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佛法的价值
「大乘佛法」在当今社会上的价值,除了对于戒杀、素食的推广,并促进社会的安宁祥和之外,也对个人于面对世间内外境之诱惑或恐惧时,能提供人心超越的智能,与心灵安定的力量!
同时更能从大乘教义中,体解一切众生的苦难相,使我们愿意为解脱一切众生的苦难,而努力精进自己,成就自己和别人!
因此我们安顿与内观自己的力量,也将会更加的强大,更能坚固「善」的心力与实践于心中。从而使我们具足大乘菩萨的心、行,这才是大乘佛法在当前世界中,更为特殊而不共的甚深价值!
大乘佛法的价值
「大乘佛法」在当今社会上的价值,除了对于戒杀、素食的推广,并促进社会的安宁祥和之外,也对个人于面对世间内外境之诱惑或恐惧时,能提供人心超越的智能,与心灵安定的力量!
同时更能从大乘教义中,体解一切众生的苦难相,使我们愿意为解脱一切众生的苦难,而努力精进自己,成就自己和别人!
因此我们安顿与内观自己的力量,也将会更加的强大,更能坚固「善」的心力与实践于心中。从而使我们具足大乘菩萨的心、行,这才是大乘佛法在当前世界中,更为特殊而不共的甚深价值!
佛法是真理智慧,释迦牟尼佛证悟此真理体系。设若释迦牟尼佛没有证悟佛法,佛法真理依然恆古常尔。牛顿三大力学定律是牛顿发现的,设若非牛顿发现,马顿发现可以不?驴顿发现可以不?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任何人都可以。三大力学定律在狭义宇宙中是公理性规律,并不因为是牛顿发现的,就可以理解为牛顿发明的。同..
佛法,就是分辨世间的相对,了解相对的纷扰;于中予以突破,不为纷扰而迷惑,精进修养而出离;直到入达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胜境界,才算是圆具了的佛陀之法。例如:烦恼的内涵,总不外色尘内境,引起烦身恼心;无论是善恶、对错、褒贬等,悉皆是相对法。菩提的形成,来自烦恼之中;也就是烦恼发动之时,面对烦恼,于中..
昭慧法师在其《佛教伦理学》中曾经指出:缘起论是精密的因果律,佛法以此为总纲,解明世间生成与还灭的原理。护生论则是佛法中一切伦理规范的终极精神。这是很有道理的。由缘起论,让我们懂得了世间一切事物、一切现象,有生必有灭。其所以生,所以灭,都是因缘和合(由众多条件所构成),无一不是相对..
沉香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哪里?沉香的价值到底在哪里?是以沉不沉水来定价吗?我们应该从哪方面来衡量沉香的价值?沉香值得收藏吗?沉香热持续高涨,很多不太了解沉香的朋友会有疑问,沉香的价值到底在哪里?是以沉不沉水来定价吗?我们应该从哪方面来衡量沉香的价值?沉香值得收藏吗?下面做一个简单..
《成佛之道》〈大乘不共法〉丙、大乘行位(p.398~p.418)释厚观(2003.9.10)一、(p .398)大乘之修行阶位(参见《成佛之道》(增注本)p.400,p.403-p.404)1. ────十信(十善菩萨)修习大乘信心(菩提心)不退,入于大乘道。2.胜解行地 ┬ 十住 ─重于空性胜解的修习成就,安住胜义──┐(资粮位)├ 十行 ─重于..
净就是执着有清净的东西。有些人认为有所谓清净这回事,认为世间是污染的,他要追求一个清净的境界,到清净没有污染的地方。佛说净是一个颠倒,因为你的心执着认为有清净与不清净。你以没有烦恼的心为清净,但佛说不是,它是一个名称叫做清净,没有一个真真实实的清净。有些修行人执着有所谓清净的国土..
昔日,佛陀常在恒河周边游化,为众生广说妙法,每次佛陀说法之时,都会有很多有情众生以及鸟兽前来听法。这一天,佛陀又在宣说佛法,一位放牛的老翁听闻佛陀又在为众生开示妙法,于是拄着拐杖来到了恒河边,聆听佛法。老翁因为过于专注听佛授法,所以没有看见自己的拐杖下压了一只蛤蟆,而这只蛤蟆也因..
得免驴胎《法句喻经》昔有天帝释。五德离身。自知命尽。当生陶家。受驴胞胎。甚大愁忧。自念三界之中。济人苦厄。唯有佛耳。驰往佛所。稽首伏地。至心归依佛法圣众。未起之间。其命忽终。便入驴胎。时驴践坏其家坏器。其主打之。寻时伤胎。其神得入故身。复为天帝。佛言。善哉。能于陨命之际。归命三尊..
龙树菩萨化导不信佛法国王,蝉蜕而去自在往生 龙树菩萨从龙宫出来后,准备大弘法化。但是弘法需要有因缘,需要有大力之人支持,如果能得到国王的护持,佛法一定能够大兴,所谓“不依国主,法事难立”。于是,龙树菩萨准备去化导一位国王。这位国王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不相信佛法,只相信外道,而且还诽..
此土闻经《汉法本内传》汉明帝。遣蔡愔。秦景。王遵等。十八人。至天竺国。得梵僧摩腾。竺法兰。及佛经。图像还。帝问。法王出世。何以教不及此。腾曰。天竺。乃大千世界之中。诸佛出世。皆在于此。余处略偏。佛故不出。然百千年后。皆有圣人传教往化。时帝大悦。永平十四年正月朔旦。五岳诸山道士褚善..
韩愈,字退之,唐河北昌黎人,三岁丧父,由哥哥嫂子抚养长大。韩愈早年深研儒学,并以儒学为正统,认为佛教不过是外国人的一种法术罢了。他反对佛教可以说到了舍生忘死的地步,当朝皇帝唐宪宗准备迎请佛的舍利供养,韩愈竟然上书《谏迎佛骨表》,如此不给皇帝面子,唐宪宗看了《谏迎佛骨表》,勃然大怒..
邪淫毁我前半生,佛法救我出苦海邪淫毁我前半生,佛法救我出苦海一名邪淫者的泣血忏悔在没遇到佛法之前我的人生是迷茫的,不知道人生到底应该追求什么,怎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我的前三十年过的很苦,人生没有正确方向和指引,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并且稀里糊涂的犯下了诸多错误,造了很重的罪..
信众问:接触佛法不久的人应该怎样培养对佛法的诚心和恭敬心?宗舜法师答:在《法华经》里面有一位常不轻菩萨,他见到一切人都向他们顶礼,说:我不敢轻视你们,因为你们将来也会成佛,所以我对你们就像对佛一样的恭敬。我们可以学常不轻菩萨,哪怕在心里我并不认为他是一个佛,但是不妨先从说他一定将..
知见正,就是正法,知见邪,就是末法我们反思、反省,我们扪心自问,这么多年来我们都在做了什么?都在身外求法,都在满眼迷茫,满心的焦虑。无法通过外在,改变我们的内在;无法通过佛法,改变我们的活法;无法通过内在,担当外在,无论内外,不过都是方便,不是根本。我们却都在沉眠在自以为是、一厢..
智海法师答:不正确的见解,一定要排除了。先入为主的成见一定要排除,如果是相应于法的就和谐。如果不相应于法,就不能和谐。比如,一个客人先到你家里做客,和你单独相处,你们俩无论怎么相处都很融洽,不管你们怎么相处,都不会发生矛盾。但是,后来的客人,能不能得到先来客人的融洽接待呢?能不能和谐相处呢?..
智海法师答:当然有环境更好,没有环境,自己好好学习,学习佛教的三藏十二部经典。实际上,学习佛法的受益,是在听经闻法,学习经典中达成的。先从学习过程中了解怎么学佛,然后,是佛法的礼仪、思想、言语、行为的实践。..
智海法师答:其实也是我们刚才所说,判断是非也从这里面来。我们说佛法分为人天乘的佛法、声缘乘的佛法、乃至佛乘的佛法,于是功德在三乘佛法里面,相应的功德指的都是不一样的。比如人天乘的佛法,我们能够着眼于未来,勤修善法,就有功德了。相应于声缘乘佛法,能够生起出离心、坚固出离心的就是声缘乘的功德..
问:《金刚经》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是什么意思?成刚老和尚:一切法就是一切事物,体性空寂,法法皆实相。如果是佛法,我们妄想执着它,那么举体都是妄想,就不是佛法,而是众生法了;众生法,我们不妄想执着它,心无所住著,那么一切法都是佛法。我们就于一切事物上得解脱。就是这个意思。一切法都是..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佛教徒如何从六度中的禅定去了解大乘思想之八─正确的学佛观点之三十一《佛教徒如何从六度中的禅定去了解大乘思想之八─正确的学佛观点之三十一》 作者:香隆立嘉措仁波切ShangLongrikGyatsoRinpoche 记得大约二十年前,当时受一些同修之邀,讲了一些和般若空性相关的题材课程,后来..
第一讲述要义——佛法之总纲《佛说八大人觉经》讲义述要义——佛法之总纲诸位大德、诸位善知识:我们今天非常荣幸的有这个因缘,在网络佛教聊天室里面一起学习佛法!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是《佛说八大人觉经》,这部经典对我们整个佛法的把握非常重要。讲这样的一部经典,我们要分开几个段落来进行,由于时间的..
水沉木乌木收藏价值几何,顾名思义,凡是可放进水里,而又不致浮起,同时又不影响水质,都可以成为水沉木,很多水沉木是造景的好材料,但是其中营造出自然效果最好,同时又可和水草完美无暇地融合,可能就数水沉木和石材了。为一种名贵的木材,也称为阴沉木乌木。那么水沉木乌木收藏价值几何呢?在中国..
文玩的价值总是起起伏伏、有高有落的,曾经热极一时的紫檀、菩提、橄榄核、核桃等目前的火热普遍有所降温,而沉香却是少数具有保值的木质文玩之一,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沉香的珍稀价值无所能及。 沉香恐怕是现今世上最具值钱的木头了,不过这种价值仅限于天然野生沉香。目前,世界上能够生产出沉香的..
据相关数据调查,如今的沉香资源已经越来越稀缺,尤其是优质的野生沉香,资源已近枯竭,在市场上更是一香难求,基于此,近几年的沉香市场价格也一直在飙升。据悉,十多年前,每公斤奇楠香以万元的价格便可购得,而现如今市场上奇楠香的价格已上涨了数百倍甚至千倍,其价格早已改成以克标价了,每克因品..
尽管沉香的终极价值在于香韵,但是否沉水,一直也是左右其市场价格的最重要参数之一,当然这也是令无数玩家颇为纠结与头疼的问题。如何迅速判断一粒沉香珠子,或者一串沉香手串是否沉水呢?一定要放到水里试一下吗?非也。不到万不得已,建议最好不要用手串试水,因为这样会对珠子的外观有较大的损害。..
1、野菜的优势综合起来野菜受欢迎主要有以下优势:一是因为野菜营养丰富,又能防病治病。经常食用野菜可以弥补家常蔬菜中得不到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同时野菜又是提供膳食纤维的很好来源。研究证明,野菜纤维对于防直肠癌、糖尿病、冠心病、胆结石、痔疮等疾病都有好处。二是因为野菜具有较强的抗病、抗..
翟镜铭笔记今天我们演讲的就是人生的真义。人生在世究竟为些什么?究竟应该怎样彻底答复出来?我们人类天天的活动着,究竟为什么事呢?在一般常人的解答,人生无非求衣食住三件事。只能上事父母,中为己身,下畜妻子,就是了事。但我们要问一问,人类生活是否正如这一样的简单,这是很值得我们去寻求的一个问题。..
香隆立嘉措:佛教徒如何从六度中去了解大乘思想之二 正确的学佛观点之二十五作者:香隆立嘉措仁波切 Shang Longrik Gyatso Rinpoche 佛教之所以对于戒律至今仍然信守不渝,主要是为了遵守当年佛陀所指示的一些佛教徒应该遵守的生活规约,以及佛陀圆寂以后,僧团所共同拟定的律仪。戒律本身并非是生硬刻..
大安法师:如何把佛法介绍给家人问:弟子一接触到净土法门,就欢喜信受,并想方设法介绍给不曾接触佛法的家属,但家人对于弟子送的讲经书籍和光碟不感兴趣,不是拒绝收看,就是说没时间看。弟子应该怎样做呢?大安法师答:你接触净土法门,通过念佛,得到身心上的益处,亦希望自己的家人也能同信净土法..
众多沉香制品中,沉香雕件可谓是特殊的存在,因为沉香雕件的价值不止取决于沉香原材本身的价值大小,还取决于雕工品质的好坏,这是其他沉香制品都不具有的。另外,沉香雕件的精神文化价值相比于其他沉香制品,更是胜出一筹。那么,沉香雕件究竟价值几何,作为沉香收藏者,又该如何通过评判沉香雕件价值..
饥馑旱潦,刀兵瘟疫,皆心之所感召也。尝闻医之治病也,必先探其病之源,然后施之以药。救世亦然:救世必先救心,心乃诸病之源也。而欲求救心之法,则佛化尚矣。佛化之所以救心者何?亦曰:持戒而已矣,习定而已矣,修慧而已矣。世之所以强凌弱、众暴寡以至相争相夺、相残相杀而无已者,皆由贪瞋痴之使..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扫码后自动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