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陀要解)
吾人大事因缘,同居一关,最难透脱,唯极乐同居,超出十方同居之外。了此,方能深信弥陀愿力,信佛力,方能深信名号功德,信持名,方能深信吾人心性本不可思议也。具此深信,方能发于大愿。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合此信愿,的为净土指南。由此而执持名号,乃为正行,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
(弥陀要解)
吾人大事因缘,同居一关,最难透脱,唯极乐同居,超出十方同居之外。了此,方能深信弥陀愿力,信佛力,方能深信名号功德,信持名,方能深信吾人心性本不可思议也。具此深信,方能发于大愿。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合此信愿,的为净土指南。由此而执持名号,乃为正行,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
◎ 慧 云蕅益大师(1599一1655),是明末清初四位高僧中最年轻的一位。大师的一生,受《楞严经》影响极大,可以说《楞严经》的思想与义理一直伴随并启发着大师,包括他的出家、修持、度众。其间过程,记载在大师所著的《灵峰宗论》中。大师年轻时辟佛,后读莲池大师的《竹窗随笔》、《自知录序》乃止,..
当末学看到这篇文章《观世音菩萨托梦说,念“南无阿弥陀佛”可免灾难》时,末学流泪了。众生的业障真的很重。虽然现在有不少人學佛,可有几人是死心塌地一心一意怀着忏悔和感恩的心来念这句佛号呢?末学这几年一直在关注您的博客,可是末学很少开口,因为末学天生性格孤僻,没有什么人缘也不擅长、也很..
五愿原文一、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魏译·第十一愿》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夏会本·第十二·定成正觉愿》二、设我得佛,光明有能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魏译·第十二愿》我作..
【业通】 p1217俱舍论九卷三页云:一切通中,业通最疾。凌虚自在,是谓通义。通由业得,名为业通。此通势力速故名疾。中有具得最疾业通,上至世尊,无能遮抑。以业势力、最强盛故。一切中有,皆具五根。对、谓对碍。此金刚等所不能遮,故名无对。曾闻析破炎赤铁团,见于其中、有虫生故。应往彼趣中有已..
【死位差别】 p0619瑜伽八十四卷十一页云:复次殒者:舍身形故。终者:临死时故。丧者:若于是时,尸骸犹在。没者:若于是时,尸骸殄灭。又丧者:据色身故。殁者:据名身故。寿退暖退者:将欲终时,余心处在。命根灭者:一切寿量,皆穷尽故。死者:其识弃舍心胸处故。殂落者:从死已后,或一七日,或复..
【对治秘密】 p1292摄论二卷十三页云:三、对治秘密。谓于是处。说行对治,八万四千。二解 世亲释五卷十三页云:对治秘密者:谓于是处,宣说有情诸行对治。为欲安立有情烦恼行对治故。无性释五卷十二页云:对治秘密者:谓为对治所治贪等诸行差别八万四千。三解 杂集论十二卷十五页云:对治秘密者:谓为..
【我一切不忍】 p0649 大毗婆沙论九十八卷十六页云:诸起此见,我一切不忍。此于五见,何见摄?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欲分别契经义故。谓契经说:长爪梵志,来诣佛所而白佛言:乔答摩!当知我一切不忍。乃至广说。契经虽作是说;而不说此于五见何见摄,见何谛断此见。经是此论所依根本;彼..
密教以五智配于五佛,称为五智如来。即:(一)大日如来,位于中央部位,具足法界体性智。(二)阿閦如来,位于东方部位,具足大圆镜智。(三)宝生如来,位于南方部位,具足平等性智。(四)阿弥陀如来,位于西方部位,具足妙观察智。(五)不空成就如来,或作释迦如来,位于北方部位,具足成所作智。[菩提心论..
(一)即阿鼻地狱。又作五无间狱。法界有情众生随所造业,堕此地狱,受苦报无有间断。为八大地狱中之最苦处,乃极恶之人所受之果报。据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上载,此狱以“五事业感”,故称无间。即:(一)时无间,指历劫受罪,无时间歇。(二)形无间,指此地狱纵广八万由旬(限量),一切有情于中受苦,其身形..
指五障。譬指修道之五障、女子五障,及欺、怠、瞋、恨、怨等五障,犹如云之蔽覆于物,令其不得成就之意。(参阅“五障”1194) p1164
唯识家所立六位心所之一。指周遍于一切心王、心所而相应之五种心所,即触(梵spar?a)、作意(梵 manasi-kāra)、受(梵 vedanā)、想(梵 sajjā)、思(梵 cetanā)等五者。此五心所皆具四种一切之义,即:(一)一切性,遍于善、恶、无记等三性之心而起,故谓一切性。(二)一切地,遍于三界九地或有..
六道之一,三善道之一。指住于欲界、色界、无色界等三界之天人。亦指自然之道、主宰天地之神、日月星辰、太阳等。[无量寿经卷下、大智度论卷五十四](参阅“天上”1334) p1363
(一)谓幻术师变化所现无实体之物。常用作譬喻。如说诸法皆由因缘假和合而生,空无实性,是为假有,喻如幻化之物相。大智度论卷六(大二五·一○一下):“譬如幻化象马及种种诸物,虽知无实,然色可见,声可闻,与六情相对,不相错乱。诸法亦如是,虽空而可见可闻,不相错乱。” (二)幻与化。空法十喻..
东晋画家及雕塑家。谯国铚县(安徽亳县)人,字安道。秉性高洁,博学多才,常以琴书自娱。擅画人物、山水、走兽、宗教画,雕塑之造诣尤深。曾历时三年,完成木雕丈六高之无量寿佛及胁侍菩萨像,安置于会稽山阴灵宝寺,后此像大放光明,道俗悉发菩提心。又为瓦官寺塑造五世佛,与顾恺之所绘维摩诘像壁画..
(一)即禅院、禅寺。又称丛林。为禅法之修行道场;即诸方学徒、同道参集,互相激励学道之处。譬喻修行者众,多如林树,故称为林。 (二)即禅宗、禅门。 p6465
密教为息止暴风恶雨所修之法。又作止风雨法。其法有多种,依不动使者陀罗尼秘密法载,取棘针和白芥子,烧咒一百零八遍,复诵根本咒一百零八遍,即得散止风雨。本尊亦伙,计有火天、摩那斯龙王、迦楼罗天、不动明王、金刚萨埵、观自在菩萨等。据付法传卷上载,金刚智三藏尝修不空钩菩萨法止雨,即以不空..
对杀盗等恶法而言,止为持戒,作为犯戒。反之,对慈悲等善法而言,则以止为犯戒,作为持戒。 p1475
又作止持戒、止恶门。意指保持所受之戒体,而停止恶业之造作,是为消极之作法。与此相对者,作持门意指随顺所受之戒法,而积极修习善业,与止持门合称止作二持。[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中之四持犯方轨篇、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序](参阅“二持”204) p1475 ..
乃止息小孩啼哭之方法。譬如给予黄叶而称为金,以此譬喻引导弱者向上而设之方便。此譬喻出自北本涅槃经卷二十婴儿行品。于禅宗,对但知墨守成规而不能脱离束缚之学人,为设种种方便说法;虽不能实际解决该问题,然依之可转移学者谬见。[从容录第七则] p1476 ..
凡四卷。又称尼传。为南朝梁代僧宝唱所撰。今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册。收集东晋穆帝升平之初至梁天监十一年(511)为止之一百五十年间,尼僧六十五人之传记。[开元释教录卷六、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九、至元法宝勘同总录卷十] p1481 ..
又作苾刍律仪。即比丘之具足戒。四分律中作二百五十戒,即四波罗夷、十三僧残、二不定、三十舍堕、九十单提、四提舍尼、百众学、七灭诤等。与其他律文相较,略有异同。 p1481
因明用语。为梵语anumāna-pramāna 之意译。谓比知之量。为因明三量之一。又作真比量。乃“似比量”之对称。即用已知之因(理由)比证未知之宗(命题),以生决定之正智。据因明入正理论疏卷中之本载,比量有自他二种:(一)自比量,系处弟子之位,局限于思惟领域。即为自己认识事物而于脑中进行之推理..
因明用语。比量相违,梵语anumāna-viruddha。为因明三十三过中,宗法九过之一。即所立之宗(命题)与比量之因(理由)相违所招致之过失。如以瓶之所作性为立论主与敌者(问难者)皆同意之“因”,故“宗”决定无常。然若立瓶为常,宗既违因,使义成为反对,而与敌者比度之智相反,故称比量相违。即所..
日本七高山之一。为日本天台宗山门派大本山。北衔比良山,南接滋贺山,属近江国滋贺郡,跨山城、近江二国。又作日枝山、日吉山、稗睿山。略称北岭、睿山。摹仿我国浙江天台山及山北四明山,别称天台山,最高峰别称四明岳。延历七年(788)最澄大师始创一乘止观院,奉药师如来为本尊。嵯峨天皇时,赐号..
日本佛教用语。指日本边远无寺亦无僧之地,代僧行佛事之俗人。 p1383
又称水潦鹤、水白鹤、水白鹭。为珍奇难遇之鸟。依毗奈耶杂事卷四十载,有一苾刍于竹林园中说偈(大二四·四○九下):“若人寿百岁,不见水白鹤;不如一日生,得见水白鹤。”阿难闻之,乃告彼苾刍佛世尊之说:“若人寿百岁,不了于生灭;不如一日生,得了于生灭。”彼苾刍告知其师,其师谓阿难忘失记忆..
梵语ap-sajvartanī。大三灾之一。于成、住、坏、空四劫中,坏劫之最末,火、水、风三灾次第而起,以荡尽世界。水灾起于七度火灾之后,自无间地狱至色界之第二禅天以下悉皆浸澜。经此一度之水灾,复起七度火灾,其后更有一度之水灾,及历八次七度火灾、一次七度水灾之后,则起一度风灾。[俱舍论卷十二..
以水与乳之混合相融,比喻事物之和合相冥。最胜王经卷六(大一六·四二八上):“上下和穆,犹如水乳。”(参阅“乳水”3037) p1488
指修习水观而得之禅定。即一心观想水,于水得自在,能随意使身之内外现为水。(参阅“水观”1493) p1488
禅林僧堂中,于进食之时,从应量器中取出“生饭”,施与大鹏金翅鸟、旷野鬼神众、诃利帝母等罗刹鬼子母诸鬼神,称为出生。生饭,意指施与鬼神众生之饭,为“众生食”之略称,而非指未经煮熟之饭。专门用来出生(放置生饭)之台,称为出生台、生台。出生之时所唱之偈,称为出生偈。禅苑清规卷一赴粥饭条..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