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珠慧海禅师初参马祖的时候。马祖问他:来此何事?他说:来求佛法。
马祖说:我这里一物也无。来求什么佛法?自家宝藏不顾。抛家散走什么?
大珠说:哪个是慧海自家宝藏?马祖说:如今问我者就是你的宝藏,一切俱足,更无欠少,何需外求?
大珠于此自识本心。踊跃谢礼。
大珠慧海禅师初参马祖的时候。马祖问他:来此何事?他说:来求佛法。
马祖说:我这里一物也无。来求什么佛法?自家宝藏不顾。抛家散走什么?
大珠说:哪个是慧海自家宝藏?马祖说:如今问我者就是你的宝藏,一切俱足,更无欠少,何需外求?
大珠于此自识本心。踊跃谢礼。
【事】指因缘生之一切有为法,即宇宙间千差万别之现象。与平等门之‘理’相对,离因缘的无为法是理。僧肇之《宝藏论》载︰‘理合万德,事出千巧;事虽无穷,理终一道。’见《俱舍论》卷二十五。
1、指佛法僧,因佛法僧含藏一切的功德。2、指经律论三藏。
功德之宝藏。无量寿经说:具足功德藏,妙智无等伦。
(譬喻)以宝譬一心之灵性也。宝藏论曰:夫天地之内,宇宙之间,中有一宝,秘在形山,识物灵照,内外空然,寂寞难见,其号玄玄。
(术语)真言于欢喜地等十地有废立二门。其废门者,谓于三劫之外不立十地,以三劫断三妄执而究竟十地也。是秘藏记等所说。依立门。则大日经疏于三劫之上立十地。以之为开发金刚宝藏位。其所以有此废立二门者,以十地有浅深二种也。大日经疏二曰:华严十地经一一名言,依阿阇梨所传者,须作地种释,一者..
(本生)佛因位时为鹦鹉而养盲父母。见杂宝藏经一,义楚二十三。
大珠惠海禅师者。建州人。初参马祖。祖问。从何处来。曰越州大云寺来。祖曰。来此拟须何事。曰来求佛法。祖曰。自家宝藏不顾。抛家散走作什么。我这里一物也无。求什么佛法。师遂礼拜问。那个是惠海自家宝藏。祖曰。即今问我者是汝宝藏。一切具足更无欠少。使用自在何假向外求觅。师于言下自识本心不由..
Xixiawen Dazangjing汉文大藏经的西夏文译刻本。始刻时间不详。元大德六年(1302)刻成,共3620余卷。据现有不完整的记录,先后共刷印140余藏,但今已无全藏可见,经版也毁损不存。现在各地发现的经论残卷,不过数十种。西夏文大藏经的翻译底本,可能系《开宝藏》的天禧修订本。北宋景祐元年(1034),..
真言宗于欢喜地等十地有废立二门,即:(一)废门者,谓于三劫之外不立十地,以三劫断三妄执而究竟十地。此为秘藏记等所说。(二)立门者,大日经疏卷三入漫荼罗具缘真言品谓,于三劫之上立十地,以之为开发金刚宝藏位。 p426 ..
【曷剌怛那揭婆】此云宝台,亦云宝藏。
【拘卢舍】此云五百弓,亦云一牛吼地,谓大牛鸣声所极闻。或云一鼓声。俱舍云二里,杂宝藏云五里。
【耆婆耆婆迦】此翻生,胜天王云生生。或翻命,法华云命命。杂宝藏经云:雪山有鸟,名为共命。一身二头,识神各异,同共报命,故曰命命。佛本行经:佛言:往昔雪山有二头鸟:一头名迦喽茶,一头名忧波迦喽茶。其忧波迦喽茶头一时睡眠,近彼寤头有摩头迦树,风吹华落,至彼寤头。其头自念:虽独食华,若..
越州大珠慧海禅师,建州朱氏子。依越州大云寺智和尚受业。初参马祖,祖问:「从何处来?」曰:「越州大云寺来。」祖曰:「来此拟须何事?」曰:「来求佛法。」祖曰:「我这里一物也无,求甚么佛法?自家宝藏不顾,抛家散走作么!」曰:「阿那个是慧海宝藏?」祖曰:「即今问我者,是汝宝藏。一切具足,..
杂宝藏经云。若人行忍则有五德。一无恨。二无诃。三众人爱。四有好名。五生善道。
1、指佛所说的一切大小乘经典。2、藏放经典的府库。3、国家所宝藏的佛学书。
(名数)佛法僧也。此三者,藏一切之功德,故云宝藏。新译仁王经中曰:佛法众海三宝藏,无量功德于中藏。(众者僧也)。【又】经律论之三藏。【又】声闻,缘觉,菩萨也。
(术语)包含无量珍宝之库藏。胜鬘经曰:大宝藏者,摄受正法。
(术语)又云凡圣不二。从事相言之,则有六凡四圣之十界差别,由其理性言之,则无差别平等也。宝藏论曰:凡圣不二,一切圆满。大日经义释五曰:六趣众生与毗卢遮那本无二体。
(杂名)经藏之异名。兜率天内院弥勒菩萨之处,收藏一切经,谓之天宫。佛灭后,法藏渐隐没于二处:一天宫,一龙宫。释门正统三曰:今称龙宫海藏者,乃约龙树入海而言。又称天宫宝藏者,乃附慈氏居处而说。..
(本生)释迦如来往昔为宝海梵志时,于宝藏佛所起五百誓愿。悲华经七曰:尔时宝海梵志,在宝藏佛所诸天大众人非人前,寻得成就大悲之心广大无量,作五百誓愿已。经文漫说五百分别为难。
(杂语)译曰乐。梵语杂名曰:乐梵语苏吉施罗。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曰:极安稳佛,梵名苏乞史么。梵Sukṣema。
(譬喻)累积珍宝之库藏也,妙法能济众生之苦厄,故以为喻。无量寿经曰:无量宝藏自然发应,教化安立无数众生。法华经信解品曰:今此宝藏自然而至。
(譬喻)贫女不知埋伏宝藏,困穷贫苦。智者教之,使发掘,得大安乐。以喻众生不知有佛性,自沉沦于生死,佛教之使悟道成佛。见涅槃经七,同二十七。
(异类)司无尽财宝之大夜叉王也,众生敬信者能安住一切之财宝。见宝藏神大明曼拏罗仪轨经。
(天名)天女名吒罗佉,能藏金宝,故号宝藏。能祈祷之者,可获无尽之宝财。见宝藏陀罗尼法。
(佛名)宝海梵志之子,出家成道,号宝藏如来,阿弥陀佛乃至释迦牟尼佛,皆依此佛而发心成道。
即佛之尊称。佛乃三界中之最尊贵者,具足智德,为三界独尊,四世导师,世所尊重。宝藏论广照空有品(大四五·一四五中):“其名曰佛,三界独尊,觉了无物,非作而作,所作已毕。”[长阿含经卷一] p587 ..
谓贮藏珍宝之库藏。有二喻:(一)比喻能济度众生苦厄之妙法。又称法藏。无量寿经(大一二·二六九下):“无量宝藏自然发应,教化安立无数众生。”[法华经信解品、文殊师利现宝藏经] (二)比喻本来之自性,亦即佛性。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八(大五一·四四○下):“汝自家宝藏一切具足,使用自在,不假外..
又称宝藏天女。主福德之神,故被视同吉祥天、辩才天等。梵名音译作吒罗佉,然非译自“宝藏”之梵语,系由宝藏天女陀罗尼法所称宝藏天王名吒罗佉而来。吒罗佉之梵语未详,而梵语tāraka 为“救助者”之义,又为恶魔之名。 据宝藏天女陀罗尼法载,此天具有大威德,神力无比,能于世间行殊胜事,如回天动..
又称宝藏佛。宝海梵志之子,出家成道后,号宝藏如来。阿弥陀佛过去世为无诤念王时,即依此佛发心成道。[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三马血天子品、悲华经卷八] p6765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