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慧明(1860~1930),清末民国初高僧,原籍福建,貌不出众,缺乏学历,靠严持戒律、刻苦修行、远途行脚而终于契道,由此智慧大开、文思泉涌。三十二岁时,于法雨寺开讲《法华经》,其见解独到、阐发精辟,因而名声远扬,听者如云。此后讲经法缘日盛,主讲于普陀山、天童寺、灵隐寺三处。他善于说法,不滞文句,而居处清简,风格高超,一生力主参禅;其法缘之广,摄化之深,深获时贤尊仰,为民国初年沪杭尊宿之一。曾任杭州灵隐寺住持逾十一年。民国十九年,示寂于灵隐寺,世寿七十一,僧腊六十三。遗有《慧明法师开示录》一书。
相关推荐

净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师简介
近代常惭愧僧、印光、圣量大师,莲宗十三祖也。陕西赵氏子,少业儒,曾辟佛,病目几丧明,始悟前非。年二十一。出家受具戒,读龙舒净土文,知念佛乃了生脱死之要道,即专念佛号,工作时心不离佛。旋往红螺资福寺,专修净土,并深入经藏,妙契佛心。朝五台至京,随化闻和尚请藏回普陀,住法雨寺,励志精..

净土宗十一祖-省庵大师简介
清省庵、思齐、实贤大师,莲宗十一祖也。姓时,常熟人。少不茹荤,七岁出家,二十四圆具,严习毗尼,胁不沾席。寻入讲筵,明性相之学。后参究有省,曰:吾梦觉矣。掩关三年,昼览藏经,晚课佛号。礼育王塔,于佛涅盘日,大合道俗,广修供养,燃指佛前,发四十八大愿,感舍利放光。撰涅盘忏,及劝发菩提心文,激励四众,诵多..

黄念祖善知识事迹简介
黄念祖善知识事迹简介黄念祖老居士,法号龙尊,亦号心示、乐生,别号老念、不退翁。生于一九一三年即癸丑三月初六日。幼早孤,母亲梅太夫人笃信佛教。礼敬三宝,净行超伦,性自纯孝。从小异于常儿无嬉戏恣肆之态,而且勇于承担之责任感,处世中,进退应答无不得体,咸誉其少年老成。常随侍太夫人听经闻法,参谒净..

宽运法师:第二篇 观世音菩萨简介 十一、浙江普陀山的不肯去观音院
十一、浙江普陀山的不肯去观音院说观世音菩萨住在普陀山,当然少不了要谈谈普陀山了。我国佛教四大名山,相传四位大菩萨都应迹住在那里。文殊菩萨在山西五台山;普贤菩萨在四川峨嵋山;地藏菩萨在安徽九华山;观世音菩萨则住在浙江省 的普陀山。中国普陀山原名小白华,又称梅岑山,位于浙江省定海县东..

宽运法师:第二篇 观世音菩萨简介 十二、浙江普陀山的不肯去珠宝观音
十二、浙江普陀山的不肯去珠宝观音普陀山后寺,有一座精致庄严的珠宝观音殿,小佛龛中供奉一尊约五、六寸高的观世音菩萨像,头脚都是黄金塑成,一颗很大的珠宝嵌在胸部,宝光四射, 炫人眼目。听说这庄严的观世音菩萨以前是放在前寺,因为以下事故,改变成放在后寺了。相传清朝时,有一位日本人到普陀..

李炳南:净宗简介
李炳南居士讲述民国五十四年秋大专讲座弟子周家麟敬记(一)经典净土宗所根据经典,说到专门上,十方佛都有,在这里单指阿弥陀佛极乐净土。为何单指阿弥陀佛极乐净土呢?因为阿弥陀佛愿力最大,专为人了生死故。有三部经典可资证明。第一、无量寿经,这部经叙述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及阿弥陀佛因行果用,甚为详..

徐一智:《明代观音信仰之研究》简介
观音信仰随佛教传入中国后,以各种方式深入民间,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俯拾即是。《明代观音信仰之研究》一书,以明代观音信仰为专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其内容分为四部分:首先说明印度的观音信仰与入华之状况。大乘菩萨道的出现以后,涌现了许多人们崇拜的菩萨,观音以救世主之姿态,成..

水墨工笔花鸟画简介
水墨工笔花鸟画简介,近十年来工笔花鸟画创作正在逐渐繁荣发展起来,许多中青年画家和广大业余作者都在努力从事工笔花鸟画的研习和创作,这是过去几十年来没有过的大好形势。那么水墨工笔花鸟画呢?“水墨工笔花鸟画”萌芽出现在元代,融会工笔与写意两大学科分支,把水墨画的写意精神融进严谨规矩的工..
檀施
檀,梵语dāna 之略译,意即布施、舍施。梵汉并举,而称檀施。同于“檀舍”。或特指檀家(信徒)之布施。 p6443
鞞瑟胝罗居士
鞞瑟胝罗,梵名Vesthila。又称安住长者。为华严经入法界品所载,善财童子为求法门要义所参五十三善知识中之第二十六(或作二十七)位。鞞瑟胝罗曾为善财童子解说“菩萨所得不般涅槃际解脱”。(参阅“五十三参”1048) p6537 ..
赙仪
指赠予死者家人之财货,以资助其成丧。敕修百丈清规卷三(大四八·一一二八中):“然后上祭所有赙仪,用余当归常住,补犒诸山人从支费。” p6521
萨他泥湿伐罗国
萨他泥湿伐罗,梵名Sthāne?vara。中印度古王国。位于秣菟罗国东北。即今恒河支流朱木纳河(Jumna)上游所灌溉之平原。据大唐西域记卷四载,此国周七千余里,都城周二十余里,土地肥沃,稼穑滋盛,气候温暑,风俗浇薄,家室富饶,竞为奢侈,伽蓝三所,僧徒七百余人,皆习小乘教法,天祠百余所,异道甚..
四节
(名数)禅林于结夏,解夏,冬至,年朝,谓之四节。义堂日工集曰:凡称四节,乃百丈业林也。结解则天竺佛制,冬年则中华俗节。百丈以随方毗尼,礼贵同俗,遂有四大节之仪。
于已清净见难成办有五种
【于已清净见难成办有五种】 p0754 瑜伽二十卷十八页云:于已清净见难成办,当知亦有五种。一、若舍不为;不能自作故。二、于所余事,非请他为能成办故,三、决定应作故。由于自心,未令清净;必于众苦、不得解脱,成吉祥性。四、非于恶业现在不作,即说彼为已作清净。即名已得于现见法永离炽燃无对治..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