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五位七十五法
wuwei qishiwufa小乘说一切有部对宇宙万有的分类法。他们把宇宙间的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分为两大类:由因缘和合而产生的有生灭变化的现象称有为法;非由因缘和合而产生的无生灭变化的现象称无为法。有为法中分为色法十一种,心法一种,心所有法四十六种,心不相应法十四种。无为法只有三种。总计七..
五蕴
【五蕴】是世间五类现象的总称。佛陀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都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由多种因素条件集合而成的。而五蕴,即是构成我们的存在以及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的五项因素。这五类因素则为色、受、想、行、识,总称为五蕴。五蕴即:一、色蕴,泛指宇宙间一切物质现象,亦包括我人的身体。二、受..
外道四执
【外道四执】古代印度的外道,就有关因果论点的四类执著,佛教称之为外道四执,或简称四执:一、邪因邪果,即将万物生起的原因,归之于大自在天的能力。二、无因有果,即承认现存的现象世界为果,但以此果之因难以探究,故否定此果之起因。三、有因无果,即承认现存的现象世界为因,但以此因之结果难以..
唯识
【唯识】梵语Vijnapti-matrata、音译毗若底摩坦喇多,梵语倒置,称为识唯,汉土译为唯识。识者心之别名,所谓唯识,即是简去心外诸法,择取识心。这是遮简迷情、外界有实我实法的存在,表显内界识心的真性法相。换句话说,唯识宗立论,以我人心识之外的万有现象,皆是由我人心识自体所变现而来,亦即是..
有为法
【有为法】为者谓有所作为、造作之意。又简称有为。乃泛指由因缘和合所造作的现象;狭义而言,特指人的造作行为。亦即一切处于相互联系、生灭变化中之现象,而以生、住、异、灭之四有为相为其特征。相对于此,永远不变而绝对存在者,则称为无为法。据俱舍论光记卷五载,因缘造作称为‘为’,色、心等法..
事理
【事理】又作理事。事指事相、事法;理指真理、理性。在佛教中,事、理之相对意义有二:一、凡夫依迷情所见之事相,称为事;圣者依智见所通达之真理,称为理。而此所谓‘真理’,依各宗派之说而有不同,或指四谛之理,或指真空之理,或指中道之理。二、视之为现象与本体之相对,即以森罗差别之现象事法..
法界
【法界】指意识所缘对象的所有事物。为十八界之一。《俱舍论》卷一载,受、想、行三蕴与无表色、无为法,称为法界;于十二处之中,则称为法处。然十八界中其他之十七界亦称为法,故广义的法界,泛指有为、无为之一切诸法。若自现象与本体观之,则可分为四种法界:一、法指万法,界谓分界;诸法各有自体..
心所
心所有法的简称,也就是为心所有的各种心理现象,共有五十一法,即遍行五,别境五,善心所十一,烦恼六,随烦恼二十,不定四。
说一切有部(Sarvastivada)
Shuoyiqieyoubu部派佛教派别。音译萨婆多部,简称有部或一切有部。约在释迦牟尼逝世后300年之际,从上座部分出。在此后半个世纪内,又有犊子、法上、密林山等部从此部分出,所以也称根本说一切有部。学说 以阿毗达磨为立论依据,主张法体恒有,即把世间一切现象分为有为法和无为法两类。有为法是因缘和..
佛像造立前代近真后世失法
亦名:造立佛像如法每多灵异行事钞·僧像致敬篇:“(一、前代近真)今人随情而造,各生奇薄,不追本实,竞封世染。所以中国传像,在岭东者,并皆风骨劲壮,仪肃隆重,每发神瑞,光世生善。如长干瑞像,是阿育王第四女作,脚趺铭云,今在京师,大发灵相。逮于汉世,仿[髟/弗]入真;流之晋宋,颇皆近实..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又作一即十十即一、一即多多即一。谓一与一切,其体用相融而不二。即谓一与多可以等同,用以说明法界缘起中现象间之相即关系。此乃华严、天台等圆教所立之圆融无碍之极理。华严经初发心菩萨功德品中,谓一切中知一,一中知一切,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四中由两方面论证之:(一)就现象之异体关系言,一与..
十因
梵语da?ahetavah。又作十种因。(一)指四缘据所依处之十种分类。即用以说明一切物质现象与精神现象得以产生之十种原因。(一)唯识宗之说法:(1)随说因,依语依处而立。随见闻说诸义时,则能说之语为所说之因。(2)观待因,依领受依处而立。观待甲以生住成得乙之诸事,所待之甲为能待之因。例如以手为因,..
末利
【末利】亦名摩利,此云柰,又云鬘华,堪作鬘故。善见律云:广州有,其华藤生。此翻黄色华,华如黄金色。
迦毗罗
【迦毗罗】梁言青色,亦名劫毕罗,翻黄色。辅行曰:此云黄头,头如金色。又云:头面俱如金色。造僧佉论:具如下出。
揵陀罗
【揵陀罗】或劫宾那,此云黄色,中央戊己,镇星属土。
回光返照
1、反省的意思。2、指病人垂死时突然稍微好转的现象。
经行
在一定的地方兜圈子,目的在避免坐禅时发生昏沉或睡眠的现象。
三部主色
(名数)毗卢遮那是佛部,即如来法界之身,一向白色。次观世音即是阿弥陀佛,其身黄色。次金刚藏(金刚手),即释迦牟尼佛,其身赤黄色,即杂色。见义释十一。
五大色
(术语)地大为黄色。是增味之义也。众色加黄色,则其色必增光。遍于诸色而不违背,不失其性,是即色法之中义也。遍于众色而黄色不违,故不失本之自体。示坚固不坏之性。如彼字遍于诸意而不失自体,是故黄色为金刚不坏之地大色,本不生及安住不动与黄色相应法尔之道理也。次水大为白色。白色远离诸垢随..

刘先和:现象是结果
一位学佛的青年朋友问我:许多学佛信佛的个人、民族、国家很贫穷;不少并不学佛信佛的个人、民族、国家,倒蛮富裕:这是为什么?这位朋友还进而问到:按理说,学佛的、信佛的应该具有福报,具有福德,应该得到善神菩萨的护佑,平安、吉祥、富足,为什么现实并非如此?这位朋友的提问,颇代表一些人的思想..

宽见法师答:听到一种说法是最好不要饿着肚子诵经!?
弟子:我母亲喜欢一早起床就诵经,然后才去吃早饭,因为吃过饭再诵经会感觉昏沉。但她听到一种说法是最好不要饿着肚子诵经,她比较困惑。宽见法师:她这样诵完全可以。你看出家人一起床,刷完牙洗完脸就上早课,那时候人正清醒,精神集中,也不会感觉很饿。上完早课才去吃饭。要是等到吃完饭,人正昏昏欲睡,诵经..

善人多磨难?其中因果有天大玄机
古语云:“祸福无门,惟人自招”、“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的是果报天机之奥妙。因果报应,确是至理。凡物有起因,必有结果,毫无差错。在中华民族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中,许多行善积德改厄运得福报的实例很是耐人寻味。善人无善报?因果报应不虚现实生活中,人们因为看到一些善良的好人遇到很多坎坷..
供灯的功德太殊胜!只有佛陀能知其中微妙
供灯有世间、出世间两种功德。从世间角度讲,供灯者生生世世眼目清净,不会变成盲人,纵然即生中眼睛不太好、身体不健康,通过供灯也能双目复明、获得健康,还能发财、长智慧等等。而最主要的是它出世间的功德,供灯能让我们生生世世获得智慧的明灯,遣除无量众生的无明黑暗,亲睹诸佛菩萨的尊颜供灯功..
练习太极会出现的十种正常现象
异常反应也称不良反应,在练功中由于对练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未能正确掌握,所以在练功中出现一些异常现象,如头昏脑胀、胸腹胀满、气不归原等各种反应。这些异常反应的出现,影响练功的进展和健康,故称不良反应。遇有此种情况出现时,应及时从各方面调整、纠正。一般在短时期内,大约一周左右,即可自..

冬日早殿的惦念
◎ 不 二比板声略早一刻,法师的闹钟响了。之所以要早一些,是为了在上殿前可以不慌不忙地完成洗漱。循着声音,按下了关闭的按钮,此时,室内外都是黑蒙蒙的一片。法师起身,心中默念从朝寅旦直至暮,一切众生自回护,若于足下丧其形,愿汝即时生净土,生命如此可贵,谁人忍心伤害?对可能的无意毁伤,..

蔡礼旭:弟子规学习系列演讲_承先启后 继往开来 第九集
尊敬的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至圣先师孔老夫子在给学生上课,事实上是非常活泼。我们在《论语》里面都有看到,都是夫子跟学生的谈话,或者是跟那时候的一些从政者、那时候的人民的一些交谈,不单是在教室里面上课而已。所以是活活泼泼,一抓到机会教育就会给学生启发。有一次刚好孔老夫子在郊外看到有..

寺院的墙大多为黄色或红色?
很多人会有这样一个疑问,我们在朝访游历名川古寺时,一定会觉得那些飞檐翘角的汉传佛教寺院建筑,规模不一,各有特色,但外墙大都是黄色或者红色,这是什么缘由呢?佛教传入中国后,受到了君王的重视和礼待,寺院多为御令敕建,其规格和色调都以皇宫建筑为蓝本,建造得华丽辉煌,颇为气派。 特别是寺..

宣化上人:专心念佛菩萨的名号,才能领会到其中的妙处
在天气炎热中,大家能不畏热,也不怕山高路远地赶来参加打七,究竟有什么好处?真正的好处,是说不出来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唯有真心的人,才能自然而然地领会到其中的妙处。怎么样才能获得好处呢?没有其他,正如方才所说,只要真心地念菩萨的名号。真心,换句话来说就是专心;所谓‘专一则灵,分..

逆境也能种福田,看你怎么善用其心
大安法师我们只要能够善用其心,都是我们修福德的机会。第一个是遇到顺境的时候,正好修福报。每个人一生,都有顺境,有逆境。顺境就是你这段时间,干什么事情都很顺利,人际关系很和睦,好像好运来了,门板都挡不住。遇到这样的顺境的时候,你自己要思惟,你自己不要得意忘形。要自己思惟,我的家庭现..

仁焕法师:迈向生命的圆满
没有修养的人认为,人来到世间为享受而来。整天都想着自己的享受,自然就整天为享受烦恼。修行人,于享受上越简单越好,于付出上做得越多越好。我们学佛是来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完善生命,发挥生命,圆满生命。认识生命,就是认识生命从哪里来;理解生命,就是理解生命来世间做什么;完善生命,就是于..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