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十七】
尔时世尊。从其面门。放种种光。其光晃耀。如百千日。普佛世界。六种震动。如是十方微尘国土。一时开现佛之威神。令诸世界合成一界。其世界中。所有一切诸大菩萨。皆住本国。合掌承听。
这时,只见如来佛的脸上放射出奇光异彩,像千百个太阳那样明亮闪耀。一时,普天之下,大地震动,万众和悦,十方世界如微尘一样多的的国土上,一瞬间现出佛的威仪神明,所有世界融合成为一个佛的世界,这当中所有大菩萨,都在自己的国土上顶礼合掌,聆听佛的教诲。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十七】
尔时世尊。从其面门。放种种光。其光晃耀。如百千日。普佛世界。六种震动。如是十方微尘国土。一时开现佛之威神。令诸世界合成一界。其世界中。所有一切诸大菩萨。皆住本国。合掌承听。
这时,只见如来佛的脸上放射出奇光异彩,像千百个太阳那样明亮闪耀。一时,普天之下,大地震动,万众和悦,十方世界如微尘一样多的的国土上,一瞬间现出佛的威仪神明,所有世界融合成为一个佛的世界,这当中所有大菩萨,都在自己的国土上顶礼合掌,聆听佛的教诲。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十七宋平江府虎丘山门人绍隆等编拈古中举。德山小参示众云。老僧今夜不答话。问话者三十棒。时有僧出礼拜。山便打。僧云。某甲话也未问。因甚打某甲。山云。尔甚处人。僧云。新罗人。山云。未跨船舷好与三十棒。师云。德山大似金轮圣王。寰中独据四方八表无不顺从。等闲布一敕施一..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佛又教诫须菩提:你不要认为佛这样想:我要度众生,不要作此念。为何?因为没有任何众生的实体被佛所度。如果我认为实有众生被我度化,那么我就堕于..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古印度把一天分为三个时段:初日分,即日出时,上午;中日分,即中午;后日分,即下..
十七、《元音老人文集》序元音老人(李钟鼎老居士)1905年生于安徽合肥市,幼读孔孟遗教,常思考人生之所以然,苦不可得。稍长,随父居上海,求学于上海沪江大学。1925年父病故后考入邮电局供职,在深入社会、接触人世之后,深感世人种种纷扰与斗争,多数由于金钱、名闻与爱情,以致尔虞我诈、勾心斗角,..
涤华禅师《金刚经注解》十七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注1、何以故⊙解於下2、须菩提⊙是如来连续唤醒唤起、本心须菩提3、如来说⊙是佛自称语4、第一波罗蜜⊙第一者、诸波罗蜜之首。波罗蜜者、到觉地竟也5、即非第一波罗蜜⊙真心中不可存在着、第一波罗蜜..
净土生无生论(十七)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若众生等者吴兴曰以证验修则念佛之心不可单约事相而解念存三观佛具三身心破三惑无生忍位方可入焉此本大势至菩萨所证圆通之文今论中所引以合前母子相忆之喻文有五句先二句合上文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次三句合上文母子历生不相违远已上二科皆明..
涤华禅师《金刚经注解》二十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注1、所以者何⊙前言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如来加以阐述2、须菩提⊙汝当谛听3、过去心不可得⊙过去心已熄4、现在心不可得⊙现在心虚诞5、未来心不可得⊙未来心未至偈云三心名虚妄 故名不可得 真心本如..
到得念头不动,则灵验矣。什么叫念头不动?你没情绪,最简单的衡量标准。刚才高光先生说的,他一下子清净了,原来各种的烦恼、喘不过气,现在怎么样都行了,让我死也行、离婚也可以,甚至说债务、或者说人生从此就一直失败着都可以;他没情绪了嘛,就不动念了。再说一下,“不动念”不是“不生念”,而..
摩尼子菩提是一种坚果果实,主要是产于印度、尼泊尔等地区,属于比较常见和普通的一种菩提子。摩尼子菩提的外形属于比较规则的椭圆形,一般直径在18毫米左右,摩尼子菩提的颜色是棕褐色的,质地很坚硬,表面呈脑沟状,不是很光滑,加工成佛珠需要进行打磨处理。摩尼子菩提如果打磨掉外部的表皮,就会与..
【漏所随】 p1284杂集论三卷八页云:漏所随者:谓余地法、亦为余地诸漏粗重所随逐故。
【缘身受心法作意】 p1304瑜伽十一卷十五页云:缘身受心法作意者:谓修念住者,如理思惟身等作意。
【成就十法邬波索迦】 p0668 法蕴足论一卷三页云:成就十法邬波索迦,能利自他,不能广利。何等为十?谓前所说邬波索迦、自离杀生,乃至饮酒诸放逸处。亦能劝他、令离杀生,乃至饮酒诸放逸处。不能见余能离杀等,欢喜庆慰。如是名为成就十法邬波索迦,能利自他,不能广利。..
【位】 p0708 瑜伽十三卷十八页云:云何位?谓受蕴。
禅门善知识开示坐禅之方法与境界等,而以偈颂形式表现者。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一(大四八·三九九下):“教也者,诸佛菩萨所留经论也;禅也者,诸善知识所述句偈也。但佛经开张,罗大千八部之众;禅偈撮略,就此方一类之机。罗众则渀荡难依,就机即指的易用。” p6478 ..
(名数)又云四惑。于第七末那识常恒相应之四种根本烦恼也。一我痴,即无明,愚于我之相而迷无我之理也。二我见,即我执,于非我之法妄计为我也。三我慢,即倨傲,持所执之我,令心高举也。四我爱,即我贪,于所执之我深生耽着也。见成唯识论四。..
(杂名)女僧也。释典名比丘尼。简称尼俗谓之尼姑。
(杂语)Niyāma,译曰决定。慧琳音义十九曰:尼夜摩位是菩萨不退转位也。瑜伽略纂十三曰:尼夜摩可言决定。
(界名)Nirmāṇarati,天名。玄应音义三曰:尼摩罗天,或云须密陀天,此云化乐天,亦云乐变化天也。六欲天之第五天也。
(植物)Nilotpala,译曰青莲华。见乌钵罗条。
(术语)生空观与法空观也。大乘菩萨之观道也。观人为空法亦为空,以断我执法执而证我空真如法空真如也。小乘之行人,唯修生空观。不修法空观。故不能断法执。见百法问答钞七。
(术语)能生为生,以名因。所生为起,以名果。法华玄义一曰:生起者,能生名生,所生名起。
(术语)对于修得或加行得之言。谓随生所得之法也。仁王经下曰:众生识初一念识异木石,生得善,生得恶。大乘义章三曰:生得善心,谓从过去修习所成,信进念等相应善心。
(饮食)又曰出饭。律有出众生食之语。于食前为众生出少许食而施与之,持戒者之一法式也。略曰出饭,亦曰生饭。其起因,一为旷野鬼也。涅槃经十六谓,佛尝游旷野,有一鬼名旷野。食血肉,日杀一人,不受佛之教化。佛为大力之鬼神。鬼怖伏。佛还本身,使受不杀生戒。命以后从佛弟子受饭食。【又】一为鬼..
(杂语)又曰生色可染。梵语金银之异名也。生者生色。金也。以金色天生而不变也。像者似色。银也。以其为类似于金之金属也。僧祇律善见律谓之生色似色。又曰可染。以其可涂染故也。即金银之异名也。行事钞下四曰:生像者,僧祇善见云生色似色,似即像也,生金像银。同资持记曰:生色即金,天生黄故。似..
(术语)大乘加行位之菩萨也。日本谓世亲为加行大士。
(杂语)Kaṣāya,又作迦沙。袈裟。色名。译曰不正色,染色,浊色。又曰乾陀。加沙野,赤色之义。
(术语)依加持而现起之佛身曰加持身。即应身也。演密钞二曰:今言如来是佛加持身,即是应身。谓从加持而现起故,加持之身名加持身。
(术语)如来之教法,譬之甘露。法华经药草喻品曰:我为世尊,无能及者。安稳众生,故现于世,为大众说甘露净法。其法一味,解说涅槃。佛地论三曰: 如来圣教,于诸外道一切世间邪劣教中,最为真实殊胜清净。犹如醍醐,亦如甘露,令得涅槃永不死故。注维摩经七:什曰:佛法中以涅槃甘露,令生死永断,..
(譬喻)譬最上之法。长阿含经一曰:吾愍汝等,今当开演甘露法门。
(明王)军荼利明王为五大尊之一。军荼利明王有三种:一金刚军荼利,二莲华军荼利,三甘露军荼利。胎藏曼陀罗大钞三曰:师曰:胎藏界图,三处有之。金刚手院军陀利名金刚军荼利,观自在院军荼利名莲华军荼利,苏悉地院军荼利名甘露军陀利也。既其本誓各别也,故随所用举之。谷响集七曰:一家相承有三部..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