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佛画
清代佛画
◎ 圆 瑛问:念佛为何限定七日?答:克期取证故,放下万缘,提起精神,勇猛精进,期得一心不乱。一七未成,再继二七。本堂弥陀佛诞,连二七不断佛声。圆瑛亲自主七,每日开示,得益者多,工夫易进步。问:应发何心来念佛?答:发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念佛为成佛之因,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
修悲修喜◎ 玛欣德当你已用刚才讲述的方法培育慈心后,修习悲梵住将不再困难。为了修习悲悯心,你应先选择一位正在受苦的活着的同性,通过思惟他或她的痛苦而激发你对他亲知实见或她的悲悯。用白遍重温第四禅,使禅定之光晃耀、清澈,并用光照向那人,然后对之修习慈心直到第三禅。出定之后,用愿此善..
【顿现观及渐现观】 p1249俱舍论二十三卷十一页云:此中余部有作是言:于诸谛中、唯顿现观。然彼意趣、应更推寻,彼现观言、无差别故。详诸现观、总有三种。谓见、缘、事、有差别故。唯无漏慧、于诸谛境,现见分明;名见现观。此无漏慧、幷余相应、同一所缘,名缘现观。此诸能缘、幷余俱有戒生相等不相..
【感善趣行】 p1249瑜伽七十一卷九页云:感善趣行者:谓戒性福业事。
(一)清代僧。武陵(湖南常德)人,俗姓刘。字白秃,一字介丘。号石溪(石溪和尚),又号[艹/曳]壤、残道者、庵住行人。舍科举之途而剃发出家,隐于金陵牛首山。擅长山水画。生卒年不详。髡残,本作髡残。[清画家诗史壬下、国朝书画家笔录卷四、国朝画识卷十四](二)清代僧。上元(江苏江宁)人,俗姓..
凡六卷。补遗一卷。清代僧明伦撰。收于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一辑。清代雍正年间,[言*卡]湛偕门人明伦编纂浙江杭州西南云居山圣水寺之寺志,厘为六卷,分十一门:形胜、建置、祖师、耆宿、侨寓、灵异、古迹、题咏、法谱、赞偈、清规,末附补遗。 p5331 ..
凡五卷。清代僧山铎真在编,石源机云续编,康熙二十一年(1682)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七册。系临济宗无准师范之道脉传统之丛传。自无准师范,及其法嗣第一世径山净慈寺之断桥妙伦至第十七世,除去别收于语录之九人外,共计二三八人,记述其本录及语要。真在示寂后,由门人机云续成此集。 p4104 ..
全一卷。唐代胡幽贞刊纂。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感应传。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本书原为法藏之弟子惠英编成二卷。建中四年(783),四明山胡幽贞重新整理成一卷。内容为华严经信仰者之感应事迹,可作为唐代华严经信仰之研究资料。明代袾宏之华严经感应略记、清代弘璧之华严感应缘起传、清代周克复之华严..
凡五卷。清代僧鉴传撰。收于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一辑。华峰山位于广东增邑城南四十六公里。昔融老和尚,由江西黄山寺退院,南游,因爱增城之南樵山幽胜,乃筑山而居,是为本山始祖。其后颓毁,至康熙二十一年(1682),南樵和尚来主此山,于梅林之上创建海门禅寺;乾隆年间(1736~1795),本源禅师奋志..
凡二卷。清代彭际清撰。收于卍续藏第一五○册。辑录古来妇女皈依三宝,而贻有嘉誉者之事迹。卷上收杨苕华、纪氏等八十人;卷下收仁孝徐星皇后、夏云英等五十八人。 p4875
凡九卷。清代心圆居士撰,火莲居士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四五册。辑录指月录及诸家灯史所载宋代应庵昙华以下,至清代之茆溪行森,共收禅林缁素一四○人之本籍、略传,于诸师机缘法语之后,一一附拈提评唱,以引导学人直入佛法之正道。 p4957 ..
全一卷。清代临济宗僧石源机云撰,行素校定。清代刊行。系详细记录自六祖慧能至石源机云历代禅师之法嗣传承,并以各师之机缘略传为中心,辑录彼等之语要。 p4620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