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光: 觉后空空无大千,请问还有因果否? 末学一日入梦,人群中将老母走失了,深责不已,竟至梦醒。忽而觉醒:此梦境也,何过之有?何必深责不已?由此推知,吾人一生正如此梦,虽有功过因果,终究无实。进知六字大明咒正是教人出梦之法。 近日升起疑问:如我佛释迦如来为大觉者,观法如化,正如大梦已醒之人。为何还要入梦中救度众生?既是梦境,又何必要入于其中?入得梦中又要受因果所缚?不懂不懂。请示请示。. 二麻子: 您问的这个空空无大千的“觉后”有没有自我呢? 如果还有自我,那么就有一定也有大千。如果没有,业果有受者吗? 智光: “您问的这个空空无大千多“觉后”有没有自我呢?” ──有个觉性在,因一念动,则大千复又现前。 “如果还有自我,那么就有一定也大千。
相关推荐

大乘修学的基础_4
尊敬的各位大德,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地藏菩萨本愿经》,上次我们看到地藏菩萨的前身婆罗门女,她的母亲因为在生时造作恶业,不信因果,不敬三宝,所以堕到地狱里面。婆罗门女孝心真切,在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的塔寺那里,大兴供养,感得如来示现,教导她念佛。因此婆罗门女回到家里一..

图解佛教基础知识:五蕴
图解佛教基础知识——五蕴
佛教基础你知道多少?
【三毒】:贪、瞋、痴。【三学】:戒、定、慧。【四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十法界】:地狱法界、饿鬼法界、畜生法界、阿修罗法界、人法界、 天法界、声闻法界、缘觉法界、菩萨法界、佛法界。【六大..

界诠法师:佛学基础 第三章 五乘教法 第三节 缘觉行果
第三节 缘觉行果一、名义缘觉乘,又云中乘,亦云辟支佛乘,速则四生,迟则百劫间,修空法,不依如来声教,感飞花落叶之外线,证辟支佛果,泽云缘觉,或独觉。言缘觉者,一谓因观十二因缘,断惑证理,一谓因观飞花落叶之外线,感世无常,断惑证理。言独觉者,谓千元佛世,或观十二因缘,或现飞花落叶,独自善证寂灭理。《瑜..

界诠法师:佛学基础 第五章 百法之要略 第二节 心法
第二节 心法心法,心作用的根本主体,自在线取各自所对境界,起分别虑知之作用。造善恶五趣轮转乃至成佛皆由此心,又叫心王,共八种识,识是心的别名,本义为了别,了谓觉了,别调分另u,能于境觉了分别故名识。眼识依眼根而起了别青黄等色长短等形之心。即是根对境而产生识——了别。根有胜义根和扶尘根之别,感..

界诠法师:佛学基础 第六章 有情之身心 第一节 五蕴
第六章 有情之身心第一节 五蕴佛法以有情为中心为根本,情是情感活动,小至接蚁,大至人类,时刻在情感的生命狂流中。但有情各类有迷悟、有思想境界不同,总不外有情是物质和精神的和合物,故佛不偏物质,不偏精神,而二者合论。有情的身心不外乎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之范畴,亦即以此三科观察有情之真相。一、..

广超法师:佛学基础知识 六波罗蜜
六波罗蜜一、菩萨之意:‘菩萨\’是梵语‘菩提萨埵\’(Bodhisattva)的简称。‘菩提\’是觉悟的意思;‘萨埵\’是有情之意,‘有情\’简单地说既是众生;‘菩提萨埵\’就是觉悟的众生。觉悟的众生有三种:一者、罗汉--自己觉悟;二者、菩萨--除了自己能觉悟之外,还可引导别人觉悟;三者、佛--自己能觉悟,又可以..

广超法师:佛学基础知识 五蕴
五蕴一、五蕴:我们念佛经时,经常听到五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上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所谓\‘蕴’译自(Skanbha),旧译阴或众。意义是积聚,五蕴既是五种聚合。所谓:(一)、色蕴:即物质的积聚。色蕴包含内色与外色。内色就是:眼、耳、鼻、舌、身--五..

佛学基础:编者序言 作者序言
编者序言 作者序言编者序言《佛学基础》一书系界诠法师编辑。界诠法师俗姓李,福建省福鼎店下人,1959年11月19日出生,自幼善根深厚,聪慧过人。1978年7月,在福建太姥山平兴寺披剃出家。1981年在北京广济寺受具足戒。1984年毕业于中国佛学院。19851991年执教于莆田广化寺福建佛学院,并担任教务长及监..

佛学基础:第四章 佛学之宇宙论 第一节 三界六道及九地
第四章 佛学之宇宙论 第一节 三界六道及九地对于宇宙天体的构造,佛教认为是有情业力所感佛陀说教意在转迷启悟,所说诸法重在心法上之辨解,对于世界之形成不过于追究,诸般多随世俗而说,倘若细究则有碍于修道。宇宙者,指空间(宇)和时间(宙)。佛典中称为法界,法是诸法,界是分界。又回莫如,因..

佛学基础:第三章 五乘教法 第三节 缘觉行果
第三章 五乘教法 第三节 缘觉行果一、名义缘觉乘,又云中乘,亦云辟支佛乘,速则四生,迟则百劫间,修空法,不依如来声教,感飞花落叶之外线,证辟支佛果,泽云缘觉,或独觉。言缘觉者,一谓因观十二因缘,断惑证理,一谓因观飞花落叶之外线,感世无常,断惑证理。言独觉者,谓千元佛世,或观十二因缘..

佛学基础:第四章 佛学之宇宙论 第三节 四劫
第四章 佛学之宇宙论 第三节 四劫佛典分世界之成坏为成住环空四期,或称四劫。劫者,泽云时分、大时、长时。此大时不能以通常之年月日计算,时极少为刹那,时极长为劫。从人寿无量岁,每百年减一岁如是减至十岁;又从十岁每百年增至一岁,如是增至八万四千岁。此一增一减为一小劫,即一千六百八十万年..

达真堪布:不喜欢闻思修,只喜欢打坐的人要注意了
达真堪布:不喜欢闻思修,只喜欢打坐的人要注意了现在有些人修禅定只是静坐,并不明白诸法的真相真理,也不闻思修,相续中也没有产生智慧。只有通过长期的、持之以恒的闻思修,最后才能产生智慧。 现在尤其是在汉地,有很多人受禅宗的影响很深,都特别爱打坐、静修。但若是没有一定的基础,没有一定的..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