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思业禅师祖上世以屠宰为业。他未削发前,也是一个屠夫。一日,他正在杀猪,就在尖刀刺进猪颈、猪血向外喷涌的时刻,他溘然洞彻心源,于是便放弃屠宰,削发为僧,并作偈云:昨日夜叉心,今朝菩萨面。菩萨与夜叉,不隔一条线。 不知诸位同伙看到这个故事有何感想,我已经是被激动地泣如雨下。都说生活不轻易,但纠结与解脱,焦躁与清凉,残暴与悲悯,自私与奉献,从来就不是什么弗成超越的鸿沟。在这宽阔的生命里,没有什么缺点弗成以被原谅,没有什么缺点弗成以被改变。生活里的解脱,也从来就不需要去画蛇添足地加上很多硬条条、硬框框,而是一场随时随地的成就,是一场随时随地的改变。 虽然生活里有很多弗成避免的烦恼,但从来就不需要动不动就自称业障重,这种故作谦虚的表达,会把自己带入一种深深的偏见:业障重必定不得解脱,业障重必定需要费尽九牛二虎之力。那么你业障重就业障重去吧,那么就去自己熬煎自己吧,带着这种有色眼镜打量自己。不要把任何工作看得多么绝对,要知道,世事无绝对,任何绝对的认知,不是哪小我、哪件事没有了愿望,是自己让那小我、那件事,在自己心里横出了一道难以超越的墙。 生命如斯辉煌,你却如斯幽恨绵长;世界如斯美好,你为何却被气得跳脚?生活从来就不是一场固执的自我熬煎。生活的禅法,需要的不是对烦恼的沉溺,也不是一味的对自我的否定,而是一场深刻的洞察,去识破那些烦恼的虚妄不实;生活的禅法,需要的也不是那些被动敷衍,而是一场积极的自我成就。 假如要说生活里什么最公平,我可以确定地告诉人人:是聪明最公平。聪明的获得,从来就不依靠权力,也不依靠钱财,更不会依仗其他势力去强取豪夺。它是一种对生活的思虑,是一种对烦恼的洞彻,它是一种在磨砺中的觉醒,是一种在偏见中的解脱,但它更是一种自我受用。 什么是生活?是一种用透彻的聪明,去活一场宽阔的解脱,更是一场随时随地的觉醒。纠结的是自己,解脱的也是自己;脆弱的是自己,勇敢的也是自己;焦躁的是自己,平和的也是自己;躲避的是自己,承担的也是自己;用一种偏见、一种固执去熬煎生活,这生活自然是千疮百孔;用一种宽阔、一种温和去对待生活,这生活自然是安闲超脱。生活里缺少的不是幸福,而是那场积极的自我承当。 夜叉菩萨不隔线,烦恼菩提零距离。什么是生活的真谛?有所着就是死活,无所着就是涅盘;有所着就是烦恼,无所着就是菩提。生活里需要多几份觉醒,多几份透彻,去活出自己的坦坦荡荡、心无所着。对生活的解读,更要侧重于那个立竿见影的当下承当和解脱。(文/恒愚法师)
相关推荐

难怪孙悟空对女妖怪不感兴趣,你看看须菩提都教他什么法术了?
难怪孙悟空对女妖怪不感兴趣,你看看须菩提都教他什么法术了?《西游记》不仅是一部经典的神话小说,也是一部盛产美貌女妖的小说。孙悟空西天取经,一路降妖除魔,遇到的美貌女妖怪不在少数。俗话说,异性相吸,但是孙悟空对再美丽的女子都不感兴趣,无动于衷。这问题,在原著中有两处地方进行了明显的..

零距离观礼洒净仪式
零距离观礼洒净仪式洒净,是佛教的一种仪式,即洒香水以净物之仪式,又作洒水。初听旁人说起这两个词,我是不明的,次日,就见到一场洒净仪式,大开眼界。初六的南山寺,说好的洒净仪式如约而至,满心期待,看个好奇和新鲜。这一天,人和游客比往常都多。在佛堂内,除去那些僧人,将近上千的信众穿着同..

怨害之起烦恼为根
从前,优填王的儿子名叫娑罗那,心乐佛法而出家学道,行头陀苦行,在山林树下打坐,修习禅定,系念一心,专注不乱。当时有一位生性凶暴的恶生王,带着宫女们出外巡视游玩,来到了这座树林,停下马车稍作休息,不久便睡着了。这些宫女看到国王睡着了,于是到处游玩,看到一位比丘在树下打坐,修习禅定,..

年轻人如何净化心灵,克服物欲、私欲,排解各类烦恼?
问:您能否从佛教的角度对我们年轻人就如何净化心灵,克制物欲、私欲,排解各类烦恼,提出几点建议?大安法师答:现在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出生、成长在我国改革开放时期,具有很强的现代意识,思想活跃敏锐,求知欲强,刻苦耐劳,有许多良好的品德。然而生长在这个市场与科技为主干的现代社会,面临着越..

智敏上师:为何有些人学佛越久慢心越大,烦恼越重?
今天,有位同学送来一张条子,并谈了他的感受,在此给大家念一下:近期的《福智之声》上刊有洛桑校长的一番开示,弟子阅后受用极大,心为感动。故从中摘录几句下来供养上师:为净除身口恶业,最殊胜的就是为上师执事侍侯上师,为上师做很多事情,这就是最好的净除身口恶业的方法。广大积聚资粮之后、广..

广超法师:四圣谛讲记 第四卷 集~烦恼迷执
第四卷 集~烦恼迷执现在,我要跟大家谈谈烦恼。每个人都有他个自的烦恼,那么,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不管是跟别人在一起,或是独自生活,都会有烦恼生起来。佛法说,众生的烦恼有无量无边,数也数不清,但是佛对众生讲解烦恼的时候,特别举出重要的烦恼。在大小乘佛教的部派,烦恼有不同的分法,这些大小乘的论师..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烦恼算个什么东西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烦恼算个什么东西《烦恼算个什么东西!》 What’s an affliction, anyway! 作者: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 Shang Longrik Gyatso Rinpoche 愈来愈多的人找不到途径跟方法去面对烦恼或解决烦恼,更别说如何去摆脱烦恼。不是只有一般世人才会有烦恼,世间人的烦恼离不开柴米油盐名利世俗八法..

须菩提做了什么,获得与释迦牟尼相同的“雨花赞叹”
须菩提做了什么,获得与释迦牟尼相同的“雨花赞叹”相传释迦牟尼在生举行“般若法会”之时,感动诸天,天人以“天雨花瓣”赞叹守护。一直以来,在佛教故事,获得天人的“雨花赞叹”,是释迦牟尼佛讲法的无上荣光。但是,“雨花赞叹”这种光荣,释迦牟尼之外,其实还有一个人获得过。也是释迦牟尼之外、..

木质菩提蜜蜡手串成文玩收藏热门
竹木类手串竹和木都可以用来制造手串。竹,柔体而虚中,不易被风雨所摧折,经历寒暑,枝叶苍翠不凋,古人常把它比作是“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是用来制造手串的好材料。木质手串种类,可以说是不可胜数。自然界周期长、质感好、结构密实硬度高、纹理色泽深沉美观、耐腐性强的名贵树种,都曾被人们用..

木质、菩提、蜜蜡手串成文玩收藏热门
竹和木都可以用来制造手串。竹,柔体而虚中,不易被风雨所摧折,经历寒暑,枝叶苍翠不凋,古人常把它比作是“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是用来制造手串的好材料。木质手串种类,可以说是不可胜数。自然界周期长、质感好、结构密实硬度高、纹理色泽深沉美观、耐腐性强的名贵树种,都曾被人们用来加工制作..

达照法师:烦恼的心推动着烦恼的业
你看阿弥陀佛这几个字,他就是一个无量光。眼根所看到的东西,如果你看到的是一个讨厌的人、讨厌的事,他发出来的不是白光、不是红光、不是黄光,而是黑光,黑乎乎的。所以,你看在生活当中那个人啊,如果他烦恼重,时间久了你发现他的鼻梁上全是黑的。鼻梁中间是黑的,说明你烦恼重知道吧,那有些人说..

文珠法师:烦恼与解脱
烦恼与解脱文珠法师世间没有绝对的快乐,也没有永远的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对的。所以人有时会乐极悲生,有时会苦尽甘来。不过,人生际遇往往是可乐者少,可悲者多,因此,人生的烦恼也就无量。尽管人类不断追求快乐,咒诅痛苦,意图摆脱烦恼;但快乐并不会因人的追求而降临,烦恼也不会因人的咒诅而消除。相反的..

惠敏法师:不净观是对治什么烦恼?如何修?
问:不净观是对治什么烦恼?如何修?答:不净观是对治淫欲用的,这是一很明显的对治方法。可是我不知道大家怎么用?真的会用不净观的人,可以用得随手拈来都是材料。扫厕所的时候也可以修不净观。扫厕所的时候自然会看到、闻到,而这些东西也是美女的一部分,也有可能吧!是不是?所以那时候抓住机会,补充材料。因..

呷绒多吉上师:种下善会得到快乐幸福,种下恶会得到痛苦烦恼
上师教言集:所以我们要树立因果的正见。不信因果的人觉得没人看见什么都可以做,看得见的时候不做就可以了;但是真正信仰佛法,真正有思想、想实修的人会相信因果,并且勤勉去修因果的。懂因果的修行人会知道,因果不虚是佛陀的教言,是真正的正知正见;但是对无明的人来讲,这些是他们无法理解、也不会..

遇到烦恼不顺心时,记住这三句话,烦恼即生智慧
遇到烦恼不顺心时,记住这三句话,烦恼即生智慧烦恼是生智慧的来源,遇到不顺心时看,记住三句话,烦恼即生智慧佛教文化进入中国近走过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佛教中国化的今天,佛家文化的伟大的同时,离不开古贤大德们对佛家正确指导思想的精进不一的努力与传播。著名的佛学大家王志远教授认为:“佛教的..

人文天台 五线菩提出东横
天台古城东边有一座山,如一张黄榜横在前面,此山就称东横山,民间也称黄榜山。东横山出名茶,唐诗僧皎然有诗句:丹丘仙人轻玉食,采茶饮之生羽翼。诗中的丹丘就是东横山。南宋初年的一个夏日,东横山上来了两位游访者,他们是徐进和徐暹兄弟俩,他们游访东横山,不仅是为了品尝仙人所饮的仙茶,也是为..

菩提甘露145:阿弥陀佛化身的故事
阿弥陀佛化身的故事唐朝有一位丰干禅师,不知他是那里的人氏,他居住在天台山国清寺,头发剪到齐眉的高度,经常穿著一件不起眼的布衣。如果有人向他询问佛理,他都只回答:“随时”两个字。他曾经口唱道歌,身骑老虎进入国清寺前的松门,寺里僧众有修持不努力的,见了都非常的惊惶恐怖。国清寺里厨房有二位修苦..

精品老菩提“一子难求”
影响一串菩提子价格的因素很多,菩提子主要看品种和品相,出身好、品相好的升值潜力都比较大,而年份久远的稀有菩提子价格更是不菲。菩提子种类繁多,目前市场上比较走俏的四个名贵品种分别是龙眼菩提、凤眼菩提、星月菩提和金刚菩提。挑选购买菩提子时要注意选对品种,好品种的升值空间比较大,现在大..

净慧法师:烦恼是什么意思_怎么对治烦恼
昨天跟大家讲了怎样保持觉照。今天我想更详细地谈一谈如何对治烦恼习气。我们在用功的时候,之所以难以保持觉照,就是因为我们无始以来所说的烦恼、习气太多太重。烦恼是什么意思?如果烦恼、习气有体积的话,恐怕整个虚空都难以容受。想想看,各位一天二十四小时,不是都在烦恼中打滚吗?一天二十四小..

圣严法师: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烦恼如雾起云生
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烦恼如雾起云生烦恼如雾起云生我们所处的世界,都是自己所体验到的世界,未必别人也有相同的体验。所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如果各执己见,谁也不肯退让,那就永远相持不下了。许多冲突、纠纷,就是这么来的。我们必须明了,自我主观的喜好,就是一种分别心,有了分别心..

大宝法王:业力与烦恼中,没有真快乐
摘自法王噶玛巴1月21日《解脱庄严宝论》教授其实在这个世间上有很多看似快乐的源头,看上去是快乐的,但是实际是痛苦,这在《中观四百论》中有讲到。总之,在业力与烦恼下,没有办法得到究竟的快乐。自从有人类以来,为了得到快乐,不断去努力寻找各种方法,尤其是从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开始,物质科技..

证严法师:证严法师:爱情没烦恼
佛教劝人学习放下万缘,不要执着感情与贪爱,却不是要人无情,因为,人本来就是有情众生,只要把爱情的聚散当成因缘变化来看,明白“缘散则散,缘聚则聚”的道理,爱、恨便能在这一念之间转变、释怀。只要是人,就不可能没有感情,佛教称众生为“有情”,就是因为“有爱”的缘故。人活在世界上,除了饮食的养分,还..

达真堪布:得一分佛法,得一分智慧,得一分智慧,少一分烦恼
达真堪布:得一分佛法,得一分智慧,得一分智慧,少一分烦恼跟亲朋好友及其他众生交往要有度,应该适度。如果你能把握适度,就不会互相伤害,甚至还能真正利益他们;若是把握不住这个度,尽管你想互相利益,结果却是互相伤害。无论是夫妻、母女、父子或者朋友、同事等,彼此之间都是要交往的。一个小乘..

菩提香道与同庆号普洱茶合作签署仪式召开
为了更好传承中国传统香、茶文化,推广香道与茶道的融合,共同开拓国学文化市场。菩提香道与同庆号普洱茶达成战略合作并特意举办温炉香沉邀宾客,一杯颠青解烦忧菩提香道与同庆号普洱茶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菩提香道与同庆号普洱茶合作签署仪式召开菩提香道与同庆号普洱茶战略合作协议签署及新闻发布..

陷入自设的阴影,烦恼就会无穷
从前有两个人,一个是体弱的富翁,一个是健康的穷汉,两人相互羡慕着对方。富翁为了得到健康,乐意出让他的财富;穷汉为了成为富翁,愿意随时舍弃健康。一位闻名世界的外科医生,发现了人脑的交换方法。富翁便提出要和穷汉交换脑袋。其结果是:富翁会变穷,但能得到健康的身体;穷汉会富有,但将病魔缠..

大德故事:佛的烦恼
佛的烦恼出自:《星云禅话》 作者:星云大师有信者问赵州从谂禅师:“佛陀有烦恼吗?”赵州:“有!”信者:“那怎么会呢?佛陀是解脱的人,怎么会有烦恼呢?”赵州:“那是因为你还没有得度。”信者:“假如我修行得度了以后,佛陀有烦恼吗?”赵州:“有!”信者:“我既已得度了,佛陀为什么还有烦恼呢?”..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 :自己的烦恼最后一定可以解决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 :自己的烦恼最后一定可以解决在平日的生活当中,说真的我们任何人都无法去期待或掌控任何事情的发生与否;也没有任何人可以确定现在与未来将会变成如何。时间与空间、环境与心灵都足以为自己的生活与生命添加或减少一些情事。即便有神通的人也没有办法为自己下一秒钟做出任何的定数,..

净土法门法语:心想转不了物质现象什么原因?心被烦恼拘累
「夫心有拘累,随物而转,故为烦恼所缚」,我们心确实是随物而转,翻过来,「若能转物,则同如来」,如来跟我们正好相反,我们被物转了,如来能转物。他用什么转?他用的是真心,真心得大自在。真心有三德:有般若德(智慧)、有法身德、有解脱德(解脱是自在),它不随境界转,境界就随着它转,所以叫..

圣法长老:Anusaya 随眠烦恼
法句经,第二十四品:贪爱品,第三百三十八偈颂Yathāpi mūle anupaddave dalheChinnopi rukkho punareva rūhati,Evampi tanhānusaye anūhateNibbattatī dukkhamidam punappunam.犹如根未受损而深固,被砍倒的树还会生长,如是潜伏的贪爱未断,此苦即会不断地生起。各位信众们,当佛陀在王舍城的街上托钵..

法增法师:烦恼的类型与对治法 烦恼的调服
烦恼的调服五蕴的每一蕴都会发生识住,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认清它发生的过程,解除心对色相的系缚,对受想行识的系缚,那时识就无所住,无所攀缘,无可爱乐增进,无能广大生长。佛说:「诸贤,念欲恶,恶念欲亦恶。彼断念欲,亦断恶念欲。如是,恚、怨、结、悭、痴、欺诳、谀谄、无惭、无愧、慢、最上慢、贡高、放逸..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