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禅宗
中国佛教宗派。主张修习禅定,故名。又因以参究的方法,彻见心性的本源为主旨,亦称佛心宗。传说创始人为菩提达摩,下传慧可、僧璨、道信,至五祖弘忍下分为南宗惠能,北宗神秀,时称南能北秀。史略佛教传入中国后,禅学或修禅思想一直获得广泛的流传,在东汉至南北朝时曾译出多种禅经,禅学成为相当重..
慧安(宋庐山凌云寺)[《高僧传》卷七]
释慧安。未详是何人。蔬食精苦。学通经义兼能善说。又以专戒见称。诵经四十余万言。止庐山陵云寺。学徒云聚千里从风。常捉一杖云。是西域僧所施。杖光色灼彻亦颇有香气。上有梵书人莫能识。后入关诣罗什捉杖自随。什见杖惊曰。此杖乃在此间耶。因译其字云。本生天竺娑罗林。南方丧乱草付兴后得罗什道教..
二般若(二)
地藏十轮经明般若二种相:一、世间般若 谓诸菩萨,唯依读诵书写,为他演说。三乘道教,劝正修行,灭除烦恼惑业,不行寂静真实般若,常行有见有相般若,如是般若,有取有着,是名世间般若。二、出世间般若 谓诸菩萨精勤修习菩提道时,随力听闻,为他演说三乘正法,而于其中,心如虚空,平等寂静,离诸名..
三教
1、佛教,道教、儒教。2、指南山三教,即性空教、相空教、唯识圆教。说诸法性空无我的道理,名性空教,此摄一切小乘教;说诸法本相乃空,惟众生妄见为有的,名相空教,此摄一切大乘浅教;说诸法外尘本无,实际上唯有识的,名唯识圆教,此摄一切大乘深教。以上三教,是律宗所判的教相。3、指天台三教,..
慧安(宋庐山凌云寺)《高僧传》卷七
释慧安。未详是何人。蔬食精苦。学通经义兼能善说。又以专戒见称。诵经四十余万言。止庐山陵云寺。学徒云聚千里从风。常捉一杖云。是西域僧所施。杖光色灼彻亦颇有香气。上有梵书人莫能识。后入关诣罗什捉杖自随。什见杖惊曰。此杖乃在此间耶。因译其字云。本生天竺娑罗林。南方丧乱草付兴后得罗什道教..
僧伽婆罗(梁扬都正观寺扶南沙门)[《续高僧传》卷一]
僧伽婆罗。梁言僧养。亦云僧铠。扶南国人也。幼而颖悟。早附法津。学年出家。偏业阿毗昙论。声荣之盛有誉海南。具足已后广习律藏。勇意观方乐崇开化。闻齐国弘法。随舶至都。住正观寺。为天竺沙门求那跋陀之弟子也。复从跋陀研精方等。未盈炎燠博涉多通。乃解数国书语。值齐历亡坠道教凌夷。婆罗静洁身..
禅宗
中国佛教宗派。主张修习禅定,故名。又因以参究的方法,彻见心性的本源为主旨,亦称佛心宗。传说创始人为菩提达摩,下传慧可、僧璨、道信,至五祖弘忍下分为南宗惠能,北宗神秀,时称南能北秀。史略 佛教传入中国后,禅学或修禅思想一直获得广泛的流传,在东汉至南北朝时曾译出多种禅经,禅学成为相当..
三时学会
研究佛教唯识法相的学术团体。1927年成立于北京。1921年,韩清净等发起组织学术团体,名法相研究会,开讲《成唯识论》。1927年,据法相宗判教,将释迦一代教法分为有教、空教、中道教的三时教,而法相宗为中道教,故改名三时学会。推韩清净为学长。学会宗旨为阐扬印度佛学和佛教真实教义,事业则专在讲..
尼师徒相摄诸行
亦名:比丘尼师徒相摄诸行、师徒相摄子题:摄弟子有二行事钞·尼众别行篇:“相摄诸行。尼以无伴,多度非法之人。但希利己,不准道教故。律中二十余戒,偏结和尚之罪故。律云,度弟子已,应以衣食及法摄取。五分,师僧应六年自摄,若教他摄弟子,违犯堕。僧祇,和尚尼欲授弟子具戒,应先求善比丘,不得..
七僧
日本佛教界举行大法会时,有司重要职务之七位僧侣,称为七僧。即:(一)讲师,(二)读师,(三)咒愿师,(四)三礼师,(五)呗师,(六)散华师,(七)堂达。由七僧所举行之大法会,即称七僧法会。 p112
九字
乃日本咒术。又称九字大事、纵横法。日本密教僧与修验道之山伏(山中修行之僧),于入山时,为守护己身,口念“临、兵、斗、者、皆、陈、列、在、前”之九字。一边唱诵,一边以指向空纵横交替划线,此称切九字。其中四纵五横之符字亦称六甲秘咒,系日本密教采自我国道教者。相传持此咒术,即可护身制胜..
二教论
(一)全一卷。北周道安撰。论述儒佛二教之大旨并比较其优劣之作,凡十二篇。全篇由问答体而成。后周天和四年(569),武帝敕令百官论释、道、儒三教之优劣,五年甄鸾奉进笑道论三卷,群臣论之,以为伤蠹道教,遂焚于殿庭;道安慨然上本书,以论究儒释道之优劣真伪,群臣莫敢非议,佛道二教之诤论乃为之..
八宗
(一)指佛教流传于我国之大乘八宗派。指律宗、三论宗、净土宗、禅宗、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密宗。 (二)指唐代法相宗大德窥基(慈恩)对大小乘佛法之判释,称为慈恩八宗。即:我法俱有宗、有法无我宗、法无去来宗、现通假实宗、俗妄真实宗、诸法但名宗、胜义皆空宗、应理圆实宗八种。 (三)指日本佛教..
顾欢
(420~483)南齐道士。吴兴盐官(浙江海宁)人。字景怡,一字玄平。初从邵玄之学五经,年二十余复师事雷次宗。好黄老之术,通解阴阳书,后于天台山开馆授徒,教黄老之道,为村人治病除灾。齐高帝辅政时,奉召任扬州主簿。及帝践祚,乃自称山谷臣,进政纲一卷东归。永明元年(483),齐武帝征召为太学..
译师
【译师】唐太宗焚经台诗:门径萧萧长绿苔,一回登此一徘徊;青牛谩说函关去,白马亲从印土来;确实是非凭烈焰,要分真伪筑高台;春风也解嫌狼藉,吹尽当年道教灰。唐义净三藏,题取经诗曰:晋宋齐梁唐代间,高僧求法离长安;去人成百归无十,后者安知前者难;路远碧天唯冷结,砂河遮日力疲殚;后贤如未..
般若二种相
[出地藏十轮经]一世间般若谓诸菩萨唯依读诵书写。为他演说三乘道教。劝正修行。灭除烦恼惑业。不行寂静真实般若。常行有见有相般若。如是般若。有取有着。是名世间般若。(有见有相般若。即世间之智。如劬宾大臣。分阎浮提七分。而能息诤。智满祖师云。正取世间之智为般若也。)二出世间般若谓诸菩萨精勤..
六法令他欢喜
[出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一身业行慈谓于诸贤圣及同修梵行人处。起慈善心。以为礼敬烧香散华种种供养。若见其病苦。随时供给。令他欢喜。是名身业行慈。(梵行。即净行也。)二语业行慈谓于诸贤圣及同修梵行人处。起慈善心。以语赞叹。彰其实德。他不闻者。令他得闻。复读诵经典。昼夜精勤。令他欢喜..
三教
(名数)谓儒教佛教道教。翻译名义集曰:吴主问三教,尚书令阚泽对曰:孔老设教,法天制用,不敢违天。佛之设教,诸天奉行。是三教之名,起于三国之时。【又】佛家以一代之教判而为三也。
内外三教
(名数)一儒教,二道教,三佛教。是我国之三教也。一神教,二儒教,三佛教。是日本之三教也。
大迦旃延
(人名)摩诃迦旃延也,新称迦多衍那。为十大弟子之一。增一阿含经三曰:善分别义敷演道教,所谓大迦旃延比丘是。
斗胜
(传说)佛教徒与道士比术而胜之也。后汉明帝永平十四年正月元旦,五岳诸山道士褚善信等朝贺之次,表请比较佛教与道教之优劣,帝许可之,于其月之十五日,自临幸白马寺,使佛典与道经共焚。道经归于灰烬,佛典其轴为火,纸为黄色,而一字无损,故谓之斗胜。..
毗尼藏昔传分判明今取舍
子题:半满两字、四藏、两藏、三种教、唯制道教、唯制俗教、通道俗教、涅槃两字、半字、满字、渐教、涅槃满足教、满足教、三藏、八藏、摩诃衍、菩萨藏、五藏、二众、四部戒本疏·摄教分齐:“今解斯意,可为三门:一,叙教本。二,征昔宗。三,立正义。初,序教本。(一、明凭教有无)如上四宗;初约三..
随经之律
亦名:随经律子题:随律之经、七灭、六报、犯聚行宗记·释九十单提法:“经中明律,名随经律。如涅槃、遗教等。”(戒疏记卷一五·五八·一)行宗记释云:“律中说经,名随律之经。如下,次明通道俗教,亦兼二教。涅槃八秽即八不净财;七治即七羯磨;十篇旧云即十戒,止是道教;五戒即俗教。阿含中七灭..

永本法师:天台小止观 止观的关系与重要性
止观的关系与重要性佛教的修行重点,不外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所谓「自净其意」,是各种修行方法的目标,如:念佛要一心不乱,律宗重视三业清净,禅宗从静虑到无住生心。自净其意,就是除去妄想执着,达到佛的境界。但要「自净其意」,必须「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诸恶莫作,是修止的功夫..

十一种善法
◎ 梦 参 信信是什么呢?深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换言之,你自己如果念佛,你很信,很高兴、很愉快,因为念佛能够离苦得乐,而且得到究竟的乐,深信不疑,再不怀疑。咱们拜的地藏忏是坚净信菩萨所请的法,所谓坚净信就是对所做的事情坚定信,一定能够成功。惭总感觉到自己不足,好像自己的道德不够、..

宗教文化存在盲区
近日,学者楼宇烈在家中接受《新京报》记者的访问。楼宇烈研究佛学多年,访问即从佛教切入,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谈到人们如何认识自我安放身心,最后又回到宗教教育问题。 新京报:你提到以佛治心,佛教讲自性不归,无所归处,自性不归可能正是现代人的特征,在现代都市生活中,人们压力大、节奏快..

刻《指月录》发愿偈
◎ 瞿汝稷释典虽有宗教两涂。世尊云:吾四十九年住世,未曾说一字,则何教之非宗乎?顾宗门须凭实悟,毫不容伪。观古之尊宿,几十年点胸自许,直至末后,为明眼人煅炼过,方始开省,则悟岂易言哉。及其悟后,奉戒愈精,检过愈密,甚至向折脚铛下,入山磨炼,真悟人气象如此,岂非识法者惧乎?今之望见..

元音老人:大音希声 二、徐恒志老人书信 答芜湖卜年华居士
答芜湖卜年华居士年华仁者:12月28日手书收悉。近谅贵躬健康,道心纯熟,一切吉祥!仁者在学法过程中,以般若为先导,每日诵持《金刚经》,能做到一心无住,事来应付,事去不留,便能获得实际受用。如心情开朗,便是效果。在持诵经咒过程中,妄念纷飞,这往往是进步的表现,譬如暗室打扫,尘埃飞扬,势所必然,只要坚持..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十八愿、念佛往生愿
第十八愿、念佛往生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颂曰弥陀本愿唯一行 为摄万机令往生万行各各虽微妙 凡夫难解难入故一、列诸愿名此愿诸师所立之愿名有十:?摄取至心欲生愿〔义寂〕?闻名信乐十念定生愿〔良源〕?诸缘信乐十念往生愿〔智光〕?十..

贵州在家学佛男征婚
贵州在家学佛男征婚本人现于家住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现在在本地工作,专修净土,茹素,身高173cm,开始接触佛法后对佛法非常有信心,现寻求一位正信佛子,希望她离贵州近点的,也信佛吃素,喜欢学习佛法,能够接受裸婚,阿弥陀佛,愿一切吉祥如意,安乐自在,阿弥陀佛,如有意请先加QQ:583700318.阿..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