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法进。不知氏族。住益州绵竹县响应山玉女寺。为辉禅师弟子。后于定法师所受十戒。恭谨精诚谦恪为务。惟业坐禅。寺后竹林。常于彼坐。有四老虎繞于左右。师语。勿泄其相也。后教水观。家人取柴见绳床上有好清水。拾两白石安着水中。进暮还寺弥觉背痛。具问家人。云安石子。语令明往可除此石。及旦进禅..
仪光禅师。住青龙寺。行业至高。有朝士妻丧请师至家修福。师住其家数日。居于庑前大申供养。俗每人死谒巫。巫即言。其杀出日必有妨害。死家多出避之。其夜朝士家皆出北门。潜去不告师。师但于堂前明灯读经。弟子十一人侍之。夜将半闻堂中人起取衣服开门声。有一妇人出堂便往厨中营食汲水吹火。师以为家..
释法进。不知氏族。住益州绵竹县响应山玉女寺为辉禅师弟子。后于定法师所受十戒。恭谨精诚谦恪为务。唯业坐禅。寺后竹林常于彼坐。有四老虎绕于左右。师语勿泄其相也。后教水观。家人取柴见绳状上有好清水。拾两白石安着水中。进暮还寺弥觉背痛。问其家人。云安石子。语令明往可除此石。及旦进禅。家人..
子题:在家人五戒、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行事钞·导俗化方篇:“智论,戒师应语言:‘汝优婆塞听,是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为优婆塞说五戒法相,汝当听受。尽形寿不杀生,是优婆塞戒,能持不?答:能。尽形寿不盗,是优婆塞戒,能持不?答:能。尽形寿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并..
若以《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因为实相无相,故有相的净土都属于界内,不属界外,那就是人间的净土或天国净土,而不是三界之外的佛国报土。所以,古来即有大德以为西方弥陀净土,是属于方便土,或者是凡圣同居土,不是佛的实报土。但是唐朝的善导大师,主张以阿弥陀佛的本誓愿力所成的西方极..
红薯是秋冬天的应季食物,大量的红薯从土地里运到我们的饭桌上。红薯是既健康又美味的食物,不仅红薯可以吃,红薯叶、杆都可以做出美味的食物。不信?且听我们慢慢道来~1.生红薯去血毒,熟红薯补气血红薯是生活中特别常见的一种食物,被称为菜篮子里的冠军菜。白皮白心的红薯,对皮肤特别好。皮肤粗糙..
在家乡容易引起一些烦恼:对亲朋好友的贪着、贪恋,对仇敌的怨恨;要做的琐事多,不能精进地闻思修行;无法遣除心灵上的无明愚痴,不知道取舍善恶,永远没有解脱的机会。所以,最好离开故乡,离开这些恶缘。现在有些人有这个条件,但是很多人还没有了缘了债,暂时不能离开家乡。怎么办?你可以留在家乡,..
热天教你如何健康“吃素”天越来越热,让人食欲大减,油腻的肉食吃不下,有的人还想趁着热天减肥,于是素食成了当下人们的最爱。适量吃素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肥胖、糖尿病及肿瘤的发病几率。可是素食吃法不对,就不利于健康,下面就看看营养师的素食指导吧:做素食少放油和盐很多人做菜时烹调油放得很..
永远吃不腻的几道家常素菜,做给家人品尝吧!素菜在人们印象中往往是清汤寡水、没什么花样的代名词,实际上,动动脑筋,很普通的食材也能做出不一样的风味。 小编给大家分享的这份菜单全是素菜,寻常的做法,体验绝不会比肉菜差! 一、酸辣土豆丝 ▽材 料: 土豆1个,尖椒半个,米醋15毫升,干辣椒2个,..
出家人为何姓释?释是释迦的简称,释迦牟尼佛的姓氏。东晋道安大师首倡:出家人统一姓释。不久,《阿含经》汉译本出现,与之相合;从此,佛教出家人一律以释为姓。《增一阿含经》二十一曰:诸有四姓剃除须发,以信坚固出家学道者,彼当灭本名字,自称释迦弟子。因此,在家人勿自称释某某。以梁、唐、宋..
信众:爱人爱钓鱼,应该怎样对待此事?法师:学佛要有智慧,要有慈悲,要有善巧方便,也得要有宽容的胸怀。你的爱人爱钓鱼,固然是一件不好的事,但是这种习气在这个社会上还是蛮常见的。所以你一开始先不要产生对立的情绪,不要去过分地指责他,否则你的家庭就会出现斗争。但是怎么办呢?首先你要恒顺众..
妙莲老和尚佛法是最讲孝道的,佛弟子最究竟的孝道,是度化父母能信佛念佛,将来永离生死之苦。话又说回来,如果父母的业障深重,不但不信佛,对佛法还有反感,你又不能劝勉他们,这要怎么办?只要你至诚念佛、修一切善,将所有功德回向父母,决定能感化他们的,因为父子、母女都有血亲天性相关,同一根..
凡人又被讥笑烦人,人,因为有习气,总是时时刻刻出现烦恼;人,不可能一生没有烦恼,烦恼处理好了,心田的垃圾清了,我们的心才可以容纳别人;烦恼处理不好,就成瞋恚,瞋是最可怕,因为它不但伤害自己,还会影响别人!笔者常带信士放生、礼佛,甚至鼓励大家把荤宴改为素宴,当中难免遇上反对人士。放生是由大乘佛教传..
问:刘老师您好,我初闻佛法,家人不信佛,我想引导家人学佛,应该从何做起,又不至於用力过猛。刘素云答:你刚闻佛法你就想引导家人学佛,太快了吧,因为你还没学出个模样。你先学出个模样,一个好样子,给家人做好样子,家人自然就跟上了,身教胜於言教。你叨叨、叨叨去说,可能时间长了,人家会烦的..
问:只会自己念佛,不会度众生,临终时能不能生西?李炳南答:不会度众生,是没有弘法的才能;不肯度众生,是没有菩萨的愿心。才能虽不能勉强,但菩提心不能不发。如果都做不到,只要真正肯死心塌地念佛,也能往生,只不过品位不高罢了。..
同修:我父母刚刚来到北京,第一次参加咱们放生,刚刚接触到佛法,非常恭敬,感觉到对我们这个团体特别亲切。我妈妈跟咱们一起放生的时候,流泪不止,问她什么原因呢?她说:“高兴的。”回去以后看《现代佛教的成就》这个视频,也是非常感动。这是为什么?师:说明你妈妈很有佛缘,善根很深厚。佛经里面有明确的讲..
在舍卫城郊外祇园精舍,有一天佛陀召集比丘们,做了如下的问答:「比丘们呀!假如这里有四位擅长射箭术的人,另外来了一个人,向他们豪语道:『当你们四位向东南西北四方射箭时,我能够在你们的箭还没有落地前,悉数捉住它!』」。「比丘们呀!我虽然不相信有那么一个人,但是如果有人能够做到的话,那个..
受八关斋戒隔天早上可以煮饭给家人吃吗?明证法师开示:当然可以,而且你自己也可以吃,天明了以后就可以吃了,只是说过了中午到第二天天明之间,这个时间不能吃,第二天天一亮就可以吃了。天亮的说法就是:伸手能看到五指了,在自然光的情况下。但是我们不这样说,我们说你受戒的时候是几点,好比我们在某地是五..
【解脱论】 p1235集异门论十二卷十一页云:解脱论者:谓此正论、能正显了邪解脱过患,正解脱功德;故名解脱论。
【诸欲粗事】 p1345瑜伽三十三卷二页云:云何寻思诸欲粗事?谓正寻思于诸欲中,有内贪欲;于诸欲中,有外贪欲。
【缘起及缘已生差别】 p1305俱舍论九卷十五页云:论曰:诸支因分,说名缘起。由此为缘,能起果故。诸支果分,说缘已生。由此皆从缘所生故。如是一切,二义俱成。诸支皆有因果性故。若尔:安立应不俱成?不尔。所观有差别故。谓若观此名缘已生;非即观斯复名缘起。犹如因果父子等名。..
【邪行障】 p0672 成唯识论九卷十九页云:二、邪行障。谓所知障中俱生一分,及彼所起悮犯三业。彼障二地极净尸罗;入二地时,便能永断。由斯二地,说断二愚,及彼粗重。一、微细悮犯愚。即是此中俱生一分。二、种种业趣愚。即彼所起悮犯三业。或唯起业,不了业愚。..
据华严经疏卷二载,依众生成佛种性之不同,而分为五,即:(一)不定性半成佛,不定性指根性不定。谓不定性者若近声闻,则习声闻法;若近缘觉、菩萨,则亦随顺而习其法。习声闻、缘觉之法者,沉滞小果,不乐度生,不求佛道,故不成佛。习菩萨利生之行者,取证菩提而得成佛,故称不定性半成佛。(二)无种性..
唐朝法照依准无量寿经中风吹宝树之音声而创立五会念佛之法,时人视之为善导之后身,而美称为五会法师。(参阅“五会念佛”1166、“法照”3416) p1166
梵语paca kasāyāh。又作五滓。指减劫(人类寿命次第减短之时代)中所起之五种滓浊。据悲华经卷五、法苑珠林卷九十八之说,五浊即指:(一)劫浊(梵kalpa-kasāya),减劫中,人寿减至三十岁时饥馑灾起,减至二十岁时疾疫灾起,减至十岁时刀兵灾起,世界众生无不被害。(二)见浊(梵drsti-kasāya),正..
(538~597)乃智者大师之别称。荆州华容(湖南华容)人,俗姓陈。字德安。名智顗。十八岁出家于湘州果愿寺。后入光州大苏山,从慧思习四安乐行。曾于金陵先后开讲法华经、大智度论,并宏阐禅法。后于太建七年(575)入天台山,缁白风从。开皇十一年(591),于扬州为晋王广(即后之隋炀帝)授菩萨戒,..
(人名)梵名婆薮槃豆,译为天亲。新译伐苏畔度,译为世亲。佛灭后九百年于印度阿逾陀国出世,造俱舍论唯识等大小论千部。西域记五曰:伐苏畔度菩萨,唐言世亲,旧曰婆薮槃豆,译曰天亲,讹误也。
【非所断业】 p0714 品类足论七卷一页云:非所断业云何?谓无漏身语业,及无漏思。
【定觉支】 p0807 法蕴足论八卷二页云:云何定觉支?谓世尊说:苾刍当知,我说依初静虑,能尽诸漏。如是我说依第二第三第四静虑,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能尽诸漏。苾刍当知,我依何故作如是说依初静虑能尽诸漏?谓有苾刍,先由如是诸行相状,离欲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初静虑具足住..
【果法】 p0810 品类足论六卷十二页云:果法云何?谓一切有为法,及择灭。
微信
微博
QQ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WhatsApp
Facebook
Twitter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