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禅宗
中国佛教宗派。主张修习禅定,故名。又因以参究的方法,彻见心性的本源为主旨,亦称佛心宗。传说创始人为菩提达摩,下传慧可、僧璨、道信,至五祖弘忍下分为南宗惠能,北宗神秀,时称南能北秀。史略佛教传入中国后,禅学或修禅思想一直获得广泛的流传,在东汉至南北朝时曾译出多种禅经,禅学成为相当重..
慧安(宋庐山凌云寺)[《高僧传》卷七]
释慧安。未详是何人。蔬食精苦。学通经义兼能善说。又以专戒见称。诵经四十余万言。止庐山陵云寺。学徒云聚千里从风。常捉一杖云。是西域僧所施。杖光色灼彻亦颇有香气。上有梵书人莫能识。后入关诣罗什捉杖自随。什见杖惊曰。此杖乃在此间耶。因译其字云。本生天竺娑罗林。南方丧乱草付兴后得罗什道教..
二般若(二)
地藏十轮经明般若二种相:一、世间般若 谓诸菩萨,唯依读诵书写,为他演说。三乘道教,劝正修行,灭除烦恼惑业,不行寂静真实般若,常行有见有相般若,如是般若,有取有着,是名世间般若。二、出世间般若 谓诸菩萨精勤修习菩提道时,随力听闻,为他演说三乘正法,而于其中,心如虚空,平等寂静,离诸名..
三教
1、佛教,道教、儒教。2、指南山三教,即性空教、相空教、唯识圆教。说诸法性空无我的道理,名性空教,此摄一切小乘教;说诸法本相乃空,惟众生妄见为有的,名相空教,此摄一切大乘浅教;说诸法外尘本无,实际上唯有识的,名唯识圆教,此摄一切大乘深教。以上三教,是律宗所判的教相。3、指天台三教,..
慧安(宋庐山凌云寺)《高僧传》卷七
释慧安。未详是何人。蔬食精苦。学通经义兼能善说。又以专戒见称。诵经四十余万言。止庐山陵云寺。学徒云聚千里从风。常捉一杖云。是西域僧所施。杖光色灼彻亦颇有香气。上有梵书人莫能识。后入关诣罗什捉杖自随。什见杖惊曰。此杖乃在此间耶。因译其字云。本生天竺娑罗林。南方丧乱草付兴后得罗什道教..
僧伽婆罗(梁扬都正观寺扶南沙门)[《续高僧传》卷一]
僧伽婆罗。梁言僧养。亦云僧铠。扶南国人也。幼而颖悟。早附法津。学年出家。偏业阿毗昙论。声荣之盛有誉海南。具足已后广习律藏。勇意观方乐崇开化。闻齐国弘法。随舶至都。住正观寺。为天竺沙门求那跋陀之弟子也。复从跋陀研精方等。未盈炎燠博涉多通。乃解数国书语。值齐历亡坠道教凌夷。婆罗静洁身..
禅宗
中国佛教宗派。主张修习禅定,故名。又因以参究的方法,彻见心性的本源为主旨,亦称佛心宗。传说创始人为菩提达摩,下传慧可、僧璨、道信,至五祖弘忍下分为南宗惠能,北宗神秀,时称南能北秀。史略 佛教传入中国后,禅学或修禅思想一直获得广泛的流传,在东汉至南北朝时曾译出多种禅经,禅学成为相当..
三时学会
研究佛教唯识法相的学术团体。1927年成立于北京。1921年,韩清净等发起组织学术团体,名法相研究会,开讲《成唯识论》。1927年,据法相宗判教,将释迦一代教法分为有教、空教、中道教的三时教,而法相宗为中道教,故改名三时学会。推韩清净为学长。学会宗旨为阐扬印度佛学和佛教真实教义,事业则专在讲..
尼师徒相摄诸行
亦名:比丘尼师徒相摄诸行、师徒相摄子题:摄弟子有二行事钞·尼众别行篇:“相摄诸行。尼以无伴,多度非法之人。但希利己,不准道教故。律中二十余戒,偏结和尚之罪故。律云,度弟子已,应以衣食及法摄取。五分,师僧应六年自摄,若教他摄弟子,违犯堕。僧祇,和尚尼欲授弟子具戒,应先求善比丘,不得..
七僧
日本佛教界举行大法会时,有司重要职务之七位僧侣,称为七僧。即:(一)讲师,(二)读师,(三)咒愿师,(四)三礼师,(五)呗师,(六)散华师,(七)堂达。由七僧所举行之大法会,即称七僧法会。 p112
九字
乃日本咒术。又称九字大事、纵横法。日本密教僧与修验道之山伏(山中修行之僧),于入山时,为守护己身,口念“临、兵、斗、者、皆、陈、列、在、前”之九字。一边唱诵,一边以指向空纵横交替划线,此称切九字。其中四纵五横之符字亦称六甲秘咒,系日本密教采自我国道教者。相传持此咒术,即可护身制胜..
二教论
(一)全一卷。北周道安撰。论述儒佛二教之大旨并比较其优劣之作,凡十二篇。全篇由问答体而成。后周天和四年(569),武帝敕令百官论释、道、儒三教之优劣,五年甄鸾奉进笑道论三卷,群臣论之,以为伤蠹道教,遂焚于殿庭;道安慨然上本书,以论究儒释道之优劣真伪,群臣莫敢非议,佛道二教之诤论乃为之..
八宗
(一)指佛教流传于我国之大乘八宗派。指律宗、三论宗、净土宗、禅宗、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密宗。 (二)指唐代法相宗大德窥基(慈恩)对大小乘佛法之判释,称为慈恩八宗。即:我法俱有宗、有法无我宗、法无去来宗、现通假实宗、俗妄真实宗、诸法但名宗、胜义皆空宗、应理圆实宗八种。 (三)指日本佛教..
顾欢
(420~483)南齐道士。吴兴盐官(浙江海宁)人。字景怡,一字玄平。初从邵玄之学五经,年二十余复师事雷次宗。好黄老之术,通解阴阳书,后于天台山开馆授徒,教黄老之道,为村人治病除灾。齐高帝辅政时,奉召任扬州主簿。及帝践祚,乃自称山谷臣,进政纲一卷东归。永明元年(483),齐武帝征召为太学..
译师
【译师】唐太宗焚经台诗:门径萧萧长绿苔,一回登此一徘徊;青牛谩说函关去,白马亲从印土来;确实是非凭烈焰,要分真伪筑高台;春风也解嫌狼藉,吹尽当年道教灰。唐义净三藏,题取经诗曰:晋宋齐梁唐代间,高僧求法离长安;去人成百归无十,后者安知前者难;路远碧天唯冷结,砂河遮日力疲殚;后贤如未..
般若二种相
[出地藏十轮经]一世间般若谓诸菩萨唯依读诵书写。为他演说三乘道教。劝正修行。灭除烦恼惑业。不行寂静真实般若。常行有见有相般若。如是般若。有取有着。是名世间般若。(有见有相般若。即世间之智。如劬宾大臣。分阎浮提七分。而能息诤。智满祖师云。正取世间之智为般若也。)二出世间般若谓诸菩萨精勤..
六法令他欢喜
[出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一身业行慈谓于诸贤圣及同修梵行人处。起慈善心。以为礼敬烧香散华种种供养。若见其病苦。随时供给。令他欢喜。是名身业行慈。(梵行。即净行也。)二语业行慈谓于诸贤圣及同修梵行人处。起慈善心。以语赞叹。彰其实德。他不闻者。令他得闻。复读诵经典。昼夜精勤。令他欢喜..
            刘元春:论佛教的“精神慈善”
慈善,包括慈善之心与慈善之举,而慈善之举原本又包括物质的与精神的两个方面。不过,就当前的社会慈善活动而言,往往重在物质救助形式的慈善,而较少的关注精神慈善。物质慈善是外在的、有限的,而精神慈善是内在的、可持续的;物质慈善可以救助贫困,精神慈善能够拯救沉沦。精神慈善,虽然没有一个统..
            刘元春:佛教慈善 不是什么都可以拿来拍卖
佛教慈善 不是什么都可以拿来拍卖刘元春关于寺院“头香拍卖”这一话题,刘元春教授继2月10日发来的“佛教慈善,要坚守纯真的品格!”这一看法后,又于今日发来题为“佛教慈善 可以拍卖但不是什么都可以拿来拍卖”的观点,全文如下:我们讨论这个话题,其实,包含有两个问题:一是佛教慈善可否采取“拍卖”的募捐..
            冯培德:戒淫漫谈
这是典型的显宗观念,认为若不戒淫则断了清净,若不戒酒则失了智慧,若不戒偷盗就断了福德,若不戒吃肉就断了慈悲心。永明禅师是中国佛教史上的著名代表人物。他的《垂诫篇》,是很有名的法语,也是他根据传统佛教来发挥的,所以他说这是三世诸佛同口敷宣,也是天下禅宗一切演畅;他说若不听从实行,就..
            五方佛心咒是什么咒
五方佛心咒正确念法chìtuónǐ.ējiālà.mìlīzhù.叱陀你。阿迦罗。蜜?o柱。bōlīdánlàyē.níngjiēlī.般o怛罗耶。揭o。五方佛心咒是什么咒?五方佛心咒是专破天魔外道的一切咒术的咒。无论他有何妖术邪法,只要诵持这五方佛心咒,就能把他的妖术邪法破了。不单破人间的妖魔鬼怪,还能破天上的..
            刘元春:公信力:佛教社会慈善之本
一、公信力是改变社会信任危机的关键中国当代面临着一系列的社会病,其中,公信力的危机是中国当代最严重的社会病。这种公信力危机的社会病,有的是社会结构性的矛盾造成的,有的是社会转型造成的,有的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不同步造成的,也有的是政府和社会相关部门没有与时俱进,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
            十二因缘之“什么是行蕴”
行:行为;蕴:蕴聚。行蕴是指:行为的聚集。就如无数滴水聚集而成为海,同样,无数行为的聚集,形成了行蕴。行为包含:想法,口语的行为,以及身体的行为,简称则是:身、口、意。而身、口、意的行为则是衡量意念强弱的标尺。举个例子:你讨厌一个人,这种讨厌的只是一个念头,而讨厌的程度你可以忍受..
            宽见法师:如何按时持诵经典为好?
问题:弟子随身携带《金刚经》、《普贤行愿品》、《观音菩萨普门品》,不知该如何按时持诵为好,是同天三本通读轮流持诵,还是一部一部间隔开一段时间再轮流读诵为好?宽见法师:根据自身的情况,选一个不容易被打搅的时间段,心能静下来读诵经典比较好。到底是三部一起读,还是一部一部间隔一段时间读..
信仰道教是否一定要戒酒?
道教是现存的中国宗教中唯一的本土宗教,是在继承了中国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主要是道家学说)、殷商以降的鬼神崇拜和神仙方术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它的历史非常悠久,从东汉顺帝时(公元126一144年)正式创立教团算起,至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道教的思想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是中华传统..
辟谷术的发展与道教的关系
道家承袭古代辟谷养生之术,结合道教理论予以解释,并扩展其内容形成一门方术。道教创立后,承袭此术,修习辟谷者,代不乏人。辟谷术起于先秦,大约与行气术同时。集秦汉前礼仪论著的《大戴礼记易本命》说: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是为辟谷术最早的理论根据..
            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金涛:道教尊道贵德的慈善观
张金涛,道教祖天师张道陵血胤后裔。现任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江西省道教协会会长、鹰潭市政协副主席、龙虎山嗣汉天师府住持,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记者:作为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江西省道教协会会长、道教的传承人,请问您怎么看待道教的慈善观?张金涛: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歷来提..
一日禅:烦扰的根源
你想要好身材,只跑了两回步就没再坚持;你想要考试过关,却不到最后一天不会翻开书看;你想要学门外语,可单词书背来背去超不过十页你可以什么都想要,但前提是,你真的去做。能力配不上野心,是所有烦扰的根源。切记,共勉。..
            南怀瑾:道教的演变
第一节 宋初儒道归元的华山隐士陈希夷唐末五代以后,华夷混杂,变乱相仍的局面,又造成历史的巨变。而在文化思想方面,佛教有禅宗的兴盛,涵融中印文化于一炉。道教除了前蜀有杜光庭的弘扬提倡,并撰作科醮,意造经文以外,因为有命世仙人吕纯阳的首倡,以沟通禅宗直指身心性命之学,与道家修炼生命之..
道教全真居士如何修行?
首先要得到师父的传法。其次是学而时习之。那么道教又是怎么样入门的呢?道教的入门也是皈依三宝,就是皈依道、经、师三宝,全称是皈依太上无极大道、皈依三十六部尊经、皈依玄中大法师。那初学者又通过什么途径来掌握道呢?这自然少不了记载着道的经书了。我们道教的经书集叫做《道藏》,从唐代开始,..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