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条道路,我们是走在道路上的行者,如何才能在这条分岔口极多的道路上走好,选择轨迹则显得至关重要。 何为轨迹?一个点在空间移动,它所通过的全部路径叫做这个点的轨迹。同样,从我们呱呱坠地,咿呀学语成长到现在,我们所走过的风雨历程即为人生的轨迹。众所周知,轨迹不同,路程就不相等,行路的难易程度也就千差万别。
相关推荐
四圣谛
又名四真谛,或四谛法,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苦谛是说明人生多苦的真理,人生有三苦,八苦,无量诸苦,苦是现实宇宙人生的真相;集谛的集是集起的意思,是说明人生的痛苦是怎样来的真理,人生的痛苦是由于凡夫自身的愚痴无明,和贪欲嗔恚等烦恼的掀动,而去造作种种的不善业,结果才会招集种种的..
妄语言了结犯不待信
戒本疏·四波罗夷法:“明妄语,本欲诳人生信,今结正时,但言了结,不待信者。……今言造业,各有所由。口造语业,言了前知;坏境既备,何得待信?以领达言竟,欺负即了。信疑两缘,坏后方起。语造身业,言了未坏,故未结重,余如竖义。”行宗记释云:“标中,余戒结正,多取迷心;妄戒独异,故须辨示..
人生
(一)指人中之化生。即于成劫之初,欲界有情世间之成立。[长阿含经卷二十二、俱舍论卷十二](参阅“劫初”2815) (二)指人之降生于世、人之生命。般泥洹经卷上(大一·一七七上)谓:“惟人生,无不有苦。”(参阅“七惟”105) p254 ..
宇宙人生
宇宙是指人类所生活的环境;人生是指人类自己。释迦佛一生讲经说法无数,所讲即是宇宙人生的真理。宇宙和人生,都是缘起性空。
迷悟
迷者迷惑宇宙人生的真理,悟者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理。迷时是众生,悟了即成佛。
释迦牟尼
(佛名)Śākyamuni,印度迦毗罗城Kapilavastu,主净饭王Śuddhodana之子,母曰摩耶Māyā,名呼悉多太子。诞生于城东岚毗尼园Lumbini。生后七日,母殁,姨母波阇波提养育之,跋陀罗尼Bharani教养之。幼对于人生诸现象,既有思惟之处。或于阎浮树下思耕农之苦,或见诸兽相食而厌人生之斗争。又于四门..

此刻你贪恋的,就是最后障碍你的
此刻你贪恋的,就是最后障碍你的传喜法师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勤俭,节制, 简约,朴素这是中国人历来就崇尚的优良品德我们这个时代,物质越来越丰富,每个人都拥有太多的东西。但实际上,我们生命真正需要的并不多,是我们的贪心让我们想得到更多。有贪..

达观法师:好好的过人生
好好的过人生花不见得比草幸福,月不见得比日温馨;您不见得比我痛苦,我不见得比您快乐。幸福是没有一定的标准,快乐也没有一定的准则,完全决定在自己主观的意识型态。富有并非代表快乐,贫穷并非表示痛苦,苦乐是自我内心所创造的偏见。正如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一般人..

真正应该供养、祈求的对象就是自己的心
印度和西藏都有一种传统,就是哪里的山好,就说那边有山神,哪棵树好,就说有树神,或者哪里的山泉特别甘甜,就说那里有水神。所以到处都有天神,大家也都忙着去供养、祭祀那些神明。从环保的角度来说,这倒是个不错的方法,因为这种信仰对于环保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藏民会说:喔!这个有树神、水神喔!..

《六祖坛经》的人生三境
《六祖坛经》的人生三境◎ 德 光说到《六祖坛经》大家都很熟悉,有敦煌本、惠昕本、曹溪原本和宗宝本四个版本,虽然内容稍有差异,但是主旨基本相同。作为中国佛教史上唯一一部被称为经的祖师语录集,《六祖坛经》有着特殊的价值和意义。翻开《坛经》,其中精美绝伦的语言、生动活泼的譬喻、玄妙深奥的..

善事父母就是事佛
善事父母就是事佛◎ 清凉禅今天是佛欢喜日。我们在此举行盂兰盆供,礼敬三宝,以报答生生世世的父母。在中华文化里,孝是人之本、德之本,百善孝为先。出家为僧,也要报父母恩。《大集经》曰:世若无佛,善事父母,事父母即是事佛也。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中记述:佛住世时,曾遇饥荒,连续三日乞..

佛法就是教我们禅生活
佛法就是教我们禅生活◎ 净 慧佛法为什么要建立?佛陀为什么要出世说法?大家可能会异口同声地说:《法华经》上告诉我们,佛陀出现于世是为一大事因缘,就是要令一切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这就是佛陀要出世说法的本怀。但是众生与佛究竟有什么差别?差别的根本点在什么地方?我想来想去,这个答案只有..

奇迹就是在大地上行走
奇迹就是在大地上行走◎ 一 行 艾伦说,自从把陪伴乔伊和苏的时间当成他自己的,他就有了无限的时间。但是,艾伦也许只是原则上拥有这个无限的时间。因为毫无疑问,在和乔伊温习功课时,艾伦有时会忘了把乔伊的时间当成自己的,那他就会失去这些时间。艾伦可能会希望时间快些过去,他也许会变得不耐烦..

人生的头等大事
人生的头等大事◎ 济 群心既是痛苦的源泉,也是快乐的源泉。我想大家应该有这样的体会,当内心贪婪、仇恨、焦虑、恐惧、嫉妒、自私等负面心理产生活动时,不仅会使心痛苦纠结,甚至会使身体产生不良反应。只要这些心理得不到解决,问题将接踵而至,永无宁日。同样还是这颗心,当它没有烦恼时,我们很容..

人生的最后时刻
圣凯法师生命,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也是一切宗教、哲学、文学、艺术、音乐共同探讨的话题。人类的生命的韵律只是反复弹奏着从生至死的几十年光阴,多则一百多年。死,随时可能发生,也随时在发生,似乎太平常了,但它是那么的令人难以接受,就如窗外盛开的香花,又有谁愿意看到片片落英、纷纷凋谢的情景..

禅就是我们的日常
◎ 楼宇烈有很多人想了解佛教,特别是想了解禅宗,但对于禅宗大家又常常觉得把握不定,因为对于禅宗的许多公案大家都不知道在说什么东西,也不知道禅宗怎么样来修证,怎么样才能了脱生死,怎么样才能明心见性。其实这些问题都是来自于将禅看成是和我们现实世界不一样的、很神秘的、彼岸的一种境界。然..

心中经常不平就是最大的魔障
心中经常不平就是最大的魔障首愚长老行难忍难在古丛林中,一进佛门就必须做劳务,俾借外境来磨掉你一切不好的习气。像密勒日巴被他的师父玛尔巴上师以非常人所能忍受的苦难来磨练他,直到他的内心丝毫埋怨不起了,才开始教他修学佛法,这时修法才容易上路。我们心中经常不平就是最大的魔障。所以打禅七..

世间最大的苦就是自己想不开
证严法师凡夫经常有分别心,有特别亲爱的人,就有特别讨厌的人,无法由烦恼中解脱出来。所以学佛者要训练自己,以对最亲爱之人的心,去对待讨厌的人。有人或许会说:说得容易,哪里能够做得到?要原谅敌对的人似乎很困难。但是,有一位八岁的孩子来精舍听到我说:要能够原谅别人,能原谅别人才是好人。..

元音老人答:见性之后,最精进的用功就是时时刻刻不忘失本来吗?
问:见性之后,最精进的用功就是时时刻刻不忘失本来吗?元音老人答:不对!本性不会失去的,只是你著相,被境迷了,就像太阳被乌云遮盖而不现一样。精进用功只是绵密保护。用功时如率兵攻敌,义无反顾;不用时则一切放下,视若无事,这叫真精进。..

宗性法师:透视人生的本质,正视佛法的真理
我们现代人在身体上下的功夫最多,生活里面对身体下的功夫最多,一打开电视,那些营养品、养颜液等针对身体的广告也最多,我们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是围绕这个身体在转。有些老太太常为自己的身体发愁,使得现在养颜胶囊挺畅销,当脸上有皱纹、有波浪了,心里面就觉得难以承受,就天天想办法把这一道一道的东西弄掉..

让人生顺利的四大法宝
大愿法师第一大法宝是忏悔:忏悔是对自己的,忏悔自己的恶业,是清理自己的垃圾。第二大法宝是宽恕:宽恕是对别人的,是原谅那些曾经对不起我的人。这两种其实都是疏通宇宙能量的管道,让宇宙能量能够涌进来,让我们成为接收法界智慧的端口。第三大法宝是感恩,让孩子能够常怀感恩心:佛教经常提倡说要..

论人生之苦迫及其解脱
论人生之苦迫及其解脱◎ 太 虚吾人因何而讲究佛法耶?因吾人既已受得人身,常遇困苦拂逆之境,若欲解脱出离,则有讲求佛法之必要。此不但讲求佛法为然,凡吾人所云为动作,皆因解决现前困境而发动,如饥求食,寒求衣,住求房屋等。又因求食遂连带求谷米而讲农作烹饪等事。人生之苦多矣!自呱呱堕地后,..

净土法门法师:这就是不老实、不相应,这害死人!
一切法门裡无比殊胜的是净宗法门,唯有念佛法门方能度苦难众生。念佛法门所依靠的是净土五经。净宗的事理、因果,若不能透彻了解,则心无主宰。有人提倡本愿念佛:「不必念佛,也不必持戒、吃素,只要发愿往生就行了!」这害死人!依照《无量寿经》第十八愿,临命终时一念、十念都能往生。话讲得没错。临..

道就是“道”
道就是道◎ 静如现在有很多所谓的成功人士,通过别人找到我,诉说家庭的不和谐、夫妻的矛盾,压力非常大,烦恼也特别多。他们有时在别人面前还得伪装,装得自己非常幸福:住豪宅,开豪车,装成自己很有钱,还说自己认识某某名人等等。但是当他真的向你敞开心扉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他的幸福指数可能还赶..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历史就是一部因果的说明
1中国古代帝王登基,第一桩事情是立太子,培养底下一个班子。帝王替太子请的老师,是全国最有学问、最有德行的老师。这三个老师称三公,他们是皇上的顾问、太子的老师。太保管饮食起居、卫生保健;太傅管伦理道德,教伦理道德因果;太师教治国的那些理论、理念、方法。2除了三师之外,还有三个少师,少保..

妄心就是真心
◎ 果 如当你能所心断、前后句空、动静二相了不可得时,你不要只停留在那个空相上,而是要去反闻自性。很多人常常就只停留在那空相上,而没有利用机会向上一着,只要过了一段时间,自己的一些分别妄想的觉受就又会再回来,这样就很可惜。因此,当一切顿断时,你当下就要去问:究竟的真心到底是什么?在..

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
刘素云人世间最无私的就是父母的爱,人世间最难以报答的就是父母的恩,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以感恩之心孝敬父母。人来到世上,随着自己的长大,耳闻目睹父母脸庞从年轻变憔悴,头发从乌黑变白发,动作从敏捷变缓慢,这些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一个人如果晚年境遇凄凉苦楚,缺乏关心和赡养..

人生一切顺其自然
人生一切顺其自然◎ 元 真深山藏古寺,禅堂卧蛟龙。一位禅僧自从住进禅堂,就效仿禅宗四祖道信,夜不展单,肋条不沾席--俗称不倒禅--不睡觉。他十年之中,昼夜坐禅,心无杂念。然而,眼看着同门师兄弟一个个越过龙门,化作飞龙喷云吐雾遨游太空,而他仍然是鲤鱼一条。有一天,他实在想不明白,就到方丈..

慈 就是予乐, 悲 就是拔苦
慈 就是予乐, 悲 就是拔苦佛说:爱是一盏灯,照亮别人,也温暖自己。捧一颗爱心上路的人,一生也都将在爱里。爱心是一条清澈的清泉,浇灌片片绿叶;爱心是绿叶,衬托朵朵鲜花;爱心是鲜花,散发阵阵醉人的清香;爱心是一条宽阔的道路,引你走到黎明;爱心是黎明,开启黑暗眼睛;爱心是眼睛,照亮迷茫..

佛教为什么说“人生是苦”
初步接触佛法的人都知道这句话人生是苦,但通常人们对它的理解多半都是有偏差的。佛陀是说过人生是苦的话,但佛陀有其专门的所指意义。不明白其中的真实意义,就会产生错误的观念,觉得我们生活在这个世上毫无意思,我们的生命与生活也就毫无意义。因而消极悲观,也就取消了人生本来应该的努力与向上。..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