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人和在家修行人各自都有怎样的责任? 达真堪布解答:学佛修行不是必须要出家,也不是必须要在家,这要看缘分。
相关推荐

修行三道关
◎净 慧第一关是腿子关第二关就是昏沉关第三关就是妄想关修行从开始要上路的时候有三关。一是腿子关,怎么能够使腿子慢慢地听话了,不疼了,这也非一朝一夕之功,平常要注意锻炼。我们佛学院的学生在每一天都有两支香,两支香要坚持坐。平常两支香在坐的时候不翻腿子完全能够做得到。有条件的时候看书..

达观法师:修行人
真修行者,即是无私之人;先想众生,从不为己。有事去做,无事用功;遇事不乱,凡事随缘。一般大众,总是私心作祟;先想自己,不管他人。有事不做,无事烦恼;遇事则乱,凡事计较。试问:修行是为何物?只为做个真正的人!

大安法师:怎样把东林佛号念出“好味道”
东林佛号要唱得深沉缓慢,来对治众生的时代病。我们这个时代太快了,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心中充满浮躁。如果念佛念得很快,就念不出感觉,所以一定要念得深沉。念之前,这口气一定要吸得深。就像是泡一种上好的茶,茶叶虽好,但如果水是一般的水,就泡不出最佳味道,一定要用好的泉水。那些茶道高手通..

大安法师:在家居士如何做到净念相继
问: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净念相继”这句话,我们在家居士怎样做才是净念相继呢?比如早上、中午、晚上都能念两三个小时,其余工作时间我干家务事,家务活不能专念,还有晚上睡觉隔断,这是不是不叫净念相继呢?大安法师答:大势至菩萨是告诉我们专修念佛三昧的方法,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比如我们打佛..

修行一定要从细微之处着手
◎ 弘恩古云: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此之谓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我们在一些细微处不注意,将来就会慢慢地养成懒散、放逸、怠惰、轻慢的心,将来想要提起正念用功,也提不起来了。为什么?养成了这种坏的习惯,就很难收摄了。这也就是古人说的防微杜渐的道理,所以,修行人一定要谨慎。禅堂里有句..

达观法师:随缘修行
隨缘修行心似明镜,本无动摇;物来则应,物去不留。物有来去,境有生灭;生灭无常,本是无我。心无来去,不生不灭;无生之心,本自寂静。心勿作意,更勿预期;无须罣碍,隨顺因缘。因缘变化,无有定法;若要执取,似掌捉空。若於境上,妄生分別;像手左右,本是一身。境无好坏,更无顺逆;此境缘生,必然缘灭。世间一切,有情..

修行和生活、性格、学习的关系
修行和生活、性格、学习的关系明海法师修行通常容易被理解成修炼。修炼跟修行有什么不同呢?可能有的同修第一个反应是:修炼是不是道教的词啊?差不多吧。道教用修炼这个词比较多,有炼丹,炼丹有内丹和外丹,外丹是一种药品,内丹是身体里面的,但是佛教所说的修行跟修炼不一样。我们理解,修炼就像炼..

修行一法易则容易,难则实难
修行一法易则容易,难则实难虚云和尚修行一法,易则容易,难则实难。易者,只要你放得下,信得实,发坚固心和长远心,就可成功。难者,就是你我怕吃苦,要图安乐,不知世间上的一切有为法,尚且要经过一番学习,才能成功,何况我们要学圣贤,要成佛作祖,岂能马马虎虎就可成功?所以第一要有坚固心,因..

大安法师:怎样圆融《金刚经》与《佛说无量寿经》
信众:我修净土宗念佛,但一日初闻《金刚经》后,虽然没有懂,但心里异常欢喜受用,有一种久别重逢的感觉。而且《金刚经》讲无相,使我于《佛说无量寿经》的讲述产生疑惑,无法自解。由于末法时代唯念佛可有所成就,虽然说法尚应舍,但我又特别喜欢《金刚经》。还请法师开示,我该怎么理解两部经的法门..

法爱法执是修行的障碍
◎ 慧 律法爱,简单的定义就是:自己认为自己的法很了不起,生贪着心,法爱就是自己认为自己很有修行,或者是自己的法门最殊胜,对法的爱的执着。在座诸位!一定要用佛的心性修行,就是说:我今天修什么法门,那是我自己的事情,千万不可以去抨击任何一个法师,或者道场、一个法门,这个也是法爱的另外..

出家这条路不好走
◎ 界 诠出家路漫漫,从无知到信仰,从舍俗到出家,从净人到沙弥,从沙弥到比丘。出家落发需要多大的勇气啊。从学法到安住,这就困难了。真出家修道好辛苦,常常背个包四处游学,风里来雨里去,时而头顶烈日,时而冒雨行路,不知在找什么,就是找不到安心的地方。学吧,三藏十二部无从下手,修吧,八万..

世间第一等的福报是修行!
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这是真正的福报!有机缘天天听经、念佛,是天下最有福报的人!真正修道人,生活朴实节俭、随缘自在,诸佛护念,所以要知道,能放下的人,真正有福! 一天到晚背好多包袱,那人可怜,没有福!定是真正的福报,无论在什么境界里面,不被境界转,在境界中如如不动,这种人有福!一心清净,..

修行贵在正知见
修行贵在正知见◎果如佛法的修行,当然需要长远恒续的用功,但修行能否得力,并不在于用功时间的长短。修行若要得力,必须建筑在正确的知见之上。唯有在正确的认知基础上,你才会了解如何去发心、如何落实用功的法门、如何按照次第安住你的身心,以及在这些过程之中,又有哪些是需要注意、需要用心之处..

元音老人:修行六要点
第一:一切放下,死心塌地。恋著世间事物放不下,有什么用呢?这世界上的事事物物都是因缘合成,无有实体,犹如过眼云烟,虚而不实,求不得,拿不走。即连各位自己的身体也是假有,留不住,不可得,身外的东西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认事物为真,抓牢不放,是不值达者一笑的愚痴之事,学佛修道是大智大慧的..

元音老人:验证你修行功夫的三个标准是什么?
第一步:念起不随能作到念起不随就能于生死当中做得主,不为业牵,得大自在。第二步:亲证无为一切事情尽管来,我心不动。这是真正随顺,而不是压住它不动。尽管应酬各种事情,随顺一切事缘,没有什么好的,没有什么坏的差别感,好的不喜,坏的不厌,这样我们的心才能平静,而达到平等无为之境。作到这个地步就能变..

达真堪布:面对困境,转变因果
我们总是埋怨周围的人,让自己烦恼。其实都是我们自己的错误,因为没有智慧!没有人能够让你烦恼、痛苦,都是自找的。若你真有智慧,事事都是好事,人人都是好人,一切都是你的助缘;若没有智慧,所有的一切都是你的违缘和障碍。难道不是吗?成家带来了那么多的压力;有了孩子,随之而来那么多的烦恼,这还..

元音老人:什么是心中心法_如何修行心中心法
什么是心中心法?心中心法,唐密、藏密红教、东密各有传承。心中心法在西藏和日本都是不轻传之密法,不经过一番艰苦的修习,不具备相当的密法基础,是很难得到的。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重新崛起的无相密乘心中心法,既不是来自东密,也非来自藏密,而是我们汉地独有之传承,远在唐密中就有的。如何修行心..

元音老人:略述修行途中常见的几点误解
在修行途中除了神通以求外,还有许多常见的误解,今择其要略述于后:一、重奇特玄妙不重正知见时人学佛往往只循颠倒见,不重正知见,所以成就者少。大慧杲禅师云:学人如问:如何是佛?答他:即心即佛。却以为寻常,不予重视。及至问:如何是佛?云:灯笼缘壁上天台。便道是奇特。岂不是循颠倒?于此可..

元音老人:怎么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_怎样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西方极乐世界怎么个生法呢?即是要把爱根斩断,若能如此,肯定成功。你要是还爱恋着这个世界,尽管你强调我有他力、我有他力、我有他力、但你最终是生不了西方净土的。因为你爱根没有斩断,牵挂着这娑婆世界,如何走得了呢?其实他力就是自力,自力就是他力,自他不二。将自他分成两个,那就错了。《大..

元音老人答:菩萨是觉有情,怎样理解?
问:菩萨是觉有情,怎样理解?元音老人答:觉是觉破,把你的情见觉破了。一切众生,都是有情。这情最坏,情就是爱,爱就生水,水向下流,生死不能了。所以我们要觉破这爱欲情见,自觉还要觉他,帮助他人也觉破情见。憨山大师说:一句阿弥陀佛,要将自己的情见斩断,才能生西。情重生不到西方。又,觉即菩提正觉,有情即..

达真堪布:自他之利
达真堪布:自他之利现在好多父母都在拼命地挣钱,无论遭受过多少坚信也心甘情愿。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儿女。其实,若是这些儿女自己有福报,根本不用你给他攒钱,他就一定有。若是他自己没有这个福报,即使你给他攒再多的钱,安排得再好,几个月、几年后也会变得一无所有。佛利益众生的时候,不会采用..

达真堪布:以盲引盲,害人害己
断一切恶,行一切善,饶益一切众生,这是大乘行者的三条戒律。戒律很重要,总的来说就是以正知正见守护自己的三门,三门清净就是戒。大家既然都想自度度他,尤其想利益众生,帮助他人,那么,受持戒律是根本。有些人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很多理论,也会讲很多佛理,应该可以利益众生,帮助他人了。不一定..

达真堪布:自在显现自在心
达真堪布:自在显现自在心 在生活中、在工作中怎样修行?其实生活本身就是一种修行,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修行。你必须要转念,不转念不是修行,都是造业,都是在搞轮回。若是你会转念,把佛法运用到生活和工作里,生活本身就是修行,工作本身就是修行,不矛盾。现在很多人都找借口,我工作忙,我要照顾家..

达真堪布:短暂的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
达真堪布:短暂的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们在学法修法的过程中,如果体力衰退,身心疲惫不堪而不具备成办此事的能力时,可以暂时先放一放。 你们有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若体力实在不行就先放一放,体力恢复后再说。当内心特别疲惫不堪的时候也先放一放,调节一下,缓解一下心态,这都是有必要的。这样做..

达真堪布:知识没有转为智慧就会成为最大的障碍!
达真堪布:知识没有转为智慧就会成为最大的障碍! 人都有知识。“不对啊,我没有知识。”你能走路,知道吃饭,知道睡觉,这都是知识。学佛修行就要转识成智,现在要把一切念头都转为智慧。虽然有的人觉得自己有知识,懂得一些皮毛上的东西,懂得世间一些所谓的文化,但是在佛面前,在菩萨面前,这都不..

出家人的爱国观,出家无家爱国家
如瑞法师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今天是端午节--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我国民间,端午节至今沿袭着赛龙舟、吃粽子等古老习俗。同时,这一天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因报国无望投汨罗江的日子。因此,人们也将端午节视为屈原的纪念日。在这样一个值得怀念和感恩的日子里,和大..

达真堪布:真有钱了,你就会变成另外一个人
达真堪布:真有钱了,你就会变成另外一个人谁都愿意赚钱,但不是谁都有这个福报的。世间的财富也是修来的。如果命中没有,你再努力也没有用。种善根、修福德是因,努力奋斗是缘。没有因只有缘,不可能成功。农民种地时,如果只有肥料,没有种子,不可能长出庄稼。有些人拼命地、不择手段地求财,就像没..

广钦老和尚关于“念佛、修行”之精要开示
广钦老和尚关于念佛、修行之精要开示一念佛也不是简单的,必得通身放下,内外各种纷扰,都要摒弃,一心清净称佛名号,然后才能相应。要能将一句六字洪名,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明明白白,不要有一丝疑念,其他杂念自然消除,决定会证到一心不乱。如果你们信我的话,老实念佛,行住坐卧,不离这个,甚至在..

宗性法师:真正信仰的落实是怎样的?消除自我,融入大众
真正信仰的落实应是怎样的呢?消除自我,融入大众才能算你把信仰真正落实了。因为佛法说到底就是要把我们内心里面的一切恶法断除掉。我们还要清楚这个恶法也好,贪嗔痴也好,最根本的一个罪魁祸首是我执。我执当头如浮云,遮天蔽日障本性。观心丝毫无取舍,人生处处放光明。我们处处不自在、不幸福、有..

八位祖师以出家身孝养父母的故事
世人多有一种误解,认为出家人剃发染衣、辞亲割爱,必定于亲情十分淡漠,不仅无法像常人一样光宗耀祖,甚至连最基本的生养死葬都做不到。当这种误解与中国传统中对孝道的尊崇与对家庭的重视相结合,就导致佛教传入中国后始终面临着不孝的指控。事实上,佛教的教义是否真的有失于孝道呢?出家人对于自己..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