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珠慧海禅师初参马祖的时候。马祖问他:来此何事?他说:来求佛法。
马祖说:我这里一物也无。来求什么佛法?自家宝藏不顾。抛家散走什么?
大珠说:哪个是慧海自家宝藏?马祖说:如今问我者就是你的宝藏,一切俱足,更无欠少,何需外求?
大珠于此自识本心。踊跃谢礼。
大珠慧海禅师初参马祖的时候。马祖问他:来此何事?他说:来求佛法。
马祖说:我这里一物也无。来求什么佛法?自家宝藏不顾。抛家散走什么?
大珠说:哪个是慧海自家宝藏?马祖说:如今问我者就是你的宝藏,一切俱足,更无欠少,何需外求?
大珠于此自识本心。踊跃谢礼。
【事】指因缘生之一切有为法,即宇宙间千差万别之现象。与平等门之‘理’相对,离因缘的无为法是理。僧肇之《宝藏论》载︰‘理合万德,事出千巧;事虽无穷,理终一道。’见《俱舍论》卷二十五。
1、指佛法僧,因佛法僧含藏一切的功德。2、指经律论三藏。
功德之宝藏。无量寿经说:具足功德藏,妙智无等伦。
(譬喻)以宝譬一心之灵性也。宝藏论曰:夫天地之内,宇宙之间,中有一宝,秘在形山,识物灵照,内外空然,寂寞难见,其号玄玄。
(术语)真言于欢喜地等十地有废立二门。其废门者,谓于三劫之外不立十地,以三劫断三妄执而究竟十地也。是秘藏记等所说。依立门。则大日经疏于三劫之上立十地。以之为开发金刚宝藏位。其所以有此废立二门者,以十地有浅深二种也。大日经疏二曰:华严十地经一一名言,依阿阇梨所传者,须作地种释,一者..
(本生)佛因位时为鹦鹉而养盲父母。见杂宝藏经一,义楚二十三。
大珠惠海禅师者。建州人。初参马祖。祖问。从何处来。曰越州大云寺来。祖曰。来此拟须何事。曰来求佛法。祖曰。自家宝藏不顾。抛家散走作什么。我这里一物也无。求什么佛法。师遂礼拜问。那个是惠海自家宝藏。祖曰。即今问我者是汝宝藏。一切具足更无欠少。使用自在何假向外求觅。师于言下自识本心不由..
Xixiawen Dazangjing汉文大藏经的西夏文译刻本。始刻时间不详。元大德六年(1302)刻成,共3620余卷。据现有不完整的记录,先后共刷印140余藏,但今已无全藏可见,经版也毁损不存。现在各地发现的经论残卷,不过数十种。西夏文大藏经的翻译底本,可能系《开宝藏》的天禧修订本。北宋景祐元年(1034),..
真言宗于欢喜地等十地有废立二门,即:(一)废门者,谓于三劫之外不立十地,以三劫断三妄执而究竟十地。此为秘藏记等所说。(二)立门者,大日经疏卷三入漫荼罗具缘真言品谓,于三劫之上立十地,以之为开发金刚宝藏位。 p426 ..
【曷剌怛那揭婆】此云宝台,亦云宝藏。
【拘卢舍】此云五百弓,亦云一牛吼地,谓大牛鸣声所极闻。或云一鼓声。俱舍云二里,杂宝藏云五里。
【耆婆耆婆迦】此翻生,胜天王云生生。或翻命,法华云命命。杂宝藏经云:雪山有鸟,名为共命。一身二头,识神各异,同共报命,故曰命命。佛本行经:佛言:往昔雪山有二头鸟:一头名迦喽茶,一头名忧波迦喽茶。其忧波迦喽茶头一时睡眠,近彼寤头有摩头迦树,风吹华落,至彼寤头。其头自念:虽独食华,若..
越州大珠慧海禅师,建州朱氏子。依越州大云寺智和尚受业。初参马祖,祖问:「从何处来?」曰:「越州大云寺来。」祖曰:「来此拟须何事?」曰:「来求佛法。」祖曰:「我这里一物也无,求甚么佛法?自家宝藏不顾,抛家散走作么!」曰:「阿那个是慧海宝藏?」祖曰:「即今问我者,是汝宝藏。一切具足,..
杂宝藏经云。若人行忍则有五德。一无恨。二无诃。三众人爱。四有好名。五生善道。
1、指佛所说的一切大小乘经典。2、藏放经典的府库。3、国家所宝藏的佛学书。
菠菜豆腐汤的潜在危害菠菜豆腐汤是民间的传统家常汤菜,以其清淡爽口而深得人们喜爱。然而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菠菜和豆腐不应同时吃。虽然一直以来并无这样的饮食案例,但有时,危害是潜在的,不能用看得见的度来衡量。 豆腐高营养、高无机盐、低脂肪、低热量,其丰富的蛋白质有利于增强体质和增加饱腹感..
见死不救也遭殃2012年8月下旬的一天,胡老师讲述了他亲历的一桩现世因果报应事件: 1995年,我(胡老师)在科左后旗甘旗卡镇当地外贸局下属的一个牧场担任场长。1995年7月份的一天清早,我还在睡梦中,就被外边一片叫喊声惊醒了。我爬起来到场院中一看,只见我场的两位员工——19岁小伙子白波、21岁小伙..
优波离,汉译上首,以其持律,为众僧之首,故名。又译近执,以佛为太子时,曾为亲近执事之臣,故名。优波离出身于首陀罗族,是释种的理发奴隶,为跋提、阿那律等王子理发。佛回迦毗罗省亲时,他向舍利弗提出出家的要求。佛陀很欢喜地为他剃度,并说优波离很有善根,将来一定能宣扬我的正法。优波离出家..
楞严经白话解 第十六卷 第四十七章 鬼变畜生 畜复成人内容提要:贪心俱成鬼道,酬完鬼道宿债生畜生道,酬毕畜生道宿债复归人道。这些人,都是由于他们无始来颠倒妄想,相生相杀。不遇如来,不闻正法,受尘劳扰乱,为烦恼缚缠,生灭轮转不已。这等人称为可怜悯者。一贪心俱成鬼道原文复次阿难。是诸众生..
观音菩萨脱去凡胎,一路上脚踏浮云,一直飞到南海普陀落迦山紫竹林。此处真是人间圣境,不同凡俗。四周长满奇花异草,开满白莲花的池塘飘出缕缕清香。紫林中有一座莲台,观音菩萨便趺坐上莲台,这一天正好是九月十九日。观音菩萨和龙女、善财童子居于紫竹林中。一天,观音菩萨听说中州地区民风很不好,..
念头能生一切法、能变一切法。每一个念头生灭,在法界里头都有影响,而不是没事的,都有地方在变动,也许不在我们地球,其他星球;也许不在我们银河系,别的银河系;也许不在我们这个佛国土,在他方佛国土,起这么大的作用。所以起心动念不能不谨慎,起什么作用,自己不知道。在我们学佛这几十年经验当中..
叶衣观音名字由来山林叶衣观音,以其所居为深山大丛林,以树叶及孔雀尾翎为裙,故而得名。她是一切诸佛智慧所幻的观音,常住在山区,身穿草叶衣,护持密林山间的修行佛法者,因此称她为山居叶衣观音。能治一切灾病瘟疫、传染病、疥疮、诸毒、癌症等,以及医药难治的种种不明病症。叶衣观音的缘起故事观..
如果能够离一切相,那个福报就大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去作佛、作菩萨;不但六道超越了,十法界也超越了,得真正的解脱。我们要明了这个道理,要深深体会到这些事实真相,“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怎么个离法?起心动念为众生去想,不要去想自己,这个念头就转过来了。我们凡夫念头不能断,总有念头起来,..
如果能够离一切相,那个福报就大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去作佛、作菩萨;不但六道超越了,十法界也超越了,得真正的解脱。我们要明了这个道理,要深深体会到这些事实真相,“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怎么个离法?起心动念为众生去想,不要去想自己,这个念头就转过来了。我们凡夫念头不能断,总有念头起来,..
1、仁者,有这个想法,就已经着相了;2、勤读佛陀了义般若类知经典,比如金刚道经、楞严经、维摩诘居士经等等,体悟其真实义;3、不着相要从着相起,所谓烦恼即菩提,佛法不专离世间法,仁者三思。4、正如惠能师在坛经所说,直心是道场;愿仁者早证菩提真相,契入佛之智慧属海。打个比方:假如知你是个古..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金刚经》“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着相即是这四种相,对事物有认识上的妄念执着,有四相即凡夫俗子,离四相即菩萨。出家人行世俗事,的确不可思议。可是作为佛弟子,我们信奉的佛、法、僧是这个样子的吗?如果不是,那么为什么这样的行为就会让我..
所有学佛的人、入佛门的人,都是佛弟子,不是某个人的弟子,也不是法弟子。为了能做佛弟子,能认识佛,需要学法,需依法修行,所以要皈依法;为了众生能够依法修行,又需要成就人,明白成就之路的人引导带领,所以又要皈依僧。世间所有僧人、所有和尚带弟子,都是相用弟子,没有办法,不用僧相不行,因..
在比较、攀缘中,我们迷失了自家宝藏,追逐名利、财富、权势、色欲,形成了极不和谐的现象:物质在进步,素质在下滑;欲望在膨胀,精神在萎缩。我们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别人幸福,这就是痛苦的根源。所以,认识自家宝藏,打开快乐之门,就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发现自家的宝藏“明心性品”,是为了让你发现自家的宝藏,让你明白什么是心性,什么是真心。吾有陀罗尼,亦名金刚心。欲得胜道果,当下即见闻。佛教所说的真理是一种生命本有的智慧,它有很多个名字,有时叫爱,有时叫善,有时也叫美。“吾有陀罗尼,亦名金刚心”中的“陀罗尼”,也就是我所说的“心性”。关于陀..
1、香为佛使香在梵语中称健达。古印度传说中有香神,即乾闼婆,不食酒肉,唯求以香味为食,以资阴身,又自其阴身出香,故名香神。以后被引为佛教护法的八部众之一。佛教中用香,据《贤愚经》卷六载:佛陀当年住在祗园时,有长者富奇那建造了一座旃檀堂,准备礼请佛陀。他手持香炉,遥望祗园,梵香礼敬..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