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四分戒本乃万行关键三乘阶辙
子题:六度必戒为本、毗尼藏即大乘学、戒为佛阶梯、四分兼通大小二戒戒本疏·序:“四分戒本者,斯乃统万行之关键,实三乘之阶辙者也。”行宗记释云:“言万行等者,谓此戒文,通收善恶事法。对恶事恶法以明止行,对善事善法而成作行。止行断恶,作行修善;行虽多途,无出斯二。又解,约境而言,戒则无..

日行三善命运必改变
日行哪三善,三年命运必转?传统文化扎根必修经典《太上感应篇》曰: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胡不勉而行之。简单几句话,包含了改命运的秘密:日行三善,三年命运必然改变。日行三善,三年命运必然改变。你知道是哪三善吗?三善就是--眼善、语..

命运:不是去克服苦难 而是去营造未来
◎ 学 诚问:师父,一味地对别人好,为什么让人厌恶,轻视甚至变得可有可无?是不是越一味地对别人好就越容易失去?答:不要依附于他人乞求自己的快乐。如果我们太执著,自己很苦,把别人也弄得很苦,付出越多,其实内心的期待就越大,空洞也就越大。问:师父,虽说予乐为慈,拔苦为悲,但如果别人老是..

智者可以左右自己的命运
智者可以左右自己的命运◎ 达真行为分两种:一种是高尚的行为,一种是卑劣的行为。若是你行持高尚的行为,今生来世以及生生世世都能获得安乐;若是你行持卑劣的行为,今生来世以及生生世世都会遭受痛苦。其实,一个智者,通过断恶行善,通过正确的取舍,完全可以左右自己的命运,一个愚者则无法左右自..

邪YIN的人命运为什么会不好?
‘佛说四十二章经’说:‘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又说:‘财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舐之,则有割舌之患。’而古人自励的箴言中也有一句说道:‘求名者,因好色欲而名必败;求利者,因好色欲而必丧利;居家者,因好色欲而家弃必荒;为官者,因好色欲而..

仁焕法师:念佛是生命的关键
我们虽然发心来到这里,但是有些人是慕名而来,有些人是好奇而来。我对佛教的理解,佛教没有什么奥妙,佛教的最高理念是道破生命、环境、宇宙的微妙,道破出来了就是大彻大悟,破不出来,就是一般凡夫。我原来学过密宗,以为是通过神通广大去理解一切,应该是通过内在的悟道去理解和道破一切。特别是净土法门,它..

清净法师:认识因果 第七章 命运浅说
第七章 命运浅说一个人“命运”的形成,是由于过去的“业力”和今世的“个性”,交织而成。很多命运(或业力)上“注定”要发生的事,常常是藉着个性里的一些特质而显现,好的命运,常藉着良好的个性特质而显现,不好的命运,常藉着不良的个性特质而显现。因此,与其说,个性造就一个人的命运,不如说,命运藉着个性..

用火提高免疫力的窍诀——《洞见宇宙的奥秘》
火的颜色一般定义为红色,但火不一定是红色的。为什么呢?其实热量没有颜色,颜色来自于你眼睛能看见的。热能的频率低,你看到红色,频率再提高,你就看到蓝色、绿色、白色,而频率最高的热度是人检测不到、感觉不到的,没法定义,只能说它是空。水与火的频率交界的地方怎么结合呢?在生活中你能把水与..

命运会越来越好!
心态的好坏,在于平常的及时调整和修炼并形成习惯。人活在世上,凡事都要看开点,看远点,看淡点,心胸要豁达些、大度些,相信任何事情的发生必有利于我、且办法总比困难多,也就没有流不出的水和搬不动的山,更没有钻不出的窟窿及结不成的缘。人活的快乐,就必须要有一个好心态。有位哲人说得好,既然..

缘分和命运
缘分和命运◎ 季羡林缘分与命运本来是两个词儿,都是我们口中常说,文中常写的。但是,仔细琢磨起来,这两个词儿涵义极为接近,有时达到了难解难分的程度。缘分和命运可信不可信呢?我认为,不能全信,又不可不信。我决不是为算卦相面的张铁嘴、王半仙之流的骗子来张目。算八字算命那一套骗人的鬼话,..

穿皮衣皮草将招来生灵,影响命运
冬天马上来了,这个冬天,很多人会考虑买衣服。建议不要购买穿着动物皮毛制作的外衣皮草。根据古今影响命运的案例分析,建议有缘者不要购买穿着动物皮衣。买动物皮衣(狐狸、貂、貉子、獭兔和牛羊等),会伤害了动物的生命。更为严重的是,被杀害动物会变为讨债鬼魂纠缠穿皮衣的人,直接干扰人生命运。..

《兰亭序》从佛门重出世间 最终的命运竟是这样的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唐朝开元年间,有个朝官叫何延之,挺能写文章。他有一篇《兰亭记》,详细记载了萧翼赚兰亭的精彩过程。何延之年轻时,曾游访越州,在云门寺拜见了92岁的玄素大师,听他细讲了辩才被骗《兰亭序》的经过。玄素大师是辩才的徒弟,见过《兰亭序》真迹,他的讲述,应该最接近于历史真相..

刘素云:人生的命运可以转变
「听经十几载,改变我人生」。我就是衷心的要告诉大家,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人生的命运可以转变。谁来转变?你自己来转变。怎么转变?听经闻法。因为我这个路是这么走过来的,成功了,所以我把我这个成功的经验告诉你们,省得你们再去走我过去十几年,就是前十年我走了很多弯路。这样你们就可以有一条直达的路,..

一念之差 为何会改变他的命运?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从前有个人叫元自实,他对缪材有恩,可缪材却忘恩负义,做出很对不起他的事情。元自实感到愤恨不平,天未亮就带着刀,准备要去杀死缪材。路上经过一座庵堂,庵主轩辕翁是位有道之士,很早就起来诵经。他见几百个奇形怪状的鬼跟着元自实,每个鬼的手中都持有刀斧,杀气腾腾,样子非..

你的心决定你的命运
很多人都知道,佛教强调因果。但我们认为的因果,往往局限于现象,局限于具体事件。事实上,意识活动也离不开因果,我称之为心灵因果。在每个人的生活中,这种因果时时都在发生,只是我们未加关注而已。当我们不断重复某种想法时,会使其力量不断增强,久而久之,成为重要的心理因素,进而固定为习惯、..
意处
【意处】 p1206如意根中说。二解 五蕴论七页云:言意处者,即是识蕴。三解 品类足论二卷十四页云:意处云何?谓意、是法已正当能了,及彼同分。
越大师教堕恶见行
【越大师教堕恶见行】 p1186瑜伽八十八卷十七页云:又由二缘,诸不聪慧声闻弟子、越大师教,堕恶见中;或起言说。何等二缘?一、愚世俗谛,二、愚胜义谛。由此愚故;违越一向世俗谛理,及违越一向胜义谛理。于行流转,不正思惟。..
安住相
【安住相】 p0625瑜伽十一卷二十一页云:云何安住相?谓四识住。即识随色住等,如经广说。此所思惟,名安住相。
安住法
【安住法】 p0625如六种阿罗汉中说。又俱舍论二十五卷五页云:不退,安住,不动,何别?非练根得,名为不退。练根所得,名为不动。此二所起殊胜等至,设遇退缘;亦无退理。安住法者,但于已住诸胜德中,能无退失;不能更引余胜德生。设复引生;从彼可退。是不退等三种差别。..
缘起中有二种果及二种因
【缘起中有二种果及二种因】 p1306瑜伽三十一卷二页云:又于此中,有二种果,及二种因。二种果者:一、自体果,二、受用境界果。二种因者:一、牵引因,二、生起因。自体果者:谓于今世诸异熟生六处等法。受用境界果者:谓爱非爱业增上所起六触所生诸受。牵引因者:谓于二果,发起愚痴。愚痴为先,生福..
当生起
【当生起】 p1252瑜伽八十四卷二页云:当生起者:或未证得;或勤修习。
遇声出定
【遇声出定】 p1255瑜伽六十三卷九页云:复有补特伽罗、已得离欲。从定起已;或于一时,彼三摩地,相间相杂,作意而转。或于一时,不相间杂。若遇声缘,从定而起;与定相应意识俱转余耳识生。非即彼定相应意识能取此声。若不尔者;于此音声,不领受故;不应出定。非取声时,即便出定。领受声已;若有希..
成所作智
【成所作智】 p0665 佛地经论三卷四页云:成所作智者:谓能遍于一切世界随所应化应熟有情,示现种种无量无数不可思议佛变化事;方便利乐一切有情,常无间断。如是名为成所作智。二解 佛地经论六卷七页云:论曰:成所作智,应知成立如来化身。此复三种。一者、身化,二者、语化,三者、意化,第一身化,..
究竟现观
【究竟现观】 p0702 显扬十七卷三页云:问:究竟现观,以何为体?答:以尽智无生智等为体。或此俱行菩提分法为体。问:究竟现观、有何相?答:若有成就究竟现观者;终不堕于五种犯处;终不故害众生之命,及不与取,习近淫佚非梵行法,故说妄语,贮积财物,受用诸欲。又终不怖畏不可记论事。终不计执自..
五遍行
唯识家所立六位心所之一。指周遍于一切心王、心所而相应之五种心所,即触(梵spar?a)、作意(梵 manasi-kāra)、受(梵 vedanā)、想(梵 sajjā)、思(梵 cetanā)等五者。此五心所皆具四种一切之义,即:(一)一切性,遍于善、恶、无记等三性之心而起,故谓一切性。(二)一切地,遍于三界九地或有..
五种法
又作五种成就法。为密教所行修法之类别。即息灾法、增益法、降伏法、敬爱法、钩召法。瑜伽护摩轨中说五种护摩,以五法配于五智、五部,则佛部为息灾法,金刚部为降伏法,宝部为增益法,莲华部为敬爱法,羯磨部为钩召法。(参阅“五种修法”1182) p1181 ..
五灯全书
凡一二○卷,另有目录十六卷。清代霁仑超永编,康熙三十六年(1697)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四○册至一四二册。目录卷首附有序文、进呈奏疏、凡例等。全书内容系超永自五灯会元等诸传灯录中摘其要者,并费时十余年亲往各地搜集文献。除七佛、西天、东土诸祖外,凡五灯会元以后之祖师、耆宿、居士等,无论..
五类天
密教金刚界曼荼罗外金刚部之诸天,凡有五种之类别。秘藏记举出:(一)上界天,指色界及无色界之诸天。(二)虚空天,指夜摩天以上之四天。(三)地居天,指四天王及忉利天等。(四)游虚空天,指日月星宿。(五)地下天,指龙、阿修罗、阎魔王等。十八会指归则举出:(一)居上界天王,指摩醯首罗等。(二)游虚空诸..
今圆
天台宗将释尊一代说法之次第判为五时,而以第五时法华经所说之圆教,称为今圆;于前四时大乘经所说之圆教,称为昔圆。 p1222
元辰星
又作本命元辰、元神星。混合宿曜经之说与阴阳道之思想,而谓元辰星乃掌理吾人一生中贫富荣枯等命运之星。密宗盛传此说。其名称出自北斗七星护摩法,于梵天、火罗、九曜中,称为本命元神。举凡人之命运,皆由北斗七星掌管,其中,本命星掌寿命,元辰星常配于本命星而修供,故俗称元辰星为本命星之里星。..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