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文化的庭院景观探究
在物质财富和人们的物欲同步急剧增长的今天,有些人一味地追求外在的物质财富却忽略了自身精神生活及内在价值的建设,从而引发一系列道德缺失、诚信滑坡等涉及物质生活、制度和思想观念诸多层面的社会问题,人文精神已严重失落,这些问题直指当代国人的信仰危机!
这为追求超越生命,且具有宇宙整体理念的宗教佛教,在调试人的心灵,进而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历史契机。
作为对人类提供的一种解脱之道,佛教文化独特的圆润融通的思维阐明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平等和谐、天人合一的思想;提倡心性修行,在日常生活中领悟佛理,顿悟智慧,追求身心和谐的思想境界。
佛教文化从发展伊始便与中国传统园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的寺庙园林正是佛教文化与园林文化的完美结合,成为中国古典园林三大派别之一。从南北朝时的舍宅为寺开始,私人宅院就成为佛寺园林的雏形,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筑山理水,曲径通幽等造园手法和理念都对后来的佛寺园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以庭院为载体,总结佛教景观的造景元素及应用手法,使中国佛教文化与庭院文化相结合,创造一个具佛教文化氛围的庭院景观。
佛教文化景观庭院设计原则1431316505675053465.jpg
景由心生
佛教文化景观庭院设计中应注意景由心生,即从构思到设计的完成都需要心的沉静与深入,细节的装点、意境的创造都要以贴切心灵为设计目的,最终营造一个具空间归属感、抚慰心灵作用的精神意境景观空间。
庭院内的造景元素需要被赋予佛教文化涵义,包括景观格局、建筑小品、景观小品、植物种类、铺装材料等,通过对造景元素在庭院中的合理运用与搭配,营造与佛教文化精神相通的庭院意境空间。
意境是佛教文化景观的精髓,佛教景观不是山水、花木、建筑所构配的纯粹物境,它更侧向由物境而幻化衍生出来的精神意境,营造庭院空间意境为可丰富和提升庭院的整体景观质量。
景观小品
庭院当中的佛教文化景观需打破寺庙园林的肃穆氛围,在平面上釆用自然、灵活的构图形式,在不影响庭院功能性的前提下,小品的点缀位置可随意,种类也可以丰富多样,中国传统园林小品以及日本园林小品也可以应用在佛教文化景观的庭院中。庭院佛教文化需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将佛教景观以及现代庭院二者结合起来,建筑、小品可在原有的基础上打破重组,重意不重形、重神不重像,增加佛教文化庭院景观的多样性。
质朴与奢华
朴素,是佛教修行生活的特点,生活节俭、勤勉励行,是修行者需奉行的作风。朴素之风需在佛教文化景观庭院里体现,庭院中无需华丽的色彩、气势恢弘的堆山叠水,也不需要精细繁琐的装饰。多余的细部或奢华的修饰,并不符合佛教要义。
庭院中,多采用的是朴素、淡雅的基本色调,植物上亦不追求名贵,以常见植物和乡土植物为主。园内空间序列疏密有致而不见零碎植物造景层次明朗而不见繁杂;铺砖纹样朴实而不见花哨,材料朴素灵活而不见奢华,综合考虑建筑、堆山、引水、植物配置等各要素在色彩上的相互协调,园林中的色更倾向于对浑然澄澈的禅境表达。
适应设计潮流
佛理教导人们以不变应万变,这不变的是自己的真如本心,而万变的是纷繁复杂的客观世界,唯有守住自己的本心,才能看清新的发生,在纷繁复杂中见到平衡与安宁佛
教文化景观在现代庭院中的应用作为现代社会的产物,它需要将新的材料和手法纳入其中,但其始终不变的是它所继承的精神意境。这种把现代景观与传统意境相结合的形式便是佛教文化景观最新的设计特点。
佛教景观应顺应现代设计潮流的发展,不仅要深入学习中国传统园林,特别是对佛教文化性质的园林景观内在的精神、意境的领会,同时还应合理地运用现代设计的外在表现形式与构图手法,将佛教景观以及现代庭院二者结合起来,在形式、尺度和空间组合上比较自由,具有较强的灵活性。重意不重形、重神不重像,旨在探究出一种具有极强的场所精神与意境表达的空间形式,且能适应当代社会大众审美趋向的景观表现手法。
庭院是一个离人类身躯最近且最贴切心灵的室外空间,而具佛教文化氛围的庭院则能使我们过滤思维,重建信仰,在繁杂喧闹的现实中依然能安静的思考,感受本心的存在,不迷失自我,使生活修行化。佛教文化在现代景观当中的应用,应该能成为一种新的别具韵味、细腻雅致,且以精神性和意境性见长的景观门类。
中国文化景观集团专注于文化景观的打造,立足地产文化景观、旅游文化景观、城市文化景观三个核心产品线。继承与发扬中国佛教文化的价值、哲学观,把中国佛教文化与景观设计相结合,使设计能上升到精神空间的层面,创造一个供现代人思考、修行与养性的户外空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