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的发现
茶的发现,有一说是六朝时禅宗祖师达摩发现的。此说在日本和印度最盛。
传说,一心修禅的达摩祖师,从印度远到中国来修禅,他发誓九年不睡觉,可他还是打瞌睡。有一次,达摩不留神睡着了,醒来后他对自己非常生气,就把自己的眼皮割了下来,随手丢到身边的地上。
想不到,不久,就在他丢眼皮的地方居然长出棵小树。以后达摩想打瞌睡时,就摘这棵小树上的叶子咀嚼,就不想睡了。
就这样,小树叶子能提神的事,流传开了。
这棵小树就是茶树。
达摩的发现
茶的发现,有一说是六朝时禅宗祖师达摩发现的。此说在日本和印度最盛。
传说,一心修禅的达摩祖师,从印度远到中国来修禅,他发誓九年不睡觉,可他还是打瞌睡。有一次,达摩不留神睡着了,醒来后他对自己非常生气,就把自己的眼皮割了下来,随手丢到身边的地上。
想不到,不久,就在他丢眼皮的地方居然长出棵小树。以后达摩想打瞌睡时,就摘这棵小树上的叶子咀嚼,就不想睡了。
就这样,小树叶子能提神的事,流传开了。
这棵小树就是茶树。
中国佛教宗派。主张修习禅定,故名。又因以参究的方法,彻见心性的本源为主旨,亦称佛心宗。传说创始人为菩提达摩,下传慧可、僧璨、道信,至五祖弘忍下分为南宗惠能,北宗神秀,时称南能北秀。史略佛教传入中国后,禅学或修禅思想一直获得广泛的流传,在东汉至南北朝时曾译出多种禅经,禅学成为相当重..
昙无谶(意译法护),中天竺人。六岁丧父,跟着母亲做织工过活。他母亲看到沙门达摩耶舍受人崇拜,得到丰厚的供养,很为羡慕,就叫他去做达摩耶舍的弟子。十岁学念经,聪明特出,记忆力强,一天能背三百多颂。他本学小乘,后来遇到白头禅师,辩论了一百天,难不倒禅师。禅师便给他树皮的写本《涅槃经》,..
菩提达摩(通称达摩),是中国禅宗的初祖。他生于南印度,婆罗门族,出家后倾心大乘佛法。梁普通年中(520526,一说:南朝宋末),他自印度航海来到广州,从这里北行至魏,到处以禅法教人。据说他在洛阳看见永宁寺宝塔建筑的精美,自言年已一百五十岁,历游各国都不曾见过,于是口唱南无,合掌连日(《洛阳..
慧可,一名僧可,是中国禅宗的第二祖。俗姓姬,虎牢人(今河南荣阳县)。他少为儒生时,博览群书,通达老庄易学。出家以后,精研三藏内典。年约四十岁时,遇天竺沙门菩提达摩在嵩洛(今河南嵩山洛阳)游化,即礼他为师。慧可从达摩学了六年,精究一乘的宗旨。达摩寂后,他即在黄河近边一带韬光晦迹;但因早..
弘忍,俗姓周,湖北黄梅人,生于隋仁寿元年(601)。七岁时,从四祖道信(580651)出家,年十三,正式剃度为僧。他在道信门下,日间从事劳动,夜间静坐习禅。道信常以禅宗顿渐宗旨考验他,他触事解悟,尽得道信的禅法。永徽三年(651)道信付法传衣给他。同年九月道信圆寂,由他继承法席,后世称他为禅宗第五..
菩提流志原名达摩流支(意译法希),南印度人。出身婆罗门,姓迦叶。十二岁从外道出家,熟悉数论学说,并通晓声明、术数等。直到六十岁,遇着大乘上座部三藏耶舍瞿沙(称音),辩论屈服,才改信佛教,注意实践,五年间就通达了三藏教典,名称远闻。唐高宗于永淳二年(683)派人去印度邀请,十年之后即武周长..
佛驮跋陀罗。此云觉贤。本姓释氏。迦维罗卫人。甘露饭王之苗裔也。祖父达摩提婆。此云法天。尝商旅于北天竺。因而居焉。父达摩修耶利。此云法日。少亡。贤三岁孤与母居。五岁复丧母为外氏所养。从祖鸠婆利。闻其聪敏。兼悼其孤露。乃迎还度为沙弥。至年十七与同学数人俱以习诵为业。众皆一月。贤一日诵..
昙无谶。或云昙摩忏。或云昙无忏。盖取梵音不同也。其本中天竺人。六岁遭父丧。随母佣织毾[毯-炎+登]为业。见沙门达摩耶舍。此云法明。道俗所崇丰于利养。其母美之。故以谶为其弟子。十岁同学数人读咒聪敏出群。诵经日得万余言。初学小乘兼览五明诸论。讲说精辩莫能酬抗。后遇白头禅师。共谶论议。习业..
慧者,分别事理,决定断疑之作用,又通达事理之作用也。又为智与慧之通名,但二者相对。达有为之事相曰智,达无为之空理曰慧耳。名慧学者,观达真理为慧,进习为学。断惑证理,是慧之作用。为发此慧而进修,是曰慧学。三藏中之阿毗达摩藏,为显慧学之法藏也。慧分声闻慧、缘觉慧,下分述之。..
阿毗达摩品类足论云三断:一、见所断 谓声闻初果之人,断惑见理,名为见道。因断三界八十八使见惑,故名见所断。二、修所断 谓声闻第二果第三果,修真断惑,名为修道。因断三界十随眠惑,故名修所断。三、非所断 谓声闻第四果,三界烦恼,皆已断竟,得无漏果。无惑可断,故名非所断。..
《阿毗达摩集论》(略名《集论》)是无著所撰简略汇集《阿毗达摩经》中要义的两部论书之一,乃以三乘共同的法相为依据写作的(另外一部是《摄大乘论》,据大乘不共的法相而写作)。纯粹的《阿毗达摩论》书在小乘的典籍里,虽然数见不鲜,但大乘中仅有此论一部。又大乘理想中的完整《阿毗达摩论》应该具备对..
《阿毗达摩大毗婆沙论》,二百卷,北印度五百大阿罗汉等造,唐玄奘译。或简称为《大毗婆沙论》,或又简称为《婆沙》,是小乘说一切有部所正依的论藏。此论广明法义,备列众说,为详解迦多衍尼子的《阿毗达摩发智论》而造的释论。《阿毗达摩发智论》原是印度二十部派中说一切有部的根本论典,和《集异门..
《阿毗达摩俱舍论》(略称《俱舍论》),是世亲早年还未信仰大乘佛教时的著作。世亲为公元第五世纪顷北印度犍陀罗人,在佛教有部出家。那时北印度一带的有部学徒以迦湿弥罗地方的毗婆沙师为正宗。他们独尊《大毗婆沙论》,世亲起初也从而学习,后又采取当时比较进步的经部学说,作了一部含有批评毗婆沙师..
经律论三藏是佛典的总称,佛陀一生所说的教法,后来弟子分类结集为三大部类,故称三藏。精通三藏的僧人称三藏法师。经藏,梵语音译修多罗、或素怛缆藏;律藏,梵语音译毗尼或毗奈耶律;论藏,梵语音译阿毗昙、毗昙或阿毗达摩藏。此即通称经律论三藏。经、有綖贯佛法,令不散失之义,藏有包含蕴积之义。..
正宗记云入道四行:达摩大师谓二祖可大师曰: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理行而已。一、谓理入者,则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若舍妄归真,则圣凡一等,无有分别。二、若以行入者,乃有四等: (一)报冤行 凡修道之人,若受苦时,当念我往昔劫中,弃本逐末,流浪诸有..
【世亲】世亲又名天亲,梵名Vasabandhu,音译婆薮槃豆,是无著的异母弟,生卒年代约在公元三八Ο至四八Ο年间。陈代真谛译婆薮槃豆法师传,称他:‘于萨婆多部出家,博学多闻,遍通坟典,师才俊朗,无可为俦,戒行清高,难以相匹。’ 据说世亲为了取舍阿毗达摩一系理论,他曾匿名化装,到有部的学术中..
【摄论宗】此为我国陈隋之际,真谛译出《摄大乘论》后,与其弟子所建立的一个宗派,为我国大小乘十三宗之一;此宗依于《摄大乘论》,主张无尘唯识之义,兼立九识义,倡对治阿梨耶识,证入阿摩罗无垢识之宗派。又取弘通摄论之义,称为摄论家;宣扬此宗之诸师,称为摄论师、摄大乘师。以陈代真谛为开祖。..
【护法】梵名 Dhamapala,音译达摩波罗,唯识十大论师之一,约六世纪中叶人,为南印度达罗毗荼国建至城大臣之子,本与王女有婚约,然于结婚之日落发出家。《成唯识论述记》卷一中称他:‘学乃渊于海浚,解又朗于曦明,内学穷于大小,声论光于其俗,外道小乘咸议之曰:大乘有此人也,既犹日月之丽天,皎..
禅宗在中国分为五家。自初祖达摩五传至五祖弘忍,忍之下分北宗神秀,和南宗慧能二派。北宗流行于北方,后世无分派;南宗流行于南方,有五家七家之别。五家者,沩仰宗、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七家者,于此加上黄龙和扬岐。..
1、禅宗衣钵相传共有六世,即初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2、指惠能大师,因惠能是禅宗之第六祖。
在嵩山的少室,梁时禅宗的祖师达摩,曾在此面壁九年。
(487-593)南北朝时高僧,河南洛阳人,初名神光,后在嵩山少林寺拜达摩为师,改名为慧可,承接达摩的衣钵,为禅宗之第二祖。
(名数)一理入,众生深信本具之理性,于理无所疑,谓之理入。二行入,依理起行,依行入理,谓之行入也。金刚三昧经上曰:达摩所说有理行二入。夫入道多途,要不出二种:一理入,二行入。理入者,谓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俱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若舍妄归真,则圣凡等一,与理冥符而无分别..
(菩萨)Udgataḍharma,菩萨名。译曰法盛。智度论九十七曰:郁伽陀秦言盛,达摩秦言法。此菩萨在众香城中,为众生随意说法,令众生广种善根,故号法盛。
法师子仿。吴兴人。赐号普照。早依净觉。嵩明教据禅经作定祖图。以付法藏斥为可焚。师作祖说以救之。又三年。嵩知禅经有不通。辄云传写有误。师复作止讹以折之。其略有曰。契嵩。立二十八祖。妄据禅经。荧惑天下。斥付法藏为谬书。此由唐智炬作宝林传。因禅经有九人。其第八名达摩多罗。第九名般若密多..
佛驮跋陀罗。此云觉贤。本姓释氏。迦维罗卫人。甘露饭王之苗裔也。祖父达摩提婆。此云法天。尝商旅于北天竺。因而居焉。父达摩修耶利。此云法日。少亡。贤三岁孤与母居。五岁复丧母为外氏所养。从祖鸠婆利。闻其聪敏。兼悼其孤露。乃迎还度为沙弥。至年十七与同学数人俱以习诵为业。众皆一月。贤一日诵..
昙无谶。或云昙摩忏。或云昙无忏。盖取梵音不同也。其本中天竺人。六岁遭父丧。随母佣织毾 为业。见沙门达摩耶舍。此云法明。道俗所崇丰于利养。其母美之。故以谶为其弟子。十岁同学数人读咒聪敏出群。诵经日得万余言。初学小乘兼览五明诸论。讲说精辩莫能酬抗。后遇白头禅师。共谶论议。习业既异。交..
达摩笈多。隋言法密。本南贤豆罗啰(力加反)国人也。剎帝利种。姓弊耶伽啰。此云虎氏。有弟四人。身居长子。父母留恋不听出家。然以笃爱法门深愿离俗。年二十三。往中贤豆界鞬拿究拨阇城。此云耳出。于究牟地。谓黄色花因园以得名也。僧伽啰磨。此云众园。旧云僧伽蓝者讹略也。笈多于此寺中方得落发。改..
释僧副。姓王氏。太原祁县人也。弱而不弄。鉴彻绝群。年过小学识成景行。乡党称奇。不仁者远矣。而性爱定静。游无远近。裹粮寻师访所不逮。有达摩禅师。善明观行。循扰岩穴言问深博。遂从而出家。义无再问一贯怀抱。寻端极绪为定学宗焉。后乃周历讲座备尝经论。并知学唯为己圣人无言。齐建武年南游杨辇..
释慧胜。交址人。住仙洲山寺。栖遁林泽闲放物表。诵法华日计一遍。亟淹年序。衣食节约随身游任。从外国禅师达摩提婆。学诸观行。一入寂定周晨乃起。彭城刘缋出守南海。闻风遣请携与同归。因住幽栖寺。韬明秘采常示如愚。久处者重之。禅学者敬美。幽栖寺中绝无食调。唯资分卫大遵清俭。永明五年。移憩钟..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