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里都有两颗种子,善与恶。善多了,恶就少了。恶多了,善就少了。如果你时时向善,遇谁都是贵人,看谁都是温暖,走到哪里都心安。
Photo by vahid kanani on Unsplash
每个人心里都有两颗种子,善与恶。善多了,恶就少了。恶多了,善就少了。如果你时时向善,遇谁都是贵人,看谁都是温暖,走到哪里都心安。
Photo by vahid kanani on Unsplash
问 题(那夜晚的陌生人)1.为何我心里一直有终生出家的念头,但却一直有阻挠,这来自什么恶业?我该怎么解决?2.为什么我的记忆力那么好?虽然我读书不大用功,但是数学却考得很好的成绩,而且能很快地明白有关于电脑的知识?3.当我跟大学朋友进行潜水比赛时,是何恶业让我差点溺水而死?什么恶业使我的..
今天非常的特殊,跟大家见面。本来我是26号到大学演讲的,不是讲这一部分,今天我跟大家结缘这是我意想不到的。在行道的人,在山里行道看着是假的,实际上一点不假,到了人多的地方他就实现了。这就是道不虚行,像出家人在山里修行是一个人修行吗?修行的所得要贡献给大家。那么人家接受不接受呢?到了人..
我们将中国古老的传统的那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方法、经验、效果给大家做报告,他们听了很稀奇,为什么?没听说过,听了很欢喜、很赞叹,最后结论是什么?这是理想,这个做不到。那就没法子,这就叫信心危机。我们明白了。那要怎么做法?做法,给诸位说,现在因为科技发达,也得二、三十年..
《占察善恶业报经浅释》◎天竺三藏菩提灯译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三十三者,应先习禅定道。三十四者,观所学无障碍。三十五者,观所学是所宜。三十六者,观所学非所宜。三十七者,观所学是宿习。三十八者,观所学非宿习。三十九..
问:修行观禪属於智慧种子。那麼,能否说当禪修者修行观禪时,他并不是在培育善行种子?帕奥禅师答:修行方法有两种:止禪与观禪。止禪属於善行种子,观禪则属於智慧种子。但是有时观禪也算是善行种子,例如:如果修行观禪的业在临命终时成熟,那麼它将造成新的结生心。此时观禪可称為善行种子..
1《般若经》上说,“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善因善果不可得,恶因恶报也不可得,你心就清净了。2真正发愿求生净土的人,要把这个世界真的放下,不要把世间拉拉杂杂的东西放在心上,为什么?这些东西都是妄想分别执着,你不肯放下,你亏吃大了,你出不了六道轮回。3凡夫跟佛菩萨不相同的地方,..
假如说你遇见了一个乞讨者,因为不知道他是真的假的,就毫不犹豫的施舍给他,但是后来发现他是个假的,心里很是烦恼,怎么办?首先,你不要后悔,更不要烦恼。如果你懂因果法则的话,你真布施,就不怕所谓的假乞讨。你当初施舍的时候,你心中因为他是一个需要帮助的境界,这个境界,让你内心起了一个慈..
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占察善恶业报经》梦参老和尚 讲解心外的境相,就像你在梦中所现的种种境相,是虚幻不实的。但我们在梦中时,却以为是真实的,也生恐怖、烦恼、贪爱,其实梦也是由你的心想生。一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但有时心里从来没想过的事,梦中就梦到了,是什么原因呢?这..
成功永远不是终点,而是下一个目标的起点。在修行的这条道路上,我们不要排斥其他任何的宗教,因为我们无法知道哪个教派中的大德,或许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唯有佛教才是最圆满究竟的宗教,佛经里面讲八万四千法门之间,不会发生任何冲突,因为目的地只有一个,所有法门都是殊途同归。成佛是最庄严的..
习气如种子 有一天,舍利弗与佛陀同时站在太阳下,忽然飞来一只小鸟,停留在舍利弗的影子上。可是在舍利弗影子下的鸽子始终处于警备、不安的状态,好像惊弓之鸟,身体不停的颤抖。过了一会儿,小鸟飞离了舍利弗的影子,停留在佛陀的身影下,刹那间,小鸟好像找到了安全的庇护,一动也不动,很安然自在..
《哪吒之魔童降世》热映,火的一塌糊涂。这是一部与我们认知中绝不相同的,描写哪吒的动画。动画中我们所熟知的人物,他们的是非、对错、好坏完全被颠覆了,你看到的不再是一个扎着两个冲天杵小辫子、充满正义的精灵孩童,而是一个“魔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
当今学佛的人里有许多“善知识”,讲起理论来一套一套的,张口“无相”闭口“空性”,听得人云里雾里。一个人尽管理论讲得再好,任他口若悬河,若没有实证功夫,那就是在建空中楼阁而已。一、救火与灭火有这样一个公案:一个地方着火了,火势凶猛,窜得很快,当地乡民赶紧组织灭火,却收效甚微。一些出..
佛光禅师向学僧提起一则公案道:古时,人们的多用纸糊的灯笼点蜡烛照路。某日,一位盲者拜访朋友,辞别时,天色以晚,朋友就给他一只灯笼,让他照路回家。盲者谢绝说:我不需要灯笼,无论明暗,对我都是一样。朋友解释说:但如果你不提灯笼的话,别人可能会撞到你。于是盲者提着灯笼回家,但没多远,就被来人撞个正着..
当生气时,我们会倾向相信愤怒是由别人所造成,而将所受的痛苦都责怪到别人身上。但是如果深入地观察就会明了,造成痛苦的主因,其实是内心那颗愤怒的种子,因为很多人面临与你相同的情况时,都不会那样生气。虽然他们也听到相同的话或看到相同的情形,但是心都能保持冷静而不被愤怒之火所转。为何你却..
种什么因,得什么果。种下什么样的种子,就结出什么样的果实。有什么样的行为,就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有个农夫在同样的土壤里种了两粒种子:一粒是甘蔗的种子,一粒是苦树的种子,苦树是一种很苦的热带植物。两粒种子种植在相同的土壤里,接受相同的水分,相同的日光,相同的空气;大自然给与他们相同..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扫码后自动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