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为什么被赞誉为“戒淫宝典”?一、殊胜地位汉传佛教寺院早课的第一课即是诵持该经的核心“楞严咒”,教相上圆摄“显、密、性、相”,宗派上横跨“禅、净、密、律”,说法上破立均等、理事兼容,被誉为“佛教修行大全”、“破魔大全”、浓缩大藏经的“小藏经”、佛教正法住世的标志和象征,也是佛法开始隐没的首部佛经。古人诗赞:“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二、说法缘起被誉为“闻法第一”的佛陀侍者阿难在赶往法会的路上,暗恋他的外道摩登伽女用邪咒迷幻了阿难并准备勾引行房时,被佛陀以神通发现,于是以楞严咒秘传文殊菩萨飞赴破解。阿难被救后痛哭忏悔,方悟“多闻空论无用,实修证定是真”的道理,请求佛陀开示大定破魔法门,由此因缘,该经也被誉为“戒淫宝典”。三、核心内容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首楞严”为梵语音译,意为“健相,健行,一切事竟”,即诸魔不能破坏的究竟坚固的佛境禅定,亦即最高最上的禅定境界。汉传佛教的通行版本,为唐朝时中印度高僧般剌密谛冒死传译至中国,被贬宰相房融笔录,高僧怀迪证义、修饰成文。该经十卷,核心为“楞严咒”,这是佛教中最长的咒语,长达2600多字音。内容囊括宇宙及凡圣法界真相(二十五圣圆通、三界七趣众生),详述六十位修证次第(三渐次、乾慧地、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觉、妙觉),明示禅定中五十重魔境难关及其破除方法。四、经典语录1、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2、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3、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4、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5、楞严咒心:摩诃悉达多布达拉。
相关推荐

我们为什么看不见佛陀?
佛陀去了佛的世界。佛的寿命肯定是无量的,但是在你看来佛的寿命是有限的。你的福报有多少,你看到佛的“寿命”就有多少。就像古代的印度人只能看见释迦牟尼佛短短的80年一样。这里的四万劫、八万劫,是那尊佛传法时,依照那个时代众生福报所显现出的寿命。太阳落山,不代表太阳消失“死亡”了,是我们..

元音老人答:我们为什么要发愿呢?
问:我们为什么要发愿呢?元音老人答:愿为一切事物成功之母。愿能成事。所以人如果没有愿,碰到困难就不肯修行了。我们心中心法第一印就是菩提心印,要发成佛的大愿。成佛必须靠众生,佛是福德、智慧两足尊。

她这么善良为什么却受那么多苦?上帝给出了答案
爱必须平衡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ElisabethKubler—Ross)是国际知名的精神科医师兼作家,她是死亡学与态度,她告诉我如下的故事:库伯勒罗斯出生时是三胞胎之一,体重太轻,医生对她们母亲说,至少有两个小孩存活不了。但母亲是特别勇敢、坚强的女人,她大方给予任何人任何东西,但不求回报,是一名无..

遇到是非为什么永远错在自己
具备的一个正见:凡遇到任何是非,永远是自己错。这一点,其实很多人并不能真正接受、理解,当然更难做到。我们总是觉得自己有道理,自己是对的。从这个自己出发,遇到问题就会抱怨外部的环境,怨天尤人,把责任推到外境上。当我们把责任推到外境上的时候,把这个自我就保护下来了,自我就不需要改变,..

佛教为什么说“人生是苦”
初步接触佛法的人都知道这句话人生是苦,但通常人们对它的理解多半都是有偏差的。佛陀是说过人生是苦的话,但佛陀有其专门的所指意义。不明白其中的真实意义,就会产生错误的观念,觉得我们生活在这个世上毫无意思,我们的生命与生活也就毫无意义。因而消极悲观,也就取消了人生本来应该的努力与向上。..

宣化上人:为什么学佛法学得很久却都没有相应呢
学佛法要拿出真心,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往真的做。不像世间人,半真半假,有时说点真话,有时说点假话。修道人时时要讲真话,做真事,不打妄语。每一念都要除我们自己的毛病,自己往昔无量劫习气都要改掉,无量劫以来的罪业都要忏悔。为什么学佛法学得很久,却都没有相应呢?就因为保护着我们的过错..

宣化上人:今生为什么富贵呢
修地藏法门,第二十四种利益是:宿福受生。你前生有善根,有福报,今生是乘着福报来的,乘福受生;宿福受生就是前生做的功德很多,善根很深厚,因前生的福报,而今生受生来享受的。我们“今生富贵是何因?前生斋僧济穷人。”今生为什么富贵呢?在前生斋僧护道,供养三宝,救济穷人,所以今生就富贵了。..

宣化上人:为什么我们人要信佛呢
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佛”,说“我信佛教、我学佛法”,究竟这个“佛”字又怎么样解释呢?佛,是印度语,具足叫“佛陀耶”;中国人欢喜简略,所以“陀耶”两个字就给删去了,就用一个“佛”字。因为“陀耶”没有翻译成中文,一般人以为这个“佛”字就是中文了;不是的,这个字虽是中文,音不是中国话。..

常福法师:为什么阿弥陀佛亦称智慧光佛?
问:为什么阿弥陀佛亦称智慧光佛?与诸佛如来三身四智及众生智慧有如何差异?答:智慧者,智者内具忍心,慧者外具觉照,菩萨智慧内具三法忍,心忍者,观无常无我得心寂灭故。法忍者,观一切法自性空平等得法忍故。无生法忍者,寂照现量,悲智双运,六度万行大悲无我忍故。诸佛如来具足三身四智,法身清..

常福法师:为什么阿弥陀佛亦称无碍光佛?
问:为什么阿弥陀佛亦称无碍光佛?与真如佛性之无碍光和众生业力愿力有何差别?答:碍者障碍也,无碍即是无障碍,真如佛性自性空寂本无障碍,如四海水清能彻底,净达,净能透视十方,体空则能摄见闻觉知,无相则能随顺诸法现诸境,无愿则能显诸如来诸力。众生无明业识障碍真如自性,真如自性随众生迷悟..

常福法师:法海撷英——常福法师谈法纪要(续十)我们为什么落到六道轮回之中?
我们为什么落到六道轮回之中?我们本来是真如。真如无愿,能现二相:涅槃门和生死门。涅槃门是佛门,可以通向究竟解脱、究竟清净;生死门是虚幻之生灭门。我们不执着于涅槃门而执着于生死门,故落于轮回之中。真如没有愿力加持的。没有愿力凝固故,我们才会执着于生死门。此愿力是以无我之大悲心而利益众生。..

宣化上人:为什么有这么多毛病
我们修道人勇猛之心易起,永久之志难立,也就是说一时的发心,谁都可以办得到;天天能照著自己的志愿和宗旨去做,这就不容易。因为人不能恒常不变,明明知道修行是好事,可是时间一久,就懈怠下来,把道心忘了,让自私心当权。修道人能把自私心除去,什么问题也没有了,什么麻烦也没有了。若无自私心,..

为什么晚上不能念心经?
为什么晚上不能念心经会招来不好的东西吗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有些人是天生就喜欢佛教信仰佛教,而有些人只是为了祛除自己的孽障才会来祈求佛教的保护,《心经》是信仰者们大多很喜欢念诵的。网上说晚上不能读《心经》,理由是会招来邪灵和鬼道众生,对读经者不利。我很喜欢持诵《心经》,并且昔..

大安法师:学佛为什么要忏悔业障?
问:什么是忏悔?为什么要忏悔业障?答:“忏悔”两个字是梵文和中文的组合:“忏”是忏摩,就是陈述发露自己犯的罪过的意思;“悔”,是改往修来的意思。为什么要讲忏悔业障呢?由于无量劫以来我们造作了无量无边的恶业,《普贤行愿品》告诉我们,如果这些恶业有体相的话,尽虚空容纳不了。这些业就有障,..

上厕所,为什么要换鞋三弹指
上厕所,为什么要换鞋三弹指妙祥法师这个入厕就是上卫生间,这里有很多的事情要做的。第一个,入厕的时候要换鞋。作为我们居士来讲--因为我们还要上殿,这个鞋如果踏进厕所,它就会不净,上殿就容易把殿堂弄脏,所以得需要把鞋换上。这是一种培养我们恭敬心的方式,也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同时也是去掉我..

为什么僧人一般都姓释
苻坚进攻襄阳,既为公也为私。从公事而言,是想和朱序掰掰手腕,试探实力;从私事而言,苻坚想得到一个半人,都是天王巨星级的偶像人物。先来说一个人,他叫释道安。他一天能背上万字释道安出生在312年(西晋316年灭亡),常山扶柳人(今河北冀州)。从小父母双亡,被亲戚孔氏收养。7岁的时候开始读书..

大安法师:为什么有人说预知时至要往生但却没走成?
居士:有的人说已预知时至了,要往生,叫佛友来助念,但几次都没走成,是不是这里面有偏差呢?法师:有些事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一定要从自身找原因。正信正见非常重要。念佛往生是真诚地面对自己,解决自己无量劫以来的切身大事,不是向外面去表演的。昔慧远大师在念佛禅定中,三次见阿弥陀佛,..

心律法师:出家人为什么要光头
有位年轻的朋友问我,经常在小说中看到某人看破红尘,落发为僧,遁入空门的说法,剃光头似乎成了和尚的标志,请问修行是必须出家吗?出家人一定要剃光头吗?潜心向佛,修行不论出家在家;而出家,因为身处佛门净地,更可心无旁骛,全身心地修行。所以说,修行,不是一定要出家的,但出家人,是要落发的..

何谓“戒疤”,为什么现在又没有了呢?
修行菩萨道者为求受净戒,于戒坛内至诚忏摩后,以香燃烧身体之某部分以供养诸佛、菩萨,此为求受清净戒体而于身上遗留之燃烧痕迹,称为戒疤。在家菩萨戒之戒疤燃于手臂;出家菩萨戒之戒疤则燃于头顶,戒坛中称火烧菩萨头。烧戒疤本非佛制,印度亦无。佛教传至中国,僧侣甚受国家、社会重视,唐代时,为..

超然法师:《楞严经》轻松学 卷三(之三)
《楞严经》轻松学 卷三(之三)在开示了“五阴”和“六入”皆虚妄,本来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之后,接下来,世尊将为大家继续开显“十二处”、“十八界”和“七大”之实相。关于“十二处”,世尊说道:复次,阿难,云何十二处本如来藏妙真如性?“接下来,阿难,为什么说,六入(六根)和六尘所组成的十二处,本来就..

超然法师:《楞严经》轻松学 卷一(之二)
《楞严经》轻松学 卷一(之二)唯有阿难,先受别请,远游未还,不遑僧次。既无上座,及阿阇黎,途中独归。“只有阿难尊者,早先接受了其他斋主的别请,到很远的地方单独去应供,还没有回来,所以不在今天应供的众僧之列。由于没有跟随在导师佛陀身边,也没有与上座比丘或者长老同行,阿难尊者便独自一人往回走。”{..

超然法师:《楞严经》轻松学 卷二(之三)
《楞严经》轻松学 卷二(之三)阿难承佛悲救深诲,垂泣叉手而白佛言:我虽承佛如是妙音,悟妙明心元所圆满,常住心地。“阿难尊者,承蒙佛陀慈悲的救护,以及深深的教诲,深为感动,忍不住垂泪哭泣起来,然后,双手在胸前交叉合掌,恭敬地向佛说道:我虽然承蒙佛陀如此微妙法音的开示,觉悟到这个妙明真心,本来就是圆..

超然法师:《楞严经》轻松学 卷二(之四)
《楞严经》轻松学 卷二(之四)阿难言:我虽识此见性无还,云何得知是我真性?“阿难问道:经过您的开导,我虽然也认识到,这个见性没有任何归属。可是,如何才知道它就是我的真如自性呢?”【真性】真如自性,妙真如性,真心法性,等等,都可以简称为“真性”。它也就是“妙明真心”,“妙真如心”,“妙精明心”,等等..

为什么佛教把死亡称“圆寂”或“涅槃”
我求圆寂,而除欲染。--《大宝积经》卷五六涅槃这个术语最早源自于古印度婆罗门教,当时众说纷纭也都无法实证什么是涅槃?后因佛陀降生示现成佛转法轮,教导弟子们才渐渐有人实证涅槃,也就是声闻四果阿罗汉、辟支佛舍寿时取证有余涅槃,也是生命的本际,而证得佛果的人,是取证无余涅槃。当有佛教的修..

超然法师:《楞严经》轻松学 卷二(之五)
《楞严经》轻松学 卷二(之五)阿难白佛言:世尊!若此见精必我妙性,今此妙性现在我前。见必我真,我今身心复是何物?而今身心分别有实,彼见无别分辨我身。“阿难恭敬地向佛说道:“世尊!如果这个见精,确实是我妙明心性的话,如今,这个妙性就显现在我的面前。”“如果这个见性,必定是我之真性的话,那么,我如今..

超然法师:《楞严经》轻松学 卷五(之二)
《楞严经》轻松学 卷五(之二)阿难合掌,顶礼白佛:我今闻佛无遮大悲性净妙常真实法句,心犹未达六解一亡,舒结伦次。“阿难尊者再次双手合掌,礼拜佛陀并恭敬地说道:如今我虽然听了佛陀您以无遮大悲之心所开示的,关于性净妙常的真实不虚之法语,但我心里仍未通达什么叫做‘六解一亡\’,以及其中的解开根结之..

超然法师:《楞严经》轻松学 卷四(之六)
《楞严经》轻松学 卷四(之六)即时阿难在大众中,顶礼佛足,起立白佛:“这时,阿难尊者在大众当中,五体投地礼拜佛陀,起身后恭敬地向佛说道:”世尊现说杀盗淫业,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心中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不从人得。“世尊您如今所说,如果能够断除杀、盗、淫三种业缘,同时息灭妄想,让‘三种相续\’之因..

凡夫僧也是福田吗?为什么要供养凡夫僧?
文 / 能弘法师有人问了个问题:我们皈依三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圣贤僧,我们要礼敬供养圣贤僧,那凡夫僧为什么也要礼拜供养?请问凡夫僧也是福田吗?当然了,凡夫僧也是我们的福田,凡夫僧就是刚出家,剃了度,受了戒,就是福田。为什么要供养凡夫僧?古时候有人也问过祖师这样的话,祖师说:泥龙..

宣化上人:为什么说脾气是障道的因缘?怎样做到没有脾气?
一九八三年七月廿五日开示 不但在外边没有脾气,就是在内边也要没有脾气。所谓“烦恼即菩提。”有人问:“不种烦恼,是不是没有菩提?”不是的,烦恼的本身就是菩提。怎样是菩提?就是不生烦恼,所以烦恼即菩提。若是只生烦恼,烦恼的本身仍旧是烦恼,菩提仍旧是菩提,大家不要会错意。对任何人不可以..

宣化上人:为什么现今多数佛教徒反而更爱钱?
问:‘为什么现在佛教徒不懂得正法,而拼命求神通?为什么现今多数佛教徒反而更爱钱?’答:‘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现在的人都中了钱毒,钱上有一种钱癌毒,这种东西是很毒很毒的。魔无形中洒上这种毒,所以人一接触到钱,就忘了一切,父母也忘了,只知道钱,认为钱是最亲切的,而为钱造了很多罪业。乃..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