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永远不是终点,而是下一个目标的起点。
在修行的这条道路上,我们不要排斥其他任何的宗教,因为我们无法知道哪个教派中的大德,或许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
唯有佛教才是最圆满究竟的宗教,佛经里面讲八万四千法门之间,不会发生任何冲突,因为目的地只有一个,所有法门都是殊途同归。
成佛是最庄严的,也是最彻底的。成佛度众生的心即是菩提心,是把每一个众生都当做值得救助的宝贝,一个将来成佛的种子。
发菩提心的过程一定都是一条进进退退艰辛的道路,但是我们必须走下去。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明海法师
成功永远不是终点,而是下一个目标的起点。
在修行的这条道路上,我们不要排斥其他任何的宗教,因为我们无法知道哪个教派中的大德,或许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
唯有佛教才是最圆满究竟的宗教,佛经里面讲八万四千法门之间,不会发生任何冲突,因为目的地只有一个,所有法门都是殊途同归。
成佛是最庄严的,也是最彻底的。成佛度众生的心即是菩提心,是把每一个众生都当做值得救助的宝贝,一个将来成佛的种子。
发菩提心的过程一定都是一条进进退退艰辛的道路,但是我们必须走下去。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明海法师
一、布施入门愿由‘闻佛名生尊贵家\’引进成佛之道的初门—布施波罗蜜的学习法藏比丘说:‘当我成佛的时候,如果他方世界已经发出菩萨心、修菩萨行的众生,听到我成佛的名号,寿终之后,而不能投生尊贵家的话,(按大宝积经卷十七无量寿如来会译为‘生豪贵家\’),我便不能圆满成就佛道。’一个听闻佛名,一心持..
弥陀成佛大愿的重心二十愿后分成三大重点来做说明从第二十愿以后的诸愿,将分为三大类来说明:一是净土内的天人、菩萨如何进入成佛法门学习次第的修行大愿。此即「大乘净土成佛之道中篇—菩萨修行次第」所要表达的内容。其二是以菩萨行者如何在修持的行进次第上,转妄识成净识,开发自心净土的修证历程,与..
(七)由法施引导财施的意义回归净土1.法施的基本意义法华经卷一有一句偈说:‘闻法欢喜赞,乃至发一言,则为已供养,一切三世佛’。这是阐释法施的基本意义。而且是任何一个佛弟子经常做得到的。由此说明了不是一定要开座说法,才称为法施,只要每一个人在听闻佛法时及闻法后,发心为周遭的人欢喜赞叹‘正法的..
如何证明你是一个初发心菩萨?而如何证明一个凡夫行者,真的已经进入学菩萨修六度的行列呢?依《大智度论》说,必须具备五种修行条件,获得五种行道果报,才能证明确实已经发出「菩萨心」,进入佛道最初的行持六度阶段。也就是说,如果你是一个初发心菩萨,一定会时时战战兢兢的思考以下五种问题及获得五种菩萨..
难以置信!佛界圣人如来也会犯错,而且不止一个我们大家都知道西游记是一部非常有名气的神魔小说。在西游记中,不仅有无数的妖魔鬼怪,还有那满天的神佛。其中,东方神界最出名的莫过于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了,而西方极乐世界最出名的就是如来佛祖和观音菩萨了。我们在看西游记的小说或者一些影视剧中,..
(三)菩萨如何深入布施的修持历程?1.菩萨如何深入外布施?一个菩萨行者经过无量劫修学与佛道相应的布施法门以来,而在菩萨道上,生生世世招感人天富贵的果报,如从六度集经、菩萨本缘经、生经、菩萨本行经等所载菩萨宿世深入‘外布施\’、‘内布施\’、‘内外施\’的学习过程,就可以清晰地明白,现代人若欲发..
(七)菩萨圆满布施的修证境界1.佛弟子一定要布施吗?大智度论卷八十说:‘若菩萨所有布施皆回向萨婆若(佛道之大智慧)者,有二种人。一者软根,一者利根。软根者少多布施皆取相,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利根者破是取相而戏论;空法信力转薄不用萨波若,但求诸法实相,是二种人皆不能具足檀波罗蜜,一者以信力多慧..
为延续、发扬佛陀慈悲精神,福州开元寺于福建师范大学设立励青奖学基金。2011年11月4日,第三届颁奖仪式在福建师大图书馆学术交流中心举行。应林金水先生、王晓德先生、林寿桦先生之邀,与福建师大社会历史学院学生作些谈心,予冠之名曰:怎样做个好学生。鼓励他们,无论学习、生活、做人、做事,都应..
人生天天在学习,天天在受考验,问题在你会不会。如果真的把善财童子这套本事学会,你这一生决定成就,问题是你会不会。天天都是在折磨、在磨炼,不是正面的就是反面。正面也是磨炼,正面你会,不会起贪念,你要起贪念,你就堕落,无论顺境逆境、善缘恶缘,在这里面永远保持清净平等觉,就对了,你就真..
因为你那儿一发脾气,啊!这露出来一个窟窿,那鬼就钻进来了;鬼钻进,你病就愈生愈厉害了。一九八九年七月二十一日于夏威夷大学想要知道世界上为什么有刀兵、水、火、瘟疫流行,这个战争的痛苦,杀人流血,互相这么寻仇报怨,为什么呢?就因为杀生杀太多了。现在这个世界上,杀生的人也太多,救生的人是..
《成佛之道》〈大乘不共法〉丙、大乘行位(p.398~p.418)释厚观(2003.9.10)一、(p .398)大乘之修行阶位(参见《成佛之道》(增注本)p.400,p.403-p.404)1. ────十信(十善菩萨)修习大乘信心(菩提心)不退,入于大乘道。2.胜解行地 ┬ 十住 ─重于空性胜解的修习成就,安住胜义──┐(资粮位)├ 十行 ─重于..
《成佛之道》〈大乘不共法〉捌、四摄法(p.396~p.398)释厚观(2003.9.10)[成熟众生道,佛说以四摄:布施及爱语,利行与同事。]一、(p.396)四摄法(四种摄化众生的方法)1、布施:以财施、法施、无畏施摄化众生。2、爱语:以和乐的容貌,诚恳的态度与他人谈话。3、利行:对众生说的,要众生做的,都能适合实情,使他得..
佛为什么不现身让众生看见问:众生不信佛法,阿弥陀佛为什么不大放光明,显示出来让众生都看见?众生如果看到这样殊胜的景象还会不相信吗?为什么不用这种方法来救度众生呢?大安法师答:没有善根的人,你就放光他也接纳不了。实际上自古以来,佛随时现身放光让众生产生信心的例子多有存在。前几年我到..
成佛之道──禅定偈颂讲记欲乐不可着,散乱多众苦;依慈住净戒,修定最为乐。调摄于三事,心一境名定;渐离于分别,苦乐次第尽。四禅四空处,慈等四无量;佛说诸定法,次第而修习。禅坐的功效偈颂曰:「欲乐不可着,散乱多众苦;依慈住净戒,修定最为乐。」首先说明修定能产生怎样的功效?以下依个人的理解做比较有系..
《涅槃经》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可是,有些人认为:人生一切都是偶然,没有什么前因后果。有人看见好人受恶报,恶人受善报,便怀疑因果。有人说:死了死了,死了便了。如果一死便了,人生就没有价值;学佛修行,就无意义;而一贯作恶的人,就太便宜了。归根到底都是由于不懂..
在《杂譬喻经》里面佛就说了这样一个因果通三世故事:佛在王舍城时,一位屠夫向国王阿阇世提出一个请求:「大王每次遇到节日需要祭祀时,请把屠杀牲畜的工作交给我吧。」阿阇世王问:「杀生的事很少有人乐意做,为什么你那么喜欢?」屠夫回答:「我往世曾是穷人,靠杀羊度日,因杀羊之故,死后生天,享受天..
人人要有一个净化身心的方法首愚法师 开示1修准提法的字轮观,如果你在持诵咒语时只念准提咒的咒心“唵.折隶.主隶、准提.娑哈”,那就观想这九个字构成的字轮。因为基本上念与观是一个字对一个字,这样才会吻合。而之所以在观想上要形成一个字轮,其本意是因为它跟持诵时一样是循环不已的。咒语本身的循环..
2003年秋,这一天晴空万里,微风舞动,我和老伴闻名来到河北省元氏县蟠龙寺院,烧香礼佛后,就在寺中走走看看,这时迎面走来一位年轻师父,她和蔼可亲,面带微笑,老伴上前行礼搭话:“师父,我们是远道而来的居士,能否与您交谈?”师父忙说:“阿弥陀佛!可以可以。”这时我问:“师父,看您很年轻,..
业界周知,今年的缅甸公盘量少价高,连最小的一块料都要200万元!战事不断、资源稀缺、当地政府“亲美”……如此种种,这一“传统”俨然成为了一场硬资本的博弈。但光拼财力还不够,作为产业链条上的一环,你还得有眼光、得会判断市场、得掌握消费对象的购买力。尤其是“刚需”当道的今天,“礼品经济..
提婆达多入无间地狱提婆达多一心想出家修行,一天,他来到佛陀的精舍,跪在地上向世尊顶礼之后,对佛陀说:「我想在世尊座下出家修行。」「你适合在家修行,设香檀广为布施,行善积德。」佛陀对提婆达多说。提婆达多见佛陀不答应,便再三恳求。佛陀慈爱地说道:「出家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的本性不..
静坐中的观呼吸的前四个阶段,从第一阶段开始是否要持续稳定后,再练第二个阶段,然后依次进入第三第四个阶段?(2010.12.28灵峰寺)答:是可以这样,每一个阶段你稳定之后,然后再进入下一个阶段,但是这是初步了。然后你慢慢地练习几次之后,事实上那个呼吸从第一个阶段到第四个阶段,那是你只要放轻松、保持明觉..
这是真正能使寿命延长的一个法门一、为什么要放生 现在我说这个法里头,或者有人明白,或者有人不明白,放生的目的。 西方人不太能明白的一个法门:放生,为什么西方人不太明白这个法门呢? 在西方过去,佛教这种仪式,人人都没有见过,也没有人懂,近几年来这个佛法传到西方,举行这个放生的方法很多..
释迦牟尼佛广传(下)全知麦彭仁波切 著 堪布索达吉 译77.宝喜以身满众生愿久远之前,鹿野苑中有一梵施国王,财富圆满,如理如法主持国政。当时有一商主名为宝,财富广积犹如多闻天子一般。释迦牟尼佛那时转生为他儿子,庄严善妙,名为宝喜。宝喜精通一切文字、观察法,智慧超群,又具深广悲心,性喜布施..
一、放下两位禅者走在一条泥泞的道路。走到一处浅滩时,看见一位美丽的少女在那里踯躅不前。由于她穿着丝绸的罗裾,使她无法跨步走过浅滩。“来吧!小姑娘,我背你过去。”师兄说罢,把少女背了起来。过了浅滩,他把小姑娘放下,然后和师弟继续前进。师弟跟在师兄后面,一路上心里不悦,但他默不作声。..
日常生活中如何修习慈爱众生呢?以下这些高僧大德慈悯众生的行为,我们理应效仿随学。隋朝智舜法师在亭山居住时,一天,有只野鸡被猎人追捕,飞到法师房中。法师苦劝猎人放了野鸡,猎人不听,他就割下耳朵给猎人。 猎人大吃一惊,扔下弓箭,把打猎的老鹰也放生了。周围好几个村子的猎人从此也都放弃打..
大家想想看,因为我们慈悲心现前了,所以我们不会灰身灭智,不怕吃亏受委屈,而是要面对、担当、锻炼:我要去帮助众生,这是菩萨!大菩萨会倒驾慈航,像观音菩萨虽然已经成佛了,名字叫正法明如来;因为大家喜欢观音菩萨,于是观音菩萨留惑润生,示现没有成佛的样子,幻化各种身形,同大家广结善缘,度..
问 题1.为什么我生长在一个温馨的家庭里?父母亲把我们照顾得无微不至。2.什么因缘让我从小就对佛法有兴趣?什么因缘让我对巫术、算命,以及各种咒语有兴趣,例如:把蚂蚁赶走的咒语?小时候我曾念咒诅咒他人,这真的有效吗?3.我小时候的指导法师,因出车祸而圆寂,之后他到了什么境界去?获得回向的..
出租车司机论和尚现代化明 海那天从省佛协到中山宾馆开政协会,车不就便,遂在路边要了一辆出租车。在后排上了车,关上车门对司机说:“到中山宾馆。”“您上宾馆,去开会吗?”司机问。“是,开政协会。”“政协会就在佛协开多好,这么大的楼,房间又多。”我不应答。几次经验后,我不大喜欢和出租车司机聊天,觉..
(2007年7月19日晚于观音殿前)各位营员: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我们寺院僧俗大众,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欢迎。生活禅夏令营已经办了十四届,今年是第十五届。每次开营之前,都要跟大家讲一些在寺院生活的仪轨。所谓寺院生活的仪轨,很多方面涉及到身体的姿势、身体语言,有一些涉及到我们的讲话。我们现在学这些东西有..
师父,我应该怎么引导小孩子学佛?不用引导,因缘到了自然就来了。你只要让他知道你学佛学得很快乐就够了。有很多人学佛之后就变的很奇怪,老是拿着放大镜看别人,看人家这个不如法,那个下地狱。这就是学佛走岔了路,升起了贡高我慢之心。其实言教不如身教,让他看到你学佛以后更好了,有着发自内心的..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扫码后自动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