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谓, 人生难得一知己,既是难得,又何必强求呢? 苏东坡有句诗说:从来佳茗似佳人,苏东坡视茶为佳人,认定茶是可以帮助自己排忧解愁的心爱之物。 可见,如若茫茫人海中,无法求得一知己,那么何不像苏东坡一样,与茶对话,在悲欢离合、酸甜苦辣的人生中让茶成为你朝夕相处的良朋益友。 茶,它是无声的,但是于无声之中胜似有声,于静默之中给人以强大的力量。 它不吵不扰,就那么静寂无声的呆在它的位置上,以最美好的姿态等待着你的到来。 茶,它不会像咖啡一样,给你以浓重的苦涩感;它也不会像酒一样,给你以膨胀感,让你有面红耳赤的机会,让你有肢体不协调的时候。 它总是那么优雅,不急不躁、稳稳当当是它的个性,有着俯瞰众生的气魄,有着在时代的大浪淘沙中运筹帷幄的气度,教会你以淡定、从容的姿态为人出事。 茶,它可以是感性的,在你孤独无助时,像母亲般温柔,抚慰你所有的感官,愉悦你的灵魂,鼓舞你奋发前进;它可以是理性的,像导师一般,让你在安静的氛围中沉着思考,理清思路,不被外界所侵扰。 茶,世间的沧海桑田、斗转星移的变数尽收纳于它的浮浮沉沉之中,如明镜般洞悉世间万事万物,每一次都能倾听你的内心独白,与你进行一场心灵对话。 这时候,你可知最是知己便是茶。
相关推荐
不受谏戒犯缘
戒本疏·九十单提法:“五缘成:一、将欲作罪;二、他如法谏;三、知己所作非,前人谏者是;四、拒谏不受;五、随作犯根本,违谏故结提。”行宗记释云:“犯缘,第五,初违但吉,待作方提。”(戒疏记卷一五·一一·七)行事钞·随戒释相篇:“五缘:一、己欲作非法事;二、他如法设谏;三、知己所作非..
八达
高僧支学龙。博通内外。阮胆等名士。并为知己。呼为八达。
十八不共法
三藏法数云:一、身无失 谓佛从无量劫来,常用戒定智慧慈悲以修其身,此诸功德满足故,一切烦恼俱尽,是名身无失。二、口无失 谓佛具无量智慧辩才,所说之法,随众机宜,皆得证悟,是名口无失。三、念无失 谓佛修诸甚深禅定,心不散乱,于诸法中,心无所著,得第一安隐处,故名念无失。四、无异想 谓佛..
戒体应须明识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所以别解脱戒,人并受之;及论明识,止可三五。皆由先无通敏,不广咨询;致令正受多昏体相,盲梦心中缘成而已;及论得不,渺同河汉。故于随相之首,诸门示现;准知己身得戒成不;然后持犯,方可修离。”(事钞记卷一六·一·一二)..
三相了知己信
【三相了知己信】 p0206瑜伽七十一卷十三页云:复次且由三相,应自了知己所有信,乃至是善男子。一、由依处故。二、由自性故。三、由时分故。云何由依处故了知己信?谓如实知,若事,是信之所依处;信缘彼生;当知彼事,决定是我信所依处。云何由自性故了知己信?谓如实知软中上品己所有信。云何由时分..
            雪漠:每个当下的安住便是离苦得乐
每个当下的安住便是离苦得乐迷则随染缘,现为众生界。悟则随净缘,涅槃由此生。随缘而升沉,心体无减增。化妙用之源,觉性之明分。明分达于外,化为心之用。什么叫“众生”?它是所有生命体的总称,还是所有人类与动物的总称?实际上,众生的范围比这两者都更要广泛,它指的是有情世界的一切成员,这些成员有一个..
            阿姜查禅师:“正见”便是出家人正确的居所
佛法的修习违逆我们的习气,真理违反我们的欲望。因此,在修行当中会有困难存在。有些事我们以为是错,却可能是正确的;同样地,我们认为是正确的,也许就是错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的心处于黑暗中,无法看清真理!我们什么也不懂,因此被人们的妄语所愚弄,他们将对的说成错的,将错的说成对的..
            起心动念便是因果
起心动念便是因果 从前梁武帝在世时,有一天他看见一桩奇怪的事情。某甲在卖瓜,某乙先来向他买瓜,某甲说不卖。后来某丙来向某甲买瓜,某甲却很高兴的卖给他。梁武帝看见这种情形,他大惑不解,于是就去问志公禅师。志公禅师是得道的高僧,有了解过去世的神通智慧。志公禅师告诉梁武帝说:“这卖瓜的..
最高的帝王学,便是老子的《道德经》
道家学说的学脉传承、学派关系比较复杂,但有一点是我们公认的,那就是,老子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和首席代表,《道德经》是道家学说的核心经典和巅峰之作。《道德经》又称《老子》,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
古训:拿起即是放下,舍去便是得到
有一句禅语说:忧生于执着,惧生于执着;凡无执着心,亦无所忧惧。1坦山和尚从小就勤奋好学,遍览佛家经典,虽然年纪轻轻,却悟道颇深。一天,坦山带着徒弟一同前去拜访一位佛门大德,那位高僧住在数十里之外的一座山上。正值十月,天空还飘着带着凉意的秋雨,师徒二人冒着风雨一路前行。走着走着,徒..
人生艰难处,便是修心时
王阳明--心学的创始人,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据说他的心学早已传至日本、朝鲜等多个国家,立德立言其成就在明朝达到了顶峰。他首次提出了心学,更提出心学的宗旨是致良知,这不仅对我们的身心修行有极大的帮助,还能够解决我们的人生问题。今天就来给大家分享王阳明心学中的六大智慧,希望能够..
我们都需要一个知己
导读如今社会越来越现实,整个社会进步都靠利益驱动,但是我们此时更需要知己。越努力越孤独,越奋斗越寂寞,如果能得一知己,无论是红颜知己,还是惺惺相惜的朋友,人生足矣!传说很久之前,有个非常喜欢喝茶的财主,凡是到他家喝茶的人,无论贫富,只要来,他就吩咐下人好生招待。一天,财主家门口来..
            绿竹荫下学禅茶
绿竹荫下学禅茶◎ 陶诗秀静坐,容易,喝茶、泡茶,简单。加上禅字,可真是别有洞天。因缘际会,来到幽静的台湾玉簧雅致生活禅推广协会。丛竹下,学习坐禅及茶禅。过去只听闻别人谈茶禅,却不知茶禅如何参。两天欢欢喜喜地过去了,看待生活,有了更丰富的解读。坐禅时,师父教我们自然呼吸法的修练步骤..
            一句阿弥陀佛 便是最好的念佛法门
一句阿弥陀佛便是最好的念佛法门蕅益大师念佛法门,别无奇特,只深信力行为要耳。佛云,若人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天台云,四种三昧,同名念佛。念佛三昧,三昧中王。云栖云,一句阿弥陀佛,该罗八教,圆摄五宗。可惜今人,将念佛看做浅近勾当,谓愚夫愚妇工夫。所以信既不深,行亦不力,终日悠悠..
            拜访绍云长老:结缘乃是亲人,放下便是重生
坐落于安徽含山县褒禅山的千古名刹褒禅寺,云雾缭绕,庙宇如林,巍峨壮观;寺内飞檐流角,明柱斗拱,古色古香。住持绍云法师今年八十有二,仍精神矍铄,不辞辛苦,讲学弘法于四海,无畏布施于黎民,德厚流光,闻名遐迩。经友人引荐,我们慕名前往。据史料记载,唐贞观12年,高僧慧褒禅师结庐于此,潜修..
            最难的便是管理自己的心!
明海法师管钱,钱不讲话,随你用度;管物,物也不开口,随你搬动。管人也还不太难,最难的,是要管自己的心!管理学的最高境界,是管心,你会管心吗?管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管理,比如带着几个人,管着一点事,挣着几块钱;广义的管理呢,比如你在家里面管几口人,或者每个人自己管自己,管理自..
            贤崇法师:记住并实践这四句话便是修行
一颗禅心处处禅禅究竟是什么,很难用一句话去诠释,甚至也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但是在生活中,我们会看到一种状态:有的人给你的气息十分宁静安详,这,其实就是禅的境界。他身上洋溢着仁爱、慈祥、清净、喜乐、自在等等,此种状态,即是禅境。再比如房子的布置,或清新雅致,或温馨爽洁,人置身其中非常..
            品一杯禅茶 参一种禅机
生活禅为赵州柏林禅寺净慧法师所提倡,是禅宗思想在现实生活条件中的具体表现,它默契了人间佛教思想,强调了禅最精要的内容:在生活中体味禅悦,在禅悦中落实生活。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是具体的茶事实践过程,同时也是茶人自我完善、自我认识的过程。茶人通过品饮而悟道,称作茶道。由此可见,茶道在..
            行为的准则与处事的方法便是尊重包容
宽昌法师人们都喜欢拿自己的优点去比较别人的缺点,同时拿自己的优点来衡量别人的举止、行为,在看到别人不如自己的方面时会说:唉,比我差远了!当看到别人的长处和优点时,不屑一顾的说:有什么了不起,我也能够做得到!很多人一天专门去看别人的缺点和短处,没有一点见贤思齐的想法(意识),这就是..
            刘素云:众生皆可成佛,放下便是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心得体会题目是:众生皆可成佛,放下便是。我的姐夫郭永发(刘素青老居士的丈夫)今年五月二十日(阴历四月二十二日)早八时预知时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作佛去了。他的往生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也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可以这样说,姐夫的往生对我触动非常大,让我感到震惊。我的姐夫郭..
自然运转作意
【自然运转作意】 p0601瑜伽十一卷十七页云:自然运转作意者:谓于四时决定作意。一、得作意时,二、正入已入根本定时,三、修现观时,四、正得已得阿罗汉时。
烦恼断有多种
【烦恼断有多种】 p1194瑜伽五十九卷七页云:复次诸烦恼断当知多种。略则为二。一、诸缠断,二、随眠断。诸缠断者:谓贪瞋断,乃至疑断;萨迦耶见断,乃至邪见断;见苦所断断,乃至修道所断断;欲界所系断,乃至无色界所系断;散乱断,晓悟断,羸劣断,制伏断,离系断。当知离系断、即是随眠断。..
点心
禅宗指斋食(昼食)前之小食。关于点心之义,据禅林象器笺饮啖门载,点心,点于空心也。即以食点空腹之义。我国唐代即有点心一语,一般指间食。又唐代之德山宣鉴禅师于尚未大悟前,曾遇一婆子,婆子藉所贩卖之点心(油糍)为缘,引金刚经之文而勘验之(卍续一四八·一四○上):“金刚经道:‘过去心不..
立雪
(故事)二祖慧可之故事。慧可参达磨,时天大雪,积雪过膝亦不动。磨悯而问曰:汝久立雪中,当求何事?可悲泣曰:惟愿和尚开慈悲甘露门,广度群品。见传灯录达磨章。
玉泉
(寺名)寺名。天台智者所居。智者别传曰:于当阳县玉泉山,而立精舍。蒙敕赐额,号为一音,重改为玉泉。其地本来荒险,神兽蛇暴。止观一上曰:于荆州玉泉寺一夏敷扬。
旦过寮
(堂塔)谓禅林行脚僧之宿泊处也。夕来宿,过旦去之义也。游方之人到某寺则先解打包入旦过寮憩息,然后与师家相见。见象器笺二。
百日经
(行事)限百日之期而书写经文也。
随机
(术语)谓佛之设教,一随众生之机也。最胜王经二曰:随机说法利众生。瑜伽释曰:诸经论就相随机种种异说。戒疏一上曰:适化无方,随机隐显。
讽经
(仪式)调音声而讽诵经文也。原为婆罗门之法,佛亦于比丘许之。即梵呗是也。能之者称为经师。梁僧传设经师一科。
谛观
(人名)高丽国沙门。吴越王钱俶发币使于高丽,求天台之教乘。彼国使谛观赍之,且诫曰:于中国求师问难,若不能答,则夺教父而回。师既至,闻螺溪义寂,善于讲授,往参谒之,一见心服,逐礼为师。尝以所制四教仪藏于箧,人无知者。师留螺溪,一日坐亡。后人见故箧放光,开而视之,则唯此书而已。由是盛..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