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魂超天界
从前有一位张提刑,天性仁慈,到屠宰市场,遇见被宰杀的动物,捆缚在地,惊慌恐怖,哀声鸣叫。张提刑心中不忍,不惜钱财,全部买回,放生于林野。平素只要有了钱,就往屠宰场去,日久天长,所救物命,不可计数。
后来张提刑临命终时,自知时至,告诉家人说:我一生慈心救护物命,积德累功,至深且厚,如今天宫人来迎,我就要超生天界了。说罢,无病安详善终。
命魂超天界
从前有一位张提刑,天性仁慈,到屠宰市场,遇见被宰杀的动物,捆缚在地,惊慌恐怖,哀声鸣叫。张提刑心中不忍,不惜钱财,全部买回,放生于林野。平素只要有了钱,就往屠宰场去,日久天长,所救物命,不可计数。
后来张提刑临命终时,自知时至,告诉家人说:我一生慈心救护物命,积德累功,至深且厚,如今天宫人来迎,我就要超生天界了。说罢,无病安详善终。
【须陀洹果】预流果,又称初果,指断尽三界之见惑,预入圣道之法流,以第十六心入无漏圣道之阶位。预流果圣者之轮回生死,最长仅于人界与天界中各往返七度;此即言十四生间必证得阿罗汉果,绝无第八度再受生者,故称极七返有、极七返生。..
修成二禅的人所住的天界,在色界的第二重,共有三天,即少光天、无量光天和光音天。在此二禅天的天人,因无寻伺的粗动,所以能够避开劫末的大火灾,但因为心中还有喜乐的念头,所以不能避开劫末的大水灾。..
指梵王、帝释、四天王等守护佛法之天界善神。
四天王所居住的天界,在须弥山腰,六欲天之第一重。
恶魔所住的天界,即欲界顶上之他化自在天。
(杂语)法华经迹门中说地狱等十法界之众生成佛。其中佛界为已成,故不言之,序品五佛开显中,过去佛章若有众生类以下之文,明人界天界声闻界缘觉界菩萨界五界五乘之成佛,又譬喻品之首法说段之终,四众领解之文具出八部众。八部中,天与修罗,天界修罗界也,龙与迦楼罗及摩睺罗伽,畜生界也,夜叉与乾..
乃指世间教而言,即不说宗教解脱,而提倡受持五戒得生为人,与奉行十善能生天界之世俗宗教。亦指人天乘,系导入佛乘之方便教说。 p254
(术语)七有之一。依过去之戒定等因,而感得现在之天界乐果也。因果不失,故名有。大藏法数曰:天者,天然自然,乐胜身胜也。谓众生由过去戒定之因,感现在快乐之果。不亡,故名天有。
(术语)谓梵天,帝释,四天大王,守护佛法之天界善神也。
尊敬的诸位大德同修,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净宗根本戒」。请大家看《无量寿经》第三十五品「浊世恶苦品」,讲的是五恶、五痛、五烧,五恶是讲杀盗淫妄酒,就是五戒所要戒除的恶。我们今天看第三段的淫恶,我们把今天要讲的经文先念一念,这个淫恶我们讲到了一半,从后半段看起:【又或交结聚会。..
那时候佛住在波罗奈国,在旷野中为天人等四众弟子演说微妙法义。当时空中有五百只大雁,听到佛说法的殊胜梵音,心里非常欢喜,在天空中盘旋飞翔,不忍远离,很快他们又想飞到世尊那边,刚好有猎人张开罗网在狩猎,五百只大雁落入罗网中,都被猎人所杀。这五百只大雁由于喜好听闻佛法,死后一齐转生忉利..
【瞋恚语】 p1321集异门论十三卷六页云:问:云何瞋恚语?答:且如苾刍,于他苾刍,有瞋恚心,有损害心,而举犯戒犯见犯轨则犯净命罪。彼如是语,名瞋恚语。
(一)位于江苏江宁聚宝门外善世桥之南。元代文宗天历元年(1328,一说至顺元年,1330),舍金陵潜邸为寺,号“大龙翔集庆寺”。次年,以杭州中天竺寺 之笑隐大欣为开山第一世。翌年,敕召赵世延以金泥书写无量寿经千部及佛经一藏。顺帝至正十七年(1357),敕改寺名为“大天界寺”。二十七年颁予“天界..
指住于天界者。乃佛教图像分类之一。又称诸天部。内含各类佛像。佛教以外之神大多被奉为护法神,例如密教外金刚部(金刚界曼荼罗之外众)之尊,本为住于天界之“天”。毗沙门天(多闻天)等四天王与帝释天、十二神将、金刚力士等神王形亦披着中国式之甲胄。另有自然神格化之诸天,彼等身裹天衣,呈天女..
指守护佛法之天界善神,如梵天、帝释天、四天王(持国天王、增长天王、广目天王、多闻天王)等。 p1358
七有之一。谓依过去之戒定等因,而感得现在之天界乐果。以其果报存在,故称为有。[长阿含十报法经卷上、大毗婆沙论卷六十、俱舍论卷八”(参阅“七有”96) p1348
(杂语)可受生于天界之因业也。释氏要览引业报差别经曰:具修增上十善得生欲界散地天,若修有漏十善,以定相应生色界天。若离色修,远离身口。以定相应,生无色界。又引正法念经曰:因持戒不杀不盗不淫,由此三善得生天。..
【法无别真如】 p0764 成唯识论十卷二页云:七、法无别真如。谓此真如、虽多教法,种种安立;而无异故。
指生于天界之因业。释氏要览卷中引业报差别经(大五四·二九一上):“具修增上十善,得生欲界散地天;若修有漏十善,以定相应,生色界天;若离色修,远离身、口,以定相应,生无色界。”又引正法念处经(大五四·二九一中):“因持戒不杀、不盗、不淫,由此三善得生天。” p2057 ..
(1304~1371)元末明初临济宗杨岐派僧。天台(浙江)人,俗姓杨。字觉原。赐号“演梵善世利国崇教大禅师”。年少即从越州(浙江)法果大均出家,受具足戒。师曾于高丽教公门下修习华严学,并从上竺澄禅师听摩诃止观。后复参谒中天竺寺笑隐大欣禅师,并嗣其法。初住持牛头山祖堂。至正三年(1343)住持..
(1318~1391)明初临济宗僧。台州(浙江临海)人,俗姓周。字季潭。号全室。性厌俗荣。八岁,就杭州净慈寺笑隐大欣学法,十四岁剃度,二十岁受具足戒。大欣于金陵龙翔集庆寺(天界寺)开山时,师随行之,参谒径山元叟,遂掌记室之职。初主水西寺,后移住中天竺、双径等寺。明初,蒙诏住天界寺,奉敕与..
(1592~1659)明末曹洞宗僧。福建浦城人,俗姓张。号觉浪,别号杖人。十九岁,从瑞岩出家,参寿昌寺之无明慧经,为其法嗣,又师事东苑之晦台元镜,得其堂奥。万历四十七年(1619)开法于福州国观寺,其后历住江苏灵谷寺、湖北龙湖寺、江西寿昌寺、圆通寺。于顺治三年(1646),住持江苏天界寺,大振禅..
指远方,即万里青云之道程。又转指生天之路程、白云上之天界,或紫云环绕之净土。禅苑清规卷七亡僧(卍续一一一·四五七上):“茶倾三奠,香爇一炉,用荐云程,和南圣众。” p5347
“佛界”之对称。十界中,除佛界之外,总称其他九界为众生界,即:地狱界、饿鬼界、畜生界、阿修罗界、人界、天界、声闻界、缘觉界、菩萨界。又指众生生存之世界。 p4749
为“不等生家家”之对称。指往返于人、天二界受生,其受生于二界之回数均等之圣者。反之,受生于二界之回数不均等之圣者,则称为不等生家家。家家,原为由一家至另一家之意;小乘声闻中,如“一来向”之圣者,已断除欲界三、四品之修惑,而于命终后仍须二、三度往返受生于人界、天界,始能般涅槃,即由..
明初统领佛教之机构。据太祖实录卷二十五载,洪武元年(1368)正月设立善世院,以临济宗大慧派僧慧昙觉原统领释教之事,并立玄教院,以道士经善悦统领道教之事。盖善世院设于南京龙河大龙翔集庆寺内,该寺于同时改称大天界寺(通称天界寺),有太祖所书“天下第一禅林”之寺额。慧昙受从二品与“演梵善..
梵名 Krīdāpradosikā,巴利名 Khiddāpadūsikā。音译作几陀波屠。又作喜戏笑懈怠天、戏笑懈怠天。为天界之一种。此天之天众由于耽著于嬉戏,而自天界死没。长部经一梵网经(巴 Brahmajāla-sutta)、二十四波梨经(巴 Pātika-suttanta)等,皆有关于此天之记载,谓此天长时间耽著于嬉笑戏事之喜..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