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禅七这种密集的修行中,在禅堂里一支接一支香的禅修中,我们可以体验到身心的一些状态。这些状态出现时,一定要有正知见来认识它。禅堂就像是一面镜子,打禅七就是每个人在禅堂这面镜子前照一照自己。平时我们很难得照自己,都是在向外驰求、攀缘,难得有机会真正跟自己在一起。我们总是在不断地分别、执取外面的六尘境界中,消耗我们的心念。如果我们禅七坐得好,能够切断外缘,收摄身心,就是跟自己在一起;照一照镜子,就会发现自己的很多问题。我们在禅坐中出现的身心各种境界,对初修行的人而言,多数都与我们平时的修行和生活有关,所以在照镜子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我们面对自己身心的这些状态不要气馁,不要对修行生起怀疑、丧失信心。在这个前提下,对于身心所生起的各种情况,要善于以缘起的规律去认识,去追踪,去反省。也就是说,我们要把在禅七中身心出现的一些现象、障碍,与我们平时的生活方式和修行建立一个因果联系。建立这种因果联系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告诉我们,以后修行时要注意什么、避免什么,哪些法门要弥补、要修,哪些地方做得不够。打禅七应该对我们平时的修行有指导意义。比如说,通常我们打坐时,会感觉气息粗,身体里有一种浑浊的、甚至是躁动的力量,难以真正静下来。这一定是说明平时忏悔的法修得不够,身体里有一些盲动的、很浮躁的力量,其实就是业的力量。因为我们的心念不是孤立的,一种心念状态,一定是对应于一种身体内在能量的运行状态。那么身体内在的能量运行可以有很多词来说,我们中国人最喜欢说的是气或者是脉,能量运行的通道叫脉。对这些东西你都不能执著。当然,不执著它,不等于忽略它,因为在坐禅的过程中,没办法忽略。你的呼吸总是很粗,身体总是很热燥,胸口发闷,完全静不下来,这其实就是你身体内在的能量很粗,很热恼。热恼这个词很准确,热是不清凉,恼是不宁静,这就是内在的业障。业障是可以净化的,我们一定要通过平时忏悔来净化它。修忏悔可以转化这种粗浅的、浮躁的、热恼的身体气质,净化之后再坐禅,你就感觉容易静下来,呼吸也容易变得细、变得深长,心念也容易宁静,身体在自我的感受上,好像也容易细腻,而不是浮躁的。如果你在禅堂里遇到浮躁、心里难以静下来的情况,就打退堂鼓的话,你很难进步。如果你能把这个状态和平时的修行做个因果连接,你就知道自己该在哪些地方补课。对要补课的地方,你可以在禅七中禅堂之外去补,当然打完禅七更需要去补。同时,你也能慢慢认识到身和心的一种关联性,互相的依赖,以及互相转化的这种关系。甚至,如果你的心更细腻的话,你也能观察到,为什么这支香这么昏沉?你可以仔细地了解自己,也许是今天早上吃得太多或者中饭吃得太多,你会发现一些很细腻的关联性。为什么刚刚那支香还很好,现在这支香胸闷了呢?你可以去检查,也许这个两支香中间,你喝茶吃东西,是不是又犯错误了?自己可以不断地去反省、去追查。当然最多的情况是,我们在禅坐中心里老是浮现一些妄想,会散乱。有的时候有一些妄想总是出现,那你要观察与这些妄想相应的烦恼心所是什么?也许是贪欲,也许是嗔恨,也许是骄慢,也许是怀疑,也许是嫉妒,也许是伤感在你心中总是不断出现的妄想、总是不断浮现的情景,它们大多数时候并不是从外面来的,而是来自于我们的执著。每个人的执著是不一样的。可能你很在意这些事,他很在意那些事。也许你在禅坐中能翻出十几年、几十年前的一个情景,然后你的心在那里盘旋、反复地体会、玩味,难以释怀,难以放下。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做深入的观察:这是为什么?为什么这一段我放不下?为什么这一类的情景老是会萦绕于怀?当你深入地观察,能找到一些因果关系,同时也能对自己增加一分了解,能看到自己在哪些烦恼心所方面偏强、偏盛,对于哪些事情特别容易执著。众生的习性各有不同,有的人贪欲偏多,有的人嗔恨偏多,有的人傲慢偏多,有的人怀疑偏多,有各种不同类型的习性。即使是世间法在了解人的时候,也是将人的性格分成好几类。一个坐禅的人,应该对这个了解得更细腻。当你能深入地观察了解自己的时候,在生活中对待别人、了解别人就容易了。你就会很敏锐,因为都是你的心在了解、在观察。对自我的了解其实很重要。它能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平时的修行中去对治自己的习气。如果我们的贪欲偏多,我们就要回避那些与贪欲相应的外境;如果我们的嗔恨偏多,我们也要回避那些容易引起嗔怒的外境。这个是对治心态。另一方面你也要知道,一个贪欲习气偏多的人,在修行上也有他的长处。贪欲习气偏多的人,也许心比较调柔,性格很温和;也许修慈悲心更容易契入。每个人是不一样的。有一种人好胜好强,但在修行的时候很精进,能吃苦,有力量,这是他修行上的长处。这种了解不能让别人来做,必须是我们自己来了解自己。我们在禅堂中得到这第一手资料,在平时就可以运用,可以有针对性地对自己进行矫正。特别偏盛的烦恼,要在生活中慢慢地去调伏。在禅坐中看到的,在生活中要对治。
相关推荐

真圆法师:佛法是指导生活实践的真理智慧
佛法是真理智慧,释迦牟尼佛证悟此真理体系。设若释迦牟尼佛没有证悟佛法,佛法真理依然恆古常尔。牛顿三大力学定律是牛顿发现的,设若非牛顿发现,马顿发现可以不?驴顿发现可以不?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任何人都可以。三大力学定律在狭义宇宙中是公理性规律,并不因为是牛顿发现的,就可以理解为牛顿发明的。同..

99条生活秘笈让你更健康
人应该怎样生活才会更健康、更快乐?这是每一个人都想知道的问题。为此,《泰晤士报》邀请十个不同领域的专家,每位专家提出十条生活建议。这一百个生活“秘笈”代表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生活趋势,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身体保养 1、结婚并长久快乐地生活在一起:统计数据表明,单身男子比那些家庭关系..

邪淫的对治方法
邪YIN的对治方法男子欲重,女子情重。情与欲是学佛修行中两个很大的障碍,尤其是邪淫,严重损耗福报、折损才智,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想办法对治就非常必要了,下面简单说一下欲心的对治方法。 1、当亲眷想。凡长辈者,当成自己的母亲想;同辈的当亲生姐妹想;小一辈的,当自己儿女想。要观想得比较真切..

我受益良多的一篇戒色文,希望更多人看到!
记得刚从学校毕业那会儿,一次和两个从小玩到大的小伙伴聚会。那时候的我们,刚从学校毕业不久,难免有点意气风发,年少轻狂,谈论的话题也大多是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聊到兴头上,一个有创业想法的小伙伴说:别看马云现在风光无限,家喻户晓,当年他考大学不也是考了三次才考上吗?考了三次也是一般的..

梦参老和尚:为什么这个世间常看到好人不得好报?
因果是互相随顺,因随果,果随因,因又生果,果又生因,性空缘起,因果毫无杂乱,做善必有善报,做恶必有恶报。但是什么时候成熟,这就不同了,哪个先成熟了,哪个就先结果。讲个故事来说明,先因后果或后因先果。因果错综复杂,我们所看到的只是一生,如果有神通看到十生、百生,乃至更长,看到过去现..

越早看到越好的二十条智慧箴言
· 对“因果”不负责任的人,他肯定果报重重。 · 酒、色、声、名四面墙,多少英雄在内厢,若有世人跳得出,便是神仙不老方。 · 若能断酒性不狂,少欲保身寿则长。 · 世人贪恋腥膻之味,如同无知小儿贪吃刀锋之蜜,不足一餐之美,却有割舌之患。 · 人之所以倒霉,自有倒霉之因。人之所以幸福,自有..

大安法师:挪用善款应急生活算犯偷盗戒吗?
大安法师:挪用善款应急生活算犯偷盗戒吗?居士问:弟子每月都会代收善款,有时还挪用一些善款来应急生活需要,不过弟子会在期限内归还款项,请问弟子是不是犯上了偷盗戒?法师答:这种行为倒是没有犯偷盗戒,因为你拿款项善款去应急生活,心里标心要还的,你没有盗心,所以构成不了偷盗戒。但这是一个..

明海法师:出租车司机论和尚现代化
出租车司机论和尚现代化明 海那天从省佛协到中山宾馆开政协会,车不就便,遂在路边要了一辆出租车。在后排上了车,关上车门对司机说:“到中山宾馆。”“您上宾馆,去开会吗?”司机问。“是,开政协会。”“政协会就在佛协开多好,这么大的楼,房间又多。”我不应答。几次经验后,我不大喜欢和出租车司机聊天,觉..

明海法师:寺院生活仪轨的意义
(2007年7月19日晚于观音殿前)各位营员: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我们寺院僧俗大众,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欢迎。生活禅夏令营已经办了十四届,今年是第十五届。每次开营之前,都要跟大家讲一些在寺院生活的仪轨。所谓寺院生活的仪轨,很多方面涉及到身体的姿势、身体语言,有一些涉及到我们的讲话。我们现在学这些东西有..

明海法师:怎么引导小孩子学佛?
师父,我应该怎么引导小孩子学佛?不用引导,因缘到了自然就来了。你只要让他知道你学佛学得很快乐就够了。有很多人学佛之后就变的很奇怪,老是拿着放大镜看别人,看人家这个不如法,那个下地狱。这就是学佛走岔了路,升起了贡高我慢之心。其实言教不如身教,让他看到你学佛以后更好了,有着发自内心的..

明海法师:信仰的力量与三皈五戒
(2010年7月25日下午于普贤阁)各位营员:大家下午好!每一次生活禅夏令营,我们都安排有一个下午讲三皈五戒。三皈五戒其实是最难讲的,因为我负责组织这个夏令营,所以我就把最难讲的安排给自己讲。我希望今天下午的课能变成一种交流、一种探讨,一种互相的学习。在前面一部分,我先给大家随便讲讲,之后呢,你们..

明海法师:影响命运的三个要素
影响命运的要素有三个。我们明白了这三个要素,就可以在生活中着手改变自己的命运。自古以来,无论西方还是东方,人类对自身的命运都特别关注,希望预测命运,把握命运。我觉得观察一个人一生的命运状况,应结合他本身的素质,观察其质量。这是佛教很重要的思想。人有没有命运呢?确实是有的。不过佛教..

明海法师:学禅五感
学禅五感(2008年3月22日)“学禅五感”,这样一个题目开头便错。为什么呢?因为学禅不是去寻找某种感受。佛学里讲“有受皆苦”,只要是感受都是苦。但是说话总得有一个由头,所以我想了几个由头,冠之以这样的题目,作为跟大家交流的一个方便。经常我们接触禅学的人会问什么是禅。“禅”这个字是梵文音译,全称..

明海法师:如何诵《妙法莲华经》
大家以后每天诵《妙法莲华经》,诵的方法。诵和学,学你下来还要用点时间去看看注解的书,平时要思维一下。那么诵呢,我个人给你们推荐一种方便,其实也是观音菩萨的方法了,就是说你诵经的时候,要一边诵一边听自己诵。这其实就是在开法会,好像有佛在给你讲法,你在听。事实上也可以说你是在转动《妙..

明海法师:为邢平、邢智、张淑芬超荐亡父上堂法语
为邢平、邢智、张淑芬超荐亡父上堂法语( 2004 年 4 月 3 日 )茵茵芳草绿,悠悠赤子心。弃养方觉痛,思亲不知春。香焚涤业累,梵唱慰故人。谁言佛无孝,佛子孝最真。佛法落实于心行,可以四字概言:知恩报恩。何为知恩?如父母师长、亲眷善友等有益于我者固易知恩,若以缘起法观之,即交肩路人,乃至胎卵湿化、蠢..

明海法师:不执著对错,面对自己,跟自己在一起
在我的微信签名上,写着这样一句话:跟自己在一起。我们有时会有一些想法和做法,觉得不是很好。有时还会发现自己所做的不是善业,因此十分排斥自己,想要躲避、逃避这样的自己,当做不到和自己在一起的时候,就觉得自己很失败,因而感到很自卑。这是一个共性的问题,也是我们内心常有的一种状态。当我..

明海法师:点灯祈愿文表达了什么_点灯祈愿文的意思
愿灯具成为等同三千大千世界,愿灯炷仅成须弥山王,愿灯油仅成汪洋,此灯之数,亿盏得现于每尊佛前,愿此光明,消除三有顶以下,无间地狱以上,所有无明之黑暗,愿十方诸佛菩萨之净土,皆得显明亲见。《点灯祈愿文》详解「愿灯具成为等同三千大千世界,」灯具是承载灯的部分,也就是各位手上的整个灯,..

明海法师:为隆定法师、王武荣、李勇、刘爱民居士上堂香语
为隆定法师、王武荣、李勇、刘爱民居士上堂香语( 2005 年12 月15 日 )时寒岁深朔风起,道人肌骨最相宜。芒鞋踏破万里雪,归来好看庭前枝。有僧问赵州:“如何是沙门得力处?”赵州禅师说:“你什么处不得力?”赵州禅师此一问直逼得我等回光返照,洞见自己肺腑,却如哑子吃汤圆,心中自明,开口不得。何以故?一切..

明海法师:命运“三要”
命运“三要”(2003年10月6日晚于柏林禅寺普贤阁)明 海影响命运的要素有三个。我们明白了这三个要素,就可以在生活中着手改变自己的命运。自古以来,无论西方还是东方,人类对自身的命运都特别关注,希望预测命运,把握命运。我觉得观察一个人一生的命运状况,应结合他本身的素质,观察其质量。这是佛教很重要..

明海法师:在生活中观自在——《心经》与生活禅
在生活中观自在《心经》与生活禅明 海建设禅意的生活,实现禅与生活的不二,这是生活禅的主旨;空色不二,空受不二,乃至空识不二,总之,存在(生活)与超越(自在)不二,这是《心经》的主旨。生活禅与《心经》表达同一个主题:在生活中观自在,实现自在。一、《心经》的精髓是生活与解脱不二。《心经》简短的260字..

明海法师:格应大师
格应大师明 海格应大师是我们柏林禅寺民国年间的得道高僧。他本来的字号现在已无从查考,只大略知道他是赵县本地人,在柏林寺出家,曾到南方受戒,回来后再也没有离开,一直到去世。其时大约在一九四一年,他享年六十来岁。这几年,我几次提笔想把我知道的格应大师的事迹写下来,但总是心绪茫然,无从下手。主要..

明海法师:修行千万不要盲修瞎练 需要抓住这三个要点
第一点,修行一定要依照佛祖的言教。以佛祖的言教作为我们修行的理路,这一点要切记。禅宗讲教外别传,不立文字,虽不立文字但也没有离开文字,它是教外别传,有的大德说是教内真传,教内真传的意思是:佛祖千经万论,它的核心、精华就是要直指我们当下这一念心。如果我们对佛祖的言教不熟悉,不了解,..

明海法师:正观对子女的“爱”
下面这一段经文我想对中国的父母特别有用。因为中国的父母从好的方面来说对子女非常负责任。从不好的方面来说呢,对子女有太强的贪着,太强的控制欲,最起码是有过度的爱、溺爱。大家知道任何东西过度都不行,尤其是爱,过度了更可怕。比如大人带小孩,我在日本亲眼看到,大人在前面健步走,他的小孩才五六岁,..

明海法师:修行的试金石 永远是自己错
我们的生命中,可能还是有很多众生、有很多缘并不是投我们觉悟的赞成票的,我们要面对这些缘。这些缘的出现,也是因为修行的结果。什么意思呢?如果你不去当这个成佛的候选人,反对你的人也就不会跳出来,你甚至也不知道。但你成为候选人,你要觉悟成佛,要度一切众生,那些逆缘也就出现了——你既然要度尽一切..

明海法师:生活中要用耳朵去修行
我们在禅堂的静坐,在修行时间的分配上肯定是占少数,更多的时间在生活中。我们在生活中,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不断地和六尘发生接触,内心的念头不断地生生灭灭,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如何落实禅修呢?我们在生活中修行,首先可以直接进入的一个法门就是听,用耳朵听。我们要学会听,学会听禅。前不久,我..

推展健康素食文化,提高寿命及生活品质
台安医院(Taiwan Adventist Hospital)是台湾第一所奉行素食的医院。 自1955年创院以来,台安医院至今已服务台湾民众52年,该院除了以「仁医仁术」为人所称道之外,更以预防医学及推展素食营养饮食文化闻名。现任董事长胡牧师对健康饮食观念非常重视,他本人即严格奉行健康素食,并推动全院素食文化..

明海法师:打开心门,法喜无限共善业
在佛家里,修行有一个很重要的过程,就是历事炼心。我们经历的每件事情,都能砥砺磨练我们的心性。就像今天天气这么热,大家并没有因为冷气故障,或音响效果不好,就影响了我们一起唱佛歌的热情,更没有人因此而提前离开。现场的环境条件只有如此,那我们就用宽广的心去自然的接受。虽然环境不舒适会使..

明海法师:什么是参话头?
虚云老和尚关于参话头的解释,我认为又简单又绝妙,他说什么叫话头?话头就是话之头,就是我们的分别心生起之前,在它生起之前的地方,它的根源处,那就是话头。参话头就是你要向那个话生起之前的根源处去参究,去观照。虚云老和尚的这个解释,对于真参实究的老参上座,他一听就明白。如果我们还没有充..

健康生活——有机农耕的成功秘诀
奥地利赫尔穆特的有机农场,不使用化学肥料、杀虫剂或含动物成分的肥料,却能终年丰收。重点一:稻草和牧草铺在地上,有益微生物生长且能保湿。 大型作物:美洲南瓜、酸浆果,在温室里有小黄瓜、辣椒和西红柿,可盖稻草后种; 小型作物:胡萝卜,西芹根、芹菜、洋葱,韭葱或甘蓝菜,需锄地数次,再把..

达摩难陀长老: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第十一章 生活与文化
第四篇 人类的生活与社会第十一章 生活与文化传统.习俗与节目只要是不造成伤害、利益群众的传统和习俗,佛教都能接受。传统与习俗:佛陀说,不要因为是传统或习俗就相信它,然而,佛教并不鼓励抛弃所有的传统和习俗。佛陀说:「你必须试验它们,彻底的检验,如果它们合理、有助于我们的幸福,那么,就..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