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問:「和尚違和,還有不病者也無?」
洞山良价禪師曰:「有。」
曰:「不病者還看和尚否?」
師曰:「老僧看他有分。」
曰:「未審和尚如何看他?」
師曰:「老僧看時,不見有病。」
僧問:「和尚違和,還有不病者也無?」
洞山良价禪師曰:「有。」
曰:「不病者還看和尚否?」
師曰:「老僧看他有分。」
曰:「未審和尚如何看他?」
師曰:「老僧看時,不見有病。」
乾陀尸利国王的太子,不喜欢荣华富贵,于是逃进山林居住,就在林中跟随师父修行。太子所在山林,下面有一深谷。当时深谷中有一只饿虎,刚生下七只小老虎,冬日严寒,又遇大雪,母老虎抱着小老虎,在深谷下待过了三天,因为怕小老虎冻死,母老虎始终没法出去找食物,忍饥挨饿守护着小老虎。可是大雪依然..
牛彪的故事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滩异常繁华,各种奇奇怪怪的机遇层出不穷。可是,自小就在上海长大的牛彪却一直没有得到机遇的垂青,近40岁了,还是光棍一条,过着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日子。这天,牛彪闲来无事,就在街上乱逛,他见许多人对着一面墙指指点点,不禁好奇心起,挤了进去,见墙上贴着一张告示,大意是说,一..
震撼人心的故事从前在藏地有个非常富裕的人,他家附近住着一位老太太,老太太跟他们关系很不错。后来富人家的丈夫过世了,他妻子特别伤心,便派人把消息告诉老太太。这位老太太虽然学佛也行持善法,但住的地方比较偏僻,故对密宗的坛城、本尊不太熟悉,为了安慰富人的妻子,她就到那家去帮忙处理事情,..
一次小施舍的福德在舍卫国里有个名叫拘留的老人,他非常富有,却一点也不开心,因为他一面没有孩子。他日夜虔诚的祈祷,希望能求到一个儿子,最后终于感动了天神。天神现身对拘留说:拘留!过两天有个天王寿命会终止,他将降生到你家去,你就安心等著吧!果然,拘留老人的妻子自从那一天起便怀孕了,后来..
石头所创之回互禅学,经药山、云巚两代禅师筚路褴缕、惨淡经营,至洞山良价(807年-809年)出世,则其宗风大显,青原禅的理论至此已趋圆成极致。因此,厥后的历代禅师,除了曹山本寂禅师对乃师之学尚有所补苴以外,其余大率只能承嗣洞山玄旨,而于其宏旨并无多大发挥。早在石头时期,禅门学人对此宗便..
何必妄加恩仇执着中国禅宗初祖达摩祖师的坟墓,在今河南省熊耳山的吴坡。自古相传,凡是作为一位禅师,一生之中必须到这里来参拜一次。有一位禅僧,从来没有见过达摩祖师的面,但是他却甘愿为达摩祖师终身守墓。这座达摩祖师的坟墓,唐代宗时,曾赐颁“圆觉大师空观之塔”的封号,所以大家称这位守墓..
章太炎看病章太炎,我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革命家、国学大师。年轻时,章太炎阅读过几大箱中医书,自认为医术高明,喜好替人医病。一旦有朋友患病,他便非要替人诊断。可是朋友照着方子去取药,通常会被告知这方子价格高且根本治不了病,因此很少有人吃他开的药。朋友都知道章太炎狂傲自大的个性,再遇..
六 介绍洞山五位的思想方法洞山良价禅师的正偏五位,实在是受了石头希迁禅师的中所述阴阳、明暗之回互说的影响,而加以应用的,后来诸家,对於这正偏五位之说,即有了许多的解说。其中的“正”即是二仪中的阴,表徵著静、体、空、理、平等、绝对、本觉、真如等的意思。“偏”是二仪中的阳,是表徵著动、用、色..
五功勋五位颂1、圣主由来法帝尧,御人以礼曲龙腰。有时闹市头边过,到处文明贺圣朝。(此是君向臣不共,是指正中偏。)2、净洗浓妆为阿谁,子规声里劝人归,百花落尽啼无尽,更向乱峯深处啼。(此是臣奉君一色,是指偏中正。)3、枯木花开劫外春,倒骑玉象趁麒麟。而今高隐千峯外,月皎风清好日辰。(此..
禅宗公案:辩才和尚的悔恨唐太宗李世民喜爱书法,尤其酷爱王羲之的字。他听说王羲之的书法珍品《兰亭集序》,藏在其第七代孙的弟子辩才和尚那里,便多次派人去索要。辩才和尚知道那是稀世珍品,皇帝拿去了必是有去无回,便推说不知真迹的下落。李世民硬要不成,也不好强取,常常为不能得到《兰亭集序》..
晚年时深受禅宗影响的日本文学家川端康成,在镰仓故居的书房壁上悬挂着一幅,只有一个字梦。据说是当时东本愿寺的住持所题赠。生于公元一一一八年的日本高僧西行法师,曾有和歌云:梦中花飘零,醒来心难平。另外有一个泽庵禅师有梦百首,其中的千鸟一则说:幻梦当真梦,幻梦梦不醒,午鸟夜夜鸣,催人醒一醒。幕府..
诚拙禅师在圆觉寺弘法时,法缘非常兴盛,每次讲经时,人都挤得水泻不通,故信徒间就有人提议,要建一座较宽敞的讲堂。有一位信徒用袋子装了五十两黄金,送到寺院给诚拙禅师,说明是要捐助盖讲堂用的。禅师收下后,就忙着做别的事去了,信徒对此态度非常不满,因为五十两黄金,不是一笔小数目,可以给平常人过几年生..
洪州法达禅师,7岁出家,专念《法华经》。长大后去参见六祖慧能大师,顶礼时头不点地。六祖呵斥说:"头不碰地,还不如不礼!你心里一定有什么东西,平时学什么?"法达说:"念《法华经》三千部。"六祖说:"你就是念了一万部,能明白意思也算不错,你叫什么名字?"法达说:"法达"。六祖说:"你叫法达,却什么时候达法了?..
一个人听了因果布施的道理,对禅师说:等我有钱以后,一定广修供养,做一些济世救人的事业。等你有钱以后再行布施,那你永远不会有钱,也不会布施。为什么呢,师傅?因为富有从布施中来呀!我很贫穷,连饭都吃不饱,该怎么办呢,师傅?禅师从那人碗里夹起一粒米,停了一会,说:以一颗真诚恭敬的爱心,从一粒米做起。是..
宜兴龙池万如通微禅师,天童密云圆悟禅师之法嗣,俗姓张,嘉兴秀水人。通微禅师十九岁于兴善寺出家,受具足戒后,即投闻谷禅师座下参学。闻谷禅师令他参究赵州无字公案。参学既久,无有契入,于是便辞师游方,遍参名宿。一日,通微禅师偶然翻阅《楞严经》,至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这一段时,恍然若..
天皇道悟问石头希迁禅师:「如何是佛法大意?」石头答:「不得,不知。」道悟再问:「向上是否还有转处?」石头说:「长空不碍白云飞。」「佛法大意」乃指禅法的精义或禅的心法,亦指诸佛诸祖所共同体验到的悟境。道悟问石头如何是佛法大意,石头答说:「无从得到,无从知道。」意思是不能以互相授受的方式来得到..
有一位云水僧听人传说无相禅师禅道高妙,想和其辩论禅法,适逢禅师外出,侍者沙弥出来接待,道:禅师不在,有事我可以代劳。云水僧道:你年纪太小不行。侍者沙弥道:年龄虽小,智慧不小喔!云水僧一听,觉得还不错,使用手指比了个小圈圈,向前一指。侍者摊开双手,划了个大圆圈,云水僧伸出一根指头,侍者伸出五根指头..
潭州沩山灵佑禅师问仰山曰:涅盘经四十卷,多少是佛说,多少是魔说?仰山曰:总是魔说!师曰:以后无人奈子何!仰山曰:慧寂即一期之事,行履在甚麽处?师曰:贵子眼正,不说子行履。
一日下午,老僧在寺门外的古树下打坐参禅,静若草垛。一只被老鹰追击的野兔,在慌不择路、无处躲藏之际,居然钻进了老僧的百衲衣里。随即而至的老鹰嘶鸣着在老僧的四周近距离地盘旋,接着又落在老僧的身上。老僧依然微眯双目,泰然静坐。直到夕阳落山,天色渐暗,老鹰才很不情愿地朝山峰飞去,胆战心惊的野兔也..
画师初出道时,一文不名。整天画呀,画呀,画得成堆的宣纸在墙角发霉。日子便过得很艰难。妻子对他说:何不去市中心办个画展?画师的心动了动。画师一无所有,却欣慰有一位美丽贤惠的妻子。画师说:一个无名的画师,办画展会成功吗?妻子说:没试试怎么会知道呢?两天后,妻子让画师画了一幅她的肖像。妻子说,不要..
从前,释尊在王舍城的灵鹫山对众人说法。一位老夫人唯一的儿子死了。虽然儿子已埋葬多日,但是她仍然整日以泪洗面,悲伤不已。儿子是我唯一的寄托,唯一的依靠。他离我而去,我再活下去还没有什么意思,不如跟他一块去吧!她心里这样想着,连续四五天都不思饮食。释尊听说了这件事,立刻带着五百位修行者赶到墓..
亲鸾上人是日本著名的禅师。他在九岁时,就已立下出家的决心,就去请求慈镇禅师为他剃度。慈镇禅师就问他说:你还这么小,为什么要出家呢?亲鸾:我虽只有九岁,父母却已双亡。我因为不知道为什么人一定要死亡?为什么我一定非要与父母分离?所以,为了探索这层道理,我一定要出家。慈镇禅师非常嘉许他的志愿,说道..
惟宽禅师有一次被一位学僧问道:狗有没有佛性?有。惟宽禅师答。你有没有佛性?我没有。为什么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而你没有?因为我不是你所说的众生。你不是众生,是佛吗?也不是。那你究竟是什么?我不是一个『什么』!学僧最后问道:那是我们能够看到或想到的吗?那是不可思议的不可思议。我是什么?我就是我,如果..
一个村落里有几个年轻人非常喜欢调皮捣蛋,每每喜欢晚上装鬼吓人。一天,云居禅师要去村子另一边的洞穴坐禅。那几个爱捣乱的年轻人便藏在他的必经之路上,等到禅师过来的时候,一个人从树上把手垂下来,扣在禅师的头上。年轻人原以为禅师必定吓得魂飞魄散,哪知道禅师任年轻人扣住自己的头,静静的站立不动。..
弥兰陀王非常尊敬有过禅悟的那先比丘,那先比丘从禅修中证悟的智慧,出言吐语,充满了慧思灵巧。有一天,弥兰陀王向那先比丘道:眼睛是你吗?那先比丘笑笑,回答道:不是!弥兰陀王再问:耳朵是你吗?那先比丘再回答道:不是!鼻子是你吗?不是!舌头是你吗?不是!那么,真正的你就只有身体了?不,色身只是假合的存在。那..
百丈禅师会下有一位司马头陀,他懂天文、地理、算命、阴阳。有一天,头陀从外面回来,告诉百丈禅师说:沩山那个地方,是一个一千五百人修行的好道场。百丈说:我可以去吗?头陀回答说:沩山是肉山,和尚是骨人,你老如果前去,恐怕门徒不会超过千人。百丈乃指众中的首座华林禅师,问:他可以去吗?头陀:他!也不相宜。..
金华山俱胝和尚得法于马祖的法孙天龙禅师。俱胝和尚初出家时,一个人在草庵里修行。一天,一位法号实际的女尼来到庵里,绕着俱胝走了三圈,说:你说得出一句符合禅机的话,我就摘下斗笠。这样一连问了三遍,俱胝竟是一句也应对不上来。他虽然感到其中有无限的禅机,偏偏一时把捉不住。女尼见状告辞。俱胝说:天..
大珠慧海禅师初参马祖的时候。马祖问他:来此何事?他说:来求佛法。马祖说:我这里一物也无。来求什么佛法?自家宝藏不顾。抛家散走什么?大珠说:哪个是慧海自家宝藏?马祖说:如今问我者就是你的宝藏,一切俱足,更无欠少,何需外求?大珠于此自识本心。踊跃谢礼。..
一日,克勤禅师升堂,举云门文偃禅师东山水上行公案有僧问云门禅师:如何是诸佛出身处?云门禅师道:东山水上行。克勤禅师举完此公案,便令宗杲禅师下一转语。宗杲禅师苦苦参究了一年的时间,一共下了四十九个转语,均不契旨。后来有一天,克勤禅师应邀赴一达官之府宅,升座说法,宗杲禅师亦随同前往。克勤禅师又..
唐代,杨庭光在司空山会见了本净禅师,问道: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我一心一意的求道,请禅师慈悲开示我吧!本净禅师:你是从京城来的,帝王所在之地有很多禅者,你就在那里问道好了,我对你所说的『道』一概不知。当杨庭光再作发问时,本净禅师说:你到底是要求佛还是要问道?求佛的话,即心是佛;问道的话,无心是道。..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扫码后自动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