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名十万 甘露灌顶 (宋 契嵩)
宋朝释契嵩,号潜子。头上顶着观音像,口中念菩萨圣号,每天念十万声。亲见观音菩萨用甘露灌他的顶,从此他对世间的经书章句,不学便懂得。著作有《禅门定祖图》,《传法正宗记》,《原教论》等。宋仁宗很钦佩他,赐号"明教禅师",并赐紫袈裟。韩琦,欧阳修等都对他非常尊敬。圆寂后火化时,头顶,耳,舌,童贞,念珠都不坏。顶骨烧出红白色舍利,晶莹耀眼,形状如大豆。
(出《僧宝传》)
称名十万 甘露灌顶 (宋 契嵩)
宋朝释契嵩,号潜子。头上顶着观音像,口中念菩萨圣号,每天念十万声。亲见观音菩萨用甘露灌他的顶,从此他对世间的经书章句,不学便懂得。著作有《禅门定祖图》,《传法正宗记》,《原教论》等。宋仁宗很钦佩他,赐号"明教禅师",并赐紫袈裟。韩琦,欧阳修等都对他非常尊敬。圆寂后火化时,头顶,耳,舌,童贞,念珠都不坏。顶骨烧出红白色舍利,晶莹耀眼,形状如大豆。
(出《僧宝传》)
忠曰:“疏及回向首叹佛语,言白佛。白者,表白义。”《敕修清规·圣节》云:“维那白佛宣疏。”又〈千秋节〉云:“维那举楞严咒毕,白佛回向。”又〈佛降诞〉云:“维那白佛云:‘一月在天,影涵众水。一佛出世,各坐一华,白毫舒而三界明,甘露洒而四生润。’”..
《甘露陀罗尼》,是密教中阿弥陀佛的根本咒。此咒在汉文藏经中有三种译本。一、《甘露陀罗尼咒》,但有咒语而无经文,是唐于阗三藏实义难陀于证圣元年至长安四年中(695~704)在佛授记寺译。二、《无量功德陀罗尼经》,是宋法贤于咸平四年(1001)译。经中叙述此陀罗尼是佛对阿难所说,并言持咒利益当来得..
《八支甘露心要秘密教授续》,简称《医药四续》,是流行于中国藏族和蒙族各地佛教寺院中的一部医药经典,若干寺院中并且设有专科学习。经题的意义是:能除非时横死,故名甘露;总摄医方明的义理,故名心要;对八类病分八门宣说治法,故名八支;本经不是非根器的境界,故名秘密;易行、文简、义丰而易解..
七种的陀罗尼,即尊胜陀罗尼、宝箧印陀罗尼、大悲陀罗尼、光明真言陀罗尼、随求陀罗尼、众陀罗尼、十甘露陀罗尼。
阿弥陀佛的别名。
即阿弥陀佛之大咒,咒中阿蜜利多(义即甘露)的句子有十个,故名十甘露明。
即宝胜、妙色身、甘露王、广博身、离怖畏等五佛。在施饿鬼之法时,念此五如来之名,则以佛之威光加被于饿鬼,令其无量罪灭,无量福生,速离苦身,生天净土。
梵语阿密里多,华译甘露,其味甘如蜜,佛教以之形容涅槃境界。
阿弥陀佛的别名。阿弥陀佛之咒,叫做甘露咒,故阿弥陀佛就是甘露王如来。
(喻)佛的真理言教,是通向甘露涅槃之门户。
(喻)如来所说的真理教法,因其教法如人在热天喝了清凉的水,热恼消除,心意快乐。
十甘露明的简称,又叫做十甘露咒、甘露陀罗尼咒、无量寿根本陀罗尼,即阿弥陀佛的大咒。
(喻)如来所训示的真理教法,因其教法能令众生获得解脱和涅槃。
(喻)如来之教法如甘露法雨,润泽众生。
(名数)七种之陀罗尼也。为尊胜陀罗尼,宝箧印陀罗尼,大悲陀罗尼,光明真言陀罗尼,随求陀罗尼,众陀罗尼,十甘露陀罗尼。
(真言)阿弥陀之大咒也。咒中阿蜜 多即为甘露之言有十个,故云十甘露明。
虚堂禅师。讳永宁。字一源。通州人。姓朱。母李氏。投广慧寺。兆如其为宋淮海禅师之再世也。僧录司给牒剃度。往参太湖山无用。用以多方煆炼。成师美器执侍三年。授以遇龙即住遇池便居。初住广德大洞之实相寺。与石溪无一全公相望。人称二甘露门焉。后迁宜兴龙池。名符悬记。欣然惬意。作室数十楹。命曰..
指阿弥陀如来之真言。又作十甘露真言、阿弥陀大咒、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无量寿如来根本陀罗尼、阿弥陀大陀罗尼、阿弥陀大身咒、甘露陀罗尼咒。咒中有十句阿蜜[口*栗]多,且阿蜜[口*栗]多译为甘露,故称十甘露明。[无量寿如来观行供养仪轨之无量寿如来根本陀罗尼](参阅“甘露”2052) p417 ..
洪州上蓝院守讷禅师,上堂:「尽令提纲,无人扫地。丛林兄弟,相共证明。晚进之流,有疑请问。」僧问:「愿开甘露门,当观第一义。不落有无中,请师垂指示。」师曰:「大众证明。」曰:「恁么则莫相屈去也。」师曰:「闲言语。」问:「如何是佛?」师曰:「更问阿谁?」..
镇江府甘露达珠禅师,福州人。上堂:「圣贤不分,古今惟一。可谓火就燥,水流湿,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大众,东村王老去不归,纷纷黄叶空狼籍。」
吉州禾山甘露志传禅师,僧问:「一等没弦琴,请师弹一曲。」师曰:「山僧耳聋。」曰:「学人请益。」师曰:「去。」曰:「慈悲何在?」师曰:「自有诸方眼。」
施食法亦曰开甘露门。《幻住庵清规》详载其法。
戒尺,或单称尺。《幻住清规·开甘露门法》云:“入座鸣尺一下。”忠曰:“傅大士以尺挥桉者,界尺也。见〈器物类·界尺〉处。”
西天祇园。比丘楼至请佛立坛。为比丘受戒如来于园外院东南。置一坛。此为始也。此土当宋元嘉七年庚午。天竺僧求那跋摩(梁云功德铠)至扬都南林寺前竹园立坛。为比丘受戒为始也。今称方等坛者。僧史略云。盖以戒坛本出小乘教。小乘教中。应人僧界法一一如律。若片乖违。则受者不得戒临坛人犯罪。今方等..
阿弥陀佛有三个译名,即无量寿、无量光、甘露。
(物名)龙斗而生之香也。华严经入法界品曰:人中有香名大象藏,因龙斗生。若烧一丸,兴大光网云,覆甘露味,周七日七夜,降香雨水。
(名数)即宝胜,妙色身,甘露王,广博身,离怖畏之五佛也。施诸饿鬼饮食及水法曰:曩谟宝胜如来,除悭贪业福德圆满,曩谟妙色身如来,破丑陋形相好圆满,曩谟甘露王如来,灌法身心令受快乐,曩谟广博身如,来咽喉宽大受妙,味曩谟离怖畏如来,恐怖悉除离饿鬼趣。行者若能如此为称五如来之名,则以佛之..
(饮食)Suta,Sudhā,旧称须陀,译曰甘露,天上之食物,玄应音义二十二曰:苏陀味,旧经中作须陀饭,此天甘露食也。瑜伽论四曰:有食树从其树里出四食味,名曰苏陀,所谓青黄赤白。同略纂二曰:有四种苏陀味者,谓青黄赤白四色妙味。..
(术语)大觉之道。正觉之大道。维摩经佛国品曰:始在佛树力降魔,得甘露灭觉道成。肇注曰:大觉之道,寂灭无相,至味和神如甘露。【又】七觉与八正道。法华经譬喻品曰:根力觉道。
【甘露】 p0527瑜伽八十三卷二十一页云:甘露者:谓生老病死,皆永尽故。二解杂集论八卷十五页云:何故此灭复名甘露;离蕴魔故。永离一切死所依蕴,故名甘露。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