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佛在原译本《无量寿经》(后汉支娄加谶译本)中,曾经嘱咐弥勒菩萨等:我持是经,以累汝曹。汝曹当坚持之,无以为妄增减是经法!
(2)佛在大般涅槃经卷第九中说:“我涅槃后正法未灭余八十年。尔时是经于阎浮提当广流布。是时当有诸恶比丘。抄略是经分作多分能灭正法色香美味。是诸恶人虽复诵读如是经典。灭除如来深密要义。安置世间庄严文饰无义之语。抄前着后抄后着前。前后着中中着前后。当知如是诸恶比丘是魔伴侣。”
(1)佛在原译本《无量寿经》(后汉支娄加谶译本)中,曾经嘱咐弥勒菩萨等:我持是经,以累汝曹。汝曹当坚持之,无以为妄增减是经法!
(2)佛在大般涅槃经卷第九中说:“我涅槃后正法未灭余八十年。尔时是经于阎浮提当广流布。是时当有诸恶比丘。抄略是经分作多分能灭正法色香美味。是诸恶人虽复诵读如是经典。灭除如来深密要义。安置世间庄严文饰无义之语。抄前着后抄后着前。前后着中中着前后。当知如是诸恶比丘是魔伴侣。”
佛为一大事因缘而出现于世,此一大事因缘,即为了化度众生的因缘。法华经说: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无非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印相)左右为刀印而向外二头指著于侧。口诵婆誐嚩帝(世尊),苏婆诃(成就)。见印田七。
(术语)称毗卢遮那如来。大日经五曰:其中如来一切世尊最尊特身。
(术语)一心头面礼拜也。观音忏法曰:一心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世尊。
【一切流转】 p0006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十七页云:复言:世尊!何等名为一切流转?世尊告曰:若是处转,若是事转,若如是转,我总说为一切流转。复言:世尊!是何处转?世尊告曰:于三世处。由我分别。复言:世尊!是何事转?世尊告曰:内外六处。由我取执。复言:世尊!云何流转?世尊告曰:诸业异熟相..
【一切寂止】 p0006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十七页云:复言:世尊!云何名为一切寂止?世尊告曰:一切寂止,略有四种。一者、寂止所依,二者、寂止所缘,三者、寂止作意,四者、寂止果成。
【一切种诸冥灭】 p0009俱舍论一卷一页云:言一切种诸冥灭者:谓灭诸境一切品冥。以诸无知,能覆实义,及障真见;故说为冥。唯佛世尊,得永对治;于一切境一切种冥,证不生法;故称为灭。声闻、独觉、虽灭诸冥;以染无智,毕竟断故;非一切种。所以者何?由于佛法极远时处,及诸义类无边差别,不染无知..
【一向修奢摩他】 p0010瑜伽七十七卷三页云:世尊!齐何当言菩萨一向修奢摩他?善男子!若相续作意,唯思惟无间心。世尊!云何无间心?善男子!谓缘彼影像心;奢摩他所缘。
【一切法皆无有二】 p0010瑜伽七十三卷十页云:问世尊依何密意,说一切法皆无有二?答:即依如是所说五事,由俗自性,说无自性。由别别相,说有自性。
【一切法皆如幻等】 p0011瑜伽七十三卷十一页云:问:世尊依何密意,说一切法,皆如幻等?答:依生无自性性,胜义无自性性,说如是言。
【一切法等于虚空】 p0011瑜伽七十三卷十一页云:问:世尊依何密意,说一切法,等于虚空?答:亦依相无自性性,说如是言。
【一向修毗钵舍那】 p0011瑜伽七十七卷三页云:世尊!齐何当言菩萨一向修毗钵舍那?善男子!若相续作意,唯思惟心相。云何心相?善男子!谓三摩地所行有分别影象;毗钵舍那所缘。
梵语 sarva-dharmābhisajbodhivai?āradya。系佛所具备四种无畏之一。又作诸法现等觉无畏、正等觉无畏、等觉无畏。指世尊觉知诸法,住于正见,于众中作狮子吼,安稳而无怖畏;又以世尊之化他之心不怯不畏,称为一切智无所畏。如法界次第初门卷下之下(大四六·六九四下):“佛作诚言:‘我是一切正智..
乃密教印相之一种。即左右手各结刀印,向外二食指著于侧边,口诵“婆誐嚩帝(世尊)苏婆诃(成就)”。 p17
谓有善法。名薄伽梵。成就无上诸善法故。或修善法。名薄伽梵。已修无上诸善法故。又佛世尊。圆满修习身戒心慧。成就大悲。我无限无量。成无量法。名薄伽梵。又佛世尊。具大威德。能往能至。能坏能成。能自在转。名薄伽梵。又佛世尊。永破一切贪瞋癡等恶不善法。永破杂染后有炽然苦异熟果。永破当来生老..
【路迦那他】大论云:翻世尊。成论云:具上九号,为物钦重,故曰世尊,天上人间所共尊故。此十号义,若总略释:无虚妄,名如来;良福田,名应供;知法界,名正遍知;具三明,名明行足;不还来,名善逝;知众生国土,名世间解;无与等,名无上士;调他心,名调御丈夫;为众生眼,名天人师;知三聚,名佛..
【罽那尸弃】名出俱舍。大论则名剌那尸弃。此云宝髻,亦云宝顶。吾佛世尊,初僧祇满时值此佛,与七佛中第二尸弃,隔二僧祇,先达谓同,故今辩异。
【萨婆悉达】唐言顿吉。太子生时,诸吉祥瑞,悉皆具故。大论翻为成利。西域记云:萨婆曷剌他悉陀,唐言一切义成。旧云悉达,讹也。此乃世尊小字耳。
《碧巖录》云:“世尊一日升座,文殊白槌云:‘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世尊便下座。”《广灯录·金沙禅师章》曰:“开堂,有僧问:‘昔日梵王亲请佛,迦叶白槌事若何?’师云:‘从古至今。’进云:‘恁么即遍天遍地也。’师云:‘收。’”旧说曰:“凡鸣椎白事,皆是白椎耳。然禅林独于开堂称白椎..
宝积经。广博仙人问。佛灭度后。云何种植。获福报耶佛言。诸如来者。皆是法身。若在世。或灭后。所有供养。福无有异。又问。福为积聚耶。佛言。譬如甘蔗未压之时。汁不可见。彼于一节二节之中。求汁积聚了无见者。然彼汁不从外得。福德果报亦复如是。不在施主手中。心中身中。亦不相离。犹影随形○大集..
二乘所得二转依果,唯永远离烦恼障缚,无殊胜法,故但名解脱身。大觉世尊,成就无上寂默法故,名大牟尼。
【有相唯识】陈那对唯识理论,于‘四分说’中是三分家,即于相、见分之外,另立自证分,且主张相分实有,相、见二分俱为实种子所生,即所谓‘相见异种’,故后人称之为‘有相唯识’。
【圣教相违难】这是‘唯识九难’的第三难。外人问曰:如果没有心外实有的色法,为什么世尊在《阿含经》中,说有六根、六尘的十二处的教呢?论主答:其实这六根、六尘,仍是依托内识所变现。世尊为了要破众生的我执,证得我空,故说眼等六根和色等六境内外处的教法。同时为遮除断见(外道计众生死后断灭..
佛的尊称,因佛是世人所共尊的人。
又叫做拈花微笑、拈花示众。
一、菩提树,本名毕钵罗树,因世尊在此树下证得菩提(觉悟),才被称为菩提树;二、娑罗树,又名摩诃婆罗树、无忧树,世尊的降诞和入寂均与此树有关,亦即世尊在此树下出生,也在此树下圆寂;三、阎浮树,世尊在作悉达多太子时,最初即在此树下开始思索世间及人生的真谛;四、必刍,原系雪山所产的香草..
华译为世尊,是佛的别名。
(术语)佛虽说八万四千之法。而佛自证之法,则非可以言说说。又所说之诸教,有本来法性,而非为佛之创说。此义谓之一字不说。四卷楞伽经三曰:我从某夜得最正觉,乃至某夜入般涅槃,于其中间,乃至不说一字。七卷楞伽经四曰: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我于某夜。成最正觉。乃至某夜..
(名数)中论列二天。百论列二天三仙。合之则为二天三仙。二天者,摩醯首罗天与毗纽天也。三仙者第一迦毗罗仙,为数论外道,第二优楼僧佉,为胜论外道,第三勒沙婆,为苦行外道也。辅行十曰:一切外人所计,不过二天三仙。中论一曰:有人言万物从大自在天生,有言从韦纽天生。百论一曰:有人言:韦纽天..
(经名)七佛之略戒经也。附于四分律戒本之后。戒本后偈曰:七佛为世尊,灭除诸结使,说此七戒经,诸缚得解脱。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