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陀要解)
吾人大事因缘,同居一关,最难透脱,唯极乐同居,超出十方同居之外。了此,方能深信弥陀愿力,信佛力,方能深信名号功德,信持名,方能深信吾人心性本不可思议也。具此深信,方能发于大愿。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合此信愿,的为净土指南。由此而执持名号,乃为正行,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
(弥陀要解)
吾人大事因缘,同居一关,最难透脱,唯极乐同居,超出十方同居之外。了此,方能深信弥陀愿力,信佛力,方能深信名号功德,信持名,方能深信吾人心性本不可思议也。具此深信,方能发于大愿。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合此信愿,的为净土指南。由此而执持名号,乃为正行,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
“二者深心”。言“深心”者,即是深信之心也。亦有二种: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已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善导大师《观经四贴疏》善导大师解释这个深心,深心就是深信之心,这个心不是浮泛的..
从心所欲不逾矩,其关键词是“心”和“矩”。人是由三度空间的物质人壳与四度空间的无形灵体合成。人的肉体是几十种化学元素,为什么能动、能说、嘻笑怒骂、七情六欲?奥妙就在这个“心”上,最先进的科技手段也测不出人具体的心理活动,科学无法证明人有精神现象。“心”,内在动机、思想、知识、情感..
居士:在日常忙碌的工作、生活和种种牵挂的影响下,我们这些为生活“穷忙活”的人,念佛的信愿要具体达到什么程度,才能算是深信切愿?请慈悲开示。法师:深信切愿达到什么程度,它不是一个量化的问题,是你的心理上感觉的问题。你刚才提到忙碌的生活,是个“穷忙活的人”。你知道自己“穷忙活”,这就..
深信因果才能消灾免难果戒法师谁学佛以后,都想改脾气,为什么改起来那么难,甚至继续挑丈夫或妻子的毛病,想管对方,遇到不同意见的时候还在辨论,总是生不起恭敬心,这一般都是不深信因果造成的,这个因果要是信好了,就能够改脾气,认账认命。因为佛法是以因果为基础的。1、改脾气是关键学佛后,第..
安乐法师是法然上人的出家弟子,也是对阿弥陀佛本愿一个纯真无我信仰的念佛人。为了弘传本愿,度宫女出家修行,后来受到天皇的处罚,将他处死。可说也是为法牺牲,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我们看见很多古德,为了弘扬佛法,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法然上人为了将本愿的教理弘传出来,受到弟子安乐法师的连累,..
在日常生活,如果一个人遇到他人的伤害或不悦意的事,就立即心生不满与抱怨,甚至以牙还牙,这说明此人对“因果”尚未生起定解。佛教认为,世人理解的诸如“麦种长成麦芽”那样的因果律,仅仅是“假相因果”,不是真实的因果;真实的因果是“内心的念头在未来会变成现实”——也即,自己过去的起心动念..
今天要跟大家汇报的,就是说「我们如何跟竞争对手处理好关系」。换句话说,我们在生意场上,大家有个说法,商场如战场,这是很伤害的一种说法。战场就是打仗,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战场打仗的对手就是竞争对手。现在生意少,这是大家所公认的,觉得挣钱难,狼多肉少,是不是?怎么在这种狼多肉少市场经济的氛围当中,..
◎常 灯李华老师倾心对我讲述了她拜台的亲身经历。老师是山东人,从事教育工作,是一名中学教师,兢兢业业十几年,很热爱自己的工作。有一天,老师正在给学生上课时,突然昏倒在讲台上。学生把她送到医疗室,后又转到大医院治疗,一直在昏迷状态。医院检查结果诊断为癌症晚期。当她听到这个结果,整个..
当我们对念佛法门和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建立起了一定的信心之后,我们就要开始发愿。“发”是激发、激活的意思,就是在我们的内心激发出一种心理的能量,指向一个目标。“愿”有希求的意思,标心一个目标,希望达到。一个人有希求之心、好乐之心,他就会不断努力去获得。发愿在修行的过程当中是非常..
五愿原文一、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魏译第十一愿》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夏会本第十二定成正觉愿》二、设我得佛,光明有能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魏译第十二愿..
因果是自然法则、自然规律,是佛法中最根本、最基础的道理,佛法中所有其他的理论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上。不论信仰不信仰佛教,都得坚信因果,不论相信不相信它,它都在发挥作用。什么叫“缘起性空”,因为没有自性。作为一个佛教徒一定要相信因果、重视因果,种什么因,得什么果。为什么很多学佛多年的..
一、现代人漠视善恶因果规律这个宇宙大到天体的运行,小到有情内在微细的起心动念,一切都那么森然有序而不是杂乱无章,究竟是什么规律在支配这一切呢?就是因果律。“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因果律就是一张遍布情器世间一切时空的天罗地网。近现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普遍承认存在外在自然界的客..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我们今天是佛七的最后一天,大家这六天多来,表现得非常好,非常难得,真正发起护世息灾的愿心,一起认真的念佛、学教,希望我们以这样的功德回向这个地区灾难消除、正法复兴,希望全球苦难众生都能离苦得乐,乃至遍法界虚空界的一切有情众生都能够往生净..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我们继续来学习「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昨天晚上跟大家讲到了第二十四愿,今天从第二十五到二十七愿看起。让我们一起合掌将这段愿文读一下:【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字。欢喜信乐。礼拜归命。以清净心。修菩萨行。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闻我名。寿..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同修、大德,大家早上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弥陀四十八大愿,请大家打开经本,看第三十九愿,我们一起把这段愿文读一下:【我作佛时。国中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其诸众生。虽具天眼。有能辨其形色。光相。名数。及总宣说者。不取正觉。】谢谢。这是第三十..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下午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弥陀四十八大愿」,请看第四十二愿的经文,我们一起合掌将此愿文读一下:【我作佛时。所居佛剎。广博严净。光莹如镜。彻照十方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睹者。生希有心。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谢谢。这是第四十二愿「彻照十方..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阿弥陀佛!昨天我们一起共修了一天,大家有什么样的感受吗?非常好!今天也出太阳了,昨天阴雨了一天,看来阴气已经逐渐逐渐的退去了。大家能够这样发起真诚的心来念佛,来护世息灾,一定能得到诸佛菩萨的护念、龙天护法的护佑。护世息灾实际上是弥陀本愿,..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无量寿经》的四十八愿,我们来看第二十二到二十四愿,我们把今天要讲的经文一起念一下:【我作佛时。国无妇女。若有女人。闻我名字。得清净信。发菩提心。厌患女身。愿生我国。命终即化男子。来我剎土。十方世界诸众生类。生我国者。皆于七..
尊敬的法师,尊敬的孙会长,尊敬的诸位同修大德菩萨,大家下午好。阿弥陀佛!今天早晨大家听完经之后念佛念得怎么样?挺好,好。念佛是正行,我们护世息灾也好,我们自己求生净土也好,念佛是第一重要的行门,听经目的都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的念佛。我们今天上午刚刚做了一个开头,介绍这次法会的缘起,..
◎ 慧 云蕅益大师(1599一1655),是明末清初四位高僧中最年轻的一位。大师的一生,受《楞严经》影响极大,可以说《楞严经》的思想与义理一直伴随并启发着大师,包括他的出家、修持、度众。其间过程,记载在大师所著的《灵峰宗论》中。大师年轻时辟佛,后读莲池大师的《竹窗随笔》、《自知录序》乃止,..
当末学看到这篇文章《观世音菩萨托梦说,念“南无阿弥陀佛”可免灾难》时,末学流泪了。众生的业障真的很重。虽然现在有不少人學佛,可有几人是死心塌地一心一意怀着忏悔和感恩的心来念这句佛号呢?末学这几年一直在关注您的博客,可是末学很少开口,因为末学天生性格孤僻,没有什么人缘也不擅长、也很..
五愿原文一、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魏译·第十一愿》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夏会本·第十二·定成正觉愿》二、设我得佛,光明有能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魏译·第十二愿》我作..
【业通】 p1217俱舍论九卷三页云:一切通中,业通最疾。凌虚自在,是谓通义。通由业得,名为业通。此通势力速故名疾。中有具得最疾业通,上至世尊,无能遮抑。以业势力、最强盛故。一切中有,皆具五根。对、谓对碍。此金刚等所不能遮,故名无对。曾闻析破炎赤铁团,见于其中、有虫生故。应往彼趣中有已..
【死位差别】 p0619瑜伽八十四卷十一页云:复次殒者:舍身形故。终者:临死时故。丧者:若于是时,尸骸犹在。没者:若于是时,尸骸殄灭。又丧者:据色身故。殁者:据名身故。寿退暖退者:将欲终时,余心处在。命根灭者:一切寿量,皆穷尽故。死者:其识弃舍心胸处故。殂落者:从死已后,或一七日,或复..
【对治秘密】 p1292摄论二卷十三页云:三、对治秘密。谓于是处。说行对治,八万四千。二解 世亲释五卷十三页云:对治秘密者:谓于是处,宣说有情诸行对治。为欲安立有情烦恼行对治故。无性释五卷十二页云:对治秘密者:谓为对治所治贪等诸行差别八万四千。三解 杂集论十二卷十五页云:对治秘密者:谓为..
【我一切不忍】 p0649 大毗婆沙论九十八卷十六页云:诸起此见,我一切不忍。此于五见,何见摄?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欲分别契经义故。谓契经说:长爪梵志,来诣佛所而白佛言:乔答摩!当知我一切不忍。乃至广说。契经虽作是说;而不说此于五见何见摄,见何谛断此见。经是此论所依根本;彼..
密教以五智配于五佛,称为五智如来。即:(一)大日如来,位于中央部位,具足法界体性智。(二)阿閦如来,位于东方部位,具足大圆镜智。(三)宝生如来,位于南方部位,具足平等性智。(四)阿弥陀如来,位于西方部位,具足妙观察智。(五)不空成就如来,或作释迦如来,位于北方部位,具足成所作智。[菩提心论..
(一)即阿鼻地狱。又作五无间狱。法界有情众生随所造业,堕此地狱,受苦报无有间断。为八大地狱中之最苦处,乃极恶之人所受之果报。据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上载,此狱以“五事业感”,故称无间。即:(一)时无间,指历劫受罪,无时间歇。(二)形无间,指此地狱纵广八万由旬(限量),一切有情于中受苦,其身形..
指五障。譬指修道之五障、女子五障,及欺、怠、瞋、恨、怨等五障,犹如云之蔽覆于物,令其不得成就之意。(参阅“五障”1194) p1164
唯识家所立六位心所之一。指周遍于一切心王、心所而相应之五种心所,即触(梵spar?a)、作意(梵 manasi-kāra)、受(梵 vedanā)、想(梵 sajjā)、思(梵 cetanā)等五者。此五心所皆具四种一切之义,即:(一)一切性,遍于善、恶、无记等三性之心而起,故谓一切性。(二)一切地,遍于三界九地或有..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