是一定要开座说法,才称为法施,只要每一个人在听闻佛法时及闻法后,发心为周遭的人欢喜赞叹‘正法的..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三)菩萨如何深入布施的修持历程?
(三)菩萨如何深入布施的修持历程?1.菩萨如何深入外布施?一个菩萨行者经过无量劫修学与佛道相应的布施法门以来,而在菩萨道上,生生世世招感人天富贵的果报,如从六度集经、菩萨本缘经、生经、菩萨本行经等所载菩萨宿世深入‘外布施\’、‘内布施\’、‘内外施\’的学习过程,就可以清晰地明白,现代人若欲发..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七)菩萨圆满布施的修证境界
(七)菩萨圆满布施的修证境界1.佛弟子一定要布施吗?大智度论卷八十说:‘若菩萨所有布施皆回向萨婆若(佛道之大智慧)者,有二种人。一者软根,一者利根。软根者少多布施皆取相,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利根者破是取相而戏论;空法信力转薄不用萨波若,但求诸法实相,是二种人皆不能具足檀波罗蜜,一者以信力多慧..

黄柏霖:求财一定要布施
黄柏霖:求财一定要布施这个地方我讲个笑话给各位听。前几天有一个报纸有登,有一个人没有钱,就一直想要求钱,然后他就跟父母借钱,就到台北市的某一个庙里面去拜拜,意思就是想求神施财给他,让他有钱。后来他还是一样没有钱,买乐透也没有中。他父母跟他要那笔钱(他跟他父母借的那笔钱),然后他就去..

宣化上人:出家是最彻底的布施
“出家是为了生脱死,永不受轮回之苦,所以面对什么样的苦也不怕,越苦越好,不要向苦投降,改变初衷,向后退转。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克服一切苦,才是大丈夫。”佛陀虽为印度的太子,可是他对世间的富贵,深生厌离,愿意舍离国荣王位,出家修道。他也愿意令一切众生都知道──世间法皆是妄想。这世界..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欢喜布施升忉天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欢喜布施升忉天作者: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 Shang Longrik Gyatso Rinpoche 很多人都曾经问过我什么是真正的布施,针对这个问题我也回答过很多次,也有很多人说现在大家生活都很富裕,一个人比一个人过得好,哪里还有布施的机会,甚至还有人觉得是在接济他看不起他,或有什么目的?我便回答说:..

大安法师:管教父亲、钓鱼、代布施、如你智慧、坚定欣厌
问:如何坚定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信念? 答:这个问题提得很大,如果我也讲得很大,就空对空了。一般我们厌离娑婆,要观照这个世间的苦、空、无常、无我,包括把他人的痛苦也观照为自己的痛苦才能生出厌离心。可能这些说的很多,也无动于衷。具体介绍一个方法,宋代有一个大官员叫吴信叟,可能由于做..

布施获福无量
目犍连尊者的弟弟是城中的大富长者,他的金银财宝、仆从、奴婢多到不可称计。一天,尊者为了度化弟弟,来到他家:弟弟,听说你不喜欢布施,但是佛陀常教导我们:若能乐善惠施,必能获福无量。所以,你若能从现在开始广修布施,福报必定不可计量。长者听了非常心动,于是开始广修布施,帮助贫困的人;并且还加盖了许..

财布施感应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佛教的布施法门面对今天的现实,怎么样才能发挥出它的积极意义呢?作为社会中的每一个人,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存在的。佛教所说的“同体大悲”,是从佛教人溺己溺的慈悲济世精神出发,面对需要帮助的人们,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伸出自己的双手,或给予救济,或给予鼓励,或给予依..

梦参法师:法布施为一切布施之首
法布施为一切布施之首。说我也不能讲经,不会说法,念句阿弥陀佛总可以吧?我想每一位道友都会吧?现在夏天了,虫子,蚂蚁,路上到处有各种虫类。你见到给它念一句阿弥陀佛,这叫法布施!不要产生了分别心执着心。你见到一切众生,只要它有神识的,你给它念一句阿弥陀佛。咱们看到很多道友,见到一些众生阿弥陀佛、..

惟贤法师:怎么理解“山河大地草木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
怎么理解山河大地草木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情与无情是不能分开的。情就是指有情感知觉的众生,无情就是指草木、大地。佛法讲不二法门,什么叫不二呢?正报、依报不能分开,依正不二。有什么人就有什么五蕴身,有什么五蕴身就相应有什么环境和遭遇,这是谁都有的,不能分开。比如说菩萨成了佛,他就有..

证严法师:大地万物皆有用
大地万物皆有用每件事物都有它的用处,每一个人也都有他的特长,但是只有小聪明的人会认为有些东西根本没用处;具足真智慧的人就知道必须时时尊重一切生物及其良能,因为大地万物皆有用。很久以前,在日本有间寺院住了一位明理聪慧的小沙弥,还有一位贡高骄傲的小沙弥。这位骄傲的小沙弥,常以为自己的才智高..

宣化上人:最彻底的布施
出世俗的家,出烦恼无明的家,出三界的家。菩萨中的大菩萨,他拥有最富丽堂皇的陈设,美轮美奂的住宅,以及种种精美的资生之具。如是众多高贵的物资,倘若有人向他乞求,菩萨毫不犹豫的立刻赠送他。菩萨修布施法门,对于家庭的一切他都没有执着心。他的心目中,早已远离了家族观念。他明白家本来就是空..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33、极难行之种种布施
前言:《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与由衷的敬仰,为后世留下一部记载佛祖行持的光辉论典。以下简述佛祖释迦牟尼传记。本集是释迦牟尼..

布施饮食获得五种福报
过去,佛陀住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里。当时,佛陀为比丘们开示:‘比丘当知,众生因饮食而得以生存。一旦没有饮食,就会体力不支,甚而形枯气竭。’佛陀又开示:‘如果有人以饮食布施他人,将会获得五种福德,了达这个道理的智者,一定会乐于施食于人。这五种福报分别是:一、寿命延长;二、身相端严;三..

梦参老和尚:什么是法布施?
梦参老和尚开示:什么是法布施? 法布施为一切布施之首。说我也不能讲经,不会说法,念句阿弥陀佛总可以吧?我想每一位道友都会吧?现在夏天了,虫子,蚂蚁,道上到处有各种虫类。你见到给它念一句阿弥陀佛,这叫法布施!不要产生了分别心执着心。你见到一切众生,只要它有神识的,你给它念一句阿弥陀..

布施有的感应
布施是治疗消极厌世的良方。大乘佛教是把现实当作修行的道场锻炼自己,死后还要乘愿再来。中国汉、藏两佛教都是大乘佛教,所以在面对人生的同时,放下并不是放弃,随缘也不是随便,负责不意味着负担。虽然能施、所施、中间物三者都是幻化不实,但站在人的角度,或恒顺人的价值观念出发,却依然要面对现..

贫穷老母布施臭米汁
贫穷老母布施臭米汁大迦叶尊者喜欢向贫穷的人乞食,而不向有钱人乞食。一天,尊者准备去乞食前,先入定观察应该给哪里的穷人种福田,观察后即来到王舍城中,看到一位老母最为贫困,她住在茅厕中,身体赢弱又有疾病,孤苦零丁无衣无食,只能用小篱笆遮挡身体。尊者入定知道她由于往昔没有种福所以今生贫..

静波法师:应切实布施于别人,扬弃沽名钓誉之心
静波法师:应切实布施于别人,扬弃沽名钓誉之心当我们给人以好处,做有利于人的事情的时候,不要存在受人赞扬、得到回报的心理。比如说:我帮助了别人,我应该得到回报,不必如此,不要这样。因为我们帮助别人本身就是成就了自己,无论是信仰、责任,还是锻炼,都是应该的。而我们是佛教徒,需要广结善..

佛说人人出家大地竟然自动生长粮食
《大宝积经·摩诃迦叶会》:“时四天下一切众生,无有一人住在家者,以净信心,离于欲火,悉得出家,彼诸众生既出家已,不须种植,其地自然生诸粳米,诸树自然生诸衣服,一切诸天供侍给使。”注:假如一个世界,人人出家修行,这个世界会怎么样?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都想过。前段时间发过明贤法师两篇文..

净土法门法语:法布施的功德,决不是财布施能够相比
1现在世间难民很多,他们没有吃的、没有穿的,没有居住的房子,迫切需要财布施,社会上不少慈善事业家都已经在做。但是众生为什么会遭这些苦难,这知道的人就不多了。2佛知道苦乐的根源,众生不知道。苦从什么地方来的?苦的根是从不明了宇宙人生真相而来的。乐从哪来的?从觉悟来的。3佛对于一切众生的..

印良法师:浅议佛学“六度”般若之布施
浅议佛学六度般若之布施在佛学文化的修持中,带有数字的条目很多,比如三福(人天福、二乘福、大乘福)、六和(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三学(戒、定、慧)、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等。这些修持条目的设定,首先为佛学设定了较低的门槛,为初涉..

第二卷 第四章 山河大地皆是妙明真心中物
第二卷 第四章 山河大地皆是妙明真心中物《大佛顶首楞严经》原文:佛兴慈悲哀愍阿难及诸大众。发海潮音遍告同会。诸善男子我常说言。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唯心所现。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云何汝等遗失本妙圆妙明心宝明妙性。认悟中迷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色杂妄想想相为身。..

宣化上人:“舍一得万报”,这是布施的果报
你没有财,你可以布施法;没有法,可以布施这个无畏,这都是布施。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布施,就是以自己的所有,布施给这个所无的,那么这里边就有财施、有法施、有无畏施。财施,就把所有一切的财产,包括一切的技能都在内,来布施给其他人,帮助其他人。法施,是把自己所明白的佛法,看众生的机缘,观..

大安法师:你布施出去的东西,最终还是你的
你布施出去了,你就创造了一个人天福德之身,那人天福德之身,你布施出去的东西,最终还是你的。这个道理是很深邃的。佛法他用一个比喻来帮助我们理解,你布施出去的东西还是你的。比如说一间屋子,你的房屋起火了,这时候,一般人就肯定是把房屋里面贵重的东西要搬出来。搬出来之后,那个房子烧就让它..

明一法师:与祖师同行 捌 大地无寸尘 参禅须是大丈夫
与祖师同行 捌 大地无寸尘 参禅须是大丈夫要想参禅悟道,必须要有大丈夫的气概。所以古人说,此一件事非将相所能为,唯有大丈夫不顾性命,勇往直前才能有份。因为我们平时向外寻求习惯了,一但遇到事情马上想到的是改变外在的环境,从不想改变自己。而参禅正好相反,一切从改变自己开始,向自己的内心去参寻。..

放生财布施的感应
放生能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快乐和顺心,使我们的烦忧和苦闷得到消减,也能够为我们破除心中的一切烦恼和阴暗,使我们的内心更加清明,而且通过放生还可以帮助我们化解一切的厄运和魔难,使我们在修行的道路上更加快速。那么放生财布施感应是什么呢?放生财布施感应前几天去参加朋友聚会,在电梯上遇..

大安法师:法布施以劝修净土为最胜
法布施以劝修净土为最胜有些做弘法利生、劝进行者工作的人,他常有个观念:“一天到晚这么忙,都耽误我自己念佛修行了。”如果你能建立起自他不二、众生同体的观念,能劝人往生,自己也得以往生,你就能够放心来做劝进行者的工作。你劝一个人往生都有这么大的功德,何况不只劝一个人,甚至劝五十个人;..

圣一法师:地藏本愿经讲记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
地藏本愿经讲记(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圣一老法师述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前一品是佛宝,固是成佛之因;此一品是法宝,也是成佛之因。佛宝是人,人无上者佛是;法宝是理,搅理而成万法,法无上者,涅槃是。悟理有浅深,故有“四圣”之别;迷理有轻重,故有“六凡”之差。三途迷理重,纯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