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有大小,但是因果不会空。你如果是把人杀死了,那肯定要下地狱的。假如你懂得马上发菩提心,安住于正念,持诵药师佛的名号,得到了清净的好相,这样你就转过头来了,不会堕落到三恶道,而是先直接成佛,往生药师净土。成佛之后,你就有能力偿还杀人的恶报,到时候到地狱里面去再让他杀,杀的时候顺便就把他给度了。结下恶缘就以恶缘去度众生,这是佛法当中非常不可思议的地方。所以,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善恶因果丝毫不爽;另外一方面,也要认识到当下的心念极为重要。当下的一念心如果是菩提心,就直接能够从地狱里面跳出,成佛也是可能的。所以这个方法是整个大乘佛法里面最直接、最了当的法门,就是以菩提心摄持我们的身心,然后以六度作为我们修行的资粮,以持戒作为我们生活的规则。如果善法、律仪、饶益有情这三方面都具足了,那我们就圆满成佛,永不退转。 上面介绍了药师佛十二大愿的前五愿,这五愿主要是针对佛所证得的果报而讲的。我们看到佛具足无量无边的智慧、慈悲、福德以及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等种种功德庄严,所以我们对照自己发起对佛法的稀有之心,希望自己也能够获得佛的功德。事实上,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世界同样具有跟佛一样的本性,但是被我们的无明烦恼覆盖住了。如何才能获得佛菩萨的功德?那就要通过对三宝的皈依、佛法的学习、认真地修行来改变自己,使自己的烦恼(贪欲、嗔恨、愚痴),短浅的眼光、狭隘的智慧和局限的生活习惯,都得以改善。当我们身心中所有的智慧、能力全部被激发出来,也就圆满成佛了。 如果我们觉得在日常生活中,日子过得相当不错,那就要通过与天人、佛菩萨的境界的对比,以智慧的眼光进行抉择。你会发现:不管在人世间过得多么美好,相对于天人,相对于极乐世界,那我们真得是非常地穷困潦倒,痛苦万分。不要说佛菩萨的境界,就是天人看到我们人间的人,就像我们人看到被困的畜生一样,处于重重的痛苦当中。反过来说,在现实生活中,你也可以看到身边有很多的人,他们未必就有钱财、有地位,但他们却过得很开心,他们可能没有多少知识,但他们很有责任感。为什么会这样?事实上每一个人都能这样,只是我们没有发现内心中有这么多优秀的品质。佛菩萨的品质早就深植于我们的心里面,只是被烦恼覆盖住了。只要消除了这些烦恼,我们就会显发出这种美好的德行。 一般的人通过打坐用功,身心就会感觉很愉悦;到寺庙里面去,就会觉得很清净。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你平常有太多人世间的杂事,扰乱了自己的身心,一旦到了寺庙,一旦接触了出家师父或者修行的居士,受到他们的熏染,你的内心就清净下来了。实际上这个清净,也不是别人给你的,是你本来就有的。对于生活好的人,应该看到佛菩萨、圣人的殊胜果报,然后继续增长自己的智慧和慈悲。那么对于现实生活中很多受苦的众生来说,特别是末法时期的众生,所谓“世道人心,江河日下”,父子之间都有代沟,人与人之间变得越来越陌生,沟通越来越困难。由于自私的缘故,大家都站在自我的角度去衡量别人,评判别人,批评别人,谴责别人,这样一来,人世间的快乐将变得越来越少了。
相关推荐

达照法师:习惯性的思维是有个次第
本次法语学修重点△当我们修学了佛法以后,我们整个人会变化,你的身口意三业有改进的,如果没有改进,说明你跟法不相应,你就不是在修法。那么修学的是法,这个法它也有浅有深有次第,叫人有次第,法也有次第。△只要依着法去修,这个法有次第,有深的,你修了深的法,你的身心智慧就会变得高深起来。..

达照法师:佛说八大人觉经 第四讲 正宗分——苦空无常觉
第四讲正宗分——苦空无常觉我们接着昨天的课题,昨天跟大家一起学习了《八大人觉经》的序分,今天正式进入了正宗分。正宗分就是这部经典的所有思想内容,这个正宗分里面有四个层次的内容,在述要义的时候简单介绍过了。第一部分,就是让我们认识自己的身心世界;第二部分,是认识了身心世界之后我们解脱了自..

达照法师:扔掉法尘 就是六根
本次法语学修重点△我们对于法的受用也是一样,你对世间的法,对世间的善恶、是非、好坏、烦恼,哪个你离都离不开,粘得牢牢的,拉都拉不起,你怎么能进步呢?这个法怎么能在你生命中有受用?△取一个舍一个,把六尘一点一点的,借助六尘再反六尘,借着这个六尘,借着法尘,再把那个着相的法尘给反过来..

达照法师: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祈愿文》
达照法师: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祈愿文》伟大慈悲的药师琉璃光如来!请您垂听我们的报告,世界上的苦难众生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有无数压力群体的身心痛苦烦恼;有无数疾病众生的痛苦烦恼;有无数贫困学生即将面临失学的痛苦烦恼;有无数贫困孤寡老人的烦恼痛苦。伟大慈悲的药师琉璃光如来!今天,我们虔诚地--..

达照法师:情绪的轮回
除了生命现象的轮回外,其实更重要的是我们现实情绪上的轮回。佛法讲一切唯心造,就是说明了一切外在环境的存在,也就是我们内心世界的一种投射,特别强调了我们作为生命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生活的环境和生命的表现形式,都是随着我们内心世界的美丑好坏来展现的。也就是说,六道轮回的各种情形和性质,实际上..

达照法师:为什么心跟外物有对立?
本次法语学修重点△心跟外物为什么有对立?是因为我有妄想,我有想法。如果没有想法,心和物是不对立的。所以坐禅最重要的一个下手处,就是把自己的那些想法先暂停。△一个人当他静下来以后,发现原来心跟物是不能分开,心本无生因境有,因为有了这个境,你的心就表现出来是有的状态。△无明怎么破除?..

达照法师:站在源头看生死海
站在源头看生死海达照法师能看到自己念头不动,这是我们的生死关。生死,从这里来;了生死,也从这里去。没有看到这个根源,想了生死是非常难的。所以这个了生死的“了”,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就是了解,了了觉知,了然明白。知道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切成就,我们自身的一切烦恼,都是从这个地方一而再、再而三地延伸..

达照法师:三种本质上没有痛苦的快乐
三种本质上没有痛苦的快乐达照法师《楞严大义》修道之十八佛告诉我们,追求智慧,要非常努力,这是值得我们追求的无苦之乐。在座的诸位,在生烦恼的时候有没有看一看,有没有人说:“因为我太有智慧了,我很痛苦。”有没有的?如果这个人说,我太有智慧了,我很痛苦,那么这个人一定是一个愚痴的人,他没有智慧。佛..

达照法师:生死都是一种痛苦,如何能权衡于期间呢
问:生死都是一种痛苦,而我们又如何权衡于期间呢?达照法师答:如果认识到了生死的痛苦,那就发心超越生死,这是唯一最有意义的事情,也是对这一期最为难能可贵的生命最好的交代!努力吧!听闻正法,如理作意,如法行持!问:人的命运、情绪、心念真是变换不定,和常识和道理总是南辕北辙。用生命和痛的尝试,能忍受..

达照法师:三种人生
第一种人生是平面的,平得就像一张纸。这样的人生很单薄,只生活在表面的一层。按照一般世俗的观念,我们每个人都必需有所依附。世俗的凡人依附的是名利、财富、地位、甚至情感等等,他们认为这些是可靠的,可以依附的。而实际上,这些恰恰是靠不住的。必需依附在某种外在的东西上,这是平面的人生的一个特点..

达照法师:弥陀名号蕴含的功德与庄严
如我们念阿弥陀佛,这个阿字实际就是建立一切法,所以极乐世界呈现种种庄严,不说极乐世界空,不说极乐世界没有。而像《心经》就是说: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都说无,讲没有的,眼耳鼻舌身意本质都是讲空的。但是西方极乐世界不说空而..

达照法师:烦恼的心推动着烦恼的业
你看阿弥陀佛这几个字,他就是一个无量光。眼根所看到的东西,如果你看到的是一个讨厌的人、讨厌的事,他发出来的不是白光、不是红光、不是黄光,而是黑光,黑乎乎的。所以,你看在生活当中那个人啊,如果他烦恼重,时间久了你发现他的鼻梁上全是黑的。鼻梁中间是黑的,说明你烦恼重知道吧,那有些人说..

达照法师:神秘的现实
会念《大悲咒》和《心经》,心中对神秘的事物反而更加敏感了。大约就在八岁那年冬天的一个夜里,伸手不见五指,我们家正在炊藕芋粉做成藕芋粉丝,爸爸妈妈都不在家,哥哥姐姐在屋里炊火操作,我和弟弟手拉手摸黑去外面提取藕芋粉,忽然间听到了东边两里路以外有奇怪的叫声,以前曾听说鬼就是那样叫的,大声发出..

达照法师:觉悟人生三要素
要达到觉悟的人生,我们所需要的只有三点。第一点:从深信业果的基础出发,遵守规矩、遵守规律。最大的规律就是因缘果报,也就是一切都要遵循因果。在这个大的规律下,落实在具体的生活中,我们首先要遵守自然界的规律、国家的法律。自然界有春夏秋冬,世界有成住坏空,事物有生住异灭。不管你是哪个行业、哪种..

达照法师:听闻经教应具之素质
听闻经教应具之素质达照法师在整个修学佛法的过程中,听闻经教、亲近善知识是最为关键的第一步,如果这一步走得不好,或者走得不够好,都会对以后的修学佛法产生巨大的影响。如果这一步功夫做得扎实,后面的修学佛法自然就是水到渠成,不用费尽周折了。所以,闻思修三慧就是我们学习佛法的总纲,这第一步的“闻..

达照法师:悟道路上的十种歧途
悟道路上的十种歧途修行路上的歧途,大致而言有十种是我们很容易误会的,主要是把定力和智慧这两者混为一谈,这定、慧为什么会分不清楚呢?因为在我们一般人的心中,修行所要追求的是一种内心的境界,一种思想上的感受,一种境界当中的感受。其实在所有的一切感受中最高的感受就是不感受,也就是三昧正定,叫作..

达照法师:信心
信心达照法师菩萨诞生了,他那么天真,带着无邪的稚气,在功德母亲的照顾护理下,法乳喂养着佛道的种子,生长出善法的根须,深深地扎入心灵的大地。信心犹如清泉般透彻而清凉,智慧之水源就从此流出,源源不断地洗涤着烦恼尘埃,源源不断地滋养着无边众生,源源不断地流向萨婆若海,所以,佛经说:信为道源功德母,长..

达照法师:印光大师告诉我们对命运的认识方法
印光大师告诉我们,要认识自己的生命。他有一个四料简,讲的是命和心的关联。第一句是心好命又好,富贵直到老。你命很好,你的心也要好,心就是意业,就是思想。我们思想好了,行为和语言也会好,加上命本来就好,那就能富贵直到老。第二句是心好命不好,祸转为福报。如果心很好,命很苦的人,他的灾难反而会转为福..

达照法师:禅修三步曲
禅修三步曲达照法师一看住当下,一念不生,了了分明,如是倾注。久久历练,功夫成片,尘缘之相消殒。二机缘成熟,一念相应,身心世界,大地虚空,顿时打破,彻见本来,真如之体现前。三真实不虚,如如不动,无相无为,妙用恒沙。时空宛然,是非分明,佛性之用圆彰。..

达照法师:出离心跟菩提心生起的标准
问:出离心跟菩提心它生起的标准?达照法师答:出离心有狭义和广义的。狭义的出离心就是我要了生死。这人在生死轮回当中受很多的苦,有我执,要把我执破掉了生死,彻底无我,超越这个自我,这是狭义的出离心。广义的出离心就是我愿意舍弃痛苦,包括现在,包括每个念头生起来,就告诉自己:这个念头是痛苦的,我不生..

达照法师:开心与关心
每个人的心灵都像天空一样清净空灵,但受到了后天遭遇和环境的影响,所以就有了开心快乐和烦恼忧愁。犹如蓝天上缥缈着白云彩云,甚至乌云而下雨《开心秘诀》:很多人只知道要开心,却不懂得要关心,只能运用心的一半功能,所以心灵总有缺陷。开心和关心,要同时掌握在自己手里。开关自如,让心的开关灵活自在,生..

达照法师:佛说八大人觉经 第一讲 述要义——佛法之总纲
第一讲述要义——佛法之总纲《佛说八大人觉经》讲义述要义——佛法之总纲诸位大德、诸位善知识:我们今天非常荣幸的有这个因缘,在网络佛教聊天室里面一起学习佛法!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是《佛说八大人觉经》,这部经典对我们整个佛法的把握非常重要。讲这样的一部经典,我们要分开几个段落来进行,由于时间的..

达照法师:《楞严大义》修道之五
《楞严大义》修道之五实际上,我们所有的心和物分离的原因,就是你把心和物的这种差别相生起来了。意识啊,专门是搞差别相的。专门去搞差别,就是心和物对立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前提就是,我是我,你是你,他是他,我你他分得最清楚的时候,那你的一切色心全部分离。《金刚经》告诉我们:“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达照法师:念佛圆通章讲话之二
念佛圆通章讲话之二《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按照天台宗的五重玄义的解释方法,是以人法命名。人就是大势至菩萨,就是修行这个方法的人,他已经得到证到了念佛圆通这个法。念佛圆通,就是讲念佛可以圆通。我们有时候经常会想,好象只有老阿公、老阿婆没有文化的人才会念佛,知识分子以及脑袋比较灵巧一..

达照法师:念佛圆通章讲话之八
念佛圆通章讲话之八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都摄六根,讲一个都摄六根的方法。很多人以为念佛的时候眼睛闭起来,外面这一切都不看,甚至跑到庙里面,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说眼不见为净。眼睛看不到了,听不到干扰了。然后别人骂你,你说我不听我不听,我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对不起..

达照法师:觉悟入门—回归心灵
觉悟入门—回归心灵达照法师我们在人生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我们不停地追求,又不停地舍弃,而我们到底要追求什么?大多数人追求世间的快乐,这也很现实。比如我们大家坐在这里,坐得舒服就不想动了,稍微不舒服就动一下;安静的时候很舒服,我们就喜欢安静;有人手机响了,我们就讨厌他。追求快乐是生命的本能,..

达照法师:药师琉璃光如来十二大愿之十五
达照法师:药师琉璃光如来十二大愿之十五药师琉璃光如来十二大愿之十五 正报和依报两方面相比而言,还是正报更加重要。房子无论多么漂亮,如果你生病了,你就没有情绪去享受这个房子的漂亮。你看看医院里面,那些受病痛之苦的人还会在那里一定要选择装潢得很漂亮的病房吗?基本上都不会刻意地去讲究。..

达照法师:《楞严大义》修道之九
达照法师:《楞严大义》修道之九《楞严大义》修道之九《楞严经》里面的修道分开两路,第一路就是二十五圆通。你喜欢哪一个尘,你喜欢哪一个法,你就在这个法上修圆通。你喜欢画画,就在画上修圆通,你见到这个画点点滴滴全部是佛性在起用,一直在画,一直在起用;你喜欢写字,就在写字上修圆通;你喜欢..

达照法师:涅槃境界
达照法师:涅槃境界 当生死大事已了,彻见诸法本无我,唯有涅槃堪安住,呈现本来之真实! 然而,涅槃境界又是如何?犹如病愈之健康,只是恢复原来正常之体魄,还有什么意蕴可能描述?唯独证者才能知道个中情景,因为如此超越凡人思维的生命内在真实之境界,非是妄想思量分别可以到达。如果没有丝毫用功修..

念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头痛得愈
念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头痛得愈这是两年前的事情了,一直没有机缘写出来,现在看到刘版主大力弘扬末法时期的殊胜法门-药师佛法,我也来支持一下。我是上大学的时候得了这个头痛病,只要考虑问题深一点,焦虑紧张一点,头两侧太阳穴就痛,也查不出啥毛病。这个头痛的毛病一直困扰了我9年,对我生活产生了不小的影..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