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药王山摩崖造像 石刻艺术的宝库
药王山历史悠久,自然景观独特,文物荟萃,碑林林立,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主要景点有药王大殿及药 王碑、太玄古洞、洗药池、碑林、摩崖造像等50余处,即是历史文物,石刻艺术的宝库,又是宜人的风 景胜地,丰富多彩的药王山石刻因其多方面的重要价值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耀州药王山摩崖造像 石刻艺术的宝库
药王山历史悠久,自然景观独特,文物荟萃,碑林林立,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主要景点有药王大殿及药 王碑、太玄古洞、洗药池、碑林、摩崖造像等50余处,即是历史文物,石刻艺术的宝库,又是宜人的风 景胜地,丰富多彩的药王山石刻因其多方面的重要价值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造像量度经》,一卷,是说明造佛像法度的经典。清乾隆七年(1742)工布查布在北京从藏文译本重译为汉文,并作了《造像量度经引》、《经解》和《续补》,编在经文的前后,合为一部。据经的序分说,本经是佛在将升忉利天为母说法之前,因舍利弗的请问而说的。但汉译藏经中有关佛升忉利天的记载,都没有..
昙懿。居钱唐净住。以医为业。晚年礼法华经修念佛三昧。以平时所积供佛斋僧造像设浴。如是二十年。后微疾不服药。请利行人七僧念佛以助往生。次日见莲华其大如屋。又一日梵僧到床问讯。夜半众闻念佛声低。泊然长往 。..
中国佛教徒为使佛法永存,防止佛经被毁,仿儒家镌刻石经之例,把重要佛教经典刻于深山幽谷的摩崖上,或刻于石柱、碑版而藏之于石洞,以便永久保存。摩崖石经 刻于自然岩石上,一般认为始于北齐。以山东泰山经石峪的大字《金刚经》和泰山东南徂徕山映佛岩的《大般若经》最为著名。清钱大昕谓此二经皆北..
十世纪本世纪上半叶,巴米扬佛教石窟陆续凿成。四川安岳孔雀场摩岩造像、四川安岳圆觉洞造像、陕西富县石泓寺石窟和阁子头摩崖造像、陕西黄陵寺等均于此时兴建。 1000年(宋真宗咸平三年)敦煌木结构单层亭式慈氏塔兴建。西藏札达古格王国托林寺兴建。1001年(宋真宗咸平四年)河北定县开元寺建砖结构..
中国佛教华严宗佛塔。建于陕西长安县韦曲少陵原半坡华严寺内。该寺建于唐贞观年间,为华严宗发源地。清乾隆年间因少陵原坡塌崩,殿宇被毁,现仅存砖塔两座。东边一座为华严宗初祖杜顺和尚的墓塔,方形七层,高约13米,塔上镶有石刻严主两字,二层上有无垢净光宝塔石刻,塔下有唐大中六年(852)刻《杜..
大乘造像功德经云。优陀延王雕像。始夜自思惟。但其像为坐为立。时有智臣白王。当作坐像。何以故。一切诸佛得大菩提。乃至转法轮。现神变。皆悉坐故。是故应作师子座结加之像。王雕像讫。以顶戴像至如来所白佛言。如来最上微妙之身。无与等。我所造像。不似于佛。窃自思惟。深为过咎。佛告王言非为过咎..
(堂塔)纳宝箧印陀罗尼之塔也。经中说其功德曰:造像作塔者,奉安此咒,即成七宝所成之塔,即是奉藏三世如来全身舍利也。佛祖统纪四十三曰:吴越王钱俶,天性敬佛,慕阿育王造塔之事。用金铜精钢造八万四千塔,中藏宝箧印心咒经,布散部内,凡十年而讫功。..
若以《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因为实相无相,故有相的净土都属于界内,不属界外,那就是人间的净土或天国净土,而不是三界之外的佛国报土。所以,古来即有大德以为西方弥陀净土,是属于方便土,或者是凡圣同居土,不是佛的实报土。但是唐朝的善导大师,主张以阿弥陀佛的本誓愿力所成的西方极..
位于山西洪洞县的广胜寺是汉传佛教寺院中至今还能完整保存古代风貌的少数者。广胜上寺、下寺及水神庙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唐代,经过历代的重修和重建,基本完整地保存了元、明两代的建筑群以及雕塑、壁画和琉璃,在中国的建筑、艺术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篇章。民国时期,广胜寺金代经藏的发现和保护,..
◎观心(练习后)对吸气、吐气有没有清楚?一个人的时候也可以长长的吸气、吐气,什么也不要想,什么也不用做、烦恼都没有,很快的就清楚。有一句话:「森林里的动物不会吃,心里的动物会咬」,听过吗?森林里的动物不用怕,但是心里面比较危险。我们一直忙着,念头上有很多很多的东西,现在我们要知道分..
阅读提示:本书诉说一行禅师和他的学生在战时修习和平的故事,并且为我们提出许多简单、有力的建议,可以在每天的生活中实行,终止内心的暴力,让和平在我们身上保持活跃,积极地培养理解、爱和慈悲,即使面对误解和冲突时仍不改变。在这一章的练习,帮助我们转化我们内在的暴力种子,并使我们能够处理..
如果没有赞扬和鼓励,任何人都会丧失自信。我们大家都有一种双重需要,即被别人称赞和去称赞别人。如同艺术家在把美带给别人时感到愉快一样,任何掌握了赞扬艺术的人都会发现,赞扬不仅给听者,也给自己带来极大的愉快。它给平凡的生活带来了温暖和快乐,把世界的喧闹声变成了音乐。人人都有值得称道的..
北石窟寺七佛造像◎ 清 风北魏时期的石窟是集雕塑与建筑于一体的大型石雕,它上承秦汉、下启隋唐,又秉有异域之风,在中国造型艺术史上占有辉煌的地位。由于各个石窟地域文化之差异而各具个性特征。北石窟位于庆阳市西峰区西南的蒲河和茹河交汇处,和泾川南石窟寺为姊妹窟,同为丝路北道上的重要石窟。..
◎ 燕 然四川安岳与大足四处孔雀明王造像在中原很少见,几乎在传统的佛教史上看不到,只能归于密教之类。中原地区常见的明王像是佛和菩萨的愤怒像,简单说是露出的骇人面目,这是佛教中威慑的力量所在。只有孔雀明王例外,虽然叫明王,确是菩萨的慈祥装扮。孔雀明王顾名思义,不骑狮子不骑大象不骑马,..
我的智慧宝库◎ 稻盛和夫 佛教里有善恶有报的说法。所谓善恶也叫梵(Karman,佛教羯磨之意),是善恶报应的依据。亦即意念为因,其结果就表现为现实。这说明思考的内容很重要,意念中不得混杂邪念。论述了积极思考的哲学家中村天风也出于同样的理由说过绝不可描述恶念。我希望人们铭记这个宇宙法则。那..
佛教艺术的渊源◎ 阮荣春佛教在它的原生地印度兴盛繁荣了几个世纪,精妙绝伦的佛教艺术是它的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最好见证。那么,位于丝绸之路的东方,和西亚各国有频繁贸易往来的中国,是在何时迎来并接受了这种外来的宗教,早期的佛教艺术又是依附于什么样的形式而存在的呢?佛教的强烈辐射力与独特魅..
学会以正念保护我们自己的艺术一行禅师阅读提示:本书诉说一行禅师和他的学生在战时修习和平的故事,并且为我们提出许多简单、有力的建议,可以在每天的生活中实行,终止内心的暴力,让和平在我们身上保持活跃,积极地培养理解、爱和慈悲,即使面对误解和冲突时仍不改变。在这一章的练习,帮助我们转化..
阮荣春江浙皖等地的佛教造像较之四川、湖北一带更为丰富多彩,从地域分布上看,出现了普遍开花的景象。出土物不但分布密集,且装饰的器物也较为广泛。如魂瓶、铜镜、熏炉、豆、樽、罐、壶、砖等,有明显向生活用器发展的倾向,但其主流仍然在墓室。佛饰器物数量最多的即是魂瓶。魂瓶,主要是指三国、西..
◎ 梁思成在元魏治下,佛老皆为帝王所提倡,故在此时期间,造像之风甚盛。然其发展,非尽坦途。魏太武帝(公元424-452年)初信佛教,常与高德沙门谈论佛法。四月八日,诸寺辇像游行广衢,帝亲御门楼,瞻观散花,以致敬礼。此实为魏行像之滥觞。然帝好老庄,晨夕讽味。富于春秋,锐志武功。虽归宗佛法,敬..
◎ 王科梅一、佛教绘画的引进和中国化的开端秦汉至隋唐之间,国家分裂动荡,社会政治格局亦十分复杂,思想意识形态出现了层叠交错的局面,中外文化的冲撞与融合使儒学统治地位开始动摇,造就了佛教的大发展。佛教艺术分陆路和海路传入中国并以其强大的宗教信仰力量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也为中华文化..
尊敬的诸位校长,大家好。我们这几天一直在谈,不能只看到结果,应该从原因下手。就像种了一棵果树,果子是酸的,我们找到原因,应该是在根上施肥,而不是把果子全打掉,它再怎么长,它还是酸的。这个也是借力我们的理智,遇到任何事情都是找原因,而不是在结果干着急、打转、生气,这个于事无补,甚至会把事情搞得..
我们可能遇到一些情境的时候,之前的影像会浮现出来,类似的一些经历会出现。但出现的时候,我们心里的情绪起伏大不大?假如起伏很大,那就代表之前那件事,看起来是忘了,事实上没忘,还是很在意,在心理上没有能够把这一件事释怀。所以放下的前面,还要看得破,就放得下。所以之前这一件事情我们有没..
在生活当中处处觉悟,就是巧把尘劳做佛事宏圆法师究竟涅槃。涅槃又叫做圆寂,涅是不生,槃是不灭,具备众德为圆,除一切障为寂。涅槃、圆寂具有不生不灭,圆满清净的意思,究竟涅槃是最圆满、最无上的涅槃。涅槃有四种,我们来讲讲,第一,自性涅槃,指一切众生本具自性。我们的自性本来清净无染,不生..
诸位朋友大家好。我们刚刚提到的财色名食睡这些诱惑要能够抵挡的了,那其实要防微杜渐。所以像「色」的诱惑,《弟子规》当中就有很多经句,让孩子面对这样的诱惑能够跨过去,能够不被迷惑,包含「德有伤,贻亲羞」,还有「居有常,业无变」,他面对自己经营家庭,他有一分责任感;夫妻之间懂得「恩欲报..
我求圆寂,而除欲染。--《大宝积经》卷五六涅槃这个术语最早源自于古印度婆罗门教,当时众说纷纭也都无法实证什么是涅槃?后因佛陀降生示现成佛转法轮,教导弟子们才渐渐有人实证涅槃,也就是声闻四果阿罗汉、辟支佛舍寿时取证有余涅槃,也是生命的本际,而证得佛果的人,是取证无余涅槃。当有佛教的修..
◎ 悟 才 在中国绘画史上,清初时期北方宫廷奉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画格为正统,江南地区却出现一批富于个性的画家,他们与北方宫廷四王崇尚摹古的画风有很大出入,四僧(石涛、八大山人、髡残、弘仁)乃其中代表。四僧之所以为后世所标榜,就在于他们虽为出家僧人,但都抱有强烈的家国..
知足的艺术◎ 蒋 鑫人的一生 很短暂,如何在有限的生命当中,集中精力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呢?我在生活当中总结出的结论就是,懂得知足。知足即是少欲,能把有限的精力与时间,都集在中一个有用的事物或有意义的事情上面,这样就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好有限的生命,做出更大且有意义的事情。知足是一种艺术,..
观近期一音禅师篆刻艺术作品网络展中,其篆刻作品以“楚系文字的时空叠境”为核心命题,展现出当代篆刻艺术在佛教哲学维度上的突破性探索。这位临济宗天童派第四十三代传人,通过刀锋与石质的对话,构建起禅宗心性论与金石美学的跨时空对话体系。其篆刻实践不仅延续了赵之谦“印外求印”的创新精神,更..
作者:姚崇新收录于:《神僧与观音》第201~217页古代观音信仰起源于印度,随着佛教自印度向域外的传播,观音信仰先后遍及中亚、东亚及东南亚地区,涵盖了亚洲大部分地区。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和地域文化的差异,亚洲各国甚至同一国家的不同区域,对观音信仰的吸收、改造也不尽相同。本文通过柬中两国古..
佛教西来,不仅将精妙的佛法义理带入中国,也使各类文化艺术一并传入,绘画技艺即为其中之一。印度与中亚的画僧,为中国绘画渗入了新的作风,使中华绘画艺术得到了发展。在魏晋南北朝时,已有善于佛教画的名画家,如东吴的曹不兴,西晋的张墨和卫协,相传都擅长佛画。曹不兴所画的佛像,是根据康僧会传..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