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修道友在一起交流的时候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达真堪布解答:现在很多时候,金刚兄弟、同修道友聚在一起不谈佛法,也不谈修行的感受,只说一些闲话,说社会上的、家里的或者是亲戚的一些没有意义的话题。我们交往共处的时候不能说闲话,不能说世间的一些琐事。这都属于绮语。道场是修行的地方,应该宣扬佛法,互相交流修行的感受,这样对自己的修行也有一定的帮助。应该保持坛城、道场的清净,不应该染污它。

同修道友在一起交流的时候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达真堪布解答:现在很多时候,金刚兄弟、同修道友聚在一起不谈佛法,也不谈修行的感受,只说一些闲话,说社会上的、家里的或者是亲戚的一些没有意义的话题。我们交往共处的时候不能说闲话,不能说世间的一些琐事。这都属于绮语。道场是修行的地方,应该宣扬佛法,互相交流修行的感受,这样对自己的修行也有一定的帮助。应该保持坛城、道场的清净,不应该染污它。

祖新。受业四明福源布衣粝食为行清苦。去寺不远有大姓方氏。以庵延之。乃于福源创净土院造像栽莲。月三八集道俗系念。一日往别方丈曰。二月十五日将西归。特来拜辞。枯肠欲得索面一碗。主人如其欲。食讫竟往净土院像前礼云。祖新将行。奉别尊像。即归庵集众念佛。遽出众问讯曰。祖新已拜辞如来尊像。已..
佛陀禅师。此云觉者。本天竺人。学务静摄志在观方。结友六人相随业道。五僧证果。惟佛陀无获遂。勤苦励节如救身衣。进退惟谷莫知投厝。时得道友曰修道借机时来便克。非可斯须徒为虚死。卿于震旦特是别缘。度二弟子深有大益也。因从之游历诸国。遂至魏北台之恒安焉。时值孝文敬隆诚至别设禅林。凿石为龛..
释师蕴。金华人也。厥性真率不好封植。遇事属情有多讦直。梁龙德中与德韶禅师结侣遐征。游访名师胜境。至于北代清凉山冥心巡礼。后登苍梧野陟祝融峰。然韶师或随或否。回于浙来还栖息韶师法会。其为人也稠人广众往往滑稽。有好戏噱者则狎之胶漆如也。故高达之者置之于度外矣。唯韶师默而识之。谓人曰。..
释行明。俗姓鲁。吴郡长洲人也。幼从师于本部。后游方问道。然其耿介轩昂啸傲自放。初历五台峨嵋礼金色银二世界菩萨。皆随心应现。由此登天台陟罗浮。入衡岳游梓潼。属唐季湘之左右割裂。争寻常而未息。靡有宁岁。于是栖祝融峰下有终焉之志。止七宝台。与玄泰布纳为交契。其性之好恶泰亦罔抗其轻重焉。..
旧说曰:“设火炉焙藏经,去其蒸湿也。”忠曰:“盖煅绵拭经也。”《敕修清规·知藏》云:“函帙目录,常加点对,缺者补完,蒸润者焙拭,残断者粘缀。”《北涧文集》:“常熟道友焙经,得舍利无数,榜云:‘蠹不在鱼,在执纸上语者;焙非待火,待忘言外诠时。’”《明极俊和尚录·跋天目净海真禅人焙四..
忠曰:“道旧,谓道友也。以道相交,故言道旧,旧识也。”旧说:“西序头首退职者曰道旧,犹如东序退职曰勤旧也。盖头首在僧堂专办道,故言道;已退职,故言旧。”忠曰:“此杜撰说,如西序退职者亦名勤旧。前〈勤旧〉处已辨。”忠曰:“《敕修清规·不多言道旧,只〈头首就僧堂点茶榜式〉云:‘乡曲、..
忠曰:“新住持,道旧制其入寺疏也。 见〈官府疏〉、〈山门疏〉处, 道旧者,道友也。详〈称呼类·道旧〉处。”
忠曰:“或称师家,或称道友,或师家呼学者,皆为善知识。知识者,友之义,谓知识其面也,非博知博识之谓也。《维摩经》什法师注云:‘众生利钝有五品:第一、但见他无常,其心便悟;第二、见知识无常,其心乃悟云云。’《正法念处经》云:‘诸凡夫若见知识,若见妇女,心则生贪。’《僧祇律》云:‘阿..
问:今生脾气大,这前生做什么来的呢? 宣化:前生杀业重。你前生种了杀业、杀因、杀缘—杀的因缘,或者教人杀的方法—因为你杀生杀得多,所以今生冤孽很重,所以就很大的脾气,很刚强,还有杀性。 问:为什么有人很自私,做什么事情都自私自利,不愿意利益他人? 宣化:这在前生也就种过偷的因。偷的..
对佛教而言,世界的本质也就是佛法的本质,佛教以曼陀罗的形式,用佛法来解释世界。一个曼荼罗就是一个佛教化的宇宙,曼荼罗中的每一个形象都象征着佛教的含义。他们彼此之间的组合和从属关系,则体现了佛法中修行的次第和境界。金胎两界曼荼罗,作为最根本的曼荼罗,就相当于是密宗思想的百科全书、大..
胎藏界,密教对本具理性(五大或净菩提心)的喻称。谓佛性隐藏于众生身中,或理性摄一切诸法,具一切佛功德,犹如子藏母胎,故名。密宗视宇宙中一切皆为大日如来所显现,表现其智德方面者称为金刚界;表现其理性(本来存在这永恒悟性)方面者称为胎藏界。金胎两部之区别,是由观察的方面和立场不同而表法因..
胎藏界,密教对本具理性(五大或净菩提心)的喻称。谓佛性隐藏于众生身中,或理性摄一切诸法,具一切佛功德,犹如子藏母胎,故名。密宗视宇宙中一切皆为大日如来所显现,表现其智德方面者称为金刚界;表现其理性(本来存在这永恒悟性)方面者称为胎藏界。金胎两部之所以有区别,是由观察的方面和立场不同而..
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巴山乡有个光德寺庙宇位于什么地方? 有个佛教神人名叫覃运寿在吗?京ICP证030173号-1京网文【2013】0934-983号 2019Baidu使用百度前必读|知道协议
从轮回的眼光看,我们和父母、孩子属于不同的生命个体,只是因为业缘才走到一起。其中有善缘,也有恶缘。 如果是善缘,就会相互增上,给彼此带来利益和快乐,应该心怀感恩和珍惜,继续营造善缘。如果是恶缘,就会相互折磨,给彼此带来损恼和痛苦,要在接纳的前提下,努力化解并改变对立,不让这种恶缘..
任何佛号都可以念,药师佛可以念,释迦牟尼佛可以念,弥勒佛也可以念。就是不念佛,念菩萨也可以,例如念观世音菩萨、念大势至菩萨、念地藏菩萨、念文殊菩萨。念佛、念菩萨都是一样的,只要不起分别心,心中了无挂碍,诸佛菩萨也都有阿弥陀佛的慈悲。又如观世音菩萨说:「应以佛身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
虚空,在佛教中是指一切万物本体不存在,但能感觉到。就像本来只是反射的蓝天,我们认为是实有一样。因为任何物体都是由许多的微尘组成,就像原子,一直往下分……到极小微尘……再分就没了,虽然心里想可以无限分下去,但物质最终就不能再分了。也就是说极小微尘不存在,一个微尘不存在,由微尘组成的..
唯识宗的基本思想,可以用“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句话来概括。在一般人的认识中,认为人对事物的了知共有六识,也即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而唯识宗在一般人的认识上更进一层,认为人对事物的了知作用共有八识,也就是在前面所说的六识之后,认为还有第七识末那识和第八识阿赖耶识。..
甚至,我们从佛陀,再说到凡夫众生。根据《大乘起信论》说,我们的心,它的本体、相状、作用,广大无限,所以称为体大、相大、用大。心的「体大」,大如虚空,甚至比虚空还要大,所以佛经裡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一个人如果有容纳宇宙虚空的心量,必定能做大事。在我认为,心的「体大」就是生命,..
近来屡遭梁上君子的光顾,生活不堪其扰。有没有什么好的防范方法呢?问:近来屡遭梁上君子的光顾,生活不堪其扰。有没有什么好的防范方法呢?答:普通贼看重的只是蝇头微利,只能暂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便。但另外一种狡猾的贼——烦恼大贼虎视眈眈的,却是我们解脱的大安乐,它偷走了我们的智慧之剑,..
道悟自15岁的出家到他参学石头的得法,前后经历了20多年的艰苦修学,其中自然也包含了受戒以后的毗尼清修,他一生既有南禅顿教的参学,又有空山修定的头陀体验,其修学经历不可谓不丰富了,所以他的禅法颇具圆融特色,这也正好适合他走上石头的那条人生智慧之路。道悟禅法圆融性的第一个特色是他在贯彻..
道悟禅法圆融性的第一个特色是他在贯彻禅学修持的前提下,还十分注重律仪的修持。这一特色颇有他个人的气质因素存在其中,赞宁在《传记》中说他“长而谨愿”,这便决定了他对于自己的行为会十分检点的,他的为人自然是不会过于放旷的。由于受这一气质的支配,他在修学戒律之后,就一定会恪守梵行,因此..
罗汉者皆身心六根清净,无明烦恼已断(杀贼)。已了脱生死,证入涅槃(无生)。堪受诸人天尊敬供养(应供)。于寿命未尽前,仍住世间梵行少欲,戒德清净,随缘教化度众。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含有杀贼、无生、应供等义。杀贼是杀尽烦恼之贼,无生是解脱生死不受后有,应供是应受天上人间的供养。在小乘佛教中..
六道:一、天道,二、阿修罗道,三、人道,四、畜生道,五、饿鬼道,六、地狱道。此中上三道,为三善道,因其作业(善恶二业,即因果)较优良故;下三道为三恶道,因其作业较惨重故一切沉沦于分段生死的众生,其轮回的途径,不出六道。天道:天界分为欲界天、色界天及无色界天。在欲界天中,享福及寿元是..
俱舍论二十八卷一页云:且诸定内静虑云何?颂曰:静虑四各二,于中生已说。定谓善一境 ,幷伴五蕴性,初具伺喜乐,后渐离前支。论曰:一切功德多依静虑,故应先辩静虑差别。此总有四种,谓初、二、三、四,四各有二,谓定及生。生静虑体,世品已说,谓第四八,前三各三。定静虑体,总而言之,是善性摄心..
佛塔,又名浮屠(梵语“佛陀”的音译),藏语称“曲登”。佛塔最初是用来供奉舍利、经卷或法物。佛教于公元一世纪始入中国,历汉化而形成汉传佛教,佛塔样式也由覆钵式塔汉化为亭阁式塔、楼阁式塔,又由楼阁式塔衍生出密檐式塔。中国的佛塔按建材可分为木塔、石塔、砖塔,许多佛塔会刻有建塔碑记﹑佛像﹑..
头陀,又名头陀行,是梵文(dhūta)的译音,译为抖擞,谓抖擞衣服饮食住处三种贪着之行法也。即甩开衣服(著弊纳衣、但三衣)、饮食(常行乞食、次第乞食、受一食法、节量食、不得饮浆)、住处(在阿兰若处、冢间住、树下止、露地坐、但坐不卧)等三种贪著的行法。头陀行是住持佛法的一种表现。若有人行头陀行..
此十二种头陀行是住持佛法的表现,只要有人行头陀行,佛法就久住于世。要是无人行头陀行,佛法就灭了。十二头陀行,即:1、著粪扫衣。什么是粪扫衣?即是一般人已经不要的衣服或布,丢在垃圾桶,出家人将这种衣服捡回来,洗净制成一件衣服。穿这种衣服有什么好处?好处很大。令你自己没有贪心,不爱好的衣..
乃天台宗智顗大师判解一大藏佛教。以五时定释迦一代圣教说法之次第。以八教分别其说法之仪式(化仪之四教)与教法之浅深(化法之四教)。天台宗将如来一代时教判为“五时八教”,具体判释如下:五时:初时,说华严(释迦如来,成道之初,于三七日中,体察法界实相。此时的教法,如日初出,先照高山,二乘无..
天台宗,是中国佛教最早创立的一个宗派。因实际创始人四祖智顗大师(读音:yǐ ,隋炀帝尊称他“智者大师”)栖止浙江天台山,创立伽蓝为终身道场,开拓鸿业,倡立一宗之教观,故依天台所立之宗称为“天台宗”。其教义主要依据《妙法莲华经》,故亦也称“法华宗”。它集合南北各家义学和禅观之说,加以整..
法华宗中国佛教宗派,又称天台宗。因创始人智顗常住浙江天台山而得名。其教义主要依据《妙法莲华经》,故称天台宗。天台宗是中国佛教最早创立的一个宗派,并于9世纪初被日本僧人最澄传到日本。天台宗学统自称有九祖:龙树、慧文、慧思、智顗、灌顶(章安大师)、智威、慧威、玄朗、湛然。另有以慧文禅师..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