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饰比丘的因缘 有一天,释迦牟尼佛带领弟子去应供,斋毕,大众正静默等待佛陀开示时,突然于人群中传来阵阵骚动。 有人说:你看!那位比丘的耳朵上别着一朵好大的须曼花!出家人怎么可以戴装饰品呢?真大胆!竟然在尊贵的佛陀面前戴花。 天帝请示佛陀问:世尊!请问这位比丘为何在耳朵上别着花呢?听闻众人都在议论纷纷,。 佛陀说:花饰比丘!把花拿下来吧!花饰比丘说:是!师父!为众人所嘱目的花饰比丘,毫不迟疑地取下耳畔庄严的花朵,然而,不论他取下多少次,耳朵上又立刻出现一朵更芬芳的新花,众人不禁咄咄称奇。 佛陀说:花饰比丘,用神通力将花拿下来!是!师父!花饰比丘摄心澄虑,以三昧力幻化出成千上万的手臂,从四面八方虚空中取花而去,众人只见数不清的手臂交错而过,数不清的须曼花自手掌心洒遍会场,芳香沁人,目不暇接,然而花饰比丘的耳畔,依旧别着芬芳的花朵。 有人恍然大悟说:我明白了!原来他不是故意的! 不论怎么拿都会再变出来,真厉害!这一定是果报、是因缘吧! 更有人信心百倍地说:他过去一定修过大福报,做过大功德! 天帝再度为众请法说:世尊!请慈悲开示花饰比丘的本末因缘,令大众解开心中的疑惑! 佛陀说:在九十一劫前,也就是惟卫佛住世时,有一名酒醉的旅人途经法会,听闻到惟卫佛的开示,非常法喜,于是将耳畔的须曼花取下,至心供养佛陀,因虔诚供佛的功德,旅人命终后,于九十一劫内远离畜生、饿鬼、地狱三恶道,不断受生人天享福,今生于我座下出家,纵已得道证果,散花供佛之福,犹未穷尽! 天帝不禁赞叹说:这名喝醉酒的旅人,未曾受戒、持戒,未曾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波罗蜜,只因闻法欢喜,以一朵须曼花至诚供养如来的功德果报,受福至今不尽,更何况是勤修戒定慧,断恶修善,行更大的供养的人呢?果报必定更加殊胜不可思议! 佛陀宣示毕,大众欢喜无量,发菩提心,永不退转。 大悲经佛告阿难说:若有众生以念佛故,乃至一花散于空中,如是福德所得果报不可穷尽。花饰比丘因前世听闻佛法,生欢喜心,至诚供花献佛,故能于九十一劫内远离恶道,得享人天福报,后亦出家修行,得道证果。我们应当深信因果,广修福德,护持三宝,把握当下每个闻法的因缘、供养的因缘,必能获得佛法真实利益,开创美好的未来。
相关推荐

妙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第十三回拜善见比丘
三眼国参善见比丘颈文三道园光由旬卍字胸标金轮掌现顺机顺法无念无照得菩萨随顺灯法门因而证得欢喜行住善财童子一步一步的向声游行,抵达三眼国。这个国家的人民大都生三只眼睛,故名三眼。他到城市、邑群、聚落、乡村、邻效、市场、川流、平原和山谷等一切诸处,周遍求觅那位善见比丘。善财童子看见善..

佛陀与提婆达多的宿世因缘
佛陀时代,每位弟子对佛陀都很敬仰和尊重,偏偏有位——提婆达多常常在僧团中搬弄是非,他虽然出家但对佛陀却有嫉妒的心理,所以,常故意制造是非使人和人之间的情感分离,甚至诽谤佛陀的言语举动,若听到有人赞叹佛陀时,他就想尽办法挑拨离间,这就是提婆达多的习气。那天比丘们聚在一起议论道:「为..

静波法师:出家在家因缘不同,切莫强求
静波法师:出家在家因缘不同,切莫强求《维摩诘经方便品》中说: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维摩居士也有自己的妻子,但是他又去修梵行、离欲。你说那是不是功夫呢?绝对是功夫。我要再重复一遍曾经说的一句话:放下不是放弃,随缘不是随便。所以,在家菩萨可以有妻子,因为那是因缘。我刚才说过,应该去随缘..

《百业经》:(52)新来的比丘 等流之报今昔被骗
译序(摘录)《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善恶之果的真谛。龙猛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曾有“无见堕恶趣,有见..

宣化上人:今生做夫妻,必然有前世的因缘
每个人能在今生做为眷属,必然有前世的因缘。每个人的面目不同,其因果也不一样,每个人在往昔生生世世所欠下的债也不同。有些人欠债太多了,到这个世界上来,还也还不了,所谓“债台高筑”,也就是业障之台,一天比一天高,一天比一天深,债上加债,纠缠不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往昔专门放高利贷..

一个比丘尼自述出家因缘—因果报应发生在21世纪
2003年秋,这一天晴空万里,微风舞动,我和老伴闻名来到河北省元氏县蟠龙寺院,烧香礼佛后,就在寺中走走看看,这时迎面走来一位年轻师父,她和蔼可亲,面带微笑,老伴上前行礼搭话:“师父,我们是远道而来的居士,能否与您交谈?”师父忙说:“阿弥陀佛!可以可以。”这时我问:“师父,看您很年轻,..

长;庆大安禅师悟道因缘
福州长庆大安禅师,别号懒安,百丈怀海禅师之法嗣,俗姓陈。幼年入道,顿拂尘蒙。元和十二年(817)于建州浦城县凤栖寺受具足戒。后受业于黄檗山(今福建福清县境内),学习律乘。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深感所学于自己的真实受用不大,尝自念言:“我虽勤苦,而未闻玄极之理。”于是振锡孤游。在前..

智海法师答:是不是不同佛经和我们也是要有不同因缘的,怎样修行起来才更好?
智海法师答:自己的毛病是什么,根性是什么,每一个人要根据自己的根性好好反省。一个是我不知道问问题的您是谁,一个是我不了解您。建议凡是您力所能及接触到的,你欢喜的,都学习。我们要有广阔的心胸,比如,接触到大乘佛法就好好学。对于我们未知的东西,不轻易批评、评价,免得形成我们与佛法的障碍。当我们..

佛教圣众因缘集十、修福且缓 牛悔上生
十、修福且缓 牛悔上生诗曰:“求增财产事劳忙,修福无空且缓长;缘尽披毛兼戴角,度兄说法脱牛殃。”从前,有两兄弟。哥哥专门经营事业,财富无量。弟弟爱道学佛,出家修精进行,得到圣果,成就六通自在的阿罗汉道——尊者。尊者为要度他的胞兄出离苦海,常到他哥哥的家里,很恳切的劝兄学佛,修福做功德。尊者说:..

南亭法师:地藏菩萨本迹因缘
各位听众!农历的七月,月大三十,月小二十九。这七月末后的一天,相传是地藏菩萨的生日。实在地说,这一天不是他的生日,而是他成道的一天。地藏菩萨,他有地狱未空,誓不作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大悲大愿。他这大愿心,即使不是佛门弟子,也都知道。本省的风气,我不知道,大陆上,尤其是安徽、浙江、江苏这几省,..

欲知佛性之义,当观时节因缘
欲知佛性之义,当观时节因缘一次,法眼文益上堂说:"出家人要依随时令而行,冷即冷,热即热。 欲知佛性之义,当观时节因缘。"门上写门字从前,有一个老禅僧住在庵内,在门上写心字,在窗上也写心字,在墙上还是写上心字。 文益禅师对此事评论说:"门上应该写门字, 窗上应该写窗字,墙上应该写墙字。"道眼不通被眼堵..

滴水和尚与仪山禅师的因缘
滴水和尚与仪山禅师的因缘寒冬腊月,一个名为滴水的和尚去天龙寺拜见仪山禅师。外面下着很大的雪,可是仪山禅师却不让他进门。那个和尚就在门外一直跪着,这一跪就是三天。仪山的弟子看他可怜,纷纷为他求情,可是仪山说:我这里不是收容所,不收留那些没有住所的人!弟子们没有办法,只好纷纷走开。到了第四天..

海云继梦:生命定位vs法界因缘
生命定位vs.法界因缘行者应知,无量因缘中的「随缘」是指在生命中定位之后,一切因缘才有中心,能够以此所定位之核心来聚合一切因缘行者于菩萨道上,固有多方能够精进,然于泛泛之行,多难肯定行之得力,乃至肯定行之有成。吾人认为法界中有无量因缘互相影响、互相组合,因而有谓「法界无尽缘起」!然..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a22 缘起的内容 十二因缘
“﹝缘起的内容﹞﹝十二因缘﹞经说:「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等苦,乃至纯大苦聚集」。这说明有情的生死苦迫如何发生。”佛陀观察环环相扣的十二支缘起,发现了轮回生死纯大苦聚的必然性。《阿含经》谈到佛..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a31 十二因缘 第二项 行(业) 八 业感说的价值
“八、业感说的价值1、善恶有报非怀疑:从三世业感说,就能说明现在的行为与遭遇的不一致。「善恶到头终有报,只是来早与来迟」。尽可从自己的努力而向上,不必因现在的遭遇而动摇为善的决心。”明白了正确的业力说,就知道善恶终有报,那就不会由于一时的失意挫折而灰心,了解有播种必然会有收获,对人生就有..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b5 十二因缘 第七项 受
“〔第七项 受〕受,即是感受、领纳。及领略境界而受纳于心的。是有情的情绪作用。如领受境界而适合于自己身心的,即引起喜乐;如不合意的,即感到苦痛、忧愁。受,有苦受、乐受,还包括舍受:”众生每天都在经验中,各各有自己的主观意识惯性喜好,符合的就喜欢而产生贪欲(乐受);不符合的就生气而产生瞋恚(苦受..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a29 十二因缘 第二项 行(业) 六 业感的比喻
“六、业感的比喻无论是身语动作(表业),或由此引起的动能(无表业),依佛法说,这都是生灭无常的,剎那就过去了。业既然已剎那灭而过去,怎么还能招感后果呢?对于这,经中有比喻说明:”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观念:无论是表业还是无表业,我们从生灭的缘起法来看都是剎那剎那生灭不住的。就有人提出:生灭不住的缘..

独尊湛现:要深刻体悟,因缘果的这个事实丝毫不爽
阿弥陀佛,大家好。俗话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做任何的事情都要有个尺度,掌握好这个界限,量车使牛,量体裁衣。也就是说自己要了解自己,要有自知之明,然后再发挥自己的特长。千万不要做一些没有把握的事,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其实呢不是说这个牛犊,真的不怕老虎,而是他不认识,不了解这个..

慧律法师:往生比丘第三之五
清 智旭(莲宗九祖)智旭。字蕅益,俗姓钟,江苏吴县人。父亲持诵大悲咒,梦见观音大士送子而生下智旭。年少时以孔孟圣学自我期许,曾经著作文章批判佛教,总共有数千字之多。等到一日阅读云栖莲池大师的《竹窗随笔》,突然省悟,而把以前所作的论著焚毁。年二十岁时,读《地藏菩萨本愿经》,因此发起出..

慧律法师:往生比丘第三之三
宋 齐玉齐玉。俗姓莫,霅川人(浙江吴兴县),年轻时就出家,每日可以记诵数千字。刚开始参学于祥符寺的神智法师,然后又依止慈辩法师,学习一心三观的要旨。最后出来居止在苕溪(浙江天目山)的宝藏寺,每到年终的时候,就扩大地建立净土念佛法会。稍后又迁居于横山,建立丈六高的佛像,率领僧俗二众修行..

人行善恶神自知福报恶报皆因缘
善报故事——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康峻,字重山,为人慷慨,就是在极贫困的情况下,也不忘济人利物之心。有一天,他去维扬,船行到高邮湖,天晚了。有一老人来到船上,告诉康峻:“你心地善良,已经感动了上帝,明天你就会遇到好运,我有钱一两送给你作本钱,你会得到二十盒的钱。”康峻推辞不接受,老人坚..

鼓山神晏国师悟道因缘
鼓山神晏国师悟道因缘福州鼓山神晏兴圣国师,雪峰义存禅师之法嗣,俗姓李,大梁(今河南开封)人。幼时即厌荤腥,乐闻钟梵,性情淡泊,多遇神异。十二岁时的某一天,忽有白气数道,腾于所居墙壁,神晏禅师遂于壁上题诗云:白道从兹速改张,休来显现作妖祥。定袪邪行归真见,必得超凡人圣乡。题罢,白气随即消失。少年..

龙图王萧居士悟道因缘
龙图王萧居士悟道因缘龙图王萧居士,大随元静禅师之在家得法弟子,字观复。王萧居士曾一度居昭觉寺,参加禅坐。一日,闻开静板响(丛林集体坐禅,以板为号,有止静、开静之分,开静表示禅坐结束),豁然有省。后来,王萧居士请问南堂元静禅师:某有个见处,才被人问,却开口不得。未审过在甚处?元静禅师..

黄龙道震禅师悟道因缘
黄龙道震禅师悟道因缘隆兴府(今江西南昌)黄龙山堂道震禅师,泐潭善清禅师之法嗣,俗姓赵,金陵人。道震禅师少依觉印禅师为童子,觉印英禅师后移居泗州(今安徽泗县)普照寺,道震禅师亦随而前往。当时正好赶上淑妃择度童行,道震禅师因而得度,并受具足戒。过了很久,道震禅师便辞别英禅师,前往参礼丹霞..

道场明辩禅师悟道因缘
道场明辩禅师悟道因缘安吉州(今浙江安吉)道场正堂明辩禅师,龙门清远佛眼禅师之法嗣,俗姓俞,本郡人。明辩幼时从报本蕴禅师出家,受具足戒后,即开始游方参学,访诸名宿。后至西京少林寺,一日,闻僧举佛眼禅师以古诗发明罽宾王斩师子尊者之因缘,诗云:杨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一声羌笛离亭..

道膺禅师座下僧悟因缘
道膺禅师座下僧悟因缘一日,云居道膺禅师座下有僧在寮房内念经,恰好道膺禅师从窗外经过。道膺禅师便隔着窗户问那僧:阇黎念者是甚么经?那僧回答道:《维摩经》。道膺禅师道:不问《维摩经》,念者是甚么经?那僧言下大悟。..

因缘果报细说
世间法因为受到个人主观、情感等因素的影响,很难有绝对的公平,即使是赖以维系社会秩序的法律,也常因为受到客观因素所左右而难以获致绝对的公平。世间真正的公平是「因果」,无论达官贵人或贩夫走卒,无一能在「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定律下获得宽贷或殊遇。因此,因果之前人人平等,因果才是人..

荷泽神会禅师悟道因缘
荷泽神会禅师悟道因缘西京荷泽神会禅师,六祖慧能大师之法嗣,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俗姓高。自幼学习五经,后读老庄,深受启发。自从读《后汉书》得知有佛教一事,开始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对仕途却日渐淡然。年稍长,他便辞别双亲,投襄阳国昌寺颢元法师出家,学习佛教经典。他的记忆力极好,讽诵群经,易同..

笑翁妙堪禅师悟道因缘
笑翁妙堪禅师悟道因缘庆元府(今浙江龙泉)育王笑翁妙堪禅师,天童无用净全禅师之法嗣,俗姓毛,慈溪人。妙堪禅师广额平顶,骨气清豪,少时从野庵道钦禅师出家受业,以广记多闻著称。后栖心禅宗,一度行脚,先后参礼过息庵达观禅师、灵隐松源禅师等人,了无发明。后又改投天童无用净全禅师座下参学。初礼..

襄州庞蕴居士悟道因缘
襄州庞蕴居士悟道因缘襄州(今湖北襄阳)庞蕴居士,马祖道一禅师之法嗣,字道玄,衡州(今湖南衡阳)衡阳县人。其祖上世代以儒为业。庞居士少年时,即悟尘劳苦空,遂发心探求解脱之真谛。唐贞元年间,庞居士前往南岳,参谒石头希迁禅师。庞居士问:不与万法为侣者是甚么人?石头禅师连忙用手掩住庞居士的嘴。庞居士..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