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生命
【生命】指自生至死的生命持续期间,有体温(暖)与意识(及潜在的阿赖耶识)同时存在,此即是一期生命的持续。此在佛教中,寿、暖、与识三者同时存在,互相支持,称为命根。换言之,暖与识维持一期寿命,二者之间有相互依存。报尽命终时,第八阿赖耶识离开身体,体温即不存在;反之,体温消失(如大出..
现世
【现世】现在之世。指人有生命之间。
因缘果报
【因缘果报】因果,具足说是因缘果报。因是事物生起的主要条件,缘是事物生起的次要条件,有因有缘,必然成果,此因对因来说称为报,就是‘因缘果报’,亦简称‘因果’。宇宙间一切法(所有的事物、现象)都受因果法则的支配,善因必有善果,恶因必有恶果,俗谚‘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都是因果表现的..
恶取空
【恶取空】又作僻取空。取恶空之义。为‘善取空’的对称。沙门或婆罗门,若否定因果报应,不知缘生无性之理而谬解空义,执著于断空之见。这就是恶取空。《成唯识论》卷七载,否定真俗二谛,是为恶取空,诸佛认为这都是不可救药之人。见《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六。..
四生
胎生、卵生、湿生、化生。胎生是在母胎内成体之后才出生的生命,如人类是;卵生是在卵壳内成体之后才出生的生命,如鸟类是;湿生是依靠湿气而受形的生命,如虫类是;化生是无所依托,只凭业力而忽然而生的生命,如诸天和地狱及劫初的人类是。..
五无堪能处
【五无堪能处】 p0270集异门论十三卷六页云:五无堪能处者:云何为五?谓阿罗汉苾刍诸漏已尽无复堪能故思断生命。无复堪能不与物盗心取。无复堪行非梵行,习淫欲法。无复堪能正知说虚诳语。无复堪能贮积受用诸欲乐具。阿罗汉苾刍诸漏已尽无复堪能故思断生命者:谓由彼因彼缘,故思断生命。阿罗汉苾刍,..
一杀多生
杀一人而救多人,乃菩萨为利益众生所作之善权方便。据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一载,菩萨虽守净戒律仪,但如见一盗贼为贪财故,欲杀众多生命,或欲害大德、声闻、独觉、菩萨,或欲造更多无间业;菩萨为使彼恶人不受地狱之苦报,及救多数众生生命,遂以善心、无记心,或怜愍心杀害其命,宁可自己堕地狱,不令彼..
九恼
又作佛九恼、九厄、九横、九难、九罪报。指佛因过去世之业障,而于成道后所受因果报应之九种灾难,即:(一)佛昔为婆罗门之子火鬘,与瓦师之子护喜相善,护喜曾数邀火鬘拜见迦叶如来,然火鬘以“何用见此髡道人”之恶言三拒,由此因缘受“六年苦行”之报应。(二)佛昔为博戏浪人,曾诱淫女鹿相至辟支佛日..
恶贪
谓于他财物及所摄受。起贪等贪。执藏防护。坚着爱染。是名恶贪。复有恶贪规他生命。贪皮角等。饮血啖肉。如是二种。总名恶贪。
拨无因果
不相信有因果报应的道理。
宿命
宿世的生命。佛说世人在过去都有生命,或为天,或为人或为饿鬼与畜生,辗转轮回,能知宿命者,谓之宿命通。
宿命通
能知过去世生命,和做过什么事情的神通,为六神通之一。
缘事
信有因果报应的事实,叫做缘事,若信非因非果法性之妙理,则叫做缘理。
四法受
【四法受】 p0419集异门论八卷二页云:四法受者,一、有法受能感现乐,后苦异熟;二、有法受能感现苦,后乐异熟;三、有法受能感现苦,后苦异熟;四、有法受能感现乐,后乐异熟。云何法受能感现乐,后苦异熟?答:如世尊说:苾刍当知,如有一类补特伽罗,与喜乐俱,害生命,不与取,欲邪行,虚诳语,离间语,粗..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明了因果报应,你就得救了
1、我跟大家讲得简单、清楚、容易记,学佛从哪里学起?真正得到佛法利益,从自己起心动念处学起。记住,起心动念处!这个念头善不善?这个念头对自己善,对别人不善,不能做。损人利己,我得到的甜头是一点点,后面的果报可不得了,让别人受到伤害,他甘心情愿吗?不甘心,不情愿,怎样?来生后世他要报复的..

徐文明:以生命伦理作为生态文明的指导思想
以生命伦理作为生态文明的指导思想徐文明一、生命伦理与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要以众生之福祉、生命之和谐为目标。生态问题的提出,是由于现在生态恶化,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生命系统都面临着巨大的威胁。不正视这一现实,不关注众生的疾苦,不努力实现生命的和谐与幸福,就无从建设生态文明。生命的本质..

佛说因果报应法则
一、自作自受佛在《百业经》中开示我们:一切善恶业果不会成熟于地、水、火、风四大之上,只会成熟在自己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之上。所以我们如今在身心、环境上所感受的一切果报,都必源于自己往昔所造的善恶业,并非神灵、强权或自然力等他法加诸于自己的身心之上;而如今自作的一切,也必将于今..

佛 法——构建和谐世界的生命向导
佛 法--构建和谐世界的生命向导释国亮众缘聚合,人类面临巨大的变革与挑战。心灵缺乏佛法引导,人们认知混乱,焦虑、迷失、妄执、内而自心,外而世界,失去和谐。家和血缘的执著,积淀了汉文化,面对变革,撼动根本,汉文化区焦虑不安。汉传佛教若即若离,浅尝则止,需下切实工夫,养育国民品格,融入..

一个生命结束,另一个生命开始
--怀念昌臻法师又是几天过去了,我开始想起师父的那番话。于是短讯一条去询问:你说元旦那天我梦里见到的天地纸花是哪位高僧圆寂了?很快,师父回得一条:蜀中净土网站,昌臻法师。百度输入,我见到众多关于昌臻法师圆寂的标题信息。打开蜀中净土这四字浑然清秀的链接,灵魂暮然神往,终于,在我的电脑桌..

院长病历结论:医学无法解释的不可思议因果报应事实
在泰国的一个县医院,院长兼常务医师讲述了一则病人故事,发人深省,启发人向善。院长说:“我自当医生以来,从来不曾遇到、也不曾治过这种奇异的病人。这位病人三年内动手术开刀五次,一次比一次严重,最后连一手一足都必须锯掉,变成一个独臂缺足的残废者。”这位奇异的病人叫做文来,有一次被鳖(俗称..

保护生命与财富的最牛护法
吉祥天母藏语称华丹拉姆,如同马哈拉嘎是男相护法之首一样,是女相护法之首,在藏传佛教各派都备受重视。她不但是释迦牟尼教法的护法,远在迦叶佛时期就是佛陀教法的护法。据说吉祥天母有百名称千名号,很多著名的本尊明妃都是她的化现。比如亥母、阎罗法王明妃杂母支、除障度母及印度教湿婆的妇人邬玛..

静养生命是为了更好绽放
静养生命是为了更好绽放◎ 寂相一个有智慧的人,只要他能坦然地安住当下,就能掌握自己未来的生命导向。很多时候.使人疲惫的,不是因为路途的遥远,也不是因为忙碌而迷茫,是因为心灵的颓废,和对自己丧失了希望。很多时候,出于人性的本能,我们常常去追逐身边飞走的东西,却在很多时候逃避属于自己..

关爱每一个生命
◎ 沈海然 众生平等,每一个微小的生命都值得我们用心关爱。做到对每一个生命和每一种生灵的关爱和尊重,自然也会得到他人的尊重和敬仰。众生平等,不要将生命分贵贱,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值得被关爱,每一种生灵的生命都值得被尊重,我们要以这样的平等之心去认同生命、关爱生命。生活中有许多形形色色的..

生命的安顿与归宿
◎ 弘 恩有人问:生死是人生的大事,人生皆有死,不知佛法对生死、对生命最终的归宿有什么看法?这的确是学佛的关键问题,此处正好可以说禅。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最后于拘尸那罗双树之间取于涅槃。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提前一月告知弟子欲取圆寂,弟子哭泣,大师劝谕开示曰:吾自知去处,若吾不知去处..

生命无常,珍惜当下
如觉法师世间生命皆难以避免会遭受生、老、病、死等无常之苦,一旦遇到有些人便会非常痛苦,抑郁烦恼,甚至想舍命赴死,倍增苦痛。究其原因,则皆因不识生命无常苦空之理,所以遇到家人生病或其它意外事件时,就会陷入深深的负面情绪中。为了帮助大众认识生命无常之理,在《众经撰杂喻经》中记载了一件..

三宝是生命的归宿
济群法师皈依,是我们人生的重大事情。在无尽的轮回中,我们之所以流转生死,我们之所以沉沦,不得解脱,就是因为,我们找不到生命的方向,我们找不到解脱痛苦和解脱轮回的究竟的方法。我们看不到生命的方向,一直在不断地起烦恼,不断地造业,而这又使得我们在轮回中沉沦。皈依,就是寻找生命的依赖和..

心律法师:生命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彩
生命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彩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在佛的眼里,万物平等,每个生命都有其独特的精彩。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有生命;一山一水,都有生机。它们用自己的生命装点着自然,哺育着生灵。不要以地位的高低来判定生命的色彩,在佛的面前,不同的只是有无对佛的认识,以及对佛认识的深浅、迟早而已。过去..

净土法门法师:如何帮助毁谤三宝、不信因果报应的家亲眷属?
这要有智慧、耐心,自己做出修行的好榜样,让家里人很明显的感触到,你学佛前与学佛后,确实不一样,他们自然就会赞叹,就能够受感化。换言之,家亲眷属还毁谤三宝,不信因果,还侮辱你,说你的闲话,说明自己修行功夫不够,德行不能感化他们。过去,印光大师居住的寮房有苍蝇、蚊虫、跳蚤,侍者想将这..

修行:就是建构和谐的生命能量场
整个生命的过程是能量的获取与释放的过程。除了从饮食中获取能量外,其实很多人不知道我们还需要从虚空中获取能量,这个能量的获取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虚、静二字而已。生命中能量的得与失告诉你一个天大的秘密:当你充满欢喜心、慈悲心、包容心的时候,时空的能量会源源不断流入你的身体;当你打..

因果报应及家族教育
昨日讲净土法门,今天讲护国息灾法会之意义。所谓护国息灾云者,是国如何护,灾如何息。因是欲达此项目的,有二种办法,一者临时,二者平时。如能平时茹素念佛,以求护国息灾,固有无限之功德。即临时虔敬而求护息,亦有相当之效力,不过仍以平素大家护息为好。盖平素大家茹素念佛,愿力相接,则邪气消..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