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中国“和”文化

2024-10-02 11:34 文化漫谈

佛教与中国和文化

第一届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在杭州举行的时候,当时候的主题口号是和谐世界,从心开始。

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分别在无锡和台北两地举行,那么主题口号是和谐世界,众缘和合。

一个心,一个缘,这是佛教中间最重要的两个概念,在佛教看来,世界的一切的现象,人们的一切的行为,都是受到他的心的支配的,所以佛教里面有一句话叫做,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

一切为心造,三界为心。在佛教看来只有把人的心净化了,那么我们这个社会,我们这个世界才可能是净化的。再一个缘应该说是佛教最根本的一个理论,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它都不是孤立的,都是众缘和合了以后,才会有这样的。佛教的缘,一个最基本的解释就是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

缘起根本的说法,就是从时间上面来讲,有了这个因才有这个果,从空间上面来讲,有了这个东西才会有那个东西,说明世界万物,它都是一个共生的关系,所以不可能是脱离了其它的事物,自己孤立地就能够发展。

佛教,按照现在的主流说法,是从东汉时候传入中国,到现在也应该已经有两千多年了。在中国和中国文化的融合中间,当然也有些波澜起伏的情况出现,但是它始终保持了一种顽强的生命力,而且不断地进入到我们中国文化的本体,最后成为了我们中国文化三大支柱之一。

佛教是强调以个人的一种智慧和毅力来求得自身的解脱,而它不是倚靠一种外在的力量,所以我们常常讲佛教是一种自立的,讲自立的宗教。

强调个人的品德的提升。

正如《大学》里讲的,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修身就是提升自己的个人品行。

佛教有很多地方可以有所作为的,因为从根本上来讲,它就是要消除人的那种贪婪的心,嗔恨的心,那种愚痴的心,所谓的三心,基本的修养的方法就是通过戒、定、慧三学。

戒、定、慧三学就是来针对贪、嗔、痴三心的,所以佛教里面有一句话,叫做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我想我们今天社会的种种的问题,恐怕最后的根源就来源于贪、嗔、痴。

在当下,作为中华文化重要载体之一的佛教,与中华文明息息相关,而且绵延至今。

历史上把三教做了一个分工,就是以儒治国,以道治身,以佛治心。

治心。

净化我们心灵。

传承千年东方智慧,践行佛陀经世教诲,和谐世界,众缘和合。

和谐世界,众缘和合。和它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共性的东西,不管是儒家也好,道家也好,佛教也好,都讲和字,我们现在强调是要把世界的各个方面的一种因缘,都给它聚集起来,来创造一个和谐的世界。

佛教虽然是从外面传进来的,但是当它跟本土的文化结合以后,它就形成了中国佛教的诸多的宗派和特色的理论和修正的方法。所以它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乃至于我们到今天应该说撇开佛教就无法全面、完整地来呈现中国的传统文化。

在英国的大不列颠博物馆里,向世人公布了十位影响世界思想的人,其中中国就占了三个席位(孔子,老子,六祖慧能)。***曾经高度评价六祖慧能和尚最大的贡献是把印度佛教变成了中国文化。

学过禅宗的人都知道,五祖传法,在那之前让他的弟子神秀写了一首偈诵,我把它叫渐悟文化: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莫使惹尘埃

六祖慧能,也写了一首偈诵,我把它叫顿悟文化: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佛对我说:你的心上有尘。我用力地擦拭。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 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 我领悟不透,是什么意思? 我想这是从神秀和慧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要能够参透这两个偈子的确很难,就是正确的理解也不易。 参悟不透...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 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现在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它,惨悟不透! 心本无尘,尘即是心。无心无尘,人便死。我曾经思考过一个问题: 人觉得一个东西好吃,事实上嗅觉比味觉占更大的比重,所以象狗这样嗅觉灵敏的动物,在饮食上远比我们快乐。这样的想法到底对不对如果错了错在哪里?其实尘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心净无尘;尘在内,心在外,常剥之,无尘无心;心中有尘,尘本是心,何畏心中尘,无尘亦无心? 正如慧能所说的:仁者心动。又如道家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它们的道理是一样的   

佛家讲究万物在心,追求修世;道家讲究无牵无挂,追求避世;佛家想超脱今世,道家则是修行今世,而追究其原理来说都是一种修行。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更新于:10天前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