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恶意的挑剔
但如果老是挑别人的毛病,数落他人不是,只是出于轻蔑和恶意,这种人无法获得禅定。他无法了解佛法,烦恼会在他心中滋长。
挑剔别人的过错,容易忿怒的人烦恼增长,同时,离究竟断惑的境界还很遥远。
优哈那珊尼比库老爱挑剔别人,说别人的不是。众多比库就向佛陀报告。
佛陀说:「比库们!如果挑剔别人的错误,是为了教导对方正确的方式,这种挑剔不是恶意的行为,不需要加以谴责。」
不是恶意的挑剔
但如果老是挑别人的毛病,数落他人不是,只是出于轻蔑和恶意,这种人无法获得禅定。他无法了解佛法,烦恼会在他心中滋长。
挑剔别人的过错,容易忿怒的人烦恼增长,同时,离究竟断惑的境界还很遥远。
优哈那珊尼比库老爱挑剔别人,说别人的不是。众多比库就向佛陀报告。
佛陀说:「比库们!如果挑剔别人的错误,是为了教导对方正确的方式,这种挑剔不是恶意的行为,不需要加以谴责。」
子题:四种粗恶意犯罪、粗恶意犯罪、害心杀蚁重于慈心杀人、作业定、受果定、调达、提婆达多、业定不定行事钞·篇聚名报篇:“不善心者。(一、正明心相)谓识知戒相,或复闇学;轻慢教网,毁訾佛语。如明了论述云,有四种粗恶意犯罪: 一、者浊重贪瞋痴心,二、者不信业报,三、者不惜所受戒, 四、者..
忠曰:“晚近称长明灯为无尽灯。”《广灯录·石门彻禅师章》云:“问:‘如何是学人用心处?’师云:‘昼夜常然无尽灯。’”《续灯录 拈古门》云:“僧问投子:‘历劫来来无尽灯,不曾挑剔镇长明时如何?’投子云:‘历劫来来无尽灯,不曾挑剔镇长明。’”《北涧文集·瑞巖开田然无尽灯记》云:“净名..
(异类)Māra-papīyān,魔为魔罗之略。天魔之总名。波旬者,魔王之别名也。义林章六本曰:又云波卑夜,此云恶者,天魔别名,波旬讹也。成就恶法怀恶意故,恶魔波旬号名双举。玄应音义六曰:言魔波旬者讹也,正言波卑夜,此云恶者,谓有恶意成就恶法也。或云恶魔波旬,存二音也。慧琳音义二十五曰:..
【四种非菩萨仪恶意现行】 p0467瑜伽七十九卷十一页云:复次菩萨有四种非菩萨仪恶意现行。一者、于大师所,生不信顺敬学相违恶意现行。二者、于同梵行摄受举罪能教诫者,如实发露己过相违恶意现行。三者、于大智福诸善法中,精进相违恶意现行。四者、于广大甚深胜解中,能令自障清净相违恶意现行。由三..
【随增义】 p1364大毗婆沙论二十二卷十一页云:尊者世友,作如是说:由四事故,说诸随眠;有随增义。一、堕恶意故。如大众中,一人造恶,令彼多人,皆堕恶意。如是于一相应品中,起一随眠,即令此品心心所法。皆堕恶意。二、如火热故。如置热铁,小水器中,其器及水。无不皆热。如是于一心品法中,起一..
【随心转律仪】 p1369大毗婆沙论一百十九卷十六页云:问:此四律仪,几随心转?几不随心转?答:三随心转;一不随心转。谓别解脱律仪。问:何故别解脱律仪不随心转?答:别解脱律仪,麁而重;随心转律仪,细而轻故。有说:别解脱律仪,为恶戒所损伏;随心转律仪,不为恶戒所损伏故。有说:别解脱律仪,..
【北俱卢洲有几不善业道】 p0527俱舍论十七卷七页云:北俱卢洲,贪瞋邪见,皆定成就,而不现行。不摄我所故。身心柔软故。无恼害事故。无恶意乐故。唯杂秽语通现及成。由彼有时染心歌咏,无恶意乐故。彼无杀生等。寿量定故。无摄财物及女人故。身心软故。及无用故。随其所应。彼人云何行非梵行?谓彼男..
慧律法师佛的真实的智慧是可以解脱生死的,而现在外道呢?著于言语,言语它是三苦的根本,意思就是说,外道只知道去虚妄执著种种语言,没有证真实的涅槃,是这个意思。所以说言语是三苦的根本,唯有真实的智慧,都能灭此三苦之因,叫灭苦因,真实就是唯有真实智慧,灭就是才能灭这个三苦之因。在这里提..
坐在这里,一切都放松。是吧。一切都放松了,休息。不是用力,哈哈哈。不用力气,是吧,它是休息。所以也不出声念,出声还用力。也不出声,它是金刚持。在心里念,嘴唇微动,而且动到后面,嘴唇也就不动。因为他要入定啦,他就不动了。再入定它咒也就没有啦,也脱掉了。咒也就没有了,脱掉了,定进去了,定进去是大休..
问:要归无所得,一切皆了不可得。但是,空空然而有觉知的光景不是还在吗?若将此扫光,岂不断灭了?元音老人答:不是将此灵觉扫光,而是不住此灵觉。以不住故,即无能觉与所觉,故归无所得也。有个觉知的光景,早不是了,还说什么空空然?..
◎ 圣 严佛教对神通、异能看法如何?佛教承认有神通的事实,凡夫可得五通,出世的圣人有六通,佛有三明六通。所谓五通,一、能知过去世,叫宿命通;二、能知未来世及现在的远处和细微处,叫天眼通;三、能知他人的心念活动,叫他心通;四、能用耳朵听无远弗届的声音,叫天耳通;五、能飞行自在,有无变..
光明心的光明不是会发光的意思◎ 多 识心智学是从认识的主体--即心智的性质、种类、功能作用、所属对象等方面研究心智的一门与因明学既有联系,又有不同内容而相对独立的学科。法称《释量论》第一章主释自比量,第四章主释他比量,这二章属于因明学(论证学),第三章现量,主释心智,属于心智学,也称..
◎ 界 诠鬼的定义是什么呢?鬼类中的饿鬼比较多。鬼当中也有大鬼小鬼;有财鬼无财鬼。有的有钱有的是没钱的。有钱没钱不是说你纸钱给他烧得多他就有钱。纸钱烧得少他就没钱,这个是错误的。人死了不是烧点纸就能解决问题。这个尤其是居士们一定要了解的这样的事情。最早在汉代,人死了就有随葬品。好像..
打佛七不是打佛吃◎宗 昂1977年,第一次见到广钦老和尚,当时老人家没别的开示,只教我们好好念佛。同去的政大东方文化社同学,都觉得非常失望,传说中老和尚是一位传奇人物,可是见面竟觉平淡无奇。大家以为大老远跑来,但这么一句话打发,未免大失所望。同学中有一位素以博学多闻自居者说:一字不识..
星云大师七,在中国的数字当中,是一个奇数:七巧、七星、七彩、七律;基督教也有七天创造宇宙之说,甚至七天一周,每周日要上教堂做礼拜一次;在佛教里则有禅七、净七,乃至以七七四十九表示无限的意思--七是一个变化无穷、蕴涵无尽的数字。然而,长久以来,中国的七月一直被认为是鬼月,是不吉祥的月..
基督教有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就是事情不是你想像的那样。说是有两个天使,一个老天使、一个小天使出来布道,到人间来。布道挺辛苦,白天、晚上赶路,天气特别冷,晚上就投宿在一家里边。这家人特别有钱,是当地最有钱的富人,富人为富不仁,他不知道这是天使,他就觉得是两个赶路的人投宿给他们家添麻..
现在人很讲究营养,或者喜欢吃肉来补充,或者喜欢买营养品,而且很贵的。其实,越讲究,越容易生病。许多病都是营养过剩。有的小孩,才几岁,吃的白白胖胖,胸部都有些大。那大人吃个啤酒肚,看起来很壮。这些都是不健康的表现。人的健康,不是看胖瘦,胖也好,瘦也好,不要刻意去补充。尤其是当父母的..
达真堪布修行,就是在生活中、工作中,时时刻刻观察自己的心,调整自己的心态。现在我们这些人学佛修行就像到了超市似的,挑这个,选那个。今天觉得这个好,学一学,过几天又不行了,又扔了,又选一个。学佛修行哪有这样挑挑选选的?以前我们讲过藏地一个成就者,他是怎么成就的?他每时每刻都观察自己..
佛不是一朝一夕修成的宣化上人释迦牟尼佛在过去生中,三祗修福慧,百劫种相好。修难行能行的苦行,修难忍能忍的法门,为众生发菩提心,修一切智,不惜生命来教化众生。生生世世都是忍苦耐劳,吃人所不能吃,让人所不能让,所以才得以成就佛果。佛不是一朝一夕修成的,而是修三大阿僧祗劫,才示现八相成..
◎ 袁焕灿甘厅长典夔偕其夫人及邑人陈耀鱼来山。饭后品茗,因请益。夫人固治净宗,甘曰:佛与道同邪异邪?袁先生曰:非异非同。甘曰:愿乐欲闻?先生曰:佛道皆一心之显,故曰非异。然道不是佛,佛不是道,故曰非同。甘曰:佛不言神凝气府、五气朝元、三花聚顶,乃至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等,..
慈诚罗珠堪布有些人在修轮回痛苦的时候,会出一些问题。我遇到过这种陷入极端的人,他们在没有观修轮回痛苦的时候,对生活、工作、世间法充满了信心,感觉一切都是美好的,但在观修轮回痛苦以后,就万念俱灰,觉得什么都没有意义,做任何事都十分消极,打不起精神,甚至悲观到认为活着都没有任何意义了..
◎ 圣 严 不。正信的佛教,没有创世主的观念,佛陀是人间的觉悟者,佛陀虽能觉悟世间的一切原理,但却无能改变世间已有的状态;佛陀虽能化度众生,众生的能否得度,尚须由众生的能否自我努力而决定。佛陀是最好的良医,能为但众生痛苦诊断处方,服他的药,必定得度,如果不肯服药,佛陀也是爱莫能助;..
陈大惠:各位观众,我们现在有一个采访,这位老师呢实际上是来自于观众,在天津的论坛上,我们能够认识,她的经历特别教育人,非常非常的感动人。我们对她的这个采访有一个标题,叫什么呢?《婆婆不是妈带来的灾祸》。她一直都有这样的一个想法,认为婆婆不是妈,上午我跟大家汇报啊,就是癌症和结石是..
不是身苦是心苦李新华我们满足身的食色其实很简单,但要满足心的食色可永无止境!但食色本是身的事情,是形而下的事情,何尝用你的心去代替身?这叫心为身所累!庄子说:山雀在森林筑巢,所占不过一枝;大鼠至河边饮水,所饮不过果腹。现而今的中国已基本进入了小康,基本能吃饱喝足,老婆孩子热炕头过..
真诚,何尝不是一种自爱◎ 陈 果怎么样才是对自己真诚?怎么做才是真正善待自己?改变我能改变的,领受我改变不了的--对自己身上可以改变的地方尽力去自我修缮,对自身不可改变的东西则予以尊重、接纳,学会与之共处。一方面要看清真实的自己,尽可能完善自己,让自己更健康更美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
万物以不同因缘分布在寰宇不同星系各层位次空间中,不管是生机盎然还是冷面阴寒,随缘无形间相互影响,促进彼此的发展,提高生命层次的质量,也相互制约打击;一切皆有因缘,因缘果报是宇宙间所有星系星球中生命,铁定的规律运行的法则,都是万物累世己身善恶的累积自显,智慧者不可藐视轻慢任何生命物..
人生不是用来享乐的◎ 博 文一旦你知道你对别人还有些用处,这时候你才感到自己生活的意义和使命。--茨威格人活着不只为了享乐,人存在的最大价值在于被他人需要。当你感到这个世界都需要你的时候,你就会产生旺盛的精力。这股力量促使你不惧怕面前的困难和挫折,勇往直前。在某一城市一家医院的同一间..
君子之道,譬如远行,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远行的人不必害怕路途的遥远,只要坚定方向,走好每一步,自然能到达终点。学佛也是如此,它是一个系统、完整、长远的过程,每一个阶段有不同的修行重点与方法,修行人在其中,只需要迈出眼前这一步。皈依的好处是:给自己的心灵找个家,给自己的无限生..
《地藏菩萨本行经》或者《本誓力经》,为什么以本愿为名呢?因为说以愿必导行,有愿你肯定要去行。既然你要当菩萨要成佛,那么发此愿必导行,行必定有超拔之力。有这个行,行就产生作用,救度众生,拔众生苦的作用,所以说有力,又可以证明愿之深。行之广要倒过来,先是有愿,有愿必会去行。我发这样的..
地狱名号品第五这一品是第五品,叫地狱名号品,说明地狱有什么名字,什么名号的。什么叫地狱呢?地狱是谁造成的呢?人间有监狱;地府里,就是阴间,也有监狱。可是人间的监狱是政府先造好,给犯罪人预备的。地狱的监狱是不是也是这样子呢?不是这样,不是像人间的监狱,预先造好在那地方,等人犯了罪,就把..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